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另一角落

出版时间:2010-06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吴铭能  页数:340  
Tag标签:无  

前言

研究历史很不容易。有时候格于资料不易取得,有时候囿于意识形态的偏见,有时候归因个人剖析史料的能力不足等,上述任何一项因素都会使得历史研究陷入团团迷雾之中,所以历史系专业的学生都需要上一门“史学方法”课程,把研究历史各种可能的方法及阻碍,一一讨论清楚,为将来展开研究做准备工作。只是,在实际处理这些历史事件或人物,经验累积多了,大学教的“史学方法”课程终究是纸上谈兵,能否依样画葫芦,或是巧妙运用,完全凭各人的本事。几年来,我断断续续读了许多人物的书信与档案,在爬梳史料之后,却发现我们所熟稔的历史名人,他们生活的另一面与众人公认形象往往大不相同,这就使我反省:为什么这些书信手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质,会与很多学者讨论的不一样?难道仅仅是别人没有看到这些资料呢?还是因为这些人物的资料太丰富了,不必去处理这一些琐碎的小细节?我做研究不喜欢人云亦云,跟着时髦走。我也不认为“琐碎的小细节”可以不必处理,这完全是偷懒或是没有找到新材料者的遁词。试想:如果我们要写某一人物的传记或年谱,要把这个人物写得活灵活现,令读者心慕神驰,有所感动,这些“琐碎的小细节”可以不必处理吗?相反地,这些“琐碎的小细节”反而是个大问题,少了这些“琐碎的小细节”,人物如何能够描写得精彩飞动,予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内容概要

  本书以第一手未曾公开发表的档案书信文稿为主,勾勒如梁启超、陈独秀、雷震等人的人格形象,透过这些资料的剖析解读,历史人物的魅力与神采呼之欲出,原来我们过去印象巾的人物,是需要乖新认识评价的。梁启超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文章是下笔如有神的快手,但有谁知道他也有枯坐“执笔两小时,乃不成一字”的窘境?为了打牌,郑重其事写信约人方城之战,这是梁启超的真实面貌,这才有人的味道。  陈独秀在近代是个迭受争议的人物,他的特殊经历与政治上的禁忌,使得北大校园内有李大钊的石像,却不见他的同等位置。他曾经担任过五届中共中央总书记,但晚年却被开除党籍,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台湾,陈独秀的《实庵自传》也遭到有关单位书禁。一个人物在两岸都不受欢迎,是个值得反省的现象。  陈独秀晚年写给台静农的会部Ⅲ青一卣多封与未完成的两章自传文字,均在台湾保存完好,如今将其余数在火陆披露,如果陈独秀地下有知,谅必会有所感慨!世问的蕾往往就是如此曲折离奇,诡谲多端。雷震创办《自山中国》杂志,发挥陈独秀晚年的政治见解,使他成为促进台湾民主进程的先驱人物。  台湾“二二八事件”,原本“大溪档案”已公布的资料,可以真相大白,但很小幸地,经过一些曲学阿世的御用学者操弄与篡改“口述历史”,使得真相变得混沌难明。本书针对这•问题,提出“口述历史”的限制与如何操作的问题。

作者简介

吴铭能,1963年2月出生于台湾省云林县,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硕士,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博士,曾在“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是清代至民国学术史,著作有《梁启超研究丛稿》(台湾学生书局,2001年2月)、《梁扁超的古书辨伪学》(台湾花木兰图书公司,2005年12月)、《书评写作方法与实践》(台湾秀威图书公司,2009年2月)、《艺道情:王庆余大师口述传奇的一生》(即出)。近年致力于档案文献与口述历史研究,本书就是其研究成果的结集。

书籍目录

自序你所不知道的梁启超驳斥日本人捏造的谎言:梁启超撰拟对于《顺天时报》启事梁启超《年谱》被动了手脚饮冰室的藏书梁启超对于蔡松坡身后事的处理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梁任公与徐志摩的交谊徐志摩与张幼仪“伉俪情笃”吗除却文章无嗜好世无朋友更凄凉:陈独秀晚年在江津生活的片段陈独秀晚年书札在台湾读陈独秀书札后记堂堂溪水出前村:雷震案真相大白档案与口述历史之间:“口述历史”文字之更动与“二二八”事件研究档案、校勘与历史真相——以黄彰健著《二二八事件真相考证稿》为例出版后记

