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种国家的出路

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吴景超  页数:220  
Tag标签:无  

前言

  就我所知,吴景超先生是我国第一辈的社会学家。1934年我进清华大学研究院的时候,吴先生是我的老师,我听过他的课,是他的正牌的学生。其实在我进清华之前,我们就认识了,我们经常有来往。今天是学术讨论会,所以吴先生的为人,他在政治上所起的作用,我们且不去谈论。从学术上讲,吴先生的治学精神是非常认真的。他读了书之后,就要做笔记、作卡片。他的卡片有许多箱,这是我们都知道的。当时我们要什么资料都会去找他。我要查历史知识找潘光旦先生,要查各国情况、社会统计就找吴先生。这种治学精神,我们这一代很少人能真正继承下来。  一个学科的发展要跟着社会的发展走。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应当根据当时的情况来评论当时的学术成就。吴先生是走在学科前面的人。他在学术上的一个特点,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他从实际的社会生活、社会.现象中去找问题,而从当时能找到的资料综合起来,对于这问题发表意见。同时针对地提出了办法。当然,这办法你可以不同意,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对中国的发展能提出这么多的主张,他是占风气之先。这不是加一个什么主义能抹杀的。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我想谈谈我从他那里学到些什么?我与他有些什么不同?学术上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吴先生和我们上一代的社会学者都坚持了这条原则。我们大家可以发挥不同的学术见解。我们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老师身上学到东西。吴先生和潘光旦先生是好朋友,但他们学术上可以相差很大。陈达先生又是一个样子。

内容概要

本书收集了十六篇文章,都是我于过去数年内,在《新月》、《清华学报》、《社会科学》、《大公报》及《独立评论》中发表过的。    书名似乎有点新奇,但也无需解释,因为在本书第一篇文章里,已经把第四种国家的意义,讲得很清楚了,中国不幸,就是第四种国家,如何改变这种不幸的境遇,就是本书所要讨论的。全书共分四章,第一章是导言,全书的要义,已在于此,以后三章,不过发挥这些要义,但每章都有一个中心主张:第二章提倡机械化的生产方法,第三章提倡节制人口,第四章提倡公平的分配,这几件事都做到了,是否中国便有出路,还请读者指正。

作者简介

吴景超是安徽歙县人,字北海。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生。幼年在家乡受初级教育。1914年入南京金陵中学就读。第二年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1923年夏天赴美国,入明尼苏达大学,主修社会学。后入芝加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28年回国。1931年秋,任清华大学教授。1932年任教务长。1935年底离开清华,随翁文灏等赴南京,任国民政府行政院秘书。1937年国民政府迁至重庆。任经济部秘书。1945年任战时物质管理局主任秘书。1946年任中国善后救济总署顾问。1947年重回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任教授。1952年调任中央财经学院教授。后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并当选为中央常委,全国政协委员。1953年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1957年以后成为右派。

书籍目录

代序一 在纪念著名社会学家吴景超教授学术思想讨论会上的讲话代序二 在纪念著名社会学家吴景超教授学术思想讨论会上的讲话上篇 第四种国家的出路  1936年版自序  第一章 导言    一 世界上的四种国家    二 提高生活程度的途径  第二章 经济建设    三 农民生计与农村运动    四 中国农民的生活程度与农场    五 从佃户到自耕农    六 地方财政与地方新政    七 近代都市化的背景    八 发展都市以救济农村    九 再论发展都市以救济农村    十 都市教育与乡村教育    十一 我们没有歧路    注释  第三章 人口政策    十二 多福多寿多男子    十三 土地分配与人口安排    十四 中国的人口问题  第四章 分配问题    十五 新税制与新社会    十六 阶级论  注释下篇 社会与制度评论补编  十七 论积极适应环境的能力  十八 革命与建国  十九 中国的政制问题  二十 答陈序经先生的全盘西化论  廿一 论经济自由——美苏经济制度述评  廿二 六十年来的中国经济  廿三 社会主义与计划经济是可以分开的  廿四 缩短贫富的距离  廿五 中国工业化问题的检讨  ……后记 回忆我们的父亲吴景超附录 吴景超先生主要著作

章节摘录

  上篇 第四种国家的出路  第二章 经济建设  三 农民生计与农村运动  中国农民生计困难的原因,据我的分析,最要的不外下列数种。第一,他们的农场太小,平均不过24亩左右,还有许多农场,不到这个数目。第二,生产方法落伍,这可从农作物的收获上面看得出来,无论是小麦、米、玉米或棉花,中国农民的成绩,都远不如他国农民。第三,交通不便,以致农民的出产品,在市场上得不到善价。假如农民要把他们的农产物运到价格较高的市场中去贩卖,结果因为旧式交通工具运费的昂贵,恐怕也得不偿失。第四,是副业的衰落,以前这些副业,是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现在因为许多副业的出产品,与外国工厂中的出产品或外国农场上的出产品相竞争,受优胜劣败原理的支配而被淘汰,以致农民丧失了一笔重要的收入。这些副业,有的大约是不可挽救,如纺纱织布;有的还可以想法复兴,如丝茶。以上这些原素,都是使农民的收入缩小的。假如这点小小的收入,农民可以完全用在自己的身上,那么他们的生活,也不致如现在那样穷困。他们所以走到现在这种地步的,就是在农民的四周,还有许多剥削他们的人及机关。这些剥削的势力,使农民的生活更加困难的,不外下列数种。第一是地主,中国土地分配的不平均,是研究这个问题的人所公认的事实。一方面有穷无立锥之地的佃户,另一方面有拥田数万亩的地主。如最近农村复兴委员会的调查,便发现江苏的邳县、阜宁、灌云等县,有五六万亩以上的地主。这些人能够不劳而食,便是因为另一方面,有许多苦耕而还免不了冻馁的佃农。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第四种国家的出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