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克维尔回忆录

出版时间:2004-10-01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法]托克维尔  页数:353  译者:董果良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作者以当事人、曾任第二共和国外交部长的身分回忆法国1848年二月革命后一系列重大事件,并对当时一些重要的政界人士发表评论,从而为后人研究1848年革命史增添了一份珍贵的史料;同时为后人研究这位著名的政治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作者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

书籍目录

编者导言  第一部分     第一章   [《回忆录》的由来和性质——1848年革命之前时期的概况——这次革命的前兆]     第二章   [宴会运动——政府的安全——反对派首领关心的事情——他们对大臣们的指控]     第三章   [2月22日战乱——263日的会议——新内阁——迪福尔先生和博蒙先生的感想]     第四章   [2月24日——内阁的反抗计划——国民自卫军——贝多将军]     第五章   [议会开会——奥尔良公爵夫人——临时政府]  第二部分      第一章  我对2月24日的原因的判断及对由此产生的事态的看法    第二章  2月24日的巴黎以及以后几天的情况——新革命的社会主义特点    第三章  旧国会议员在作决定时态度暖昧——我对自己的所作所为的反思和我的决心    第四章  我在芒什省竞选——地方的情况——大选    第五章  制选会第一次会议——这个议会的场面    第六章  我与拉马丁的关系——拉马丁的犹豫不定    第七章  1848年5月15日    第八章  协和庆典和走向六月事件的道路    第九章  六月事件    第十章  六月事件(续)    第十一章  宪法委员会  第三部分      第一章  归国——内阁成立    第二章  内阁的面貌——至6月13日返阁的初期行动    第三章  国内政治——内阁的内部纷争——,内阁面对多数派和部统因难重重    第四章  外交问题  附录    一、古·德·博蒙谈2月24日    二、与巴罗的谈话(1850年10月10日)巴罗淡2月24日    三、1848年2月24日纪要  迪福尔先生和他的朋友为阻止二月革命所做的努力——梯也尔先生使这些努力不起作用应负的责任    四、为1848年6月至1849年6月的《回忆录》所写的笔记(1854年4月)    五、关于我将要写的《回忆录》部分内容的提要(1851年4月,在归国途中)……人名索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托克维尔回忆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条)

 
 

  •   托克维尔是一个喜欢预言的人,从《论美国的民主》开始,他就在自己的著作中作出了不少对未来的预言,而他的预言也一再的应验。其实判断一个人的理论思想是否正确,有时只需看他的预言是否得到验证就可以了。在看惯了那些动辄为世人勾画天堂美景的骗子,自以为真理在手的神棍的表演后,更感觉到那些充满智慧的思想的弥足珍贵。一本充满智慧的好书
  •   什么是真正的民主、自由、人权,读过此书,你会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值得推荐。
  •     我并不把这本书看做政法类的书,因为我觉得这本书更偏向于历史纪事类。作者主要描写了1848-1851年之间自己所经历的法国历史以及他对当时的政治人物的看法。
      
      个人觉得比较出彩的部分,是作者对1848年法国革命前社会生活的描述,那时候的社会政治生活是沉闷的,大家都感觉到将要发生革命,但是没有人可以说清楚革命会采取什么样的形式或者革命什么时候才会到来。而历史总是戏剧性的,当革命真正到来的时候,奥尔良王朝并没有做任何积极的抵抗,就被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所取代了。但是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并不是个强势的国家,从其建立之初就有很多弱点。书中对制宪会议的描写也很不错,可以看到各派对于法兰西宪法的分歧。
      
