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0-12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德] 海德格尔 页数:265 译者:孙周兴
Tag标签:无
前言
关于荷尔德林几首诗歌的阐释文章已经分别发表过,这里原封不动地汇集成册。 这些阐释乃是一种思(Denken)与一种诗(Dichten)的对话;这种诗的历史惟一性是决不能在文学史上得到证明的,而通过运思的对话却能进入这种惟一性。 关于阐释,我在早些时候做的一个评论中有如下说法: 荷尔德林的诗歌究竟是什么,我们迄今仍全然无知,尽管我们知道“哀歌”和“颂歌”之类名称。这些诗歌就像一个失去神庙的圣龛,里面保藏着诗意创作物。在“无诗意的语言”的喧嚷声中,这些诗歌就像一口钟,悬于旷野之中,已然为一场轻飘的降雪所覆盖而走了调。
内容概要
本书是海德格尔的一部重要著作。作者通过对荷尔德林诗歌的阐释表述了自己的哲学思想。本书初版于1944年,而后多次再版,到1971年第四版时加以扩充、补收了正文中的第五与第六两篇文章。本书现已被列为《海德格尔全集》第四卷,附录有相关的三篇文章。中译本据全集版翻译。
书籍目录
增订第四版前言第二版前言《返乡——致亲人》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如当节日的时候……》《追忆》荷尔德林的大地和天空诗歌附录重复演说时的开场白荷尔德林诗歌的诵唱片前言工作场所一瞥说明编者后记汉德对照荷尔德林作品目录人名对照表译后记
章节摘录
人是谁呢?是必须见证他之所是的那个东西。“见证”一方面意味着一种证明;但同时也意味着:为证明过程中的被证明者担保。人之成为他之所是,恰恰在于他对本己此在的见证。在这里,这种见证的意思并不是一种事后追加的无关痛痒的对人之存在的表达,它本就参与构成人之此在。但人要见证什么呢?要见证人与大地的归属关系。这种归属关系也在于:人是万物中的继承者和学习者。但这两者处于冲突之中。那个使冲突中的事物保持分离而同时又把它们结合起来的东西,荷尔德林称之为“亲密性”(Innigkeil.)。由于创造一个世界和世界的升起,同样由于毁灭一个世界和世界的没落,对这种亲密性的归属关系就得到了见证。人之存在的见证以及人之存在的本真实行,乃是由于决断的自由。决断抓获了必然性,自身进入一个最高要求的约束性中。对存在者整体的归属关系的见证存在(Zeugesein)作为历史发生出来。而为使历史成为可能,语言已经被赋予给人了。语言是人的一个财富。 然而,何以语言是“最危险的财富”呢?语言是一切危险的危险,因为语言首先创造了一种危险的可能性。危险乃是存在者对存在的威胁。而人惟凭借语言才根本上遭受到一个可敞开之物,它作为存在者驱迫和激励着在其此在中的人,作为非存在者迷惑着在其此在中的人,并使人感到失望。惟语言首先创造了存在之被威胁和存在之迷误的可敞开的处所,从而首先创造了存在之遗失(Seinsverlust)的可能性,这就是——危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