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祸害

出版时间:2006-7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美] 米尔顿·弗里德曼  页数:276  译者:安佳  
Tag标签:无  

前言

  在我几十年研究货币现象的过程中,我一而再再而三地注意到,货币制度中有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变化,常常会引出一些任何时候都会出现但却无法预期的结果。  我在早先出版的《最适货币数量》(The Optimum Quantity of Money)一书的前言中说过:“货币理论就像一座日本式花园。花园的整体美来源于花园的多样性;表面的简单之中隐藏着复杂的实体;厚重的景观则叠化在表象之下。如果我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如果我们从容但深入地进行研究,我们就能充分领会这两个方面的妙处。复杂与简单两个方面都有一些可以独立于整体之外让人欣赏的东西,但对这些东西有了充分的认知,也只不过是对整体的部分了解罢了。”  适用于货币理论的东西也同样适用于货币史。如果我们从一个角度看,货币的构成显得有些怪异,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货币又只不过是我们不常见但又视为理所当然的不同的形式,就好像它们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那样。本书的第一章就使用了一个鲜明的例证:石币与金币是如此之相同,你甚至可以在同一个采石场找到它们。  我希望,我能在短短的第一章中,用例证来说明,我是如何通过一些迷惑人的表面现象来讨论货币现象的,我希望这样能引发读者阅读本书的兴趣。第二章则用简单的术语概述了货币理论的精髓。这一章为我们领会随后阐述的一些历史事件提供了理论背景。  接下来我用三个章节讲述了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但这些区区小事却在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及完全意想不到的效应。第三章讲铸币法中删掉的一句看似简单的话,是怎样对美国几十年的经济与政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第四章则为这些结论提供了经验支持。第五章说的是两个默默无闻的苏格兰化学家的工作,如何毁掉了19世纪最引人注目但最少受人称赞的政治家威廉·詹宁斯·布莱恩的总统前程的。  分析完这些历史片段之后,第六章研究的是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即在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中起了主要作用的复本位制的问题。最近有位学者说过,复本位制引发了“1860年代中期到1890年代中期经济学家中最激烈的理论讨论,以及文明世界中对经济政策的最尖锐的辩论”(Roccas,1987,第1页)。  我在第六章中指出,对作为货币体制的复本位制之优缺点的传统认识,有很严重的错误。我的重点集中在复本位制与单本位制的比较。我在这里并不是主张,在当前的条件下,美国或任何其他国家应该设法建立复本位制。实际上,这样的尝试完全与我的信仰相冲突,(正如沃尔特?白芝浩在一个多世纪之前所指出的)与猛长一样,货币体制也在发展,它们无法也不可能重新(de novo)构建一次。但是,正如“1873年之罪行”这一例证所说明的那样,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用审慎的行动来改变或影响它,这就是为什么对货币现象的理解具有极大的潜在价值的原因。   接下来的四个章节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对许多相同的事件进行的讨论。  第七章返回来讨论一个特殊的历史事件,美国1930年代白银收购法案的后果。这里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总统为了安抚西部几个州的参议员所做出的决定,竟然以一种可以测定的方式,对遥远中国的共产主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但这一系列事件本身是清楚的,而且不会遭人误解。对于那些对基本的货币理论有所了解的当代观察者来说,早期采用的措施也很明白。  美国白银政策的最终结果就是恶性通货膨胀(hyperinflation),这是在过去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毁掉了无数国家的一种极端形式的弊病。第八章研究的是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我在这一章中使用了从一系列国家收集来的历史数据,用这些数据阐明一个核心观点:通货膨胀永远是、而且在任何地方都是一种货币现象。第九章是对货币变动效应的偶然作用(role of chance)的一个证明。在美国发生的事情——完全在智利和以色列政策制定者的影响范围之外——使某些国家中的政策制定者成了反面人物,但在另一些国家又使另一些政策制定者成了英雄。  第十章对世界范围内的现行货币体制,即一种史无前例的货币体制的可能后果进行了分析。自理查德·尼克松总统在1971年中止了美元与黄金的最后一丝脆弱的联系之后,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没有任何一种主要货币与商品有任何联系的现象。现在,每一种货币都成了不兑现货币,货币所依赖的,只是政府的权威或认可。  最后一章是后记。我在后记中根据前面数章对货币史上种种事件的研究,总结出了几条教训。  本书只是稍微窥视了货币这个广袤无垠而又神奇迷人的花园。自从人类发现,人类非常有必要将买和卖的行为分别开来之后,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这座花园花开花落绵延不断,而且,自从有人认为,为了某种东西而出售产品和服务更为可靠之后,这件东西,即他并不打算消费或在生产中使用,只打算用做一种手段,作为买卖想要消费或想要在生产中使用的产品或服务的手段的这件东西,就成了我们称之为货币的“东西”。