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人生边上

出版时间:2007-8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杨绛  页数:19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规律,谁也逃不过。《走到人生边上》是钱钟书先生的第一个集子,由杨绛女士编定。本书则是这个集子的注释,回答了神和鬼的问题,有关人的问题,灵与肉的斗争和统一,修身之道,人生的价值等。

作者简介

杨绛先生,1911年生人,原名杨季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我著名学者、作家、翻译家。在她96岁高龄之时,首次坦陈自己对于命运、人生、生死、灵与肉、鬼与神等根本问题的思考。并以多篇精彩随笔对自己的看法加以佐证。本书思路缜密,文笔优美,内蕴激情,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书籍目录

自序  
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
前言
一 神和鬼的问题
二 有关人的问题
(一)人有灵魂
(二)人有个性
(三)人有本性
1.本性的意义
2.什么是人的本性?
(1)食色性也
(2)灵性良心
3.每个人具有双重本性
三 灵与肉的斗争和统一
(一)灵与肉既有矛盾,必有斗争;经过斗争,必有统一
1.斗争的双方
(1)一方面是肉体
(2)另一面是灵性良心
(3)在灵与肉的斗争中,灵魂在哪一面?
2.灵与肉怎样斗
(二)灵与肉的统一
1.灵性良心占上风
2.灵性良心被弃置不顾
3.灵与肉的妥协
(三)灵与肉的斗争中,谁做主?
四 命与天命
(一)人生有命
(二)命理
(三)人能做主吗?
(四)命由天定,故称天命
五 万物之灵
六 人类的文明
(一)人的可贵在于人的本身
(二)天地生人的目的
七 人生实苦
八 人需要锻炼
九 修身之道
十 受锻炼的是灵魂
(一)人受锻炼
(二)在肉体和灵魂之间,“我”在哪一边?
(三)锻炼的成绩
十一 人生的价值
结束语
注释
一 阿菊闯祸
二 温德先生爬树
三 劳神父
四 记比邻双鹊
五 三叔叔的恋爱
六 孔夫子的夫人
七 《论语》趣
八 镜中人
九 他是否知道自己骗人?
十 穷苦人 三则
(一)路有冻死骨
(二)吃施粥
(三)“瞎子饿煞哉!”
十一 胡思乱想
(一)胡思乱想之一
(二)胡思乱想之二
十二 她的自述
十三 韩平原的命
十四 良心

章节摘录

版权页:   自高自大,争强好胜,就导致骄傲。要这要那,不论吃的、穿的、用的都要,就是贪婪。淫邪也就是佛家所谓“六欲”,指容色、体态的娇美,巧言娇笑的姿媚,以及皮肤细腻柔滑等所挑逗的情欲。传说小和尚随老和尚第一次下山,看见了女人,问这是什么东西。老和尚说,这是老虎,要吃人的。但小和尚上山后,别的不想,只想老虎。“沙弥思老虎”就是现成的例子。欲望受阻,不就激发恼怒或愤恨吗?贪吃不用说,哪个健康的孩子不贪吃呢?嫉妒也是常情,我不如人,我就嫉妒他。懒惰也是天生的,勤快需自己努力,一放松就懒了。 每一种罪恶都引发另一种或多种罪恶。譬如我骄傲,就容不得别人比我强;我胜不过他,就嫉妒他。嫉妒人,妒火中烧,自己也不好受。一旦看到我嫉妒的人遭遇不幸,不免幸灾乐祸。妒引起恨,恨他就想害他,要害人就不择手段了。这样一连串地由一个恶念会产生种种恶念。例如贪吃贪懒,就饱暖思淫。这时期的孩子,可说“众恶皆备于我矣”。 这里就要谈谈荀子“性恶论”。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善者伪也。据荀子《性恶》:“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第一句说明“性”不是学来的,而是天生的。这话正可解释婴儿有灵性良心是婴儿的本性,是天生的。第二句说明:人能学,也能学好;这就是伪。“伪”指人为,不是虚伪。荀子认为人性本恶,要努力学好,才成好人。