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朱德熙 页数:27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讲一些语法分析的概念、观点、方法,希望对大家作语法研究有些帮助。也举一些例子,但目的通过例子讲方法。 全书共分七章,具体内容包括:语素和词的确定,形态音韵学,词类,句法结构,变换,陈述和指称,语法的历史比较研究。
书籍目录
朱德熙先生手迹原稿目录原稿参考文献课程说明序第一章 语素和词的确定 1.1 语素、语形和语形变体 1.2 零形式 1.3 剩余语素 1.4 自由语素和黏着语素 1.5 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 1.6 词 1.7 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 1.8 活性语素和惰性语素 1.9 附加成分 1.10 附加成分的组合顺序 1.11 语素的等同和分类 1.12 语素分析和汉字的关系 1.13 词和词形 1.14 语法单位的层次 1.15 黏合和组合 1.16 语法分析的两种模式:IA和IP第二章 形态音韵学 2.1 方言里的“儿”和“子” 2.2 语素“儿”的分合问题 2.3 重叠 2.4 重叠的各种方式 2.5 语素和音节的融合 2.6 零成分和空成分 2.7 附录:语言分析中的零形式第三章 词类 3.1 分类的根据 3.2 Type和Token(类象和具象) 3.3 词类的共性和个性 3.4 对立和分类 3.5 划类标准 3.6 关于动词和形容词的名物化问题 3.7 名动词和名形词 3.8 名词化 3.9 词类和词义 3.10 语义特征 3.11 根据“格”分类 3.12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问题第四章 句法结构 4.1 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 4.2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4.3 语法构造的层次性 4.4 狭义同构 4.5 广义同构 4.6 异类同构 4.7 同型结构 4.8 关于以上几种同构定义的讨论 4.9 狭义同构不是完全同构 4.10 显性语法关系和隐性语法关系 4.11 关于倒装句问题 4.12 关于兼语式问题 4.13 句法歧义第五章 变换 5.1 变换分析 5.2 扩展和变换 5.3 共现 5.4 相关变换式的语义 5.5 变换和语义特征 5.6 可逆变换和不可逆变换 5.7 “把”字句第六章 陈述和指称 6.1 陈述形式 6.2 指称形式 6.3 指称和陈述的关系第七章 语法的历史比较研究参考文献附录 朱德熙先生语法学论著分类目录 建议设立语言学系 朱德熙先生论语法研究 朱德熙先生学术评传整理后记
章节摘录
编辑部要我谈谈在新的一年里有什么打算。个人的事情没有什么值得说的。我倒是想借《群言》的篇幅提一项建议,就是及早在少数有条件的高等学校里设立语言学系。 长期以来,语言学的教学与研究一直附丽在中文系里,这是很不合理的。所以闻一多先生早在四十年代就提出“中外合系,语文分家”的建议。把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合在一起,成立综合性的文学系恐怕不一定切合实际,但是闻先生关于语言与文学分系的设想却是很有见地的,当时就得到很多人的赞同与支持。只是由于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闻先生的建议未能实现,一下子就拖了四十年。现在世界各国的大学里几乎都设有语言学系,只有我国是例外。把语言学科附属在中文系里,不但在学科系统上说不过去,而且还在实际上限制了语言学的发展与语言学人才的培养。 国外大学语言学独立成系也只是近几十年里的事。这主要是由于语言科学的发展很快,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宽,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目前语言学已经成为人文科学里发展最快的学科。语言学的方法已被引入其他人文科学(例如文学)的领域中去。跟语言学发生联系的学科越来越多,其中如心理学、社会学、数学、哲学、计算机科学、逻辑学、医学、人工智能等与语言学的关系尤为密切。由于相关学科的互相渗透,逐渐产生了一系列新的边缘科学,如: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现代语言学范围之广泛,不仅超越了中文系的范围,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越了文科的范围。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