这件东西有数不清的物质形式,有石头、羽毛、烟叶、贝壳,还有铜、白银以及黄金和纸张及会计账簿。谁又知道未来的货币是什么呢?会是计算机键盘吗?  本书的某些章节原来曾经发表过:第三章和第四章曾经刊登在《政治经济学杂志》(1990年12月号)上,第六章刊登在《经济展望杂志》(1990年秋季号)上,第七章刊载在《政治经济学杂志》(1992年2月号)上,第十章则发表在《日本银行货币与经济研究》(1985年9月号)上。我非常感谢这些杂志慨允我再次发表这些文章。第八章则是米尔顿?弗里德曼与罗丝·弗里德曼合著的《自由选择》(1980)第九章的修订本。为了避免章节与章节的重复,为了使章节之间具有连贯性,同时也考虑到社会对已出版文字的反应,我对早先的文字也稍微做了一些改动。  我从许多朋友的知识与建议中受益颇丰。我已在相关章节的注释中,就他们对这些章节的贡献,一一致谢。我尤其要感谢安娜·雅各布森·施瓦茨,她是我在货币问题研究上的长期合作伙伴,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我有需要,她总是对我伸出援手。我还要感谢一直担任我秘书和助手的格洛丽娅·瓦伦丁,她对我所使用的原始资料做过无法估价的背景研究,她耐心地为我打字,再打字,一遍遍地修订稿本,以保证所有的参考文献都准确无误,而且无论我什么时候需要她的帮助,哪怕是下班之后,她总是随叫随到。  之前,威廉·乔瓦诺维奇曾经对我另外两本书贡献良多,一本是我和我夫人合作的《自由选择》,一本是《现状的暴政》(The Tyranny of the Status Quo),对后一本书他尤其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另外,我和读者们都要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马丽安娜·李,还有那位老练的文字编辑,他纠正了文稿中的许多用词不当之处。  胡佛研究所在前后两任所长W.格伦·坎贝尔以及约翰?雷西安的领导下,为我提供了称心如意的工作时间安排,给了我最大限度的自由让我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并尽可能为我的研究提供了一切条件。  我把自己最为真挚的感谢放到了最后。除了我的梦想之外,我有幸找到了我的伴侣罗丝·迪瑞克特·弗里德曼,自从五十九年前我们初次相识以来,她一直使我生活得充实而多彩。我无法说清她为本书所做出的种种努力,因为她是我身体的和智性的原动力。  1996年秋天,我在北师大图书馆边上发现了一个卖英文原版书的书摊,邂逅了这本《货币的祸害》。因为是货币主义大师弗里德曼的著作,又是出版不久的新书(1992),欣然携归。回家细细一读,就认定这本书值得向中国读者介绍。当然我这里说值得介绍并不是在对弗里德曼的理论进行评判,弗里德曼理论之高低自有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定。我的意思是,像这种将高深的理论与具体的历史事实结合起来并用浅显的语言进行阐述的著作,实在是不可多见。这是一本适合大众阅读的理论著作。  于是,我冒昧致函弗里德曼先生,向他询问该书的版权问题。弗里德曼先生回信说,版权问题归出版商管,他已经把我的信拷贝了一封转给了出版商,同时将出版商的地址和联系电话给了我。与美国的出版商打交道,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几经周折,这本书的版权直到2003年总算拿了下来。  在翻译《货币的祸害》之前,我曾读过莫瑞·罗斯巴德(Murray N.Rothbard)论及货币的类似著作《政府在货币问题上的所作所为))(What has Government Done to Our Money)。罗斯巴德是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以主张经济自由而闻名。弗里德曼也是以主张经济自由著称于世(有《自由选择》为证)。两相对比而读,其结论耐人寻味。弗里德曼根据历史上的货币之种种进行理论推论,结论是:货币太重要了,所以只能由政府按照规则负责并由中央银行打理;罗斯巴德也是根据货币之种种进行理论推论,得出的结论却是:货币太重要了,所以必须交给市场。联想到哈耶克也主张货币的自由经营,奥地利经济学派式微之原因由此可见一斑。不过,两位大家讨论货币的著作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让读者读完书后,不会再将权威人士的谈话奉为圣旨,也不会再轻易相信探讨货币的文章了。  《货币的祸害》是一本具体而微的货币史,读起来让人想起弗里德曼的另一部巨著、世所公认的弗里德曼最为深刻、亦属其一大成就的《美国货币史》。此书鸿篇巨制,内容精深,非专业人士,一般很难阅读。所幸弗里德曼先生写了这本《货币的祸害》,浓缩并浅释了该书的内容。  在这里我要向弗里德曼先生致谢。在本书开译之前,我又给他去了一封信,告诉他中文版即将出版的消息。弗里德曼先生非常友好地寄来一帧签名照片,就是大家在本书中看到的这帧照片。2006年春节前,我将翻译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一一罗列,并将我的理解一一对应记下,寄给弗里德曼先生,向他请教。我本来有些忐忑,毕竟弗里德曼先生年逾九旬,但考虑到这些问题之重要,不敢却步。然而让我惊讶并感动的是,春节过后就接到了弗里德曼先生的回信,信中不厌其烦对这些问题做了详细的解释。看得出,弗里德曼先生依然思维敏捷,遣词用句还是那样具有活力。我衷心祝愿先生健康长寿。  这里还要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商务印书馆的程秋珍女士,她仔细而耐心地核审了全文,并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在翻译本书的过程中,得到安明女士的大力帮助。我还要感谢我的学生张新、潘余涛和马钰弦,他们帮我打印了全文。我还要特别感谢商务印书馆的侯玲女士,没有她的帮助,或许本书的版权至今还拿不到,那样也就没有今天我和读者一起欣赏人类思想精华的这一刻了。

