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出版时间:1960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古希腊] 修昔底德  页数:772  译者:谢德风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全书记载了战争的主要史实,展示了陆战海战的恢宏场面、党派斗争的严酷惨烈,还描述了其间人们心理心态的微妙变化等内容。

作者简介

作者:(古希腊)修昔底德

书籍目录

译者序言修昔底德著作版本目录注释中所引作家及其作品的简单说明第一卷  第一章  这次战争的重要性。古代战争的不足道。海上势力的重要性。历史的方法和目的第二章  关于伊庇丹努的争端第三章  科林斯和科西拉的辩论第四章  雅典干涉对科林斯的战争第五章  关于波提狄亚的争端第六章  在斯巴达的辩论和战争的宣布第七章  [追述)雅典势力扩大的开始第八章  (追述,续]雅典帝国的扩张第九章  斯巴达第二次同盟代表大会。科林斯人的发言。表决赞成宣战第十章  战前的间隔时期。波桑尼阿斯和地米斯托克利的故事第十一章  斯巴达的最后通牒和伯里克利的答复第二卷  第一章  进攻普拉提亚。战争的爆发。双方的同盟者第二章  伯罗奔尼撒人侵入亚狄迦。雅典的资源和对策第三章  战争的第一年第四章  阵亡将士国葬典礼上伯里克利的演说第五章  战争的第二年。瘟疫及其影响第六章  伯里克利政策的理由第七章  战争第二年的终结。波提狄亚的陷落第八章  战争的第三年。普拉提亚之围第九章  伯罗奔尼撒人在陆地和海上的失败。福密俄的胜利第十章  西塔尔西斯在马其顿的战役。福密俄的回国第三卷  第一章  战争的第四年。密提林的暴动。一些普拉提亚人的出亡第二章  密提林的投降。伯罗奔尼撒舰队的无能第三章  关于密提林的辩论第四章  普拉提亚的灭亡第五章  科西拉的革命第六章  雅典人在西西里和弥罗斯。斯巴达人在赫拉克里亚殖民的失败第七章  德谟斯提尼在西部希腊和挨托利亚。诺帕克都受到威胁第八章  提洛岛上的祓除祭典。德谟斯提尼的大捷。战争第六年的终结第四卷  第一章  雅典人在派娄斯的胜利。斯巴达求和的被拒绝第二章  西西里事件。雅典人在派娄斯的最后胜利第三章  雅典人在科林斯的胜利。科西拉革命的终结。雅典人攻陷锡西拉。斯巴达人的失望第四章  西西里内部的媾和。赫摩克拉底的演说第五章  雅典人攻陷尼塞亚。伯拉西达营救麦加拉第六章  伯拉西达在色雷斯第七章  雅典人在第力安的败绩第八章  伯拉西达夺取安菲玻里及其他地方。战争第八年的终结第九章  雅典和斯巴达的休战和约。伯拉西达不遵守和约第十章  伯拉西达在马其顿。雅典人的一些胜利。战争第九年的终结第五卷  第一章  安菲玻里之役。克里昂和伯拉西达的阵亡第二章  战争第十年的终结。尼西阿斯和约第三章  第十一年。和亚哥斯的谈判第四章  战争的第十二年。雅典成为亚哥斯的盟邦第五章  在伯罗奔尼撒的战役。斯巴达失掉一个机会第六章  斯巴达人在门丁尼亚的胜利及其后果。战争的第十四年和第十五年第七章  战争的第十六年。弥罗斯人的辩论第六卷  第一章  雅典人在西西里的野心。西西里概况第二章  关于西西里的辩论和西西里远征军的出发第三章  在叙拉古的辩论第四章  雅典人在西西里。将军们的计划。卡塔那和那克索斯与雅典人联合第五章  亚西比得被召回国。哈摩狄阿斯和阿利斯托斋吞的故事第六章  叙拉古城下雅典人的胜利第七章  在卡马林那的辩论第八章  亚西比得向斯巴达献策。战争第十七年的终结第九章  雅典人在叙拉古的胜利。拉马卡斯的阵亡第七卷  第一章  战争的第十八年。吉利普斯到达叙拉古。叙拉古人的胜利第二章  狄西里亚的设防。叙拉古人攻陷普利姆密里昂。雅典人的困难第三章  德谟斯提尼往叙拉古途中。雅典人在大港中的败绩第四章  德谟斯提尼到达叙拉古。雅典人在厄庇波利的溃败。尼西阿斯拒绝撤退第五章  叙拉古人又一次胜利。双方兵力一览第六章  最后海上决战的准备。叙拉古人决定性的胜利第七章  雅典远征军的全军覆灭第八卷  第一章  雅典的恐慌。波斯干涉的开始。开俄斯暴动第二章  暴动的扩大。雅典人的一些胜利第三章  爱奥尼亚附近的海军战役。斯巴达特派委员取消和替萨斐尼所订的条约。罗得斯的暴动第四章  亚西比得和雅典人以及和替萨斐尼的阴谋。战争第二十年的终结第五章  雅典的寡头政变。萨摩斯军队中民主派的反响第六章  萨摩斯军队召回亚西比得。伯罗奔尼撒人对替萨斐尼的不信任第七章  雅典的党争。优卑亚的暴动。“四百人”议事会的倾覆第八章  雅典人在塞诺西马的胜利附录一、阿基达马斯战争综合年表二、古代希腊大事年表(公元前500-404年)三、要目索引四、译名对照表