      托克维尔多次表示,他写作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不是取悦世人。该书既写出了他的内心活动,也栩栩如生地描画了活跃在法国1848年革命舞台上各种角色的众生相。其文风的尖酸刻薄,与他公开出版的著作风格大异其趣:国王路易·菲力普“过分客气,但不择对象和有失尊严,这种客气与其说是符合君主的身份,不如说是符合商人的身份。”在他的眼里,七月王朝的绝大多数政客都是这样一群缺乏远见、心地狭隘的二流人物。这种淋漓尽致的写法决定了回忆录是完全秘密的。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托克维尔甚至在遗嘱中禁止他同时代的人出版其《回忆录》。以这样的心态和风格写成的书,当然能更准确地反映作者的真实思想。
  •     
      《回忆录-1848年法国革命》 托克维尔著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5年10月第1版
      托克维尔的困惑 “倘若我要在世上留下自己的某些痕迹,这主要得靠我的写作而非我的行动”。
      (可以比较一下马基雅维利和托克维尔,当然,还可以参考别的,例如罗伯斯庇尔)
      p47 后人只关注政府明显的犯罪行为,而通常它的种种恶行都能逃过后人的眼睛。人们也许永远不会知道当时的政府后期在多大程度上像对待一家产业公司一样,其中所有运作都围绕着合伙人从中能获取的利润而进行。这些恶行与其统治阶级的天性、政府权力的绝对化以及那个时代的萎靡与腐败有关。国王路易--菲利普大大助长了这一切的泛滥。他就是使疾病变成不治之症的灾难。
      p105 我在巴黎溜达了整整一个下午。那天有两件事情尤其深刻地触动了我:首先,是特征,也就是说刚刚完成了的这场革命的特征。我不说是主要的,而是惟一的,独有的特征,那就是它的人民性。革命赋予了人民大众,也就是靠双手劳动的那些阶级,一种至高无上、凌驾于其他所有人的权力。其次,就是当革命还处在这一初始阶段,原先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民大众转瞬间成了权力的惟一主宰,但却没有表露出丝毫的仇恨,说实话,甚至连任何过激的感情都没有。
      。。。而二月革命则相反,似乎不但完全在资产阶级之外进行,而且矛头直指资产阶级。
      在这一重大的冲击中,组成法国社会主体的两个主要部分,可以说,终于分离了;而平民,冷眼旁观,独掌大权。这在我们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事。的确,一些类似的革命曾经在另一些国家,在另一些时代发生过,因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独特历史,不管在当代人眼中显得何等的新鲜,何等的出人意料,但在本质上一个时代的历史总是隶属于人类古老历史的。尤其是佛罗伦萨,约在中世纪末期,曾经上演过跟我们非常相似的一出戏,只不过是规模小些。当时先是资产阶级替代了显贵阶级。随后,终于有一天,轮到资产阶级被赶下政坛,人们看到一个旗手赤足走在平民前面,就这样领导者共和国。然而,在佛罗伦萨的那场人民革命是由一些暂时的、特殊的原因造成的,但在这里,革命却由一些十分持久的,而且如此普遍的原因引发,以至于它在动荡了法国之后,看来将动摇整个欧洲其余地区,这一次,不仅仅是一个党派的胜利;人民憧憬着创建一门社会科学,一派哲学,我几乎可以说人们希望创立一个教化所有人、让所有人奉行的共同宗教。这才是旧图画上真正新颖的部分。
  •      托克维尔是贵族出身,头脑却属于资产阶级。
      