这确也是实情。但是人之初,性本善;人的劣根性是婴儿失去赤子之心以后,身体里的劣根性渐渐发展出来的。他说人性本恶,是忽略了人的婴儿阶段。忽略了最初的婴儿阶段,就否定了人的本性,也否定了他自己肯定的“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这就是说,性是天生的)。“本性难移”是我们已经肯定的。如果本性恶,就改不好。人原先本性是好的,劣根性发展后变坏了,经过努力,还能改好。如本性是恶的,就改不好了。 我曾读到一则真实的记事。某英国人驯养了一头小老虎。老虎养大了,仍像猫狗似的跟在身边,和他很亲昵。一次,他睡熟了,老虎在旁舔他的手,表示亲爱。舔着舔着,舔出血来了。老虎舔到血腥,本性发作,把他的手咬来吃了。“本性难移”是不错的。能由人力改造自己,也说明人性本善,才改得好。荀子性恶之说是不全面的,有缺点的。但他说“善者伪也”,还得承认,人性本善,才学得好;否则荀子也难于自圆其说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走到人生边上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66条)

 
 

  •   杨绛的《走到人生边上》算是本挺奇特的书。书分两部分,一半论文,一半散文;一半讲理,一半讲故事,用故事当理论的“注释”,比如最后一个故事《良心》,就是用一个计程车司机夫妇十年后将十年前拣到的四万元钱交给公安局的新闻来论证“良心是压不灭的”一点。 作为翻译家、剧作家的杨绛,文笔朴素沉静,平实亲切,不论说理还是叙事,读来都栩栩如生,贴心而又情真意切。但她在这本书里前一半的论文,我却总觉得有点难于令人信服。她的“自问自答”是在96岁高龄上思考人生尽头,究竟什么是人,人的灵与肉矛盾对立的统一,以及人生存在的价值问题。她这些思索的结构与走向当然都极有参考价值,但具体到切实的论述过程,我觉得她的推理并不严谨,更近乎信仰而非论证。 比如,在探讨人的本性一节,杨绛举出的是孔孟之道所宣扬的“人之初,性本善”,得出的结论是“[灵性良心]是人所共有而又是人所特有的本性”。后面她举出了自己亲见的弱智低能一男一女两例,证明哪怕“下愚中的下愚”,就算灵性良心较一般人不足,也还是会与亲人相善,多多少少智力犹存。杨绛认为人一出生都是要求好、要求善的,只有个人意识慢慢形成之后,才“懂得犟,长大了才有逆反心理”。她对荀子的“性恶论”进行了否定,认为“人的劣根性是婴儿失去赤子之心以后,身体里的劣根性渐渐发展出来的。”她说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是忽略了赤子之心的婴儿阶段,因此才忽略了人善的本性,从而否定了人人都有灵性良心。她用人养的老虎舔到血腥本性发作咬人的例子来进一步论证“本性难移”——既然荀子说人能够学好,能够自我改造,那么对于一个“本性难移”的人来说,必然是因为“性本善”,才有可能后天向善。因此“荀子的性恶之说是不全面的,有缺点的。” 从对“灵心良心”的论述上可以看出,杨绛在肯定她所信仰的孔孟之道时用的是例举法,举的都是肯定的的例子,分析角度都是顺着“人之初,性本善”的态势单向而为;在驳斥与之相对的荀子“性本恶”观点时,她采取了举反例法,用一两个反例来证明其理论的不全面性。但要知道,“人之初,性本善”的观点也并非没有反例存在啊,比如她说小娃娃没法教(不存在学习的能力),天生就“知好歹、识是非”,因此人之向善是天性一点,就忽略了正面行为强化(positive behavior reinforcement)的力量。任何一个养过小动物的人都知道,语气的行为强化效果绝不比具体的语义差。尽管小娃娃听不懂大人教它们要乖要听话的语义鼓励,但它们能够分辨语气。即使抛开语义语气,大人们所判断的小孩子“乖”或“不乖”也都是依照自己的价值标准(是否听话);而一个婴儿,不管它是哭还是笑,其行为都只不过是在真实的反映它所处状态的舒适与否,它生理和心理要求是否得到满足而已,它的“向善”——与父母的亲近和正面互动,是完全符合生物幼体寻求保护和哺育的本能的。 