章节摘录

第一章 这次战争的重要性。古代战争的不足道。海上势力的重要性。历史的方法和目的在这次战争刚刚爆发的时候,我就开始写我的历史著作,相信这次战争是一个伟大的战争,比过去曾经发生过的任何战争更有叙述的价值。我的这种信念是根据下列的事实得来的:双方都竭尽全力来准备;同时,我看见希腊世界中其余的国家不是参加了这一边,就是参加了那一边;就是那些现在还没有参加战争的国家,也正在准备参加。这是希腊人的历史中最大的一次骚动,同时也影响到大部分非希腊人的世界,可以说,影响到几乎整个人类。虽然对于远古时代,甚至对于我们当代以前的历史,由于时间的遥远,我不能完全明确地知道了,但是尽我的能力所及,回忆过去,所有的证据使我得到一个结论:过去的时代,无论在战争方面,或在其他方面,都不是伟大的时代。例如,现在所称为希腊的国家,在古时没有定居的人民,只有一系列的移民;当各部落经常受到那些比他们更为强大的侵略者的压迫时,他们总是准备放弃自己的土地。当时没有商业;无论在陆地上或海上,没有安全的交通;他们利用土地,只限于必需品的生产;他们没有剩余作为资本;土地上没有正规的耕种;因为他们没有要塞的保护,侵略者可以随时出现,把他们的土地夺去。

编辑推荐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上下)》编辑推荐:公元前431—前404年,数百个城邦卷入了规模空前的“希腊世界大战”,战火几乎波及当时整个地中海文明世界。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和雅典帝国这两大城邦集团,一个在陆上称雄,一个在海上称霸,双方巧施权谋,展开长期的拉锯战。正当双方两败俱伤、财尽兵竭之时,虎视眈眈的波斯人借机干涉,最终协助斯巴达人击败雅典,摧毁了盛极一时的雅典海上帝国……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上下)》中,修昔底德把长达27年之久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作为一个整体来叙述。他不仅严格按照时间顺序描述了战争的进程,而且以理性主义的精神对待历史,对一些重要的军事问题作出了较为合理的解释。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4条)

 
 

