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奎那政治著作选

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意) 阿奎那  译者:马清槐  

内容概要

作者是西欧中世纪一个重要的政治思想家。本《阿奎那政治著作选》摘录出阿奎那关于国家和法律的主要观点

作者简介

中世纪意大利政治思想家

书籍目录

英译本编者序言  一、研究政治的方法  二、政治义务  三、实际政治英译者前记参考书目第一部分 政治论文  论君主政治,第一篇    第一章 政治制度的必要性    第二章 君主制是最好的政体    第三章 暴君政治、即君主政治的腐化变质是最坏的政体    第四章 罗马的政权类型以及有时在多数人执掌的政权中出现的好处    第五章 君主制度是防止暴政的上策    第六章 君主制度的优点以及防止其蜕化为暴君政治的必要措期    第七章 荣誉或荣耀都足以激励君主实施仁政    第八章 君主政体的真正目的    第九章 天堂的最高幸福是人君的酬报    第十章 统治者在行使权力时应预定的目标    第十一章 仁政的物质利益与暴政的不利后果    第十二章 君主的职责:王权同精神对肉体和上帝对万物的支配权的相似之处    第十三章 这一类此的进一步阐明和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    第十四章 教权和王权的比较    第十五章 怎样达到政治社会中幸福生活的目的  论对犹太人的统治第二部分 哲学著作选辑  反异教徒大全,第三篇    第八十一章      论人们彼此之间及对其他生物的关系的安排  神学大全    第一部分      一、人是天然耍过政治生活的      二、君主政治和世上的神权政治    第二部分之一      三、政治秩序的价值和意义      四、一般的法      五、各种类型的法      六、法的效果      七、永恒法      八、自然法      九、人法      十、人法的效能      十一、人法的易变性      十二、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的区别      十三、一种混合的政治制度    第二部分之二      十四、政治的和宗教的义务      十五、战争      十六、抵抗暴政的权利      十七、政治上的深谋远虑      十八、自然的和实在的正义      十九、正义和国家      二十、世俗权力和宗教权力的关系      二十一、财产权      二十二、高利贷      二十三、服从  彼得·朗巴德《嘉言录》诠释    基督徒对世俗权力特别是暴君负有服从的义务    世俗权力与宗教权力的关系  《尼各马可伦理学》诠释    导言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诠释    导言

编辑推荐

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1227—1274)是西欧中世纪一个重要的政治思想家。他的著作不但卷帙浩繁,而且把一切知识都纳入了他的神学体系之中,一个现代读者读起来很不习惯。这本《阿奎那政治著作选》摘录出阿奎那关于国家和法律的主要观点,对于初读他的著作的人是很方便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阿奎那政治著作选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随便看了下,感觉还可以
  •   神学政治论,正文是繁体字的
  •   托马斯·阿奎纳 Thomas Aquinas  1225-1274    意大利神学家,欧洲中世纪经院哲学代表人物。 他开启了托马斯学派(或称托马斯主义)。天主教教会认为他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神学家,将其评为33位教会圣师之一。    早年经历    托马斯·阿奎纳的生平包含了欧洲中世纪中期的许多趣闻。他出生于意大利南部的一个贵族家庭,母亲一脉可以溯源到神圣罗马帝国的霍亨斯陶芬王朝。他大约出生于1225年初,地点是那不勒斯王国的Roccasecca城堡,该地的领主正是其父兰道夫伯爵。他的叔叔西尼巴尔德,是附近卡西诺山本笃会总本宗修道院的院长。于是伯爵一家就希望托马斯今后侄承叔业。在当时,这也是贵族子弟出人头地的一条常见途径。    在阿奎纳接受修道院教育的第五个年头,他前去那不勒斯大学学习,在此期间,他出乎意料地加入了多明我会,该会和方济会共同对欧洲中世纪早期建立的教士系统发起了革命性的挑战。这一心灵的转变并未取悦其家族;在去罗马的路途中,阿奎纳被他的几个兄弟逮住、押送回圣齐奥瓦尼城堡,并在那里监禁了一两年,以迫使他放弃自己的志向。根据传记的记载,他的家人甚至安排娼妓去诱惑他,但他不为所动。在教皇诺森四世的干预下,最后其家庭还是妥协了。十七岁时,他的举止宛若圣多明我再生。...    他的师长看出阿奎纳在神学上天赋秉异,便送他去科隆的多明我神学院,师从Albertus Magnus学习哲学和神学;他大约于1244年抵达那里。1245年,他跟随Albertus Magnus去巴黎大学逗留了三年,取得了神学硕士学位。1248年他返回科隆担任讲师,这一年是他的文学和公务生涯的开端。这一段与大哲学家和神学家的共事经历对他后来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将他造就成睿智的学者,并终身带有亚里士多德方法论的印记。 阅读更多 ›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