内容概要

在作者几十年研究货币现象的过程中,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注意到,货币制度中有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变化,常常会引出一些任何时候都会出现却无法预期的结果。“如果我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货币,如果我们从容但深入地进行研究,我们就能充分俯这两个方面的妙处。复杂与简单两个面都有一些可以独立于整体之外让人欣赏的东西,但对这些东西有了充分的认知,也只不过是对整体的部分了解罢了。”这是《最适货币数量》里面的前言的话。    在本书中,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讨论了从石头到羽毛到黄金的价值创造,勾勒了货币的支配性作用,揭示了货币如何引发或加深通货膨胀。他通过多彩多姿的历史片段,证明对货币经济学的误解所带来的货币之祸害。弗里德曼用平实的语言解释了美国当前的货币体系对个人的工资、储蓄账户以及全球经济的意义。

作者简介

米尔顿·弗里德曼,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资深研究员,芝加哥大学经济学荣誉教授,他与夫人及长期合作者罗丝·弗里德曼合著的《自由选择》一书,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石币之岛第二章 货币之谜第三章 1873年之罪行第四章 一个非真实的检验:对1873年后继续复本位制的效应的估算第五章 威廉·詹宁斯·布莱恩以及氰化法第六章 复本位制再检讨第七章 富兰克林·罗斯福,白银,以及中国第八章 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治理第九章 智利与以色列:相同的政策,相反的结果第十章 纸币不兑现条件下的货币政策第十一章 跋参考文献索引译后记