  •   经典史学名著,值得一读。
  •   突破传统的历史观念,看古人如何看待历史。虽然说经过考证,本书对史诗的叙述与真实略有出入,但是比我们离那个年代更近的人,总是能比我们对很多事看的跟仔细。经典中的经典,多说不过是画蛇添足啦。
  •   非常喜欢,如果能多一些古希腊古罗马的书籍就更好了
  •   译者治学态度严谨,光前言的介绍部分就写得非常详细,翻译质量很高,非常值得一读!!
  •   这是不错的一本书,值得读.希望大家读一下.
  •   西方的历史-希腊化的世界我们常常听到所谓希腊的文明,但究其为何却知之甚少.些书给出了不少的答案.与我们所学习的历史相比,作者述史的方式和笔调都是不同的,难得是作者本身也参与了这段历史.正如前言中所述的那样,将此书与希罗多德所著的<历史>配合起来看的,便能对于希腊化的世界的源起源灭有个比较清晰的了解了.对我而言,此书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那大段大段的演说辞了.就以当代的眼光来看,这些演说辞也充满了丰富的内涵,有着极强的渲染力,吸引力和说服力.条理清晰,逻辑性很强.无论是否据理,都能给人以一种气势,一种坚定的感觉.
  •   书是好书,内容客观翔实还有些图,只是个人感觉作为收藏的话这本书有些过于简陋了
  •   喜欢里面的地图,好多张呢!
  •   战争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印记,了解了战争,也就了解了这个民族。
  •     一句话概括:这本书里,有四分之一的篇幅是演讲、四分之一的篇幅是希腊标志性的漫长绕口的人名地名,剩下的部分,却是一部光耀千秋的战争史。
      展开来说,活跃在两千四百多年前的修昔底德是个天赋拔群的史学家,他公正而客观、关注交战双方的经济实力、梳理出家族与部落的纷争,甚至用科学的视角解释海啸、鄙夷月食的迷信。跟随修昔底德的笔触,战争伊始即爆发的瘟疫、互取胜负的拉锯战、雅典公民的自信与荣光、拉稀戴蒙人的迟疑与坚韧,逐渐令人身临其境。到了战争后期,看到雅典人在西西里缓慢而绝望地被叙拉古人一口一口吞噬、米洛斯人的灭顶、雅典政制的动荡、比雷艾夫斯长城的倒塌,再加上善辩辉煌的伯里克利、磊落的伯拉西达、持重却不幸的尼基阿斯、逐利且诡谲的阿尔基比阿德斯、忠于坍塌中帝国的塞拉麦捏斯,二十七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伴随着重装步兵的刀剑相击声,久久回荡在我的脑海。
      翔实、冷静又豪迈,这完全是现代史的规范,却已在两千四百年前完成。这是孔子之后,孟子之前的时间,《春秋》我未曾读过,有机会势必拿来对比。读书的一个遗憾和失误,是从图书馆借下半卷的时候顺手还了上半卷,可数张希腊地图都是附在上卷里的。读史不看地图、不看洋流气候沿革、不加以反复琢磨,终究是不能称之为已经了然于胸的。
      
  •     十多年前译者在接到翻译西方学术名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任务时,心里确实有些忐忑不安,今天的心情依然如此。古希腊文明博大精深,对于西方乃至全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影响深远。我们自知学力不济,难以胜任。自己对于希腊的历史和文化,充其量只能算是个初学者。虽然近30 年来译者一直对此很有兴趣,也陆续发表过50 余篇小论文,对于古希腊文明不能说没有一些自己的看法,但根本谈不上对其有多少研究。译者至今的想法依然是,在现有的条件下,尽我们所能,把关于修昔底德及其著作的正确知识介绍给广大读者。
      
      修昔底德的著作成书于公元前5 世纪,是希腊古典时代盛期的重要著作,在西方文化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两千多年来,尤其是文艺复兴以来,欧美学者对这部著作做过大量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精深的研究成果。自1628 年霍布斯(Thomas Hobbes )首次将修昔底德的著作译为英文以来,迄今为止,现代译本(英、法、德、俄、意等,有全书译本和单卷译本)和注释本恐怕不下数百种。其中,近百年来在国际古典学界公认的比较好的英译本有3 种:一是史密斯的译本(《洛布古典丛书》,4 册),二是克劳利的英译本(R. B. 斯特拉斯勒据此译本出版了较为详尽的校注本,1998/2004 年版),三是昭伊特的英译本(载《希腊历史学家》,2 卷本,第1 卷)。三种译本都依传统把全书分为8 卷,卷下再分章、节,只是在划分章节和段落时稍有差异,具体内容上也因依据抄本不同等原因而略有出入;三种译本在译文质量上各有千秋。史译本是希腊文—英文对照的,译文最为忠实;克译本素以文字典雅有力著称;而昭译本在遣词造句方面颇具特色。新近出版的哈译本(牛津大学2009 年版),译文质量也很高。我们在翻译过程中主要是根据克译本,同时参考其他三种英译本,如遇困难,则参照古希腊原文并参考两种注释本加以解决。这两种注释本分别是A. W. 高穆等的《修昔底德的历史注释》(5 卷本)和S. 霍恩布鲁尔的《修昔底德著作注释》(3 卷本)。本译本的卷、章、节的划分以古希腊文本和克译本为准。本书注释主要是依据研究成果和对修昔底德著作本身的研究写成,并且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书末的索引,根据以上几种英译本的索引相互参照编译而成,力求比第一版更加翔实准确。
      
