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1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译者:冯国超 页数:536
Tag标签:无
前言
《山海经》原文近三万一千字,分为十八篇,其中“山经”五篇,“海经”十三篇(这里的“海”,指僻远之地),主要记述了自上古至秦汉时期中华大地上的山川、动物、植物、矿物、历史、风俗、神话传说等。关于《山海经》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历来争议较多,我认为,较为公允的说法是:《山海经》非一人一时之作,它成书于西汉以前,书中的内容则涉及远古传说及夏、商、周等各个时期;今本《山海经》的格局,主要是由西汉时的刘歆奠定的。《山海经》问世后,因书中有不少内容荒诞无稽,因此,历代对它作认真研究的人少之又少,如司马迁在《史记·大宛列传》中就曾说过:“故言九州山川,《尚书》近之矣。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连司马迁对《山海经》都“不敢言之”,普通学者当然更不敢去碰了。研究《山海经》,最难解决的问题,便是如何看待书中提到的大量的怪物、怪人和怪神,如九首人面的九凤、一首十身的茈(zi)鱼、长满珍珠的珠树、吃了其果实后能让人长生不死的不死树、胸口有洞的穿匈国人、身生羽毛的羽民国人、能带来怪风雨的天愚神、睁眼闭眼即为白昼黑夜的烛阴神,等等。若一概视之为杜撰,斥之为荒诞,则《山海经》的价值便会大打折扣;若视之为信史,奉之为神奇,则无法获众人之认同。为了破解这一千古难题,当代学者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或以巫史或神话故事为进路,而把《山海经》视为一部神话性质的地理书;或从图腾崇拜入手,以现代科学为手段,而称《山海经》为博物学、自然史的专籍。这两种路径,恰如《周易·系辞传上》中所说:“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但结果却是“君子之道鲜矣”,汉口不能完整地揭示《山海经》的真面目。我认为,对于《山海经》中记述的大量怪物、怪人和怪神,至少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认识:一是它们是原始宗教或巫术的反映,如书中提到的各种山神及祭祀这些山神的具体仪式,即属此类内容。二是它们包含图腾崇拜的内容,如前后有首、猪身的并封,六足四翼、混沌无面目的帝江,等等。
内容概要
原文 以历史上最权威的著作为底本,准确可靠 注释 兼综百家之长,充分反映学界最新成果 译文 精致、流畅,严格忠实于原著 导读 揭原著之精蕴,明古代智慧之实际应用 配图 严谨、恰当,图与文字一一对应
作者简介
冯国超,1965年10月出生。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9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中国哲学史专业硕士学位。1986年起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哲学研究》编辑部中国哲学史组组长。专著有《道藏选粹》(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图说汉字王国》(当代世界出版社2005年出版)、《中国传统体育》(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列入北京市重点出版工程)、《图说周易》(华夏出版社2007年出版)、《图说论语》(华夏出版社2007年出版)。曾主编《中国传统文化读本》(丛书,共60册,800万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新华大字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3年出版)等多种书籍,并在国家一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书籍目录
南山经第一 一、南山一经 二、南次二经 三、南次三经西山经第二 一、西山一经 二、西次二经 三、西次三经 四、西次四经北山经第三 一、北山一经 二、北次二经 三、北次三经东山经第四 一、东山一经 二、东次二经 三、东次三经 四、东次四经中山经第五 一、中山一经 二、中次二经 三、中次三经 四、中次四经 五、中次五经 六、中次六经 七、中次七经 八、中次八经 九、中次九经 十、中次十经 十一、中次十一经 十二、中次十二经海外南经第六海外西经第七海外北经第八海外东经第九海内南经第十海内西经第十一海内北经第十二海内东经第十三大荒东经第十四大荒南经第十五大荒西经第十六大荒北经第十七海内经第十八索引
章节摘录
插图:1.20又东五百里,日夷山①,无草木,多沙石,湨(ju)②水出焉,而南流注于列涂③。【注释】①夷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指今浙江境内的括苍山;一说应在今福建境内。②溴:见1.19注④。③列涂:水名,具体所指待考。【译文】再向东五百里是夷山,山中不长草木,到处是沙石,湨水发源于夷山,向南流入列涂。1.21又东五百里,日仆勾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草木,无鸟兽,无水。【注释】①仆勾之山:即仆勾(一作“夕”)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应在今浙江境内;一说应在今福建境内。【译文】再向东五百里是仆勾山,山上有很多金和玉,山下草木茂盛,山中没有鸟兽,也没有水。1.22又东五百里,日咸阴之山①,无草木,无水。【注释】①成阴之山:即成阴山,山名,在今浙江境内,具体所指待考。【译文】再向东五百里是成阴山,山中不长草木,也没有水。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