章节摘录

  因为该岛不出产金属,他们的资源就是石头,他们的劳动都耗费在搬动石头和磨制石头上了,石头就像文明社会里的所有物和铸币一样,是劳动的代表物。  他们把自己的这种交换媒介称为费(Fei),费是由大而坚硬、厚重的石轮组成,石轮的直径从1码到12码不等,石轮的中央有一个孔,这个孔的大小随石轮直径大小的不同而不同,人们可以在孔中插入一根杆,这根杆要符合孔的大小,而且要结实,这样才能负得起石轮的重量,便利搬运。这些石头“硬币”[是在离这个岛400里远的另一个岛上找到的石灰岩石],最初是由一些敢于冒险的当地探险人,在这个岛上开采并打制,然后再用独木舟和木筏运回雅浦岛的……  这种石币值得说道之处在于——石币的拥有者完全没有必要减少自’己的拥有物。在做成一笔交易之后,如果这笔交易所涉及的费太大,大到无法便利地搬动石币的地步,石币的所有者会很乐意接受单纯的所有权认可,他们甚至都不愿意费累去做个标记来表明这种交换,石币仍然静静地躺在以前那位拥有者的地头。  我有一位值得信赖的朋友,名叫法图玛(Fatumak),他曾经肯定地告诉我,他们村子附近有一户人家,这家的财富是不容置疑的——也就是说,他家的财富得到了每个人的认可——然而,没有一个人甚至这家人自己,亲眼看见过或触摸过这笔财富。这笔财富是一块巨大的费,这块费的大小是通过传说而众所周知的,而这个传说已经传了两三代人了。从那时一直到现在,这笔财富一直躺在海底!很多年以前,这家人的一位先祖,在探险寻找费之后,获得了这块大得出奇并极具价值的石头。这块石头后来被搬到了木筏上,准备运回家来。木筏行到半途中的时候,海上起了风暴,为了拯救自己的生命,这群人砍断了木筏的缆绳,任其漂流,石头也因此沉入海底,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这些人回家后,所有的人都证明说,费的体积极其巨大,质地尤其优良,石币的丢失也不能怪罪于拥有者。于是从那时开始,所有的人都从心底里承认,石头落入海中只是一个意外事故,这事故太小,小得值不当一提,离岸几千码的海水影响不了石币的买卖价值,因为石头已经凿制成适当的形式了。因此,这块石头的购买力依然存在,就像在人们的视线中毫发无损地躺在拥有者的家里一样……  雅浦岛上没有带轮子的交通工具,因此,岛上没有可以行车的道路,但岛上一直有几条清晰可辨的道路连接着各个居住点。1898年,德国政府从西班牙人手中买下了加罗林群岛后,获得了这个群岛的所有权,当时,岛上的这些道路或公路的状况非常差,有几个地区的首领得到通知,让他们必须把道路修好,而且要维护好。但是,用大块的珊瑚胡乱铺就的道路对赤脚走路的当地人来说,非常适宜。所以,这个命令反复重申了多次,仍然没有人在意。最后,德国统治者决定向抗拒命令的地方首领征收罚金。但是,用什么形式来体现这笔罚金呢?——后来,德国人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他们派出了一个人,走遍了那些抗拒命令地区的每一家石屋(Failu)和公共聚会场所(Pabai),去收取罚金。到那儿之后,这个人只需在一批最有价值的费上用黑色画一个十字,表明这块石头已经被政府征收了。这个办法真的很神,那些愁苦的贫苦民众马上就修好了连接岛屿两端的道路,而且修得很齐整。现在,这些道路看起来就像公园里的车道一样。然后,当局派出了几位办事人员,擦掉了画在石头上的十字。一眨眼的功夫,罚金抵消了,幸福的“石屋们”又重新获得了他们的资本所有权,并尽情享受着自己的财富。

编辑推荐

  货币是不能拿来开玩笑的,所以要交给中央银行。  ——引自《货币的祸害》  《芝加哥论坛报》称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是“经济学家中的奥利弗·斯通”,这一称誉清楚地表明,从地方小业主到华尔街上的银行家,到美国总统,没有人能躲过货币经济学的影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货币的祸害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9条)

 
 

  •   到了1971年7月第七次美元危机爆发时,布雷顿森林体系为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埋下的这颗巨大的定时炸弹终于全面爆炸了。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电视讲话,宣布关闭黄金窗口,停止履行对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以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实行黄金与美元比价的自由浮动,这样,支撑“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两大支柱已有一根倒塌。1973年3月16日,欧洲共同市场9国在巴黎举行会议并达成协议,联邦德国、法国等国家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彼此之间实行固定汇率。至此,战后支撑国际货币制度的另一支柱,即固定汇率制度也彻底垮台,这宣告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完全崩溃。

    抛弃了旧爱黄金这一信用支撑之后,美元要想继续维持霸主地位,就只有再傍上另一位大款,这位大款便是石油。于是,一场蓄谋已久的经济联姻由此展开,而国务卿基辛格便成了举世瞩目的“媒婆”。1970年代中期,基辛格博士临危受命就任美国国务卿,他以沙特阿拉伯为突破口,通过沙特说服欧佩克其他成员国,接受以美元作为国际石油交易的惟一结算货币,最终使美元与石油“挂钩”成为世界的共识。就这样,在这个星球上,2/3的石油贸易结算都需要以美元来支付,美元成功“下嫁”给了石油,美元的地位被稳稳地固定在了石油身上。自此,美国自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再一次巩固了自己的货币霸主地位。