      此次修订,译者尽可能吸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对全书进行了逐字逐句的校订,纠正了不少错误,改进了部分译文,并且注明了原文“章”之下的节次。这样,读者在核实原文时,也许感觉更加方便。此外,增加了四个附录:其一是伯罗奔尼撒战争最后七年(公元前411 —前404 年)简述;其二是古希腊历法简述;其三是希腊历史大事年表(公元前500 —前393 年);其四是列举原著及主要参考文献,以便读者研究和查阅时参考。书中的长度单位,克译本都换算成英美制,没有保留希腊原名,译者参照史译本加以恢复,并按中国读者的习惯在注释中换算为千米。其换算标准是:1 斯塔狄亚= 0. 185 千米。
      
      修昔底德的著作曾有谢德风先生的全书译本(商务印书馆1960 年初版,1978 年修订版以及此后多次重印)和吴于廑先生的节译本(修昔底德著作的第七卷,载《外国史学名著选》,合订本,上册,商务印书馆1986 年版)。谢译本主要根据华尔纳(R. Warner )的英译本(企鹅古典丛书,伦敦1956 年版)。该译本对原文做了大胆的处理,以便于非专业的普通读者。然而,这个译本的章节划分与传统的分法迥然不同,使许多研究者在查对原文时颇感不便。另外,由于时代和英译本的关系,谢译本中某些译文的准确性似也值得进一步推敲。对此,我们通常在注释中加以提示,以引发读者的思考。我们在翻译过程中也参考了谢先生的译本和吴先生的节译本,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第一版翻译工作由本人主持,与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黄贤全教授合作完成。 初版之后,译者随即开始征求有关专家和各方读者的意见和建议,准备再版修订工作。此次修订工作,历时两年多,主要由本人独立完成,希望译文质量比第一版有明显改进。业师王敦书教授、师弟华中师范大学徐晓旭教授和南京师范大学祝宏俊教授对于本书的修订提出了很好的建设性意见;北京师范大学易宁教授阅读了本书序言并且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北京师范大学刘林海教授以及徐晓旭教授在国外访学期间,不辞辛劳,为我多方搜集近年出版的文献资料,介绍国际学界的最新研究动态,对于本书部分内容的把握颇有助益;译者在前往北京大学希腊研究中心搜集相关资料时,得到彭小瑜教授的大力支持;首都师范大学晏绍祥教授、北京大学黄洋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刘玮博士也在百忙之中提供图书资料;尤其是侨居修昔底
      德故乡的井玲女士不辞辛劳,实地考察,提供了不少难得的资料;西南大学世界史硕士毕业生解晓毅(现在国家图书馆工作)、陈彬强(现在福建泉州师范学院工作)、陈思伟(现在重庆长江师范学院工作)、曹春梅(西南大学研究生)等也在资料收集和书稿校订中皆有贡献;我的爱妻黎冬梅女士多年来对我的工作始终不渝地支持,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在自己学术成长道路上不断给予我精心指点和热情关怀的诸位恩师,尤其是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李永采教授、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兴运教授和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王敦书教授,三位历史学家分别是我攻读本科、硕士和博士时期的导师。限于时间和水平,译文质量距离自己的期望还相差甚远,书中不妥或错误之处势所难免,恳请海内外广大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
      
