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1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美】乔治娅·沃恩克 页数:243 译者:洪汉鼎
Tag标签:无
前言
千禧年之际,我曾有出版两套丛书的计划,一套是介绍当前国际上关于解释学(或诠释学)研究的优秀著作,另一套是我国国人有关解释学解释的论著。后一套丛书曾以“诠释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名称由上海译文出版社自2001年出版,现已出版了8本。前一套丛书由于翻译和版权诸问题,直至今日才得以由商务印书馆问世。解释学作为一门西方显学,晚在20世纪80年代后才被引入中国,然而其生命力之旺盛,却在短时间内得到长足的发展。它本来是一门关于理解和解释的学科,因而在我国固有浓厚基础的经典诠释传统中找到了进一步发展的力量,以致西方解释学与中国经典解释传统的结合在我国形成一个学术浪潮。许多中国哲学史研究者希望借西方解释学的方法来开展对中国思想史的新研究,而许多西方解释学研究者则想借中国经典诠释的漫长传统和经验而得以发展解释学基本理论。但是在这种相互补充的学术进展中也出现了问题:西方解释学概念是否就是指中国经典解释中的解释?显然西方解释学在其早期,即施莱尔马赫及其以前时期,乃是一种如何理解和解释的方法论的技艺学,但当解释学发展到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时期,西方解释学已从早期的方法论转向本体论。
内容概要
自从伽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1960年出版以来,伽达默尔的诠释学已成为许多哲学注意的焦点。他关于理解和解释的观点已经被应用于一系列相当广泛的讨论:如艺术与文学研究中的解释问题,社会科学中的知识和客观性争论;神学与法学诸学科中的有关争论,以及哲学本身设计的重新评价诸问题。不过,伽达默尔的工作却很少成为重要解释或评价的主题,本书试图加以纠正的,正是这一缺失。我的关注首先是在重构能把伽达默尔对艺术、历史与哲学的分别讨论联系起来的论证线索,其次是把它的优点与难点统一起来。我希望这样做能对他的工作的今后的占用和讨论提供一种可靠的指导。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乔治娅·沃恩克 译者:洪汉鼎
书籍目录
序言与致谢导论第一章 诠释学与历史 对浪漫主义诠释学的批判 施莱尔马赫的诠释学 关于历史的诠释学说明 诠释学与精神科学 现象学转向第二章 诠释学与作者意图 赫施的意图理论 游戏的结构 模仿 作为参与的理解第三章 诠释学与主观主义问题 为前见和传统恢复名誉 完全性预期 理解与应用 理解的对话结构第四章 诠释学与意识形态批判 哈贝马斯对《真理与方法》的评论 阿佩尔的诠释学批判 哈贝马斯对伽达默尔的第二个答复 不受控制的交往 伽达默尔的保守主义第五章 诠释学与“新实用主义” 罗蒂的新的统一科学 罗蒂的认识论批判 罗蒂的非理性主义 教化和实践理性第六章 结论 理解的对话特征 诠释学经验 教化 注释 索引
章节摘录
伽达默尔对艺术模仿理论的捍卫也提出了另一问题:即理解如何区别于单纯默认艺术作品观点。我们已经看到,捍卫模仿并不是像它原本可能有的天真想法,至少就伽达默尔来说,他并不说艺术反映“实在”如其“实际”所是那样。他的说法其实是说艺术作品得以能阐明我们世界或我们自己的重要方面的方式。换言之,结论是,艺术之所以是模仿的,是因为它使它的主题内容脱离它被包含入的无数关系,并对观者或读者以这样一种使他们能获得有关它某种本质的方式表现它。但是,如果这个论证是通过否认艺术里所包含的知识可以简化为它的作者意图的表达从而排除了赫施的意图论,那么它也可能使对艺术作品的经验与对那作品观点的单纯接受可怕地进行联系。如果艺术作品被认为阐明或再现有关它们主题内容的某种真理,如果这种真理就是认为听众从之学得什么的真理,有如模仿理论所坚持的,那么关于为什么的问题又被提出。例如,我们为什么应当从“夜巡”里所描绘的见解学习,或我们为什么应当接受希腊悲剧命运描述的权威性?按照伽达默尔的分析,规范的审美经验被认为是认识的经验。我们承认再现是对它的对象根本的东西的蒸馏。但是这意味着,艺术经验不只是一种取得经验;而且它是这样一种取得经验,其中我们学会接受作品关于其主题的描述。但是,如果这种接受就是伽达默尔以分享语词意义所意指的东西,那么我们就不得不奇怪了,赫施关于可分享性只是作为重构作者意图的能力的分析是否至少不怎么危险。
编辑推荐
《伽达默尔:诠释学、传统和理性》:解释学译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