    1976年1月,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一片废墟之上,以浮动汇率制和黄金非货币化为主要特征的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牙买加体系”被匆匆建立起来。但“牙买加体系”毕竟只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的一个临时替代品,是各国政府的权宜之计,其自身的不完善和不健全注定了它只能是一个过渡性的货币体系。在此后的30年里,“石油美元”继续维持了美国的金融霸权,只是美元由“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绝对控股”地位下降为“牙买加体系”下的“相对控股”。

    信用货币这个潘多拉的盒子一经打开,通货膨胀这只魔鬼从此便肆虐人间。如果说,“布雷顿森林体系”把全球经济绑在美元的裤腰带上,是人类在货币问题上所犯的第一次大错误的话;那么,“牙买加体系”实现黄金非货币化,让脱离了黄金制约的纸币满天飞,就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终于把信用货币制度推向了一条通货膨胀的不归路。

    由于金本位与金汇兑本位制的瓦解,信用货币无论在种类上、金额上都大大增加,信用货币占西方各通货流通量的90%以上,货币供应量和存放款的增长大大高于工业生产增长速度,而且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信用的依赖越来越深。在“牙买加体系”下,国际储备多元化,汇率大幅波动,缺乏统一稳定的货币标准和汇率体系,增大了金融风险,造成了国际金融的不稳定。

    1973年浮动汇率普遍实行后,汇率的大幅波动就成了世界经济心中永远的痛。如果说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际金融危机是偶然的、局部的,那么,在牙买加体系下,国际金融危机就成为经常的、全面的和影响深远的。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成为“货币战争”中一把将对手一剑封喉的杀手锏。1980年代末,日本在美国的压力下签定“广场协议”,此后日元大幅升值导致日本经济迅速泡沫化,而资产泡沫的破灭,带给日本人的是“失去的十年”,如今已成了“失去的二十年”,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就将改为“失去的三十年”。1997年,利用东南亚国家经济快速增长中所暴露出的结构性矛盾,“金融大鳄”索罗斯以泰铢为突破口,不费吹灰之力,便使东南亚各国多年积累的财富化为乌有,并使危机迅速波及整个亚洲。进入21世纪,面对不断发展的中国,美国又故伎重演,通过各种途径逼迫人民币大幅升幅……人民币顶住了压力,但美元却越来越疲弱不堪了,到了2008年,石油彻底抛弃了早已人老珠黄的美元,冲上了147美元的巅峰,当年在布雷顿森林埋下的这颗定时炸弹终于来了个总爆炸。

    在世界货币霸主宝座上端坐了半个多世纪的美元,再次受到更严峻的挑战。2009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发表了题为《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一文,打响了挑战美元霸权的第一枪。周小川强调应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周小川认为,建立一种超主权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他特别强调要发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SDR)作用。