      徐松岩
      2011 年5 月于西南大学四新村
      
      
  •      古希腊向来是以其璀璨夺目的文化成就在人类历史中独步风骚的。文化首推荷马,这位瞎子写出了人类史上最具男子气概的《伊利亚特》;哲学就必说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三位师徒,为西方哲学的源头,我只看过柏拉图的书,《会饮》最有趣的,《理想国》最可怕,《巴门尼德篇》太高深,至今读不懂;戏剧就不说了,三大悲剧作家,《俄狄浦斯》为人类永恒的悲剧命运的展示。今天我要说的也是一个来自古希腊的大神,政治战争史的创始人,《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作者修昔底德,此君并不是书上写写而已,他不仅直接参与了此次战争,身份还是雅典方面的将军,可谓战争写书两不误。
       艾伦•坡写过: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古希腊这样一个古代社会的高峰,为什么会一直局限于一地,仅仅能够获取光荣,而伟大就不行了呢?这和古希腊的整体结构有关,它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由几百个城邦所组成,其中,最强大的就是今天要说的这对好基友——雅典和斯巴达。即使是由城邦组成,只要大家同心协力,还是能够称霸地中海的,可是古希腊人不懂团结,除了在波斯入侵的时候短暂的结成联盟,但在波斯失败后又立马解散了。一直是你打过来,我打过去,这样就没法玩了。
      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直接原因就是因为雅典在古希腊的势力扩大,而引起斯巴达不满,双方为了争夺古希腊第一城邦而展开的一系列战斗。雅典是海军强国,就从海上出发不断的去侵扰斯巴达的海岸;斯巴达是陆上强国,它就去进攻雅典的战略要地,双方你来我往,好不热闹。本来雅典在战争前期一直是有一定的优势的,虽然它经历的瘟疫,但是它没有抓住最好时机与斯巴达议和,而是受一个贵族唆使,远征西西里,结果远征军全军覆没。最雅典牛逼的地方在于,即便这样,它居然又撑了八年之久,可以看出它的国力是有多强盛。
       说了这么多,该谈谈这本书了。本书的最大的精彩之处在于它有四分之一的篇幅都用来叙述双方领导者、将领的演讲,尤以雅典执政官伯利克里的演讲最为鼓舞人心,可作为现在国家领导人演讲的范文。这与古希腊盛行的民主风气有关,人人都成了演讲家。雅典和斯巴达去拉拢第三方时,双方对自己的优势与对方劣势的分析也鞭辟入里,叫人看得目眩神迷。修昔底德不愧是参加过战争的人,对战争场面的描写也十分在行,大场面宏伟壮观,小场面细致入微,最重要的还是面面俱到,这方面,远征西西里可为典范。还有一点,作者为当事人,所以他手上握有的资料也极为丰富,写出来的东西与真实的历史差距较小。最后,不得不说作者在那个时代就已经摆脱了将各种事情归因于各种神意,而是分析了战争产生的真正原因,真是难能可贵。
       这一段我必须叨叨几句我自己看完书的想法。一、古希腊战争真的很小家子气,一般来说就几百个人打过来打过去,而且是石头都用上了(武器不够用),很像小孩子玩游戏,也侧面说明的城堡的人真的很少;二、契约这个东西在古希腊人眼中就是白纸一张,我反正是没有看出有什么用,想签就签,想撕就撕。原来人类社会亘古以来就是一实力说话,没有实力就只有去边上玩泥,弱国无外交——这绝对是一句真理;三、西方人喜欢投降原来是有根源了,因为古希腊人也十分喜欢投降;四、说一说民主与专制的问题,在这里,专制战胜了民主,说明了我天朝制度的优越性。在我看来,各有优缺点。民主很理性,解决问题时集思广益,一般会得出比较好的方法,缺点就是你吵过来,我吵过去,一句话——太慢了,尤其是对于军事来说,导致它们失去了许多机会。专制很感性,领袖一说,大家就开始动手,毫无二话,速度是上去了,可是很多方法都是错的,这就等于白做。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尼采的,我们在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我们学不到任何教训。
  •     2013年7/8月的National Interest 杂志有篇文章 US, China and Thucydides,提及中美应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即崛起中的大国同现有大国必然发生冲突的现象。
      
      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很受重视,因为许多原则和论点在本书中已经提出,例如雅典人所说:大国做其想做的事,小国做其不得不做的事等。战争史主要即是雅典(崛起大国)挑战斯巴达(现有大国)的过程。雅典的失败有其必然性(民主制不敌专制政府),也有偶然性(亚西比德鼓动远征叙拉古)。然而最终雅典还是失败了,可惜。斯巴达虽然在斗争中赢了,但雅典的精神更加长久。这也是理想主义的悲剧。
      
