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03-01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陈鼓应 页数:22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者一直关心两个问题,一个是易传思想的学派归属,一个是道家哲学在整个中国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多年过去了,作者陆续写成了《易传与道家思想》和《道家易学建构》,这两本书虽然处理的是《周易》经、传的问题,但其内容却旨在阐明《易传》主体思想的道家属性并进而建构起道家易学,这些思想为作者的道家主干说提供了有力的论据,因此也可以说他们是道家主干说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近期作者还将针对作者关心的第二个问题完成一本《道家哲学主干说》,系统地阐明有关道家思想是中国哲学主体的观点。 本书曾于2003年由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此次有幸由北京商务印书馆再次印行,作者又加入(三玄四典的学脉关系)、(老、庄及《易传》的重要哲学议题)这两篇论文,应用谱系学的方法,从《老子》、《庄子》和《周易》思想的主体思想、思想方法、哲学议题等多个角度探讨三玄思想的内在联系。将这两篇文章置于篇末,既可以从与老庄的比较中进一步论证《易传》是道家作品,也希望以此为契机,成为作者发表《道家哲学主干说》一书的前奏。
作者简介
陈鼓应,一九三百年生,福建长汀人。台湾大学哲学系及哲学研究所毕业。历任台湾大学哲学系讲师、副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校区研究员,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教授。主编《道家文化研究》学刊。著有:《悲剧哲学家尼采》、《尼采新论》、《存在主义》、《庄子哲学》、《老子注释及评介》、《庄子今注今译》、《黄帝四经今注今泽》、《老庄新论》、《易传与道家思想》、《管子四篇诠释》及《耶稣画像》等。
书籍目录
北京商务印书馆增订版序道家易学探究回顾(代序)先秦道家易学发微道家与《周易》经传思想脉络诠释乾坤道家易诠释论《文子·上德》的易传特色汉代道家易学钩沉王弼道家易学诠释附录 一、三玄四典的学脉关系——论三玄思想的内在联系之一 二、老、庄及《易传》的重要哲学议题——论三玄思想的内在联系之二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老子的引易人道还涉及中国哲学的起源问题。中国“哲学的突破”始于老子,而老子的哲学思想并非凭空而来,它是继承了几百年史官文化的传统,是由几百年的史官文化蕴育而成的。在这方面,王博的博士论文《老子思想的史官特色》①论证了这个问题,对老子哲学的发生线索,给予了一个充分合理的说明。(二)战国道家或易家的引道入易由占筮材料集编而成的《易经》,主要是占筮语言,其中也兼有哲理性的语言。而《易传》除了“占筮语言”外,还产生了一套“哲学语言”②。冯友兰便曾说《易传》中有两套话,一套只说道,另一套是说易中之象及其中的公式③。从周易特重象数的特质来看,易学当是一门独立的学派,但若从哲学角度来看,则战国中后期所形成的《易传》,其主要哲学内涵是属于道家学派的,或可称之为“道家别派”。《易传》的天道观属于道家,伦理思想属于儒家,这点已有易学专家指出④。如果我们再进一层分析,还可看出其伦理观念并不合于孔孟,而近于稷下黄老。而且,伦理思想在《易传》中并非居于主体的部分。诚如冯友兰所说的:“从哲学史的角度看,《易传》的重要性不在于这些道德教训,而在于它的宇宙观和辩证法思想。”⑤这是十分精辟的论断。现在容我进一步从三个方面论述《易传》哲学的主要部分与早期道家的直接继承关系。
后记
自1995年起,我就开始思索先秦道家易学之建构。约莫七年以上的时间,我一直朝这一方向努力,陆续在各学术刊物发表本书各篇论文。本书所收集的多篇论文中,前两篇和后一篇是我个人希望学者专家们能给予特别关注的。(先秦道家易学发微)一文,要在论证《周易》之哲学化其主体思想属道家内容,同时从道家的角度来建构先秦道家易学。(道家老学与《周易》经传思想脉络诠释>一文,乃对道家思想在《周易》经传哲学化过程所起的中介作用,从《周易》辩证思维的未显题化到显题化,可谓是透过老子道家而完成的;先秦道家易学的建构,可说是我个人的诠释与重构,而由《易经》经《老子》到《易传》这一思想脉络的厘清工作,是建立道家易学的重要步骤。从哲学史或易学哲学的观点来看,王弼对易学的诠释,才是道家易学的成熟与完成,王弼道家易学中体用本末的重要思路也被宋明义理派所直接继承,这是我撰写
编辑推荐
《道家易学建构(修订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