出版时间:2011-11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董秀芳 页数:34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研究汉语中的词汇化现象及其规律。所谓词汇化,是指原来非词的语言形式在历时发展中变为词的过程。词汇化与语法化一样,都是语言单位从理据清晰到理据模糊、从分立到融合的变化。除联绵词与音译词以外,占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主体的双音词在历史上的产生和发展就是一个不断词汇化的过程。历史上反复出现的词汇化模式可能变为后代的构词法,当构词法确立之后,复合词就有可能直接通过构词法产生了。
历时的考察可以发现,汉语双音词有三类主要历史来源,一是从短语降格而来,二是从由语法性成分参与形成的句法结构中衍生出来,三是从本来不在同一个句法层次上但在线性顺序上紧邻出现的两个成分所形成的跨层结构中脱胎出来。其中,从短语降格而来的双音词最多。由每一种方式变来的词在词性上都是多样化的。
对于短语的词汇化,虽然汉语研究者早已提及,但多为个别举例,并且描述也极为简略。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用共时和历时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类型短语的词汇化做了尽可能全面和详细的分析。本书首先根据演变结果的词性,对于各种类型短语的词汇化模式做了分类举例说明,然后对短语词汇化现象所涉及的一些闷题进行了理论阐释,对于不同类型短语词汇化中的条件限制进行了深入剖析。……
作者简介
董秀芳,女,1972年7月生,河北沧州人,博士。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从事汉语词汇与句法的历时与共时研究,出版专著两部,发表论文六十余篇。
书籍目录
修订本前言
初版序
绪论
1.研究对象
2.研究意义
3.双音词的研究概况
4.双音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新的研究课题的提出
5.本书的研究目标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汉语双音词的主要衍生方式
第一节 汉语双音词的主要来源
1.双音词的出生地
2.双音词的鉴定与衍生关系的确立
3.汉语双音词最主要的历史来源:从短语演变为双音词
4.由句法结构变为双音词
5.由跨层结构变为双音词
第二节 双音词衍生的性质
第三节 双音词衍生的基本条件和特点
第四节 双音词衍生的机制
1.语言演变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
2.双音词衍生的认知机制:组块的心理过程
第二章 由短语词汇化而成的双音词
第一节 概述:不同类型的短语的词汇化
1.汉语词法构造与句法构造一致性的历史来源
2.由不同类型的短语词汇化而成的双音词举例
3.双音词源头短语确定中的问题
4.短语的词汇化与词典的释义及义项排列
5.从短语到双音词的演变中表现出的特点
6.导致短语词汇化的原因
7.短语的词汇化与现代汉语复合词的性质
第二节 并列短语的词汇化
1.汉语并列式复合词的常用性
2.意合并列短语与形合并列短语
3.并列项的语义特点与并列短语的词汇化
4.双音词的历时发展特点与词汇化程度的等级:以并列式双音词为例
第三节 偏正短语的词汇化
1.古汉语中偏正短语与偏正式词的判定
2.不同类型的偏正式双音词的数量与发展先后顺序的差异
3.动词在句子信息结构中的作用与动词性双音词成词的困难
4.定中式双音词内部不同类型发展的不平衡性与句法层面不同种类定语的语序
5.状中式双音词内部不同类型发展的不平衡性与句法层面不同状语的语序
第四节 动宾短语的词汇化
1.动宾式双音词的数量及其词汇化程度
2.动宾短语成词的语义条件——共时研究
……
第三章 从句法结构到双音词
第四章 从跨层结构到双音词
第五章 双音词语义和功能的演变
附录
章节摘录
从历时发展来看,定中式偏正双音词的发展早于状中式偏正双音词。 程湘清(1992a)指出,在先秦,偏正式双音词中的正语素主要是表示人或事物方面的意义,是名词性的。这就是说,先秦的偏正式双音词主要是定中式的。如见于钟鼎铭文中的“庶人、学官”;见于《易》六十四卦中的“大人、乾肉、上帝、天时、天道、万物、诸侯、小心、主人”;见于今文《尚书》中的“百姓、大陆、四海、仲春、谗言、天命、大辟、黄发、平民、王宫”;见于《诗》中的“长子、东方、丰年、公事、嘉宾、巧言、深渊、武功、孝子、正月”;见于《论语》中的“异端、中人”;见于《孟子》中的“采色、大略、前日、人性”;见于《左传》中的“旦日、厉鬼、勇士”;见于《国语》中的“寿星、忠臣”;见于《庄子》中的“人情”;见于《荀子》中的“布衣、故乡、乳母、俗人”;见于《韩非子》中的“外貌、欢心”;见于《战国策》中的“地形、武力”;见于《周礼》中的“中等、内政”,等等。 先秦所见的状中式双音词很少,如见于《论语》中的“草创、忠告”;见于《荀子》中的“合奏”;见于《韩非子》中的“枝解”;见于《战国策》中的“瓜分”(参看程湘清1992a,张能甫1999)。 到了汉代,这种情况有了一些改变。如在《论衡》中,状中式偏正双音词有所发展,出现了“轻视、狐疑(‘狐疑’是名词性成分做状语的例子,义为‘像狐狸一样疑虑’。下面的三个词也是名词性成分做状语)、云合、牛饮、要击”等词,但与定中式相比仍然很少(参看程湘清1992b)。到了南北朝时期,如在《世说新语》中,状中式双音词进一步增加,如“哀叹、复兴、诡辩、大赦、窃听、虎视”等(程湘清1992c)。到了敦煌变文中,状中式双音词又增加了一些,如“团聚、渴望、微笑、霜(孀)居、酷热”等,然而在数量上仍远远比不上定中式双音词。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