       1848年革命工人是主力,果实却被资产阶级夺取----这也是历史的必然。
      
       托克维尔对工人阶级谈不上同情,有的只是蔑视。
      
       在作为理论家的托克维尔和作为人的托克维尔之间产生了裂痕
  •      这本《回忆录》作为二月革命和六月革命亲历者的纪录有着很高的史料价值,他在书中对当时政治人物的深刻描绘以及对历史事件的分析仍然有助于我们理解当时发生的人和事,而要想更好地理解托克维尔的思想,这本书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角度——作为政治家的托克维尔。他虽然自称“记忆之描绘仅为我自己”,并反对生前出版此书,但正是这种心理使得托克维尔能够更加真实地表达自己对时人时事的看法,他对一些政治人物的细节描绘和辛辣讽刺勾勒出一个个政治人物的肖像画,他对历史事件的细节描写也有助于人们认识到历史的真实。当然,立场的不同使得即使标榜客观的描写仍然夹杂着主观倾向,托克维尔反对工人运动,他对工人革命的贬低时时见诸笔端,他对社会主义的敌视更是十分明显的,而他对自己的政敌或者其他政客的描绘也能够让人看到自己的偏见。
       托克维尔以其独到的眼光预见了1848年二月革命的到来,他深刻地指出国家已经分裂为两个对立部分,富有的统治者和有产者以及贫困的工人,统治者的无能和工人中日益盛行的社会主义思想共同促成了革命的爆发,而政府对宴会运动的压制只不过是一个导火索而已。1848年2月24日最终爆发了巴黎工人的起义,惊慌失措的国王路易—菲利普宣布退位并出逃,七月王朝结束了它18年的统治。以往的革命虽然都有工人阶级的参加,但他们都最终都没有取得领导地位,而这次他们取得了主导地位,激进派也在议会中为新政权的建立鼓与呼。托克维尔自然是反对他们的行径,他积极参与和其他议员的会面,寻求解决的办法,在临时政府建立以后他又回到家乡参与了议员的竞选。在对这次革命的分析中,托克维尔指出其根源在于工业革命导致了工人的集聚,而对物质享受的渴望导致了他们对民主的不满。而统治者的统治失误则进一步刺激了这种不满,因为他们盲目地以为只要避免前代的失误就行,殊不知时代已经改变,前代所采取的措施可以导致失误,而现在则不一定。另外,托克维尔还敏锐地发现这场革命的人民性,以及社会主义的特征,他发现与以往的革命不同,这次革命已经威胁到所有权,而这正是引起贵族、教士和农民最终走到一起的原因。托克维尔指出革命者的失误在于没有趁着胜利取消债权而非取消所有权以争取民心,这就导致了他们最终不仅在选举中失利,还成为各个阶级的共同敌人,其失败就是不可避免的。临时政府成立之后采取了许多不利于工人的政策再次激起了工人的不满和暴动,六月革命由此爆发,但这次他们面对的是各个阶级,最终他们在资产阶级和农民的共同打击下失败。托克维尔对工人显然是没有什么同情心的,他更多的是关心共和体制的维护和秩序的恢复,他积极参与议会活动中,并担任制宪委员会的委员参与制宪,尽管他的许多观点得不到其他人的认可,但为了及早地形成一部宪法他还是同意了许多原本不同意的条款。其中对一院制和总统民选的问题上,托克维尔再一次表现出他的预见能力,他深刻地指出,在法国的社会环境下,民众没有制约统治者的能力和习惯,民选的总统无疑使其具备了极大的权力并可以抵抗议会的制约。他还指出路易.波拿巴最终会篡夺权力,而事实也证明了判断。尽管如此,他还是参与了波拿巴的政府,担任了外交部长,并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参与了土耳其问题、皮埃蒙特事件的解决。一般认为,托克维尔的从政生涯是不成功的,但在这个过程中他还是表现了他的智慧,比如能够成为不同派别的调和力量,担任部长期间也能够很好地抵御其他派别对他的影响,使其能够将自己的意图贯彻到工作中,或许这可以算作托克维尔的另一面吧。
      
      
      《回忆录:1848年法国革命》(Souvenirs)
      
      作者:[法]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 译者:周炽湛,曾晓阳
      目录:
      
