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朱晓鹏 页数:47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循着学理而非考据方法,试图复原古代思想的生态图像,把握老子哲学的内在思想,为当代哲学谋求创造性的理路突破。
作者简介
朱晓鹏,1963年生,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硕士,华东师范大学哲学博士。现为杭州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理事、浙江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杭州市哲学学会会长等。 近年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史、道家哲学思想研究,主要学术著作有《智者的沉思》、《走向发展之路》、《道家哲学精神及其价值境域》、《王阳明与道家道教》,在《哲学研究》、《外国哲学》、《中国哲学史》等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
书籍目录
导论第一章 智者之路——老子哲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老子:古代世界的大智者 一、老子生平 二、大变革时代的知识分子 三、“救时之弊”的哲学追求 第二节 老子哲学的思想文化渊源 一、《易经》思想 二、史官文化 三、兵家传统 四、原始道家 五、氏族遗风 第三节 老子哲学的逻辑结构 一、《老子》的文本结构:通行本、帛书本、竹简本 二、老子哲学的逻辑结构:“道”、“德”关系 第四节 老子与道家哲学 一、老子与庄子哲学 二、老子与黄老之学 三、老子与魏晋玄学 四、薪尽而火传 第五节 老子及道家思想的基本精神及其现代意夕 一、崇尚自然、返璞归真 二、辩证的睿智 三、古典人道主义 四、批判现实主义 五、无为主义第二章 以无为本——“道”的形上学 第一节 道论:老子哲学的本体论 一、“道”概念的本体抽象历程 二、超越宇宙生成论 三、老子之“道”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节 否定性的形上学方法 一、哲学与方法 二、否定性方法及其意义 第三节 “无”和“有”:道本体的存在形式 一、道即“无”:有无统一 二、恍兮惚兮:有无相生 第四节 有无模式 一、以反求正 二、肯定与否定 三、有无模式 第五节 本末一体的形上学理论 一、本末一体 二、以无为本 三、天人合一 第六节 道家形上学的发展及其理论特质 ……第三章 无知之知——“为道的认识论第四章 反者道之动——否定的辩证法第五章 小国寡民——“退化”的社会历史观第六章 无为而治——无为主义的政治哲学第七章 返璞归真——人生的睿智第八章 道法自然——自然主义的审美观第九章 天人合一——自然无为的生态伦理意蕴结语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兵家思想之所以能成为老子哲学的重要思想来源,首先是由于中国古代战争的频繁和兵家思想的发达。中国自新石器时代中期以来,就充满了极为频繁、巨大、复杂的战争。“自剥林木而来,何日而无战?大昊之难,七十战而后济;黄帝之难,五十二战而后济;少昊之难,四十八战而后济;昆吾之战,五十战而后济”。①历史上著名的黄炎之战,黄帝蚩尤之战,不过是其中规模最大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几次而已。至于后来夏、商、周三代改朝换代的征战,特别是春秋战国时代列国的争霸战争,其战争的残酷、频繁和规模巨大的程度是十分触目惊心的(仅仅《老子》、《庄子》书中,对此就有很多记述和反映),在同期的世界史上都极为罕见。中国古代兵书和兵家思想文化那么早就如此成熟和发达,几千年后仍有借鉴价值,正由于它们有这种长期的、繁复的、剧烈的战争的现实经验为基础。而中国古代兵书和兵家思想文化的早熟和发达,其所蕴涵的丰富的哲理和深邃的军事辩证法思想,自然很容易成为老子建构其哲学体系所要吸纳和熔铸的重要思想资源。其次,由于在人类五千年文明史中,战争行为始终伴随和困扰着人类自身的文明进程,战争与和平相互更替构成了人类历史的基本特征,尤其在古代,战争是国家的主要大事,所谓“国之大事,戎与祀也”。所以《孙子兵法》一开头就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②因之,寻找产生暴力与战争的制度和文化根源就成了人类思想史的重要内容。“实际上所有的古代宗教——道德文明国家不仅把战争视为政治——军事战略的问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