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梁琦 页数:427
内容概要
本书围绕空间经济学的核心理论——集聚展开研究。在经济学的经典理论体系中,分工与经济增长之间有一条理论链。本书则将“集聚”嵌入其中,在它的源头联上“分工”,在它的末端接上“增长”,从而形成一条新的“分工—集聚—增长”理论链。一方面,分工是集聚的根本源泉,而集聚是分工的空间组织形态;外部性和报酬递增则是它们之间的纽带。另一方面,地理影响增长,增长影响地理,而地理与增长之间的这种互动是通过集聚来实现的;集聚是增长在地理上的对应,经济增长具有集聚的特性。本书提出并阐释了这条新的理论链,研究了其政策含义,刻画和分析了中国工业的分工与集聚及其增长效应。
作者简介
梁琦教授,曾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获中国国际经贸领域最高学术研究奖——第十二届“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优秀著作二等奖第一名(一等奖空缺);第十三届“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优秀论文二等奖第一名(一等奖空缺);2008年获“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大学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著作”奖。是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和“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著作者。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分工与集聚 第一节 分工与专业化的演进 一、劳动分工与技术专业化 二、地域分工与地方专业化 三、产业内分工与产品专业化 四、价值链分工与垂直专业化 第二节 分工的空间组织形态——集聚 一、分工与集聚理论史上的共同困境 二、集聚是分工的空间组织形态 三、分工与集聚的纽带——报酬递增与外部性 第三节 集聚与分工利益的实现 一、分工与市场范围 二、集聚是分工利益的空间实现 三、集聚与分工的相互促进_ 第四节 分工与集聚的实践:论资源空间配置观 一、资源空间配置的基本理念 二、中国地域分工与资源空间配置的历史溯源 三、生产要素为什么向沿海地区集聚? 四、资源空间配置的科学发展观第二章 外部性与集聚 第一节 金融外部性与集聚 一、要素流动效应 二、垂直关联效应 三、资本创造效应 第二节 技术外部性与集聚 一、两种技术外部性 二、技术外部性与集聚的互动 三、理沦难点与最新进展 第三节 小结第三章 知识溢出与集聚 第一节 知识生产和知识溢出 一、知识生产函数 二、知识溢小及其分类 第二节 知识溢出的机制 一、面对面交流的重要性:缄默知识和黏性知识 二、熟练劳动力流动与知识溢出 三、企业家决策与知识溢出 四、进一步的研究:大学的知识溢出 五、一个经验检验 第三节 知识溢出的测度 一、技术流量法 二、成本函数法 三、生产函数法 ……第四章 贸易、本地市场效应与集聚第五章 集聚与增长第六章 集聚与收入不平等第七章 集矣与经济政策第八章 中国制造业区域分工及其国际比较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这样,一个新的以价值链为基础的产业分工便形成。参与这个价值链分工的企业,均在某一个或几个增值环节专业化生产,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由于科技的不断进步,新行业、新领域不断产生,技术环境动荡多变,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投入成本相对增大,产品技术结构复杂化,价值链分工越来越细。价值链的不断分解,使市场上出现了许许多多专业化的,且具有竞争优势的增值环节。这些原本属于某个价值链的环节一旦独立出来,就未必仅仅服务于某个特定的价值链,它完全可以凭借其竞争能力加入到其他相关的价值链中去,于是出现了新的市场机会——价值链的整合。即原本不同的价值链上专业化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环节,通过市场联结起来形成新的价值链,创造新的价值。价值链的分解与整合,是企业的一大经营战略。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的经营资源,包括资本、原材料、设备、劳动力、知识、技术等,已不再局限于某一地区及国家;社会分工不再受地缘限制,价值链的分解与整合超越国界,出现了世界性的劳动分工与生产协作。
后记
本书起源于2006年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中国制造业分工与地区经济增长研究”(批准号:04BJL052)。当初之所以申请这个课题,是因为我一直在思考:分工与集聚,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在我看来,一个是古老的经济学命题,一个是新兴的热门话题,一个是“分”,一个是“聚”,然而两者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那么其间必有某种关系,将它们联系起来一定是很有意义的。因此,我想在这方面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2007年,我又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07AJY012)和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作者专项基金(批准号:200703),使得这一研究工作得以延续。我认为,从理论上探讨分工与集聚的关系,也有助于人们从空间经济角度认识现实问题。现在,我将自己的认识呈献给大家,以抛砖引玉,欢迎学界同行的讨论和批评。
编辑推荐
《分工、集聚与增长》是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