章节摘录

此稿写于一九三七年七月十六目至二十五日中,时居南京第一监狱,敌机目夜轰炸,写此遗闷。唐、林合著《陈独秀年谱》引用(实庵自传)原稿这则短跋没有注明出处,不知何据,颇难定是非。景从这种意见的不乏其人,如沈寂(汪孟邹与陈独秀)文则说“据他在稿本上所加的短跋,此稿写于一九三七年七月十六至二十日中,时居南京第一监狱,敌机日夜轰炸,写此遗闷”@,不知何据之稿本?应是辗转抄录的,并未亲见稿本。又如张宝明、刘云飞《陈独秀的最后十年》亦是持此看法。直到台静农珍藏陈独秀手札公布于世,这个问题才真相大白。台静农先生故去后,门人陆续整理亲朋友辈寄予台先生之信札,其中陈独秀给他的信件就超过了100封,而另有(实庵自传)原稿就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历史文献之一。全文以毛笔字直式书写于有格稿纸(每页稿纸8行,每行28格),加有新式标点符号,章节段落分明。

后记

陈独秀晚年在四川江津度过风烛残年,犹不忘在“五四”狂飙时期主张废除汉字而以拼音化替代的方案,因此,他要冒着日本飞机轰炸的危险,倾尽全力写出文字学专著《小学识字教本》,作为为实践自己的理想而张目。《小学识字教本》写完上卷初稿后,已把体力透支殆尽,下卷因身体不适,“左边耳轰之外,右边脑子时作阵痛,写信较长,都不能耐,势必休息若干时日不可”;上卷初稿原本交给在编译馆工作的至交台静农,透过台在馆中工作的关系,希望能够早日出版发行,以免战争时期随时可能被轰炸全毁,心血付诸东流!可惜,事与愿违,教育部主事者陈立夫不愿意为陈独秀著作取得全国合法发行地位而背书,但又不便公开拒绝陈独秀如此有名望的异议分子,于是以对书名“小学”二字有意见作为托辞而婉拒。教育部既然不愿意,于是他将希望寄托在商务印书馆,但是处在战乱时期,物质供应严重短缺,商务始终没有能够出版其著作,陈对此颇有微词,认为王云五太势利,完全不奖掖学术。最后陈独秀颇为矜贵的《小学识字教本》只好勉强以“油印五十份分寄全国”,作为无奈中的盘算。

编辑推荐

《历史的另一角落:档案文献与历史研究》是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历史的另一角落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4条)

 
 

  •   所有出版社中商务是我的最爱,比其中华书局和三联,从装帧到质量更好,真是一流,赶上个六折折扣,哈哈。一周读完,作者是台湾学者,用词习惯与大陆不同,最初看到其中人名还以为印刷有误,跟朋友请教才知道自己孤陋寡闻了,汗颜呀。与档案有关的著作我看过就这么商务出的一本,难得难得。足见作者水平!老师看我读这本书说我长进了,有深度了,呵呵。其实还是内容吸引人!纸张没的说,最喜欢封面了!
  •   书中所论都是大家熟悉的人物,但是视角和观点与大陆学者有所不同,可以了解台湾学者的视角和观点,也可以增进对人物的全面理解,值得好好读一读。
  •   全书凝聚着作者深厚的文献功底,扎实的治学态度,材料丰富珍贵,值得细读。
  •   才看,感觉不错,史学家的严谨,也很风趣。是呀,每个人都有自己与别人相同的一面,伟人也一样。只有这样才能感觉更像是人,而不是神。
  •   傅斯年有言:史学及史料学。该书则是很好的释疑
  •   另一种思考,启发多多.
  •   了解名人的细节。
  •   不错的图书.受益匪浅
  •   上这个老师的课才来买的,伤不起
  •   不像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像是盗版。内容还行。
  •   “用谎言对抗谎言”是恶质政治的特征,压迫者与被压迫者遵从同样的逻辑玩游戏,结果改朝换代以后,一切仍回到原轨道。新一代被压迫者如不能彻底反省自己,前景甚不乐观。有关某年月日某广场死人人数,两造均作伪。
  •   是啊,不过听说古典文献专业出身的吴仁华出版的2本关于广场的书考据不错
  •   吴仁华
  •   309页那个断行,我也发现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