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张力

出版时间:2009-7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陈大柔  页数:531  
Tag标签:无  

前言

近代以降,西学东渐,接受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成为开明人士的共识。杭州知府林启(1839-1900)会同浙江巡抚和地方士绅,积极筹备开设一所以西方科学体系为主要课程的新型学堂。经清廷批复,求是书院于1897年3月在杭州设立(1901年改为浙江大学堂)。这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几所新型高等学府之一。求是书院几经变迁,到1928年,成为国立浙江大学。1936年,杰出的气象学家和教育家竺可桢(1890-1974)出任校长,广揽英才,锐意改革,很快使浙江大学实力大增,名满东南。抗日战争期间,全校师生在竺可桢校长的率领下,艰苦跋涉,举校西迁,在贵州遵义、湄潭办学,一时名师云集,被英国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浙江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名家辈出。1928年,浙大正式设立文理学院,开设中国语文、外国语文、哲学、心理学、史学与政治学等学科。1936年增设史地学系,1939年,文理学院分为文学院、理学院,1945年成立法学院,后又陆续增加哲学系、人类学系、经济学系等系科和一批文科类研究所。与求是书院同年创建的杭州育英书院,1914年成为之江大学。陈独秀、蔡元培、陈望道、胡适、蒋梦麟、马叙伦、马一浮、郁达夫、夏衍、吴晗、胡乔木、施蛰存、郭绍虞、林汉达、经亨颐、汤用彤、谭其骧。

内容概要

科学与艺术的交融、整合和互动。不仅是哲学前沿的重大问题,而且是21世纪科学与艺术领域审美实践活动的热点。本书是国内第一部系统地将科学与艺术、科学家与艺术家的审美创造进行比较研究.不仅探讨二者的异同。而且探讨二者的互补互促与整合交融的学术专著。作者充分借鉴和运用诸多学科的理论成果。提出了“艺科连续统”等一系列新的概念、范畴和命题。丰富和拓展了科学学、创造学、美学和文艺学的研究领域乃至理论框架。本书在结构形式上也较其他学术类著作有着独特构思和鲜明特色,尤其是作者在书中多处引用了自己的文艺作品,使得通篇著述极富思想个性和艺术魅力。

书籍目录

开篇上篇:审美创造的心理形式 §1 审美注意    1.1 科学审美注意与艺术审美注意    1.2 审美注意与艺术创造    1.3 审美注意与科学创造 §2 审美情感    2.1 科学审美情感与艺术审美情感      2.2 审美情感与艺术创造    2.3 审美情感与科学创造 §3 审美想象    3.1 想象与艺术审美想象    3.2 科学与艺术审美想象的区别    3.3 审美想象与艺术创造    3.4 审美想象与科学创造 §4 审美直觉    4.1 直觉与科学审美直觉    4.2 科学与艺术审美直觉的区别    4.3 审美直觉与艺术创造    4.4 审美直觉与科学创造 §5 审美灵感    5.1 审美灵感与审美直觉的区别    5.2 科学与艺术审美灵感的特征    5.3 科学和艺术审美灵感的功能    5.4 艺术审美灵感的获得中篇:审美创造的形式美法则 §1 形式美的形成与性能    1.1 形式美的形成与特性    1.2 形式美法则与艺术创造    1.3 科学与艺术形式美的异同 §2 对称性形式美法则    2.1 科学对称性形式美法则与创造    2.2 对称性形式美法则与艺术创造    2.3 科学和艺术的对称性破缺与创造 §3 简单性形式美法则    3.1 科学简单性形式美法则的主客观基础      3.2 简单性形式美法则与科学创造    3.3 简单性形式美法则与艺术创造 §4 和谐统一形式美法则    4.1 科学审美创造的统一性    4.2 科学审美创造的和谐性    4.3 和谐统一形式美法则与艺术创造下篇:科学与艺术审美创造的交融 §1 科学与艺术关系的嬗变 §2 艺术之于科学审美创造    2.1 艺术审美素养对科学家的影响    2.2 艺术审美活动对科学的促进    2.3 艺术对科学的预见和反映 §3 科学之于艺术审美创造    3.1 科学对各类艺术的影响    3.2 数学化与艺术    3.3 计算机、网络化与艺术 §4 大趋势:科学与艺术的联姻    4.1 科学与艺术整合的依据    4.2 科学与艺术联姻的中介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上篇:审美创造的心理形式§1审美注意雨果认为,西方艺术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其基本特征是“从教条过渡到观察”。司汤达闲居巴黎时,有人问他什么职业,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是“人类心灵的观察者”。海明威则警告说:“如果一个作家停止观察,那他就完蛋了。”同样地,巴甫洛夫告诫学生:“应当首先学会观察、观察。不学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并在他的实验大楼的正面上方用大字赫然写着他的科研警句:“观察、观察、再观察。”可见,观察在艺术和科学活动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巴尔扎克甚至认为:“文学艺术是由两个截然不同的部分——观察和表现所组成的。”相应地,我们可以认为,科学创造包括科学观察和理论思维两大基本要素。观察实则是有目的的持久注意。心理学上有一个很著名的实验:42名观察能力很强的心理学家在西德哥廷根开会,突然有两个人破门而入,其中一个黑人持枪追赶一个白人。随后两人厮打起来,只听得一声枪响,一声惨叫,两个人又追逐而去。高速摄影机记录下了这短短20秒惊心动魄的过程。会议主席当即宣布:“先生们不必惊惶,这是一次测验,现在请大家把目睹的情况写下来。”测验结果没有一个全部答对,只有一个人错误在10%以内,13人错误在502以上,有的简直是一派胡言。这一实验表明,不是心理学家缺少观察力,而是其观察缺少了目的性和持久性。由于事先没有宣布这次观察的具体目的,应该注意之点就被不该注意之点掩藏了;由于事件来得突然而短暂,即使有目的性,也无法在持续的注意中使感知、想象和理解集中起来。可见,有目的的持久注意,是科学家、艺术家有效观察的关键。美国心理学家克雷奇指出:“注意是对情境中某些部分或方面有选择的集中”。普通心理学认为,注意可使大脑两半球形成优势的兴奋中心。注意之所以成为人们熟悉的心理现象,是因为它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动的开端,贯穿于心理活动的全过程。从审美角度看,审美注意也是审美活动的开端,出现在审美心理过程的准备阶段,是审美态度进入到审美经验的中间环节,并贯穿审美活动的全过程。由于审美注意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人们可以获得有目的、有组织的审美感知和审美经验,从而进行审美创造或产生审美愉快。作为审美创造的重要心理形式,审美注意在科学与艺术活动中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当然,艺术审美注意与科学审美注意有着明显的区别,其作用不尽相同。

编辑推荐

《美的张力》是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美的张力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尚未开读,研究科学与美学(艺术)的厚实之作
  •   还是很喜欢的,很厚的书,对于审美会有一些新的体会
  •   书没有任何问题,而且在规定的时间到货。谢谢当当
  •   讲的挺有哲理的,但是不是那么容易接受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