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求索

出版时间:2009-2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罗荣渠  页数:541  
Tag标签:无  

前言

我出生在一个充满忧患与动荡的时代。出生那年(1927)正是中国大革命的危急关头。满10岁那年(1937)抗日战争爆发。20岁(1947)那年解放战争打响。30岁(1957)赶上反右斗争。40岁(1967)正好是那场史无前例的大浩劫进入高潮。50岁那年(1977)“文革”宣告“正式结束”,形势才开始发生重大变化。这就是说,过了大半辈子,我才有可能真正安下心来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了解我们这一代人生活的历史背景,才能理解作为一个中国社会科学工作者所经历的艰辛心路历程。我最大的幸运是年轻时代是在中国的名牌学校里学习的。初中在成都县中,高中在成都树德中学,都是第一流的中学。老师的教学质量很高,特别在文史方面给我打下了较好的基础。这对我后来的志趣发生了很大影响。我爱读课外书籍,进大学以前,已经浏览了胡适、钱穆、萧一山、冯友兰、朱光潜、罗素等人的著作,有志于探讨中国文化的出路问题。1945年,我非常幸运以同等学力的资格考入昆明西南联大,一年后学校复员,转入北京大学史学系。这对我的一生发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我第一次呼吸到民主自由的学术空气,聆听到学术大师们的讲课。在学术方面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中西交通史专家向达先生。我的毕业论文的选题是“明清之际西学东渐时期中西文化的冲突”。但我并没有完全因袭洋汉学的老路,而是重视理论的引导与对历史发展的宏观把握。

内容概要

  本书收录罗荣渠先生《现代化新伦》和《美洲史论》以外有关史学理论、世界历史和中外关系史第一系列重要问题的论文,反映了作者一生治学的深度和广度,从中可以了解到他对相关重大历史课题的长期探索历程。此外,收入作者谈“五四运动”、精神文化建设、书法艺术和论述古今人物的一些文章,酌收其访观感,展现了一个人文学者的宽广胸怀和审美情趣。

书籍目录

罗荣渠自述(代前言)第一编 史学理论 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浅谈政治权力、经济权力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关于世界通史教材体系的一个问题 略论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与终极原因的内在联系 我看史学的“理论热” 开拓现代化研究的新领域    ——评布莱克的《现代化的动力》 历史学要关心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伟大的变革时代必然会引起社会科学的变革 发展:跨世纪的挑战    ——近40年发展思潮述评 一元多线历史发展观与现代化的世界进程第二编 世界史 关于世界史的体系问题 “奴隶”、“苦力”的血泪史    ——亚非拉被压迫民族的共同苦难. 开创世界史研究的新局面 积极推进中国的世界史研究 世界史的新视野: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全球分裂》中译本序 关于殖民主义史研究问题的四点意见 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拿破仑的论述    ——拿破仑研究的一个方法论问题 论拿破仑专政和法国资产阶级强化国家机器的历史教训 通向全面战争之路    ——略论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源的若干问题 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 辉煌、苦难、艰辛的胜利历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若干问题的再认识 日本的战争忧思录    ——第二次世界大战五十周年访日观感 正视历史,反省战争,重新共建太平洋 面向未来安不忘危第三编  中国史、中外关系史 参加十月革命和保卫苏维埃政权的中国工人红军  关于中苏关系的一批新发现文件 怀念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翦伯赞同志 研究辛亥革命要建立在学术基础上 15世纪中西航海发展取向的对比与思索 传统与现代化问题的理论探索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时代课题……第四编 散论编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编 史学理论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世界史的研究中有许多“禁区”。造成这些“禁区”的原因很多,我看最常见的是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世界史的个别论点绝对化,认为凡是经典作家说过的话,即使是只言片语,也“句句是真理”,只能照抄不误。一种情况是把有关国际问题的外交文书和官方言论经典化,认为凡是报刊上公布的正式提法都是权威性的,科学研究都必须按此“口径”办事。由于这两个“凡是”在作怪,世界史研究中的“禁区”比比皆是。 这里不妨举两个例子。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19世纪早期和中期欧洲(主要是英国)无产阶级的状况,提出了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的理论。无产阶级的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一度严重恶化,这是资本主义从工场手工业时期转向机器大工业时期造成的极端严重的社会后果。这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明显的事实,而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是,随着近代工业资本主义的胜利和工业化的完成,无产阶级的状况已发生了巨大改变。恩格斯在晚年根据资本主义发展的新趋势,改正了“无产阶级的人数和贫困越来越大”的提法。指出:“这样绝对地说是不正确的。工人的组织,他们的不断增强的抵抗,会在可能范围内给贫困的增长造成某些障碍。

后记

《史学求索》作为罗荣渠文集第三卷,共收文50篇,分列“史学理论”、“世界史”、“中国史、中外关系史”和“散论”四编。“史学理论”部分收9篇文章。前面的3篇发表于1979-1980年间。其中,《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以资本主义发展的新趋势和二战中有关问题的评价等为例,较早提出了史学界如何解放思想、打破禁区、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著作的问题。《浅谈政治权力、经济权力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和《略论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与终极原因的内在联系》重温马恩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系列论述,正本清源,区别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与“终极原因”,强调经济运动即“现实生活的生产与再生产”归根到底在起决定性的作用,同时提出了现有世界史体系的改造问题。作者后来提出的以生产力为历史发展中轴的原理和“一元多线历史发展观”,以及关于建立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一系列探索,在这里已见端倪。

编辑推荐

《史学求索》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史学求索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读了一点,不错
  •   很明显,该书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