我个人也相信赤子之心,但我所认为人之初的赤子之心,既不是孔孟之道的天性向善,也非荀子的悲观“性本恶”说,而是“食色性也”的生物本性——采取最简便、最有效率的方法,获得生物资源效用的最大化。人类社会的所谓善恶道德判断,对婴儿来说毫无意义可言,它们都是白纸一张,与生俱来的个性跟我们所谓的善恶标签根本不在一个层面空间之上。我认为人的成长学习过程,其实是一个有意识地放弃眼前利益、追求长远利益,牺牲个人利益、成全集体利益的过程,用本性“向善”、“向恶”来作行为解释,都很牵强(何况,人类社会的善恶道德标准并非一成不变,用一个不断变化的标尺来衡量人不变的深层本性,这本身就极不妥)。杨绛用孔孟之道,用零星的几个身边例证来论述“人之初、性本善”,反过来再用“不全面”来否定对立面的“人之初、性本恶”,就没法让我信服。我觉得这样的论述不够严谨,并不比批评荀子的理论之“不全面,有缺点”进步多少。 尽管如此,抛开“灵性良心”是先天还是后天养成的问题不谈,杨绛对“灵与肉的统一”、“人的可贵在于人的本身”,还有人生价值的讨论都很有启发意义。杨绛认为人生的目的应该是在层层苦难中不断修炼自身,以求灵魂的进步与完美。这跟我以前读过英国灵媒Linda Williamson所著《接触灵魂世界》中提到的人间是灵魂用以不断学习成长的最有效途径一点非常相似,同时也跟佛教的自我修行一说异曲同工。但《西游记》中说佛教有“大乘”、“小乘”之分,自我修炼算“小乘”,在自我修炼的基础上对他人进行启发、帮助,“普渡众生”,是谓“大乘”。因此我觉得不管是科学、文学还是艺术,穿越人间的种种苦难,归根结底,除了自身的进步与完善,更上一层则是为了启迪——父母启发孩子,老师启迪学生,哪怕只帮一个人打开眼界与心灵也都功德无量。最终,灵魂的修炼是为了共同探索宇宙最终的真相,为了真理。 比较《走到人生边上》中第一部分的说理和第二部分的回忆性散文,我更喜欢那些不加阐述的“注释”,尤其《胡思乱想之二》和《记比邻双鹊》两篇。《胡思乱想之二》里讨论人死后进入天堂与亲人相会时应该以什么形态面貌出现的问题。杨绛说以年轻时小儿女的形态出现,父母欢欣,但自己的丈夫、女儿则无法辨识;以成年后自己家庭的面貌出现,则年轻时便天人相隔的父母就不复相识。她觉得天堂里的亲人相见也许就如睡梦中的相见,不见其形,靠感觉彼此辨识。“甩掉了肉体,灵魂彼此间都是认识的,而且是熟识的,永远不变的,就像梦里相见时一样。”我喜欢这个理论。 《记比邻双鹊》讲的是前后三年一对喜鹊夫妇在杨绛卧室窗前筑窝、生小鹊、失败后终于飞走的故事。杨绛只在文章结尾说了一句抒情的话:“过去的悲欢、希望、忧伤,恍如一梦,都成过去了。”但就这一句,却特别叫人惆怅。想想她从民国元年,经历了军阀混战、留学、抗战、内战、文革、开放,丧女、亡夫等诸多变迁,难免不令人慨叹世事无常,人生悲苦。我想,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这本《走到人生边上》吧。
  •   此书共分为两部分,在书中杨绛先生关注了神和鬼的问题,人的灵魂、个性、本性,灵与肉的斗争和统一,命与天命以及人类的文明等问题。融会了文学、哲学、伦理学精神分析等学科的知识,并形成了自己的思考。后一部分则由注释《写在人生边上》多篇散文构成。在《论语趣》一文中,杨绛先生提到,钱钟书先生和她都认为,孔子最喜欢的弟子是子路而不是颜回,最不喜欢的是不懂装懂、大胆胡说的宰予。
  •   走到人生边上
    每每提起百岁老人,我内心都会不由自主地紧缩一下,除却对自己是否能长寿的担忧,除却对死亡的恐惧,更多的是对这些老人的由衷敬佩,在走过一个世纪的路程之后,他们对人生的感叹,对人生的看法,对人生的认识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杨绛先生的这本《走到人生边上》不仅书名很贴切,里面的内容也让我耳目一新。
