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身博士

出版时间:2006-9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史蒂文森  页数:107  

内容概要

  “中国学生英语文库”是一套由商务印书馆专门为我国学生精心设计编辑的英语读物文库,首批推出100种英汉对照简易读物。本书是“中国学生英语文库”之一《化身博士》,故事主角杰基尔博士是个双重性格的人,表面上他学识渊博、德高望重,内心深处却潜伏着一种寻欢作乐地邪恶。他既要在人们面前保持一种虚假的庄重神态,又必须时刻隐藏和压抑着自己追求享乐的丑恶欲望。后来杰基尔博士发明了一种化学药剂,每当受到享乐欲诱惑时,他就会服下这种药物,变成矮小丑陋的海德先生,外出寻欢作乐,干尽坏事;回到家后,再服一剂药水,他则双变成了受人尊敬的杰基尔博士。可是,药物渐渐地被用完了,杰基尔博士发现自己再也不能变回原来的自己,只能作为罪孽深重的海德先生留在世上,就服毒自杀了。他的朋友厄塔森先生从他遗书中,得知了基中的秘密并为读者讲述了这个故事。该作品情节迭宕,扑朔迷离,惊心动魄,扣人心弦,充满了科幻色彩。

书籍目录

Introduction简介Chapter 1 The door第1章 门Chapter 2 Mr Enfield's story第2章 恩菲尔德先生的故事Chapter 3 The cheque第3章 支票Chapter 4 Who is Mr Hyde?第4章 海德先生是谁?Chapter 5 After dinner第5章 晚饭后Chapter 6 The Carew murder第6章 克鲁谋杀案Chapter 7 The letter第7章 信Chapter 8 Dr Lanyon第8章 兰勇医生Chapter 9 At the window第9章 窗边Chapter 10 The last night 第10章 最后一晚Chapter 11 Dr Lanyon's story第11章 兰勇医生的故事Chapter 12 Henry Jekyll's explanation第12章 亨利·杰基尔的解释Chapter 13 Henry Jekyll's explanation ends第13章 亨利·杰基尔的解释结束Questions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化身博士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5条)

 
 

  •     我能不能摆脱自己。我能不能是另一个人。我可不可以变成他/她那样。然后我就能……
      
      摆脱自己的一切,这是我看Jekyll&Hyde时最强烈的感受。就像每个人曾经幻想过的一样,如果我不是我自己那该多好。穷困潦倒、处境凄惨的人渴望成为养尊处优、受人欢迎的人,渴望着哪怕短短一时的优雅与追捧;而众星捧月、生活优越的人却也无数次渴望自己能像著名流氓那样为所欲为、挥霍人生,渴望着那怕有短短一时不用佯装优雅、维持风度。
      
      Jekyll医生明显是后者——他执着于那些一闪而过的作恶念头,对于表面的善良优雅、名声风度有着难以抑制的叛逆。但他更明显是个完美主义者,决不能容忍自己的差池,就像他自白中说的,一点点的恶事便让他悔恨无比——那么唯一的解决方法,就只能成为另一个人。用自己的意识肆意作恶而不用负责,所有的错误都归结在一具与自己截然不同的身体上……这个认知令人兴奋得发抖,Jekyll医生上瘾般越来越享受这种逃离自我的愉悦,直至沉沦。
      
      我甚至莫名地有种想法,其实Jekyll医生从未分离他意识中的善与恶,他只是发明了一种改变身体性状的药水,只是改变后的身体给了他自我转换的错觉,给了他放纵的机会而已。
      
      我看的版本是床头灯英语学习读本,语言非常浅显,不知道有没有被编者刻意换成简单的词句。故事其实也非常简单,不是那种真正意义上经得起推敲的科幻作品,给我的感觉像是儿童故事。但是简单语言背后的恐惧却非常清晰,在Jekyll彻底变成Hyde之后律师和仆人砸门的那段惊心动魄,文中处处有关实验室的描写也很有气氛。全书里最喜欢的句子有两处 :
      【If I am the king of bad deeds, then I am slso the king of suffering.】
      
