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格丽特·米德与萨摩亚

出版时间:2008-11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澳] 德里克·弗里曼  页数:319  译者:夏循祥 等  
Tag标签:无  

前言

  有这样一种学术研究,研究者对一个地方、一群人感兴趣,怀着浪漫的想象跑到那里生活,在与人亲密接触的过程中获得他们生活的故事,最后又回到自己原先的日常生活,开始有条有理地叙述那里的所见所闻——很遗憾,人类学的这种研究路径在中国还是很冷清。

内容概要

本书旨在对半个多世纪之前美国著名人类学家米德的成名作《萨摩亚人的成年》中的结论进行质疑和反驳。两位人类学家在同一调查地进行调查,却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由此引发了人类学界一场著名的争论。    这一争论不仅涉及萨摩亚的真实情况是什么,还涉及一些更深刻的问题,比如,在人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这些“软科学”中,有没有可以评定正确与否的确实标准?进言之,其深远意义在于使社会科学家再次严肃地反思社会科学方法论问题。

书籍目录

1996年序:米德的萨摩亚第一版  序言Ⅰ  文化决定论的兴起  第一章  高尔顿、优生学和生物决定论  第二章  博厄斯与文化和遗传之间的分歧  第三章  文化决定论的兴起  第四章  博厄斯提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Ⅱ  米德的萨摩亚研究  第五章  米德给了博厄斯一个绝对的答案  第六章  米德对萨摩亚人的描述  第七章  神话的成形Ⅲ  对米德结论的反驳  第八章  米德研究的历史背景  第九章  等级  第十章  合作与竞争  第十一章  攻击行为和战争  第十二章  异教和基督教  第十三章  惩罚  第十四章  孩子的抚养  第十五章  萨摩亚人的性格  第十六章  性道德和性行为  第十七章  青春期  第十八章  萨摩亚人的精神特质Ⅳ  米德与博厄斯范式  第十九章  米德对萨摩亚的误读  第二十章  迈向一个更为科学的人类学范式注释拼字和发音注释萨摩亚语词汇致谢索引

章节摘录

  Ⅰ 文化决定论的兴起  第一章 高尔顿、优生学和生物决定论  1926年的秋天,玛格丽特·米德开始着手有关《萨摩亚人的成年》的写作,该书后来成为她所有著作中最广为人知的一本。作为位于纽约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新就任的民族学助理馆长,她刚刚从南太平洋归来。她于1925年接受哥伦比亚大学著名的人类学教授弗朗兹·博厄斯的指派,前往那里研究西玻利尼西亚的萨摩亚人的青春期,以期发现青春期行为在多大程度上由生理因素决定,多大程度上由文化因素决定。  大约在1910年,关于“先天—后天”(nature-nurture)的争论开始热烈起来。到了1920年代中期,这个论争依然激烈。斯图亚特·莱斯(Stuart Rice)于1924年写道:“近些年,没有任何社会学的研究课题,能够比确定生物学和纯粹社会性因素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相对重要性,更富有争议。”一方面,生物学论者如巴士利(H.M.Parshley)始终坚持儿童是“一个有着遗传倾向的严格的复合体”,而另一方面,华生(J.B.Watson)和他的支持者则坚决声称:“后天的教育而不是先天因素”,决定着“儿童将成为什么样的人”。年轻的玛格丽特·米德所进军的,正是这样一个混乱而狂热的战场。  当时,科学界里最重要的思想问题就是——正如米德记述的那样:“什么是人类本性?”米德在《萨摩亚人的成年》中回答的,正是它以及相关问题。带着博厄斯策划的特殊调查的各种结果,基于她从一个偏远的玻利尼西亚社会——1920年代,该社会与美国完全不同——收集到的诸多证据,米德在硝烟滚滚的战场上横扫千军。米德在结论中宣布:后天性因素完全超越先天性因素。这让生物决定论者非常不快,而他们的论敌则异常兴奋。在美国及其他一些地方,与青春期有关的各种困难及动荡,很长时间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一个生物过程的伴生物。然而,就米德的研究来说,萨摩亚人之中,这种困扰却不曾发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玛格丽特·米德与萨摩亚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8条)

 
 

  •   和米德的书对照看很有意思,人类学的东西总是充满争议,也许这也就是魅力所在吧!
  •   玛格丽特米得,萨摩亚人的成年是很不错的一本书,看看这完全相反的观点也很不错
  •   人类学的反思之作
  •   这是人类学研究史上的一桩公案,作为人类学专业人员,无人不知,这是含义人类学系列献给广大研究者和爱好者的饕餮大餐,值得仔细品味其中蕴含的道理
  •   人类学就该是这样子 我们的学界还是没感觉还是不懂 我觉得
  •   人类学方面的经典
  •   两位大家的交锋之作。
  •   商务印书馆的书就是有节操。继续保持。
  •   给朋友带的,应该还不错吧
  •   有趣的书,我喜欢
  •   书的质量很好,与《萨摩亚人的成年》一起买的。。。。看看不同人类学家的对话。。。。很有意思。。。
  •   人类学史上关于同一个田野点却得出不同结论的大争论,非常值得看,能引起读者对人类学研究方法很多反思。此版的翻译也不错。
  •   RT。也可能是翻译的问题,同一个人一会译成黒克尔一会译成哈科尔,人家不出名也不能乱译人家的名啊。还有231页连着出现了两个“随机”。这些只是我发现的问题。不过总体而言还可以,毕竟人类学的书好理解。
  •   在中国缺少此类的人类学专著,看看外国人怎么写~
  •   还没看,印刷不错,包装质量还行。是搭着买的。
  •   图书质量不错,当当在高峰期的送货速度也很满意!
  •   终于买到了,一直在等这个书
  •     没看过这么本书,但是教授在人类学课上给我们看了澳大利亚导演Frank Heimans拍摄的相关纪录片。虽然影片采访了米德的女儿,同事,但是这部纪录片展示玛格丽特的错误结论显然多多少少带有偏见。 无论如何,德里克弗里曼也是在10多年之后进入Saoma做调查。作为一个成年男性,在女性当中做性行为调查也不免带有不客观性。但是1925年左右,当玛格丽特在Saoma做调查时,当时女性的性行为应该没有她当时的出的结论那么开放。
      这部书曾经是美国大学人类学的必备教材,如今在人类学的基础课程中也只是简要介绍的一本书。可以说主流上玛格丽特的当时的科研结果是被否认的。
      以上仅限个人观点。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