    本以为是传记,结果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以剪短的语言以神和鬼的问题开头引出了人的问题,主要讲述了人的本性,灵魂与肉体的统一,令我欣喜的是杨先生很崇尚孔子的《论语》,并且用有趣这个词形容《论语》。同时,在杨先生讲人本身的问题的时候,自始至终都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这对于我理解和学习四书有了很大的帮助。这是我在打开这本书之前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意外收获,心中暗自庆幸:多亏先看了四书,否则看到杨先生的亲身感悟不会有感同身受的体验。
    第二部分杨先生称之为注释,我理解是对其人生的一个注释,都是一件件独立的琐事,彼此之间没有什么联系,却让我从中看到了现实中的杨先生。人生就是由这些琐事组成的,如此平易近人,仿佛她就住在我家隔壁,一位在老、病、忙中坚持写作的老人。
    在这些短小的文章中,最打动我的是关于孔夫子夫人那一篇。老实说,在读《论语》的时候,我就一直在琢磨孔夫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在古代,女人的地位很低,一般不会出现在书中,我能了解到的内容也很少,只是知道孔子有一个儿子,其他的就很少知道了。根据一般的逻辑,一个伟大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超伟大的女人。本以为这是自我安慰式的想法,居然在杨先生这本书中觅到了知音。
    一直以来,对于孔子所说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耿耿于怀,曾经误认为孔子不喜欢自己的夫人才发出如此的慨叹。杨先生也是以此作为文章的开头,但是,杨先生认为孔子对于女人养得很好,这句话是他自己内心的体会,孔子养得很有办法。能把孔子的生活服侍得如此妥帖也实属不易的事情呀!无论是吃饭,穿衣,出门,入室,就寝,讲学,孔子都是很讲究的,这套礼仪的制度看来孔夫人也是熟记于心,日日实行的。“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孔子的态度,若想成为君子首先要家庭和睦。孔子养得很有办法,杨先生认为一方面夫妇很亲近,一方面也不让夫人放肆。这么看起来,孔夫人不是一个很有智慧的女人就是一个很顺从的女人。
    身为一个女人,顺从丈夫也是一种智慧,关键在于自己选择的丈夫是个什么样子的男人。脑海中浮现出了杨绛先生,张爱玲,林徽因,宋庆龄,宋美龄,希拉里,邓文迪等等,这些女人都是有智慧的女人,可是婚姻生活的悲喜呢?看起来,女人的智慧要落脚在生活中,不仅仅是才华横溢,不能为了一个不算男人的男人将自己的身段低到尘埃中,尽管能开出花来,但是太短暂就会夭折。
    写到这里,又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位百岁女人叶曼先生,看起来,以她们为榜样,我的人生路还有好远好远。。。。。。
  •   知道杨先生是因为她那句“读书太少,想得太多”,十分中肯十分喜欢,后来又看了《我们仨》,特别羡慕她与钱钟书之间的感情,再后来买了这本《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虽然买了很长时间但是还没看完,随便看看都觉得受益匪浅~
  •   老先生的书,需要细细品味,读一次是不够的。阅读这本自问自答,犹如耳边有一位老人在诉说,感觉很亲切,或许这才是“大家”的风范吧。四书五经中的语句信手拈来,可见杨绛先生的文字功底了得。书中所述的“人,神,鬼,灵魂”等问题,归根结底是说人要有“良心”,人生实苦,所以要不断的在苦中锻炼自己,磨练自己,修身,齐家。。。年轻人需要多读这样的书。
  •   是杨绛先生在钱钟书先生及女儿钱瑗去世之后,九十多岁高龄的时候写的,包含了许多对人生的感悟,对所走过的坎坷一生的回顾与追忆。走在人生边上的思索,会引起更多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   杨绛先生分享了走到人生边上时的仍在困惑的问题,值得一看。
