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商务 作者:黛西·韦德曼 页数:152 译者:赵丹
Tag标签:无
前言
哈佛商学院经管图书简体中文版的出版使我十分高兴。2003年冬天,中国出版界朋友的到访,给我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当时,我们谈了许多,我向他们全面介绍了哈佛商学院和哈佛商学院出版公司,也安排他们去了我们的课堂。从与他们的交谈中,我了解到中国出版集团旗下的商务印书馆,是一个历史悠久、使命感很强的出版机构。后来,我从我的母亲那里了解到更多的情况。她告诉我,商务印书馆很有名,她在中学、大学里念过的书,大多都是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联想到与中国出版界朋友们的交流,我对商务印书馆产生了由衷的敬意,并为后来我们达成合作协议、成为战略合作伙伴而深感自豪。哈佛商学院是一所具有高度使命感的商学院,以培养杰出商界领袖为宗旨。作为哈佛商学院的四大部门之一,哈佛商学院出版公司延续着哈佛商学院的使命,致力于改善管理实践。迄今,我们已出版了大量具有突破性管理理念的图书,我们的许多作者都是世界著名的职业经理人和学者,这些图书在美国乃至全球都已产生了重大影响。我相信这些优秀的管理图书,通过商务印书馆的翻译出版,也会服务于中国的职业经理人和中国的管理实践。20多年前,我结束了学生生涯,离开哈佛商学院的校园走向社会。哈佛商学院的出版物给了我很多知识和力量,对我的职业生涯产生过许多重要影响。我希望中国的读者也喜欢这些图书,并将从中获取的知识运用于自己的职业发展和管理实践。过去哈佛商学院的出版物曾给了我许多帮助,今天,作为哈佛商学院出版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我有一种更强烈的使命感,即出版更多更好的读物,以服务于包括中国读者在内的职业经理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翻译出版这一系列图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对所有参与这项翻译出版工作的商务印书馆的工作人员,以及我们的译者,表示诚挚的谢意。没有他们的努力,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
内容概要
哈佛商学院有个优良传统——每位教授在课程结束前的最后一堂课都要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作为送给学生们的特别礼物,本书就是这些特别“礼物”的集成。也就是说,通过本书你可以轻松地进入哈佛课堂,与15位教育一起分享他们在人生与领导力方面的珍贵经验,这些经验教训或许是趣闻轶事;或许是感人故事,或许是精彩的人生经历;或许是回顾挑战,成功与过失,或许是轻松自在地侃侃而谈。但不管内容如何,这些培育了成千上万青年学子和企业精英的教授和商业专家们,都是围绕同一个主题给出们的真知灼见,身为领导,应该如何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作者简介
黛西·韦德曼,纽约人,目前仍生活在纽约。
1996年在布朗大学获得历史学学士学位,2002年在哈佛商学院获得MBA学位,在哈佛念书之前,她曾在美国J.P摩要公司投资银行部工作过四年。
本书是她的处女作。
书籍目录
认识自我管理自我领导他人建立价值观作者简介
章节摘录
20世纪90年代初,我开设了一门叫做“管理市场空间商务”的二年级选修课,也是全美首次开立的MBA电子商务课程。当时这一学科还处于萌芽时期,就像大多数“因特网”类事物一样,主要“网民”是一些真正相信科技在商业中的巨大力量的人。随着学生们不再热望进入世界五百强那样的大公司,而是渴望缔造他们自己的企业家梦想,电子商务这门课程迅速火热起来了。对.com公司一度的狂热造就了它们现在的样子——在商业史上虽然昙花一现,但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特网没有像几年前流行的说法那样“真正改变任何事情”。但是现在,已经有了众多伟大的新鲜想法(有些有存在价值,有些则没有),甚至出现了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如果这个无所不在的因特网可以连接地球上的每个人,对于商业有什么影响呢?网络化的商业怎样才能以更快速高效的方式为公司和顾客服务呢?在有关新经济的许多基本问题及新经济对于经理们所具有的含义都还没得到解答之前,MBA学生们在毕业后怎样才能在商场中实践新的想法呢?在那个时候,这完全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除了预计未来的商业世界将会与以往完全不同外,别无其他进展。同时也缺乏足够的、可靠的事实推出很多严密的结论。与因特网相关的机遇也似乎随着《商业周刊》(BusinessWeek)的封面故事一期一期更换;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快速发展的一串串眼花缭乱的与商业相关的科技;股市的泡沫对保守的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充满了诱惑,使它们几乎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投资的机会,哪怕是PPT演示中的一个玄虚的术语。所有这些意味着当前的年轻领导较之以往任何一代人都面临着更多机遇、更大的潜在回报。