    一石激起千重波,周小川的提议旋即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话题受到热议。以欧元取代的美元的说法有之,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的想法受到追捧,重归金本位的观点也一度浮现。虽然人们对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向莫衷一是,但市场已作出了明确的回答。就
  •   经典,如果想要了解弗里德曼和货币主义学派的思想,但又不想深读论文的人,可以看看这本书,想节省时间的人推荐看第二章和第八章,看完了意犹未尽的请看他的另一本经典:美国货币史
  •   看透货币的权威,带着我们挑战那些看似稳固的体系、观念、制度,真正伟大的作品。
  •   美国货币史的精简版啊,上学时图书馆看过,很不错
  •   不错,作为货币主义带头人,把货币学说讲的透彻了
  •   对了解货币的本质有借鉴意义。
  •   货币的科普读物,是人都应该读一读。
  •   以前没看过费里德曼的作品,不亏是大师之作,建议决策层多看看,货币的本质是什么,不要把货币复杂化。应多学学前任总理对货币的管理,感觉是受大师的影响。
  •   替代货币史的简短手册
  •   因为近端时间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家纷纷关注美元的走势,相比较某些人的阴谋论,弗里德曼的书让我对问题有了更清晰、深刻的认识,感谢天国之上的老头留在人间的智慧!
  •   弗里德曼的小册子
  •   不愧是诺贝尔得主,深入浅出的讲解让人豁然开朗,尽管很多看不懂,但是看懂的那一点也受益良多
  •   书很好,经济学必读,值得一读。当当服务很不错,物流也快。
  •   对通货膨胀的阐述非常精彩,向大师致敬!
  •   好书,值得看,尤其是对恶性通货膨胀的分析很到位。只是有些章节需要静下心来,细细揣摩,不是那么好理解。
  •   中央银行概论老师介绍的书,毫不犹豫地买了!!!!
  •   本书开始和结尾挺吸引人的。中间看起来像学术论文,但如果读进去了,其实是很好的。亮点我觉得是倒数第二章。
  •   是本好书,但是包装可能不是很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么好的书怎么能装帧成这样呢,应该更精装一点才好,就像德鲁克系列的一样。
  •   很经典,不过翻译一般
  •   还算可以吧,应该是正版
  •   阅读之后受益匪浅,犹如聆听大师声音!真心推荐!
  •   启发很大。
  •   还在看,得精读。
  •   才刚开始看 , 觉得很不错 。 只是翻译的确实不怎么样····· 但我没看到有原版的
  •   精美的印刷,不错的排版,还附有弗老的签名照!翻译的也好,内容更加不用说了,值得读一读。
  •   内容不错。。很经典。。。
  •   经典,推荐,看过一遍,现在还看一遍,感受大师风采
  •   你读读就知道我所言不虚,而且很有趣,读起来不枯燥,除了技术性的第四章
  •   07年对经济学而言,是一个让人哀悼的年份,全世界自由主义者的精神导师——弗里德曼去世了。网上报纸电视很多人都在回顾他的过去,他自由主义经济的思想,关于货币理论(1939年大萧条货币政策的评价)以及自由市场的信仰,对每一个学经济学的人来说,或者对货币有兴趣的人,都是一种经典的理论,经典的教材。他写的另一本书《自由选择》觉得太厚了,不想看,而且更喜欢货币理论的范围,所以选择了《货币的祸害》。什么是货币,黄金本位,真的是“野蛮的遗迹”吗(凯恩斯)?崇尚自由主义经济者,都不会忘记芝加哥学派和奥地利学派他们对自由市场的坚定信念,震撼了这个世界,但是他们对货币不同的观点,却让人很疑惑。这本书是货币史的一个瞬间,但弗里德曼带领我们以小见大,让我们明白在我们钱包里的纸张到底是什么。这本书还是值得一看的,不是很深奥的经典教材,但写得还不错。希望能看到英文原版。
  •   货币社会每个人都向钱看,缺少了人性思考,这本是还是很好的
  •   买不到货币史,先拿着本书看着了
  •   翻译得如何?货币的信用创立与它的生命诞生。问题是存在的,如何分析计量?
  •   名家的书,很受启发,尤其是看了通货膨胀一章,觉得很有道理
  •   需要一些专业知识才能读懂
  •   这本书是本论文的合集,看起来还是不错的,比较通俗的学术著作,能够表达作者的中心思想,好。
  •   文中观点新颖,道理透彻。只是人还得自愿的受害。
  •   就是书给我的感觉,没有看上去那么大,挺小的一本儿,但是,内容挺好的。
  •   还没看,只是翻了翻,感觉还好
  •   为朋友买的,很喜欢。
  •   读完之后,忽然懂了我们很多曾经的迷茫
  •   好书,写的比较专业,需要静下心来看。
  •   实在读不下去,专业性太强,当然读不懂的不一定不是好书,本人金融知识有限吧!需要再接再厉啊!
  •   读的费力,看来我还需要进修。。。
  •   说实话,真的读不下去,身体里没有一根神经对这个有兴趣
  •   nowiamre*****
  •   不值一看,想了解货币的去读蒙代尔的书,保准让你了解个透,这书就不必看了。
  •   没有从头看到尾,实在看不下去。虽说是大师写的,但是是一个英语专业的人翻译的,根本不能解释出经济学的精髓,文字用句晦涩,可以说翻译得非常之不好。
  •   一个经济学大家写的经典著作,被翻译成这般样子,不仅我们看的费力,想象翻译的过程也一定很辛苦。
  •   书比较久
  •   书的印刷册数是限量版,不过翻译的水平真不敢恭维。
  •   实在受不了,怎么翻译成这样。这种水平你也能当一个专业翻译吗,推荐大家读原版的,
  •   4月29日发的货,为什么现在都还没收到呢/
  •   刚刚读到第二章,我不知道是大师语无伦次还是翻译的太差,这么好的作品,给这么差水平的翻译翻出来,我无语!还是看英文原著比较好。
  •   弗里德曼的书
  •   商务出品必属精品
  •   不错的东西 以后还会买的
  •   质量好,内容更是没的说
  •   货币的祸害:货币史片段
  •   经典~~~~~~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