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3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樊光春 页数:789
Tag标签:无
前言
大道洞玄,深不可识,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大寰宇内,遍处皆是。往古迄今,无时不在,包罗天地,化育群生,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咸赖以生。天子皇权,得道多助;仕宦黎庶,失道寡助;山川动植,有道则生;胎卵湿化,背道则亡。道物混融,如同水波,水波一体,道物不二。 黄老立论,义冠群经,理括诸家,人类崇尊。内修达圣,升华登真,外用为王,治国理民。以此阐道,化民兴教,故为道教。 儒曰:在明明德,亲民至善;释日:般若佛经,波罗密多。各说不一,假名异号,殊途同归。我国西北,地大辽阔,跨越陕甘,宁新青域,物产丰富,地灵人杰。百谷泉源,黄渭二河,川流不息,滋润苍生。万山主脉,昆仑终南,上圣高真,神迹遍布,仙贤演道,处处皆是。昔伏羲氏,画卦渭滨;远古广成,证果平凉;轩辕黄帝,问道崆峒;老子人秦,讲经楼观;希夷陈抟,潜修华岳。周秦汉唐,魏晋之际,南北朝时,高道辈出,宋元明清,仙贤不乏。姜尚子牙,垂钓渭滨。子房张良,终南山下。大显神通,品箫一曲,驱散霸王,百万雄师。关令尹喜,智慧绝伦,结草楼观,善观天文。钟吕二仙,显化甘河。长春处机,磻溪苦行,六年之整,龙门磨性,七载有余,奔赴雪山,感化天骄,成吉思汗,一言止杀,解救生民,朝野钦崇。隋唐之际,楼观岐晖,审时度势,弃隋助唐。重阳王喆,潜修户县,修筑地穴,活死人墓,屏绝凡尘,终成正果,综合汇集,儒释道教,三者合一,创立全真,道教由此,再次振兴。八仙之内,采和湘子,拐李果老,国舅何霞,各有道行,出没长安。正一道侣,散居民间,遍布西北,各具神功,威怀妙道,明乎盛衰,通其成败,审察治乱,权衡时势,著书立说,以惠后世,祈晴祷雨,慈济世界,治病驱邪,护救苍生,匡扶正义,辅国安民,以道佐主,平定天下,均有成就,坐化立亡,白日飞升,证果成真。 樊氏光春,致学严谨,造诣深厚,尤对道教,酷其深究,成果颇丰,先后出版,多本著作。今又研成,西北道教。写作方略,涉及面广,绝妙精巧。
内容概要
《西北道教史》分为八部分内容,分别讲述了西北道教地理、早期西北道教、隋唐西北道教、宋——西夏西北道教、金元西北道教、明代以后的西北道教和西北道教著述这些内容。有利于更好的研究西北道教历史。
书籍目录
绪论卷一 西北道教地理第一章 西北历史地理概述第一节 西北自然环境第二节 西北政区沿革第三节 西北民族第二章 上古仙山第一节 昆仑山第二节 崆峒山第三章 洞天福地第一节 终南山第二节 华山第三节 太白山第四节 蓝田山第五节 西镇吴山第六节 西城山与西玄山第四章 其他道教名山第一节 陕西道教名山第二节 甘肃道教名山第三节 宁夏道教名山第四节 青海道教名山第五节 新疆道教名山卷二 早期西北道教第一章 古代西北神话与神灵崇拜第一节 古代神话第二节 神灵崇拜与原始宗教第三节 西北地区的山川祭祀第二章 黄老道家在西北第一节 黄帝与原始宗教第二节 老子在西北的行踪与黄老思想的结合第三节 尹喜与道教第三章 方仙道第一节 黄老道家在秦陇的活动第二节 方仙道在秦陇的活动第三节 汉武帝与道教第四节 终南山玄都坛第四章 黄老道.