但是事情也有消极的一面。尤其在20世纪90年代末,科技、互动式媒体与网络的迅速发展,吸引了一部分人投身其中,从而暗中滋长了商界中贪婪和愤世嫉俗的情绪。贪婪是由丰厚的回报所导致的;愤世嫉俗是因为迅速更替的商业模式暗示着在这场“革命”中缺乏一个理智或道德核心。对于有些人,“泡沫”就像一个巨大的错觉,一个对大众狂态的生动写照。对于另一些人,它是一场由最卑劣的商业本能所驱使的欺诈游戏,注定要以惨痛的方式结束。抓住这一时刻的机会,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需要勇气——超越噪音和狂躁的勇气,创造新的商业模式的勇气,这种新的商业模式不仅在技术上能实现,而且能持续创造价值。做到这些需要个人具有坚韧、正直、自信的品质,内在使命感的指引以及改变世界的热情与愿望。面对这种极度的不确定性,对于任何力图抓住这些机会的人而言,要作出决定都是个挑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在因特网时代创业的人面临着与历史上每个时期创业的人完全一样的挑战——甚至只会更多。今天,变革的速度可能比五年前更加疯狂,世界也变得更加嘈杂和让人迷惑。如果说曾经存在过准确无误的决策,那今天已经是一种空想。这些挑战,让我经常想起在哈佛大学读本科时一次期末考试的经历,我将与大家分享。大二下学期,我违心地选修了动物学的课。我对动物学一点兴趣都没有,除了一直憧憬狐猴以及其他灵长类动物那可以反转的拇指和环状的尾巴以外,我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会选这门课。我当然知道自己将来从事的工作与生命科学扯不上一丁点儿关系,尽管这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于是我只得把这个选择归功于青春期不计后果的叛逆和当时强制性的选课要求。尽管如此,我开始学习各种野生生物的科目和属种,从那些两目艮发直的毕业生身上体会,如果一生都埋头研究生命形式、化石以及其他动物的残骸将意味着什么。这门课期末考试的形式有点古怪。我们列队进入当时学院里最大的考试场地——纪念大厅里的食堂(现在是新生餐厅)。那是为了纪念学院在内战中阵亡的将士们修建的一座建筑,有一部分是砖石结构,但主体是木质结构,类似大教堂,气势非常恢弘。纪念堂的一端是可以容纳一千多人的阶梯教室;另一端是一个足球场般大的大厅,沿着墙摆满了一排桌子,大约能坐500人。然而这绝不是一块安逸之地。这里绝非用来举行惯常的校友晚宴,这里的活动只限于两类——欢迎那些胆怯青涩、尚无社会经验的新生,并举行名目繁多得让人头脑麻木的课外活动;其次就是举行考试。每次想起在纪念堂举行的考试,我头脑里就浮现出“规模经济,,四个字。学院会把尽可能多的待考不同科目的学生们聚在这空旷的大厅里,统一进行四小时的书面考试!(当时,我们还是在“蓝皮本”上考试,因为个人电脑还像小电冰箱那么大,尚未普及)。负责监考的是一个极度肥胖的人,他唯一的称呼是“监考博士”。有传言说监考博士是本校第17届的毕业生,也就是说他在17年前考入哈佛,到现在还没有完成学位论文。这种人似乎很留恋哈佛这样的研究型大学,也许这样理解更恰当:他们对于人生命运心怀不满,因此我们这些占尽优势、前程似锦,尚未从哈佛毕业的典型大学生们,自然不能引起监考博士快乐的幻想,甚至无需导火索就能激起他的虐待狂倾向。我们许多人猜测监考博士之所以年复一年地监考,就是因为他乐此不疲,尤其是在这样一个近乎原始的环境中,折磨这些好学生。我使用“原始”这个词,一点也没有夸张。大一那年,一场大雪铺天盖地席卷剑桥好几天,我对在纪念堂经历的那几场考试记忆犹新。尽管外面的雪景充满了艺术感,大厅里面却冻似冰窟,但监考博士大汗淋漓。为了驱散身上的热浪,监考博±竟然把大门敞开迎风站在门口,刺骨的寒风卷着雪花吹进来。我依然记得在凛冽的寒风中潦草地写着一篇关于浪漫派诗人的长长文章,雪被风卷进来,落在我的蓝皮本上,墨水都晕开来。学生们绝望的请求与抱怨都无济于事,这样无非引发监考博士一阵冷嘲热讽罢了。监考博士力图与这些为数众多的考生保持距离,他用一个震耳欲聋的传声系统宣布考试开始和结束,那个装置足以使墨索里尼都感到自豪。他说话用的麦克风还是30年代的收音机雏形,手抓着上面的合金架子。毫无疑问,他还使用同样的“私人助理”系统好心为考生提供“时间进度”。他过度频繁且大声的报时使得学生们怨声载道。报时的间歇,他就坐在屋子一端的椅子上,恶狠狠地盯着四周,不时地从椅子后面拿出可乐一阵狂饮。那是一种可常温下贮存的半加仑瓶装低热量可乐。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在本书中,15位哈佛教授现身说法,给你人生和职业的一系列忠告,将带你走上成为优秀领导人的道路。 ——北京新华信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 赵民第一则箴言来自于我母亲……每天早上我离家前,她都会低下头注视着我的眼睛,对我说:“你今天出门是要做一个领导者,坚持你的是非观,不要让别人牵着鼻子走。记住你是谁!” ——哈佛商学院院长 金·克拉克本书不同于我所见过的任何其他商业书籍,它是有关15位最伟大的商业精英的故事,方寸之间充满了不可抗拒的诱惑。 ——财捷软件公司执行委员会主席 斯科特·库克站到镜子前,看着你自己,那个回视你的人是你从今往后一年、十年、甚至三十年都要面对的人——或许那时你已经身居要职。 ——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高级讲师 斯蒂芬·P.考夫曼
编辑推荐
《记住你是谁(哈佛经管图书简体中文版)》是哈佛经管典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