  •   杨绛先生在我心中绝对是大师级的存在,之前看《我们仨》,她平淡地叙述自身的苦难,那种对生命的豁达让人那肃然起敬!《走在人生边上》是一直向往的书,我的一位同学曾向我推荐,她是这本书伴随她走过人生的低谷,勇敢面对生命的苦难,深刻明白人生的意义,这样的书对如今的我恰逢其会。所以,如果你很迷茫,如果你不知道生命的意义,强烈推荐这本书,它不是提供一个范本,而是展示一种可能或一个方向。
  •   走到人生边上的感悟,简单平实的文字,支持杨绛先生。
  •   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
  •   这个商品不错~ 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
  •   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
  •   在书中杨绛先生关注了神和鬼的问题,人的灵魂、个性、本性,灵与肉的斗争和统一,命与天命以及人类的文明等问题。融会了文学、哲学、伦理学精神分析等学科的知识,并形成了自己的思考。
  •   一直以来就喜欢杨绛的书,不得不佩服她走到人生边上仍有那么好的文笔,以及不停歇的思想。
  •   杨绛的书很喜欢 之前读了《我们仨》不错的 这本是《走到人生边上》看看。。
  •   灵与肉的斗争和统一,修身之道,人生的价值
  •   走到人生边上,本书作者以一个102岁的长者,以一个过来人的经验,告诉我们什么是生与死,并让我们更加敬畏生活与生命,也让我们更加淡定
  •   走到九十多岁,也就是人生的边上,杨先生没有恐惧死亡,反而用平淡的口吻向我们讲述,在死亡的边上反而更加展现老人的睿智。
  •   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规律,谁也逃不过。杨先生的文字值得深读。
  •   杨绛先生96岁高龄书写此书,以自己96年的人生经历对对生命做出的问答,生命、灵魂、肉体、人生。。。人类永恒追求的话题,如今社会物欲横流人人看重物质金钱,很少有人思考形而上灵与肉的问题,但是无边的追求物质剩下无尽的空虚寂寥应该由什么来填满?
  •   书如名字,陪着人走在人生边上……
  •   有些真理,边走边懂,有些缘份,越走越弄。每个人都在人生边上走,走对了,读懂了,人生也就完美了,可惜很多人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   走到人生边上确实让人思绪不断,回味无穷。
  •   对于命运、人生、生死、灵与肉、鬼与神等根本问题的思考。并以多篇精彩随笔对自己的看法加以佐证。本书思路缜密,文笔优美,内蕴激情,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   很喜欢杨绛先生的自问自答,关于人生的一本好书
  •   走在人生边上,在微信上一朋友推荐的,果然很好看。
  •   走到人身边上,看透世事,给我以思考,人生很短暂,认识自己……
  •   睿智美丽的校友,气质高雅的老人,即使走到了人生的边上依然是如此的馥郁芬芳……
  •   看了之后,对许多事能想开了,走在人生边上。
  •   走到人生边上,有些事就看淡了
  •   走在人生边上的文字,让我们边读边走而探寻人生的真缔。
  •   这是一本好书,听一个走在人生边上的老人讲话
  •   走到人生边上再品滋味,其中许多让我们看到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最不需要的是什么,最值得的是什么,指该珍惜的是什么,其中滋味尽在体会中。
  •   97岁高龄的杨绛先生,在人生的边缘写下进行思索自问,写下如此难能可贵的文章,逻辑之缜密,引用之精准,注释之到位,心绪之高位,让我觉得捧在手心如至宝,不敢轻易漏掉老先生的任何一个珠玑,需细细品味人生之道理。
  •   应该要读读的,一个老人在人生边上的回忆,感想,感悟。这样的书,我说不出感受,读一遍有一遍的感悟与想法。恩恩,词穷了。。。。总之读读吧
  •   请翻开这本书,跟随杨绛先生思考人生的终极问题!聆听一位世纪老人娓娓道来她路过的风景和故事!
