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经验之种种

出版时间:2002-6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美] 威廉·詹姆士  页数:523  译者:唐钺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这是一部从个人经验方面讨论宗教作用的著作。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和心理学家(1842-1910)。本书是他应聘在英国爱丁堡大学所作的讲演。共二十讲:第一讲论宗教与神经学;第二讲说明本书讨论的范围限于个人的宗教心理;第三讲说从许多人的经验看来,实有个无形者(精神界)的存在;第四第五讲论心态健全的人的宗教经验;第六第七讲论“灵魂”带病态的人的宗教经验;第八讲论这种分裂的人格如何恢复统一;第九第十讲论未信教者转而皈依宗教之心理过程;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三讲论圣徒之性质;第十四第十五讲论圣徒性之价值;第十六第十七讲论神秘经验;第十八讲论宗教哲学;第十九讲论宗教的其他特性;第二十讲为结论。

作者简介

  威廉·詹姆士,是美国纽约人,生于一八四二年,卒于一九一○年,他年轻时曾旅行欧洲各国,又曾学过绘图。后来进美国哈佛大学学医;但他毕业后始终没有行医。他先在哈佛大学医科任解剖学教员,以后到生理学系去,渐渐专注意于神经系的生理和它与心理作用的关系之研究。一八八○年,他任哈佛大学的哲学系副教授;一八八九年退休,从事于哲学的著作。他在哲学界以提倡实效主义等学著名;在心理学内以提出关于情绪的一种学说及其他主张著名。他心理学方面的著作很多;最传诵的,是他的《心理学原理》和这本书。

书籍目录

第一讲 宗教与神经学
第二讲 圈定本题的范围
第三讲 实有无形者
第四、第五讲 健全心态的宗教
第六、第七讲 病态的灵魂
第八讲 分裂的自我及它的统一过程
第九讲 皈依
第十讲 皈依(续)
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三讲 圣徒性
第十四、第十五讲 圣徒性的价值
第十六、第十七讲 神秘主义
第十八讲 哲学
第十九讲 其他特性
第二十讲 结论
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宗教经验之种种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6条)

 
 

  •   人类有很多需求,很多时候宗教不仅是某些统治者的手段,也是很多人解脱皈依的无形需求。
  •   对宗教我们太陌生,所以只好看看外国人的描述了~~
  •   还没来得及看,回头慢慢读了再评
  •   比较后还是决定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非常不错
  •   很好,喜欢,值得拥有
  •   不过,我还是买了商务的
  •   很好,自己看去!
  •   价格合理,不错。慢慢看。买了好久才买到。要得。可以。下次再买。
  •   书的内容不错,翻译的实在太差了,强烈建议买其他译本。
  •   相比内容字数,太贵
  •      《宗教经验种种》基本上是以西方的神秘体验为案例,而西方的神秘体验基本上是以上帝的存在为背景的,西方人,许是情感强烈的缘故,灵魂的救赎多是以上帝临现开始的。
      而在东方甚至没有神秘主义的说法,在佛教中,那些神秘体验和神通能力只是修行过程中的一种客观表象。不同的生命意识需要不同的救赎方式,东方主静,在静中观想,修炼。佛家、道家莫不是如此。
      而西方即便是与上帝的合一体验中,也是动态的。上帝似乎是一切的开始和终结,人类的存在,包括背后庞大的精神背景的存在,都是以上帝为基础的。而人类的存在就是一个接近上帝、与上帝合一的动态过程。
      这本书针对的是个人感受到的所谓的宗教体验,所以可以抛开人类学的、宗教学的等社会层面的东西。但是问题也在这里,一旦切入到每个人的个人体验中,就是一件不可言说的事情。神秘体验的人几乎都说道,那是一种巨大的喜悦和幸福,无法言说的,而在东方的修行更是有此种说法。所以作者的研究,基本上是基于一种哲学的、形而上的思考和总结。不过也给我们呈现着这种宗教神秘体验的图景(这本书也是研究人人类心灵、天才性格等非常不错的参考)。而我,通过阅读和思考,可以了解人类精神的种种可能,并让自己的意识臻于纯粹而不是混杂。但是无论怎么说,这些都是“指向月亮的手指”,真正的月亮需要我们自己的眼睛。
        
      文中多次提到,“可见世界是更广阔的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前者的主要意义是从后者获得……与这个更高的世界达成融洽或和谐的关系,是我们的真正目的。”
      由此我们可以找到人类存在的位置,以及人生的意义。
      找到自己的位置,纵向和横向的。在人的灵魂的漫长修行中,在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最终需要回归现世社会,回归当下一刻,那么,如果对这种广阔的存在背景有深入的了解,那么将能在每一个当下时刻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当我们的整个社会明白这个人类社会的广阔背景时,人类讲明白自己的人生意义,也许不会再执着于狂热的物质大生产,不会执着于相互的仇恨和斗争…….
        
