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新论(中国文库4)

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中国出版集团,商务印书馆  作者:罗荣渠  页数:546  
Tag标签:无  

前言

  我出生在一个充满忧患与动荡的时代。出生那年(1927年)正是中国大革命的危急关头。满10岁那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20岁(1947年)那年解放战争打响。30岁(1957年)赶上反右斗争。40岁(1967年)正好是那场史无前例的大浩劫进入高潮。50岁那年(1977年)“文革”宣告“正式结束”,形势才开始发生重大变化。这就是说,过了大半辈子,我才有可能真正安下心来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了解我们这一代人生活的历史背景,才能理解作为一个中国社会科学工作者所经历的艰辛心路历程。  我最大的幸运是年轻时代是在中国的名牌学校里学习的。初中在成都县中,高中在成都树德中学,都是第一流的中学。老师的教学质量很高,特别在文史方面给我打下丫较好的基础。这对我后来的志趣发生了很大影响。我爱读课外书籍,进大学以前,已经浏览了胡适、钱穆、萧一山、冯友兰、朱光潜、罗素等人的著作,有志于探讨中国文化的出路问题。1945年,我非常幸运以同等学历的资格考入昆明西南联大,一年后学校复员,转入北京大学史学系。这对我的一生发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我第一次呼吸到民主自由的学术空气,聆听到学术大师们的讲课。

内容概要

  以宏观史学视野,将现代化作为全球大转变的重要主题和内在逻辑,从整体上论述世界现代化发展的总趋势和近世中国的社会巨变,并对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作了专题考察。《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增订本)》首次提出以生产力为社会发展中轴的一元多线历史发展观,并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融理论与历史研究为一体,力图突破传统与西方的窠臼。《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增订本)》使用的是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本。

作者简介

  罗荣渠(1927~1996),四川荣县人。历史学家。曾为北京大学教授。

书籍目录

上篇 现代化新论序言第一编 大转变时代的新历史现第一章 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研究一“现代化”还是“近代化”,应先正名二“现代化”的含义是什么?三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第二章 西方的现代化思潮与现代化研究一不断变化中的社会思潮二20世纪60年代——“发展”与“现代化热”三20世纪70年代——批判与反思四20世纪80年代——理论的修正与自我变革五西方现代化理论和发展理论的启示第三章 一元多线历史发展观——世界史研究的新视角一是一元单线,还是一元多线?二单因素论还是多因素论?三一元多线历史发展宏观架构的设想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与新的现代化理论的建立一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三个阶段二围绕现代化的若干理论问题三现代化理论的研究范围和基本任务建立现代化研究的中国学派第二编现代世界发展趋势通论第五章 论现代化的世界进程一社会变迁的几种形式二两种不同的现代化进程三“原初现代化”——大转变的前提条件的形成四推进现代化的三次大浪潮五现代化进程的总趋势六现代化几种基本类型和发展模式第六章 第三世界现代化进程初探一何谓“第三世界”?二第三世界现代化启动的历史条件三第三世界现代化浪潮推进的大趋势四国家在现代变革中的正面与负面作用五从“进口替代”向“出口导向”转变的趋势六论“迟发展效应七展望21世纪第七章 东亚崛起的新经验——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因素一问题的提出二世界面临东亚的巨大挑战三对东亚现代化的文化因素的新探索:三个重新估价四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互动关系的变化第三编转型期中国发展趋势通论(1949年以前)第八章 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艰难历程(1860年代-1940年代)一现代化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独特运动形式三近世世界发展大趋势与中国选择时机的自误四清王朝的盛极而衰与鸦片战争的悲剧性五“中国中心”观的时代性错误:阻碍现代化的思想因素六自强运动——现代化延误的制度分析七向制度性变革转换的失败八共和时期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趋向与挫折九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经济的依附性增长趋势十跨世纪的沉思第九章 中国近百年来现代化思潮演变的反思一现代化意识的最初萌芽——从“御夷图强”到“中体西用”二现代化意识的明确显示——从“中体西用”到“西化”、“中西互补三现代化概念的初步形成——从“中国本位”,“全盘西化”到“现代化四探索中国发展的道路——以工立国与以农立国的争论五对中国现代化思想启蒙运动的反思,下篇 现代化新论补编第四编世界现代化进程与东亚的崛起第十章 “现代化”的历史定位与对现代世界发展的再认识一现代化研究在中国的兴起二从“西化”到“现代化三“现代”——新时代的历史定位四现代化研究的重大现实意义第十一章 跨世纪的大变革与21世纪现代化前瞻一20世纪的三大特征……第十二章 东亚跨世纪的变革与重新崛起第五篇 中国的现代化道路第十三章 走向现代化的中国道路第十四章 中国经济增长的历史经验(1949—1989年)第十五章 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编后记

章节摘录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发展经济学、发展社会学等新学科分支的建立,经济增长的问题成为世界性的问题,是联合国注目的中心问题之一。一个现代工业国在经济上的重要标志,首先在于经济上的持续增长。因此,发展(development)和现代经济增长(modern economic growth)就成为现代化研究的中心问题。工业化一词从广义上说,已成为“经济现代化”的同义语②,而工业化的指标则指的是以经济指数为标准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三)现代化是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过程的统称。按照这种观点,人类社会在现阶段发生的史无前例的变化,不仅限于工业领域或经济领域,同时也发生在知识增长、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等各个方面。换言之,现代化可以看做是自科学革命以来,由于人类知识史无前例地增长而使人类得以控制其环境,各种传统制度适应于因知识增长而发生的各种功能性变化。这种现代化观点不同于上一种观点之处,在于它不是着眼于工业化的纯粹经济属性,而是注意社会制度即结构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认为科学革命具有改变人类环境的巨大力量,造成特殊的社会变迁方式,而社会各单元对于这一新环境和变化的适应和调整的过程就是现代化。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现代化新论(中国文库4)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