      中文版导言(刘文立)
      序言“记忆之描绘仅为我自己”(克洛德·勒富尔)
      第一部分
      第一章 《回忆录》的缘起和特点——1848年革命之前的那一段时期的概貌——这场革命的预兆
      第二章 宴会运动——政府安全——反对派领袖的忧虑——对大臣们的指控
      第三章 2月22日骚乱——23日会议——新内阁——杜弗尔先生和博蒙先生的感触
      第四章 2月24日——大臣们的抵抗方案——国民自卫军--贝多将军
      第五章 议会会议——奥尔良公爵夫人——临时政府
      第二部分
      第一章 2月24日事件起因之我见以及我对事件将产生的后果的思考
      第二章 2月24日的 第二天及此后的巴黎。新革命的社会主义特征
      第三章 旧议员在作新局面定时态度犹豫不决——我对欲做之事的思考以及我的决定
      第四章 我在芒什省的候选人资格——该省面貌——普选
      第五章 制宪议会 第一次会议——该议会面貌
      第六章 我和拉马丁的关系——后者的踌躇
      第七章 1848年5月15日
      第八章 协和广场盛会以及六月起义的酝酿
      第九章 六月起义
      第十章 六月起义(续编)
      第十一章 制宪委员会
      第三部分
      第一章 返回法国——内阁的组建
      第二章 内阁的面貌——至6月13日暴动企图之后内阁初期的行为
      第三章 国内统治——内阁内部的争吵——内阁面对多数派及总统的难处
      第四章 外交事务
      附录
      第一章 古斯塔夫·德·博蒙眼中的2月24日
      第二章 与巴罗的谈话(1850年10月10日)——巴罗眼中的2月24日
      第三章 1848年2月24日的印迹——杜弗尔先生及其朋友为阻止二月革命所做的努力——梯也尔先生的责任,他使得这些努力无济于事
      第四章 对1848年6月至1849年6月之间的《回忆录》撰写提纳(1851年4月)——对约从六月事件起至我的内阁生活止这一部分的注解
      第五章 对《回忆录》待写部分的几段笔记(1851年4月回国路上)
      第六章 1851年5月15日我与共和国总统的谈话(我从意大利归来后 第一次见他)
      第七章 宪法的修正——1851年6月21日我约贝利耶在家交谈。我们俩都是修正委员会成员
      第八章 罗马事件(立法议会1849年10月18日,会议报告)关于对罗马远征特别追加贷款之拨付的相关法案的辩论
      托克维尔年表
      译名对照表
      
      世纪出版集团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Gallimard Paris,1964) 306千字
      
      
      
      
  •   这个翻译没商务版的看起来舒服……
  •   基本为托克维尔巴黎见闻,可惜太重叙述,若是在其中夹杂对外省与农民的论述。对这一时代的理解或可更为清晰,亦可上溯至大革命及拿破仑时代。照托克维尔所言,二月六月革命似为大革命之延续。
    有几点或可注意
    1在法国,巴黎就意味着法律。虽然外省与广大的农村实为法国之主体,却长期对革命怀一种不关心态度,而只是默许着巴黎政权更迭,稍后予以承认。
    2从人民主权,似可推断出工人阶级就是法国人民这一错谬。
    工业革命加上根深蒂固的中央集权,巴黎与外省,城市与农村的隔阂不断加深,而农民阶级在其中成为唯一被遗弃且举目无望的群体,完成原始积累更要从农业提取资源。
    简单讲农民工人资产阶级视为第三等级而与教会皇族相对立,我想这有点可笑,若是波旁复辟后还这样看法,就更为可笑。
    理解法国革命的关键,是在这一工业革命造成了新的阶级且加剧了原有的对立中,对巴黎的的争夺。一旦原有的中枢被摧毁,如何在一个农业为主的国家组织起新的中枢。而农民这一决定性力量的被忽视(个人认为这是有意的将农民挡在巴黎之外)使得这一争夺少了很多现实基础,而偶然性和人的意志力量充斥其中甚至决定左右。
    大革命时期,国家和农村的联系更多是依靠遍布乡间的教会组织,而革命对教会的否定也促成了农村的反叛。似乎同为农业国,法国也遇到了与中国的相同问题,即如何建构一个民族国家。(俄国类似)
    若说中国的长期革命就是如何将拿破仑法典安放在中国,似乎也不是没有道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