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笑思 页数:624
Tag标签:无
前言
自到西方长期游学以来,笔者常想对这段经历做一个总结或交代。慢慢确定下来,觉得应该回答几个难题——“西方文化有什么,缺什么?”“这所有和所缺的之间是什么关系?”“东方有无西方的所缺?”“东方因此需要什么样的西方所有?”这些纲领性问题,涉及中西文明长期历史形成的主要特点,涉及双方文明大框架上的调查、对比和区别。对于理解与处理东西双方的过去历史、现在关系,这些问题必不可少,然而它们却并不经常被明确提出和予以解答。西方文明自始至终存在关于家庭的盲点和弱点,其中型团体文化的强大与家文化的薄弱一直互为因果,并且这种互为因果还使西方人对自己的家盲点和家弱点,迄今缺乏明确的意识、改善的动机。
内容概要
本书通过反思西方文化,以“家”为人类存在的基本单位,解构了西方哲学—文化中的核心观念,形成了自己独创的思想体系。 本书将表明,西方文明,需要接受东亚文明之中长期存在的家文化、家道主义与天下一家政治文化的启蒙。在没有受过这种源自家道主义的儒家、道家的教育、启发之前,在西方文明为自己补足一贯缺乏的“家庭化”修养之前,西方文明存在着重大缺陷,有着不能容忍的盲点 读者可以先阅读本书的导言和结语,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其他章节,来了解西方文明的家盲点和家弱点。
作者简介
笑思,旅美学人。生于姑苏,长于长安。曾为下乡知青、装卸工人。七七年入大学,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本书思想脉络曾以“家的哲学纲要”为题,发表干《留美哲学博士文选: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卷》(商务印书馆2002年出版)。
书籍目录
自序第一章 导言 一、思想源由 二、各章简介 三、神学一哲学 四、家是善源上卷:人家在西方的原罪——西方家弱点、家盲点的存在及其缘由(第二章到第六章) 导言 第二章 如果亚当与夏娃有童年会怎么样?——西方文化的成人中心主义倾向与反家主义渊源 第三章 “洞穴”、“苹果”、“蘑菇”、“幕布”有什么共性?——“四重断裂”突然造就个人与西方哲学的成人重构性质 第四章 文化还是“武化”?——战争导致中距离政治和异化人家 第五章 谁是深入人家从事异化的内奸?——奴隶制变家为“政治户”和“经济性私有财产” 第六章 家是如何变得形象消极,在逻辑上消失的?——神话反家教育与两极模式对泛中距离化的概括下卷: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中庸》第二部分:关于家的哲学(第七章到第十章) 导言 第七章 人类的家庭化——战争导致中距离政治和异化人家 第八章 人类的家存在——家哲学的存在论 第九章 家伦理学 第十章 家知识论结语
章节摘录
这些焦虑与不安,首先表现为那些完成了中距离化改造之后的个人所有的孤单感:离开家的人因身体上得不到家人式的细心照料而感到孤单,情感上因为教会中的中距离情感非常粗疏而感到孤单,个体理性因无法在家单位中合作认知而感到孤单。精神紧张、不安与孤单无助感的积累及亲情慰藉的缺乏,会最终归结为人对自己存在能否安全完好的担心。西方神学与哲学之所以对“存在”问题始终关注,就是这种担心的集中-爆发式表现。犹太-基督教赖以为生的两大存在问、题——所谓“灵魂不死”、“上帝存在”;西方哲学始终关注“Being”和本体论,应该说都是这样来的。但是,宗教与哲学本身不仅不是存在问题的解决,而且恰好是其催生者和看护者。神学与哲学不是对自身的中距离公共性质及其异化机制产生反省、做出检讨,查出自己力图让人的精神生活脱离其原生家庭而予以中距离公共化的总病根,以便鼓励人们回到足以恢复生存安全感的家园。相反,神学和哲学以凸出了“存在关切”为荣,以之作为自己的成就和自身继续存在的口实,来借以维生。两者继续误导已经在担心自身存在的离家成年个人,而许愿为他们提供来自哲学与宗教中的解决。
编辑推荐
《家哲学:西方人的盲点》通过反思西方文化,以“家”为人类存在的基本单位,解构了西方哲学-文化中的核心观念,形成了自己独创的思想体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