  •   如题 杨绛女士的人生感悟 书不厚
  •   买书还是要买经典的,杨绛先生这本书就很经典。百岁老人的人生感悟值得一度
  •   杨绛先生的书,写得不错,人生感悟
  •   杨绛先生是大才女,对人生的认知很透彻。书内容不错,包装好与坏就没必要管了。
  •   非常尊敬杨绛先生,总是那么优雅、从容、谦虚,就算是九十余高龄,经历丧夫离子之痛,仍然能够如此淡定的面对生活,这份温柔的坚强真是着实让人敬佩,冷静直面即将到来的人生终点,这既是她人生的精华也是对后人的忠告。
  •   杨绛先生的人生感悟,长者的智慧,总让人觉得豁然开朗,原来世界还可以这样看。
  •   杨绛老先生的书,第一次读,聆听一位九十多岁老人的人生感悟,很亲切,可以回头再翻再品再想。
  •   这本也是鼎力推荐,杨绛先生对人生的深入思考.读了后大有感触.
  •   是一本好的读物 包装简单大方 最重要的是内容 通过杨绛先生的文字 看人生
  •   一如既往的支持杨绛先生,被她淡然又处世不惊的人生态度所吸引。
  •   杨绛先生用自己的笔触,记下自己关于人生的点滴感悟。愿我们这些被冠以90后标签的青年,能去寻觅那么大家的感动。
  •   一个百岁老人关于生与死的人生拷问,看来,不管一个人年龄多老,多睿智,多豁达,在人生的基本问题面前,永远是小学生,永远有问不完和解答不了的问题。
  •   杨绛的书,最终的问答,透着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   杨绛是个大家 书的包装什么的挺好 不是那种华丽但是也不是马虎型的 很有设计。可能自己看书太少了 有些看着吃力 对于作者的人生阅历很敬佩
  •   很喜欢杨绛老人的书,读她的书,让你感受不一样的人生
  •   这本书写了作者对生死的思考,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谈论生死和灵与肉的关系。
  •   书还没看 但杨绛与钱钟书先生之间的感情是我羡慕的 很棒的人&;hellip;&;hellip;岁月如歌 静水流深
  •   百年的人生阅历,出口字字箴言!在一个闲暇的午后,一杯香茗一本书,字里行间的智慧于茶香弥漫唇齿之间在脑海萦绕,心灵澄明。也许我们的寿命无法走过百年,但是籍着杨绛教授的人生感悟,或许可以直接抵达思想的彼岸!