      【I now understand that we cannot throw away the probelms in our lives and make them disappear.A man cannot always be happy.When we try,even more unhappiness returns to trouble us.】
  •     化身博士有很多破绽,在读的时候就觉得有很多疑问和不合理之处,比如杰基尔为什么要作为信使来到兰林的家,不过后来都一一解释并且自圆其说,感觉其写作风格和我很是类似,在追求完美方面,很多读者可以自己理解的部分,比如海德踩了小女孩,作者后来也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解释完毕。我的写作风格也是追求完美和破绽百出到自圆其说,这样让文章显得更加复杂和曲折,但是一个优秀的读者能很快感觉到,这种曲折是浮于表面的,只是有更强的故事感。我也总是喜欢把我能想到的,别人对我的文章的批判解释出来,这样别人也无话可说了。还有,写评论的时候,总是有更多思维迸现出来,我只想把所能想到的,全部记录下来。
      再一次变回杰基尔的博士后悔在成为海德时犯下的暴行,锁了门摔了钥匙发誓再也不成为海德,但空虚感再次降临时,费尽心思也还是要成为海德。这正如想要减肥的我们,每次后悔吃完东西,但饥饿难耐时,还是会暴吃一顿,而且长久压抑,会吃的更多。这也符合易经中平衡的道理。
      杰基尔长时间压抑内心的海德,带来的结果是海德愈加可怕的暴行。内心的邪恶不放出来则已,一放出来就不可收拾,就像节食后的暴食一样
  •     原本就是给中学生看的,薄薄一本,所以个人以为没必要在写作手法上对作者提出过于苛刻的要求。
      故事讲得是一个外表彬彬有礼,谦逊博学的有地位、有身份的“知识分子”,受够了单调枯燥的生活,决定放纵一下,遂发明了一种药剂,喝下去后,就能变成另外一个身份,凭借着这个身份他去做了些令自己感觉非常有活力、刺激、能够掌握局面等愉悦感的事情。
      而这些事都是瞒着其他人进行的,他每次放纵过后又会喝下药剂变回来。总而言之,他在朋友们心中的形象依旧是那个慷慨文雅博学的Dr。
      后来,事情玩大发了,他的第二身份越来越强壮,在他放纵完毕变身回归的过程中开始出现差错和困难,再后来——他变不回来了!
      终于,沮丧的Dr自杀了。
      总而言之,这个故事提醒人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阅读轻松,给小朋友们看还是很好的。
  •     译后记——全书最不伦不类的地方,前面引用尼克松的回忆录毫无意义,后面的分析也主要集中在对资本主义社会极具改革开放初期时代特色的批判上,没有什么深度。后面一开始说对史蒂文森不多作介绍,却又写了一大堆作者的生平来凑字数。
      
      不过这也是那个时代翻译者的通病,即使是我喜欢的译者有时也不可避免。所以还是喜欢看译者把自己的话放在前言,这样就能在未看书的情况下不至于对译者的观点产生过多的抵触情绪,影响了看书的心情。
      
      这本书本身还是不错的,善与恶,通过夸张跌宕的情节,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也是史蒂文森作品的一大特色吧。
  •     化身博士
      1.构建一个莫名的氛围2.提供一种人生猜想3.“即使是个十足的恶魔,”我想,“那我也喜欢他。”4.自身情绪的缠斗5.本我与超我共存6.被欲望把持7.心理8.我的善良的一半和邪恶的一半在争夺着我的身心,而邪恶的一半渐渐占了上风9.我的另一半10.他,——我说“他”是因为我没法说那是“我”——他根本不是人
  •      很薄的一本书,一口气读完了,感觉很幼稚啊,比起现在很多小说、电影的惊恐、悬疑,这本书实在是不咋地。没有什么很惊悚的情节,也没有很大悬疑,从一开始很多细节描述就可以推定博士与海德是同一人,偏偏律师先生还傻逼似的什么都不知道地为朋友担心、害怕、焦虑,人家却扮演着另一个人逍遥自在,无所顾忌。。。啊。。。啊。。。真替他着急啊
      
       据说这是一部很注重心理描写的小说,关于这点我还真没看出来,比起陀思妥耶夫斯基、伍尔夫、乔伊斯鬼斧神工的心理刻画,这部小说那真的差得远了!
      
       不过,小说中关于善恶的探讨倒是还有点深意。人无完人,心中总是有善有恶的,可是博士这家伙居然想到把善与恶分离开来,变成两个人,这到是挺异想天开的。人的心中,到底是善大于恶,还是恶大于善呢?你能压抑住心中的邪恶之火吗?不断的压抑会不会造成更大的爆发,反而适得其反呢?小说最后,邪恶的海德越来越强大,善良的博士竟不能控制它,这是不是意味着人心中压抑的邪恶之念一旦开启就一发不可收拾?虽然,结局博士选择了善良,可是也丧失了自己的生命,在这场善与恶的角逐中,到底谁是胜者呢?
      
       我想,世界上没有完全善良的人,也没有完全十恶不赦的人,是恶是善,是黑是白,全在一念之间吧。
  •     所谓邪不胜正,真的是这样么?
      表面受人热捧,另一面确实如此的evil.
      我们的生活中,存在太多“假君子”。所谓的gentle,easygoing 全是骗人的。。。
      
  •     
       ——读史蒂文森《化身博士》
      
       世界名著《金银岛》作者史蒂文森的这本《化身博士》很薄,全文只有六万余字,我花一个小时就看完了。据介绍,史蒂文森用了三天时间写成这本书,当他读给母亲和妻子听的时候,母亲说这本书完全不知道重点在哪里,于是他将初稿烧毁,又花了三天时间,完成了我现在看到的这个版本。
      