      值得一提的是亚西比德其人。亚西比德是雅典的阔少,并且年少有为。但由于生活奢华,引起国人不满。为转移视线,他鼓动远征叙拉古。远征前出现了赫尔墨斯雕像被毁事件,疑犯指向亚西比德。近期London Book Review中详细分析了此事,认为牵涉到雅典的阶级矛盾和宗教矛盾。这一事件严重影响了远征。亚西比德以嫌犯身份带领远征军出发,途中被召回。其并未遵从召回指令,而是流亡到了雅典的对头斯巴达国内,并向斯巴达透露雅典攻占整个西西里计划,推动斯巴达援助,最终造成雅典的失败。亚西比德后又收到斯巴达人怀疑,投靠了波斯人,最后辗转又回到雅典,可称得上真正的“三姓家奴”。要求召回亚西比德,以同波斯人签订条约的愿望甚至左右了雅典的民主制和寡头制斗争。亚西比德的影响真算得上雅典第一人了。
      
      
  •     雅典人啊,你那样的热情洋溢的挚爱你高贵典雅的自由城邦,那样爱护你那引以为豪的公平和正义的民主政体。可是,你又那样残酷无情的统治你臣服的城邦,毫无保留的欲望和私利毁灭了全世界曾经最好的城邦和那样独立自主、温文尔雅而又多才多艺的公民。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史家之绝唱,优美的文字,栩栩如生的叙述,充满严密逻辑和智慧辩词。当你随着修昔底德的笔触心情此起彼伏时,当你热爱的民主城邦不可遏制的衰败后,除了掩卷沉思你只有心如刀绞。特别是当你阅读雅典西西里远征惨败时如电影全画卷呈现叙述时,你知道雅典的辉煌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当我们为伯利克里那样催人奋进又让人泪如滂沱的葬礼的演讲辞击节叹赏时,当我们为所有的希腊城邦包括寡头制的斯巴达坦诚和机智的辩词所叹服时,我能理解拜伦在异邦为希腊独立浴血奋战抗击奥斯曼了。是啊,希腊的文化就如地中海那样的还那样的迷人,充满了浪漫主义和哲理思辨。
      
      但正如前段时间阅读木心的《文学回忆录》,在讲到唐朝璀璨激昂的诗歌时,其实“中国的诗的衰亡是正常的、命该的、必然的。盛过了,不可能盛之又盛。天下哪有不散的筵席。”同样的,雅典的民主制在萨拉米斯海战中击败波斯后崛起成海上霸主以帝国的姿态统治地中海的城邦后,她的衰亡也是命该的,放尽了光芒,享尽了繁华。
  •     赶工的作业=。=请忽略
      
      
      修昔底德倾其一生铸就了这本《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他以一位见证者的身份,通过大量的细节描述,记载了这场发生在古希腊的旷世大战。而我更加欣赏的是书中作者通过客观真实的语言,所传达给读者的历史真相,以及作者本身对雅典民主政治甚至是人性本身的反思。
      
       关于亚西比德
      
      亚西比德有着显赫的家庭背景,年纪轻轻便取得了重要的地位,这在他第一次露面就有所体现,“在同一个夏季里,克利尼阿斯的儿子亚西比德(他现在已经是雅典的一个将军)取得了亚哥斯人和他们的同盟者的援助,开入伯罗奔尼撒,他随带着少数雅典的重装步兵和弓箭手,又在中途吸收了当时同盟者派来的队伍。凭着这支兵力,他进兵通过伯罗奔尼撒,作了各种与同盟事务有关的接洽,并说服了培特利人,要他们把城墙扩大,直达海边。”
      
      之后亚西比德远征西西里,但由于有人指控他毁坏了赫尔密石像的面部,并把他违反传统的生活习惯作为控告的证据,催促亚西比德回雅典接受审判。为了避免被惩罚,亚西比德半路出逃到斯巴达,并开始帮助斯巴达人进攻雅典。但同时,其功劳又在斯巴达遭到了当权者的猜疑,加上斯巴达国王阿基斯对于亚西比德玷污他妻子的愤恨难消,亚西比德不得不再一次出逃到了波斯。这之后不久,雅典在西西里惨败,民主政体也被推翻。危难之际,亚西比德运用计谋当选为了将军,在取得了多次战争的胜利后名声大振。但胜利之后,亚西比德在为军队筹钱之际,其副手轻率行动,导致了一场战争的失败,使得亚西比德被公民大会免职并受到了政敌的指控。为保自身安全,亚西比德逃到了色雷斯,后又投奔弗里吉亚的波斯总督。而最终由于斯巴达的煽动,被波斯总督杀害。
      
