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学术(第2辑)

出版时间:2011-2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编  页数:273  

内容概要

  《长安学术(第2辑)》探讨长安文化与中古文学的互动关系,进而展开对中国语言文学与传统文化的全面研究,是长安学人和学术团队的精诚之作,形成了以文学研究为本体,文献学、文艺学、文化学相互交叉融合的研究理念,注重文献以固其根本,探究文艺以显其特质,方言文化以求其通融。

作者简介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编

书籍目录

[汉唐文学研究专题]
 程世和:代天子立言:司马相如文本的精神解读
 张新科:“史记学”论纲(节选)
 孙尚勇:论汉《安世房中歌》的性质和功用
 李 昊:由《焦氏易林》语言特征新论作者
 顾国柱 丁玉娜:王褒卒年、籍贯考论
 聂济冬:社会文化风尚与中唐爱情传奇模式
 黎 羌:唐五代边塞诗词与敦煌曲子词研究
 景遐东:唐代文人漫游江南之风及其影响
 李 浩 王书艳:被遮蔽的幽境:唐代园林诗初探
 刘银昌:唐诗中的术数占卜民俗事象
 任竞泽:唐人宫词研究
 魏耕原:高适诗论发微
 杨 玲:柳宗元对《楚辞》的接受 
 一一兼论古典诗文中渔父意象的形成
 郝润华:坚守名家,取法乎上
 一一试论李梦阳对唐诗的态度
[陕西民俗文化研究]
 赵逵夫:陇东、陕西的牛文化、乞巧风俗与“牛女”传说
 傅功振:炎黄文化与黄帝精神
 李西建:论陕北秧歌中的艺术学要素
 [韩]闵惠兰:黄河文化区春节民间表演活动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传承符号
 一一以八大角秧歌及西虢社火为例
 [韩]安东焕:浅谈2008年清明节尧山圣母庙会
 傅功振:关中民俗文化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理论思考
[中国诗学研究]
 刘怀荣:中国诗学整体观论略
 祁 伟:论禅宗山居诗的性质、特点、表述意图及创作缘起
[其他]
 武振玉:两周金文中的“奉事”类动词
 陆 林:金圣叹佚文、佚诗?佚联新考
稿约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第二,“史记学”与史学理论的关系。中国古代的史学理论,由最初的片言只语逐渐发展为系统化的著作,并对史学著作编纂起指导作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历史的功能、特点等有不同的认识。无数理论家的著作,对于推动史学理论和史学实践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史记学”的发展,也离不开这些理论。实际上,司马迁既是历史著作之编纂者,也是史学理论的提出者,对史学有独特的认识,这种认识集中体现在《十二诸侯年表序》、《太史公自序》等篇目中,在中国古代史学理论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第三,史学内部的各种学科,对“史记学”也有重要作用。史学作为一个大的门类,其中有许多分支学科,如史料学、历史编纂学、文献学、考古学、校勘学、目录学、考据学等,这些学科各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史记学”的发展离不开这些学科的发展。同样,“史记学”的发展也会对这些学科起积极作用。如对《史记》文本的考订,必须借助文献学、校勘学、考据学等方面的力量,以便正本清源,还其本来面目;《史记》版本,从汉以来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变化,搞清每一版本的来龙去脉,离不了版本学、目录学等;考古学的发展,对《史记》研究也起了重要作用。2.史记学与哲学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最一般规律的概括,它的理论、观点对其他学科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史记学”与哲学的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史记》本身是一部哲学意义上的史书。司马迁的《史记》,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与先秦诸子百家一样,具有哲学意义。再看《自序》所言:“太史公日: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自序》又言“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这些话语中明显表露《史记》创作的哲学意蕴。第二,从汉代学术发展情况来看。《汉书·艺文志》将《史记》列入“六艺类”的“春秋”名下,实际上就是六经的学说之类。经学是汉代哲学最集中的体现。这说明,史学本身在当时就没有独立的地位,从属于经学。研究《史记》不能不注意这种思想倾向。再从整个汉代哲学思潮来看,“天人关系”贯穿始终,司马迁是处在汉代哲学潮流之中的重要人物,《史记》是具有哲学意义的史书。

编辑推荐

《长安学术(第2辑)》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长安学术(第2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