      
       用极短的时间写成一本书的好处是连贯性极好,一气呵成,故事起伏跌宕,张弛有力。全文故事比较简单,主要是探讨人的两面性——善与恶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很常见,在西方早就已经屡见不鲜,尤其是基督教的教义里,我之前看到的一本关于人性恶的书是威廉•戈尔丁的《蝇王》,作者曾凭借该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史蒂文森的书一般被放在“拟科学小说”一类,而不是凡尔纳那样的科学小说。所谓拟科学就是说在科学的外衣或者框架下来描写人物,叙述事件,其实作者想要写的是人,是人内心的东西,这是拟科学小说和科学小说最大的区别。这本书写的是一个发明了变身药水的博士,当他喝下药水时,就变成了另一个人——一个完全意义上的恶人,即把自身的人性恶赤裸裸地释放,这个恶人让被人一见就感到恶心,然后他为所欲为,杀人越货,等到没有藏身之处时就变回博士,而博士是一个正常的人,即善与恶的交汇体,当他变回博士时,会为另一个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而悔恨,于是拼命做好事以弥补良心的审批,可他还是禁不住诱惑,他在这两种力量的撕扯中挣扎,最后失去平衡从而自杀。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分成两半的子爵》说的也是人性善与恶的冲突、斗争,只是他的表现手法更加极端,分成两半的子爵一个是全善,另一个是全恶。无论如何,人类一直在为人性的善恶而反思着,这其实是一件好事。本文致力于探讨两个问题,一个是人的两面性,另一个是如何平衡这两面性。
      
      
       关于人的两面性,其实我已经不想探讨太多了,因为之前这方面的讨论实在是太多了,甚至许多辩论会的议题都是“人性本善还是本恶”,关于这个,我想说的是,人性本善或者本恶其实并不那么重要,因为任何完整的人都有由这两个方面构成的,缺少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完整的,而且关于善恶没有一定的评判标准,重要的是如何在这两面中找到平衡。书中的博士就是因为无法平衡而只能毁灭自己。
      
      
       其实博士最后的结果是最完美的结局,在你掌握了一门可以对其他人产生重要影响甚至生命影响的技术后,如何使用它就成了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使用得好就会造福人类,用得不好就会遗祸一方。写到这里,我想起了《蜘蛛侠2》里的章鱼博士,当他意识到自己的新技术已经对这个世界产生了极坏的影响时,他毅然停止它,因为他研究这项技术的原因是想要造福人类,而不是毁灭人类,从这个意义上讲,书中的博士也是一样,当他们意识到这一点并毁灭自己的时候,他们以前做过的事其实是可以被原谅的。
      
      
       每个人都是善与恶的结合体,如何才能获得平衡,进而得到和谐完备的人生呢?中国古代哲学大师王阳明的心学告诉我们:一切听从心的指引,这是王老师在格了七天竹子之后得出了结论。当年在中学时代,王阳明(王守仁)还被批判过,而当时的我也根本就不知道路王心学这回事。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学说,孔老二曾说人七十随心所欲不逾规这样的话,任何自由都不是绝对的,但跟随自己的心走,努力做自己,分得清善恶的人无疑是幸福的。王老师的心学曾经让我幸福过一阵子,以为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但仔细一想,却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当你的心迷惑了,找不到方向了以后,谁来引导你的行为?就像本书中的博士一样。所以这个理论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必须有一颗坚强的心。
      
      
       有一位著名学者曾经说过,不赞成在大学本科阶段开哲学这门课,因为学生根本就听不懂,记得有一位哲学老师对我们说,当年她在北大读博士的时候,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是看不懂的,要博导带着读。其实很多事情,包括人的两面性等问题,一时理解不了也没有关系,因为随着时光推逝,我们都会有一颗坚强的心,只是在走向坚强的过程中,必须认清自身的有限性,认清自己与彼岸的永恒的距离。
      
      2010•1•4 13:50
      
  •      初中的时候在姑姑家读了这本书,当时很害怕。对人的多重性还没有很多了解。
       现在也依然觉得,其实最可怕的东西就是人类。
  •   写得很好。书中象征着理性、冷静、节制的厄塔森也是个重要角色,他在调查海德的同时又怎能说不是在调查着自己呢?
  •   我们都会有一颗坚强的心,只是在走向坚强的过程中,必须认清自身的有限性,认清自己与彼岸的永恒的距离。
    嗯,蛮有道理的~~~
  •   分成两半的子爵很棒,卡尔维诺在他的文章里有好几次提到了史蒂文森,应该是比较欣赏他的,或许他的《子爵》的初始灵感正来于史蒂文森格的化身博士。
  •   第一段有错误,是史蒂文森读给他的继子和他的妻子听,而他的妻子说没有击中要害。并不是读给他的母亲和妻子。来源为史蒂文森的继子洛伊德•奥斯本的回忆录。
  •   这部小说影响深远,直接影响到我创作了《》二律背反的诅咒
  •   呃……最可怕的还是人心啊。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