  •   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自己内心的平静与祥和~杨绛,大赞~
  •   喜欢杨绛,喜欢她的文笔、她的文风,喜欢她的人生感悟。赞一个。
  •   杨绛老先生把人生理解之透彻让我感动。
  •   70年代末刚开放不久就买了唐吉可德,没注意译者,后来书丢了,再后来知道该书是才华横溢的杨绛先生的译著。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无需再夸,世界已经证明,他们是理性主义者航程中的的灯塔。
  •   杨绛先生在与老、病、忙的斗争中,思索肉体与灵魂、人性与鬼神,读过末日后的岁末,跟先生一起思考,也不错。
  •   喜欢,走到人生中间的我们也需要读读,走好后面的路
  •   讲人生真的要多看看老人的话,毕竟走了一辈子。
  •   非常好的书。第一遍读主要看后边的注释,是非常好的散文。读这样的散文,让人心态平和,平易中透着大气和智慧。前边的正文觉得太深奥。过了几个月再读,仔细读前面的正文,发现里边有很多作者的思考。作者在总结一生的智慧,自问自答告诉我们。
  •   我送给同学的书,哈哈,关于哲理的,那些问题都是大家用人生慢慢思考与寻找的。与《我们仨》相伴,这本本书我准备慢慢研读。
  •   杨先生的文章没的说。书虽然是平装,没有外面的塑料封套,但很完整,外面当当的带子包装得也很整齐很干净。杨先生把她的的人生体悟娓娓道来,语言朴素平实却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   先生的好书总是让人过目不忘。达观,智慧,人生的导师。
  •   这本书正在读。素白的封面特别能让人平静下来,拿到手里的感觉也是轻轻的,很温和的感觉,犹如杨先生的文字。。。人生是怎么样的?从杨先生的字里行间,我似乎懂得了更多。 受益匪浅。
  •   老一辈学者看待问题的角度以及对人生的思考绝对值得现代人学习
  •   杨先生的一本人生经验总结,珍宝
  •   读过先生的《我们仨》,很感人。再跟随先生感受人生。
  •   先生对文字的把握,对人生的了悟,字字珠玑啊。
  •   先生耄耋之年的感悟让我们对人生多了一分思考和宽容,其实人生何必计较那么多
  •   杨绛先生的书百读不腻,源于其朴实无华而又生动的文字,最开始看的是《我们仨》这本也非常不错!强烈推荐啊~~~~ 有些困扰我们的问题,看看书,其实问题还在,但也会放下,学着看开。
  •   早听说杨绛和钱钟书夫妇的英语水平非常高,而且精通多国语言。这边洗澡是杨绛的代表作,在国外也很受推崇。
  •   杨绛,钱钟书的夫人,一位年过九旬的智者,对于生死的思考。
  •   100岁老人的人生感悟,其中的睿智不是一般人能与之相比的。令人敬重的老人,令人感动的书。
  •   收到书,感觉很不错,写出了人对人生的反思。
  •   很好的一部书,杨绛先生的书值得一读。
  •   书不错,启迪人生的一般好书
  •   一位90多岁的老人写的书,肯定有很多的人生哲理,正在慢慢看中。
  •   其实对于很多当代对人生困惑的人来说 此书可以给你一些启示 建议看看。
  •   说的都是一些人生的朴素道理,这些道理如果是年轻人讲,不免会让人觉得矫情,但一个百岁老人娓娓道来,真真是她用自己的经历体味出来的,值得一读。
  •   总是想看看比自己人生经历多的人的思想,看了两遍,还觉得意犹未尽.是一本好书.
  •   杨绛先生的作品读起来很发人深思,里面的许多观点和见解都能给人不少启发,很棒的书!
  •   杨绛女士的文字不必多说,经典中的经典
  •   读着这本书伴随我走过人生的低谷。
  •   充满人生智慧的一本书
  •   这本书还没有读完,只是读了5页,没有我们仨顺,需要用心慢慢的品读,里面有很多人生的哲学,以及对生命的诠释,
  •   非常棒的一本书,畅谈人生哲理
  •   杨绛先生的书,读书的过程中受到很大的启发,很好的一本书,值得一读。
  •   第一次买杨绛先生的作品,觉得还不错,缓解了我那躁动的心
  •   也许词藻没那么华丽,但这可爱的老人用她那么多年的过往给我们讲一些我们不曾经历的故事。让我们从最平淡真实的字里行间感受人生
  •   值得一读,启发人生
  •   一位老人对人生几十年的积淀,值得购买。不过年轻人可能读不下去--没有共鸣。
  •   学习学习吧,丰富一下人生
  •   人生需要学会反思,这是新时代所缺乏的精神
  •   真是挺好的啊,看了以后感觉受益匪浅,对人生又有了新的感悟
  •   平实而有内涵的文字,淡然的人生,不浮夸、不造作,平实自然而又深刻,我喜欢的风格。
  •   人生体悟,值得思考
  •   人生边的回忆,有思想有温度。赤子情怀,慢慢浸透,手不释卷
  •   看到了历经人生的智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