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06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曹文柱 页数:44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以魏晋南北朝史为研究对象的论文集。 本书共收录长短不齐的论文18篇,所涉及的专题比较广泛,既有社会文化方面的,也有政治、经济方面的,还有史学史、学术史回顾以及人物评价等方面的内容。正因为这一特点,故将本书定名为《魏晋南北朝史论合集》。 这次收入本书的是修改稿。此稿不但进一步完善了关于“流发”的定义,而且将讨论的范围扩大到了整个魏晋南北朝。本文最大的创新特点,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对这一时期流民群体以及组织进行了分类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结构的更新》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与文化的互动》两文,是在编著《中国文化通史·魏晋南北朝卷》(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年版)过程中的心得。关于政治史的论文,本书收入3篇:《两晋前期的党争与武帝的对策》、《北魏初年都址的选择及其对前期社会的影响》和《北魏明元、太武两朝的世子监国》。这几篇文章都不同程度地吸纳了政治学的营养,从而拓宽了史学研究的视野。
作者简介
曹文柱,男,1945年10月生,汉族,北京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81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81年毕业留校,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室任教至今。 代表性论文:《六朝时期江南社会风气的变迁》,《历史研究》,1988年第2期。《西晋前期的党争与武帝的对策》,《北京师大学报》,1989年第5期。《两晋之际流民问题的综合考察》,《历史研究》,1991年第2期。《中国社会通史·总序》(执笔者),《中华读书报》,1997年3月12日。《二十世纪中国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历史研究》,2002年第5期。
书籍目录
六朝时期江南社会风气的变迁魏晋南北朝流民问题的综合考察略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结构的更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与文化的互动西晋前期的党争与武帝的对策论北魏初年都址的选择及其对前期社会的影响北魏明元、太武两朝的世子监国关于东晋南朝时期的“土断”问题东晋南朝官俸制度概说东晋南朝时期国家户籍名籍中的各类人口魏末晋初的陂竭之害陈寿评价吕布有失公允说皇甫谧研究东晋陈郡谢氏三题论政治生活中的王羲之《宋书·蔡兴宗传》以女妻姊之孙辨析今南阳、襄樊两处的诸葛躬耕遗址皆为后人假托说20世纪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后记
章节摘录
六朝时期江南社会风气的变迁 社会风气,是某一区域人们在各类社会生活中表露出来的带有普遍意义的言行作风,属于社会心理状态和群体意志结构的外在表现形式,或称释放形式。它是风俗中的一种。研究历史上社会风气的形成与变迁,将有助于疏通社会史与各种类别史之间的联系渠道,有助于描绘更为接近历史真实的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画卷。六朝时期江南地区的社会风气,曾有一个由轻悍、好勇到怯懦、尚礼的变化过程。本文在勾勒这一变化轨迹的同时,试图对隐藏在社会风气表象背后的各种社会动因加以诠释。需要明确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江南,是采取谭其骧先生的划界标准,即指六朝时期建邺(建康)周围的丹阳、宣城、毗陵、吴郡、会稽、余杭、东阳等吴中七郡地区。它大致包括以今太湖为中心,北临长江,东绝大海,西至皖南宣城,南及浙江宁绍金衢的长江下游一带。3—6世纪,这里先后成为孙吴、东晋、刘宋、南齐、萧梁和陈六个割据王朝统治的腹心区域。 一、六朝社会风气变迁的轨迹 西晋统一后,江南叛乱屡起,晋武帝深为所扰,《晋书》卷五二《华谭传》保存有他与臣下的一段策问: 策曰:“吴蜀恃险,今既荡平。蜀人服化,无携贰之心;而吴人趑睢,屡作妖寇。岂蜀人敦朴,易可化诱;吴人轻锐,难安易动乎?今将欲绥静新附,何以为先?”对曰:“臣闻汉末分崩,英雄鼎峙,蜀栖岷陇,吴据江表。至大晋龙兴,应期受命,文皇运筹,安乐顺轨;圣上潜谋,归命向化。蜀染化日久,风教遂成;吴始初附,未改其他,非为蜀人敦悫而吴人易动也。然殊俗远境,风土不同,吴阻长江,旧俗轻悍。所安之计,当先筹其人士,使云翔阊阖,进其贤才,待以异礼,明选牧伯,致以威风 轻其赋敛,将顺成悦,可以永保无穷,长为人臣者也。” 尽管晋武帝与华谭对吴地动乱起因的看法不甚相同,但是他们都承认“吴人趑睢”、“轻锐,难安易动”和“吴阻长江,旧俗轻悍”。为安定江南社会秩序,晋武帝恩威并施,一方面模仿前朝徙豪杰的办法,将“孙氏大将战亡之家徙于寿阳”,又在颁布全国“州郡悉去兵,,命令的同时,接受陶璜的建议,对江南各地的州兵不予约损;另一方面,也象征性地安置了一小部分江南大族子弟到北方为官。但是,这些措施效果并不突出,江南地区仍是“窃发为乱者相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