        
      东方与西方的精神之路
      那些强健的灵魂可以选择自我修行的道路,通过对灵魂的修炼,从自己的内在升起上帝。
      而那些柔弱的灵魂则需要宗教,上帝是一种绝对的信赖和依存。籍由上帝的临现,给自己的灵魂注入喜悦、慈悲和力量,完成此生灵魂的救赎。
      心灵纯净而理性的人可以选择自我修行的道路,而情感丰富激烈的人则比较倾向于感受上帝的力量。如果伴随着深刻的内在洞见的话,那么将会是精神上的天才(宗教天才)。
        
        
      什么样的人格类型更容易感受到这种来源于深处的神秘力量?
      情绪感受丰富的人更容易有这种域外意识的侵入。
      有强烈的情绪感受性的人,也许更适合这种“宗教”力量的救赎 。
      如果简单的说,宗教可以说是一种情感,一种信仰,对于情感丰富多人来说这是符合其性情的。另一方面,情感强烈的人或许内在有一股很大的能量,通过静修也许不是最好的方式,至少在这一步,需要情感力量的释放,选择宗教信仰便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不过我这里讲的宗教不是制度化的宗教,而是一种几乎纯粹的精神信仰,这种信仰能够以不可想象的力量激发他去从事人类的善的事业。
      “一切圣徒具备的人类慈善,以及有些圣徒的过度,都是真正创造性的社会力量……圣徒是善良的创作者,是善良的添加者,人类灵魂的发展潜力深不可测。”
      “如果有优等智力伴随,精神病态的气质便显出优势,特别是对宗教生活。”
      精神病态的人往往情绪敏感,带着强烈而亢奋的性格,很容易被固定的观念所左右。所以,如果这种观念是“善”的而且伴随着优等的智力,便诞生了一个天才。反之则然。
        
      但是这种情况的天才其实是很被动的天才,他的内在结构让他能更好的接受来自外在意识的信息,可能表现出超常的天赋才能,但是这可能对他的心灵并没有好处,如果没有伴随更好的智慧因素的话。所以历史上很多天才尤其是艺术领域的天才,在心灵上都伴随着巨大的折磨和痛苦。我们因太爱天才于是这种病态也一起接受了。
        
      我想用管道来形容,更高的精神力量通过这个管道流进人类的灵魂,而人类行为是这种力量产生的结果。
      精神天才们便是感受到这种巨大的内在力量,从而外在社会的限制已经失去作用。而我们大多数人都逃不过社会设定的界限(包括社会给定的意识和社会规范等)
        
      不同类型的心灵回归之路
      每个人通过不同的方式去达到内在心灵的和谐和统一。有的人是詹姆斯所谓的健康型灵魂,他们生来便能直接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灵魂充满喜悦和平和,已经没有“我执”。没有分别心,万物在其眼中都散发出神圣的光芒,如美国诗人惠特曼…….有的人倾向于病态的灵魂类型,他们可能是经历了很多的痛苦乃至罪恶,经历深刻的内心挣扎,然后在某个临界点上突然转化,最终上帝之光在心中升起……而有的人是混合型人格,能看到很多的罪恶和痛苦,但是内心深处有那么一束心灵之光,去点燃他内心对终极意义的追求,经过自己的内在转化,慢慢臻于灵魂的统一和完整,譬如托尔斯泰、班扬等。
      托尔斯泰晚年奉行农民的生活,觉得坦然而幸福。他觉得体力劳动不仅使大脑得到休息,而且有助于灵魂的净化和精神的饱满。
      那些伟大的灵魂,似乎内心都经历过巨大的颠簸,我想由于他的痛苦阈值比较低,能深刻地感受到人类背后的苦痛,同时也由于强大的精神力量与其挣扎,辨别,最终可以将那些灵魂的罪与恶连根拔起,最终获得内心的统一,或走向皈依。
        
      
        
      自己感受和体悟到的才是最真实的
      每个灵魂有不同的属性,每个人有不同的适合自己的精神救赎的方式。有的人需要向外寻找,有的人适合在内心探求;有的人适合神圣力量的感召,有的人适合独立修行;有的人倾向于用平静的方式,而有的人的生命却是强盛的绽放。
        
        
      
  •   此书其实是一种经验性的研究。
  •   我也要带把琴~
  •   写得太好了,能转载么?现在不同宗教派别的互相攻击真心烦。
  •   可以,若有不足请贤友指点~
  •   看了这篇文章,这本书有点明晰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