第一节 《太平经》的流传第二节 西北黄老道第三节 五斗米道在汉中和秦陇地区的传播第四节 北朝造像碑反映的西北道教史实第五章 楼观道与老子神话第一节 楼观道的形成与影响第二节 老子化胡经第三节 楼观道的代表人物第四节 通道观与“田谷十老卷三 隋唐西北道教第一章 隋唐崇道对西北道教的影响第一节 隋唐王朝的崇道政策第二节 皇室制作的老子神话第三节 佛道相争与武宗废佛第二章 隋唐长安道教第一节 风行朝野的崇道热潮第二节 隋唐长安的著名道观与内道场第三节 炼丹术的兴盛与失败第四节 长安道教传播海外第三章 隋唐西北道观概览第一节 仙都楼观及隋以前西北道观分布第二节 长安城内道观分布第三节 西北道观一览第四章 唐代河西与西域道教第一节 河西敦煌道教第二节 西域道教第五章 隋唐西北道教代表人物第一节 隋唐楼观道的代表人物第二节 上清派在西北的代表人物第三节 不明宗派的代表人物第四节 孙思邈对道教养生学的贡献卷四 宋——西夏西北道教第一章 道教内丹术在西北的兴起第一节 钟离权、吕洞宾在西北的传道第二节 陈抟与华山道教第三节 张伯端与内丹学的形成第二章 两宋西北道教与道观第一节 终南道士与宋室崇道第二节 萨守坚与甘肃西和萨祖殿第三节 两宋西北重要宫观第四节 宋代西北道教宫观一览第三章 西夏道教第一节 西夏宗教信仰概况第二节 宁明太子与定仙山第三节 西夏文书保存的道教信息卷五 金元西北道教第一章 全真道的创始人王重阳第一节 王重阳生平事略第二节 王重阳终南遇仙考辨第三节 王重阳的宗教学术思想和养生思想第四节 王重阳在终南的道友和弟子第二章 马丹阳和丘处机在西北的弘道活动第三章 全真道祖庭重阳宫第四章 西北道教的鼎盛卷六 明代以后的西北道教第一章 明代西北道教第二章 清代西北道教第三章 现代西北道教第四章 西北正一道与民间道教信仰卷七 西北道教著述第一章 道经汇集第二章 敦煌道经第三章 西北道教著述存目第四章 西北道教金石文献概述卷八 附录附录1 西北道教碑(金)目录附录2 西北道教研究文献总目(1962-2007)附录3 西北道教大事年表参考文献人名索引
章节摘录
民族特征至今没有定论,但战国时期的月氏长期控制从河西走廊到塔里木盆地的广大地域,或与此种文化有关系,因其控制地域与沙井文化及其相似文化遗存的范围一致。原先活动于蒙古高原的匈奴,在与月氏的竞争中,逐步向西发展,与沙井文化相融合。 在西北地区活动且有历史文献记载的华夏民族,最早为周族,为夏禹时期活动于今陕西关中的一个大部落,后来向西扩展至今甘肃境内。殷商时,周族得以控制关中,并推翻商朝,建立周朝。西周时期,穆王满曾巡游西北,经今甘肃进入青海,至南疆,沿昆仑山北麓至葱岭进入中亚,至里海、黑海间,或至伊朗返回,往返两万四千里。②此行对于加深华夏民族与西域各民族的交往具有超越时空的意义;记录穆王西巡的《竹书纪年》和《穆天子传》等古籍,对于今人了解西域地区的古代民族分布亦具有弥足珍贵的价值。 在西北地区,与华夏族关系最密切的是戎族,其先活动于陇西及渭河、泾河、洛河上游地区。周穆王以后,其主体经过3次向东迁徙,在长期与华夏族政权交往的过程中,最终消失于秦晋地区,成为华夏族的一部分。而没有东迁的戎族,则分散在华夏族疆域的西北、西南和北部,成为匈奴、楼烦、白羊、羌、氐等民族的一部分。其中匈奴是起源于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后来向西、南扩展。 (二)西北民族的形成 秦汉之际,伴随着华夏族的西进,西北各民族之间的区别日趋明显汉代以前活动于今甘肃河西地区的民族,主要是月氏和乌孙。这两个民族都是河西地区的土著,月氏属汉藏语系,乌孙属阿尔泰语系。战国末,两族发生战争,乌孙为月氏所灭,余部东逃投降匈奴。汉初,月氏被匈奴击败,西迁伊犁河下游,建立大月氏。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