      《希腊罗马名人传》中也有一段对亚西比德的精彩分析,“亚西比德的行为呈现前后矛盾和变化多端的特色,与他的命运所经历的兴旺枯荣配合的丝丝入扣,这也是非常自然的道理。真正的性格表现出强烈的激情,尤其以豪气万丈的野心和优越过人的自负,使他用鹤立鸡群的姿态,在当代人物之中显德更加突出。”
      
      从这些描写与评价中我们不难看出亚西比德是一位才能卓越,却
      颇为自负又不守成规的年轻人。例如他在关于西西里远征的辩论时,并不以自己藐视城邦的传统成规为耻,反而认为大家更应该看中他在军事战略方面的能力,他说“我比别人更有权利做将军,我认为我是无愧于这个职位的。至于所有攻击我的论据,那只是一些给我的祖先和我自己,同时也是给国家的利益带来光荣的事情。”而最终这场辩论也因为他充满自信和思辨色彩的演说而胜利,并使德雅典人迫不及待地发动了这次远征。在书中第六卷,修昔底德有一句对于亚西比德很简短的评价,“大多数人看到他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品质,表现在他私人生活习惯上的违法乱纪,以及他在一切机会中行动的精神,因而感到恐慌。他们认为他的目的是想作僭主,所以他们对他都有恶感。虽然在职务上,他领导战事的成绩是卓越的;但是他的生活方式使每个人都反对他的为人;因此,他们把国家的事物委托于他,不久就引起城邦的毁灭。”的确,从亚西比德叛国帮助斯巴达进攻雅典就可以看出来,他的人生永远是在追逐着更多的荣誉与财富,这种想要得到一切的心态才是他行动的根本动力。但站得越高摔得越惨,一个再出众的人物若没有道德去约束,最终还是要自食其果的。
      
      通读本书,我们不难发现,亚西比德似的英雄人物既是雅典城邦制度的产物,又是雅典城邦制度的牺牲品。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雅典的制度决定了年轻人如果想要成为领导人必须要学会辩论,用辩论来赢得民众的信任。但面对广大知识水平并不是很高的民众,这种辩论反而会渐渐发展成为诡辩,在每场辩论中胜利的人往往有着怀疑一切的品性,最终成为了极具个人英雄主义的诡辩家。而且这样的人物由于是靠狡辩而获得民众支持,久而久之,这种投机者的嘴脸还是会被民众所反感,如此的领导者终究是不会获得人们长久支持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一个领导者并不是如亚西比德一样的喜爱诡辩,而是像伯里克利一样廉洁奉公,气宇不凡,是不是就可以避免如亚西比德一样的下场,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因为毕竟领导人不是圣人,不可能做到事事完美无缺,所以在当他出现不可避免的错误时,政敌一定会借题发挥,民众还是会落井下石,领导人终有一天还是会因为许多不可未知的差错而被投票放逐。所以,所谓的城邦制度的胜利在一定层面上终究还是需要拥有最高道德的圣人才能创造,也就是说根本不可能存在。所谓的民众的智慧,反过来说其实也是导致古希腊城邦制度失败的原因之一了。
       
      当然,看历史并不应该以后人的眼光带入所谓的必然性,不能以最终的史实去判断历史人物选择的正确与否,历史毕竟是偶然性的叠加,所谓的个人的意志到底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决定历史的进程我们始终不得而知,以一种敬畏的态度去看这段历史才是正确的态度。
      
      以上是我对于本书中人物亚西比德的一些思考。
        
       二、关于本书的一些收获和疑问
      
      首先,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一书中,作者修昔底德一直在和平与战争这个话题上展开思辨,以前本人一直认为战争的发生都是要归结于各方利益与实力的不均,但读过本书后了解到了一种不同的观点,就是其实有可能战争的出发点恰恰是为了和平。在雅典和斯巴达的竞争中,其实双方都不愿意发生战争,但是由于当时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双方的不安恐惧被无限放大,而所谓的先发制人也正是出于这种不安和恐惧。设想如果人们真正地身处于当时的情况下,其实很难看清楚究竟是哪一点触动并决定了战争的发生,只有在事后,人们才能梳捋出所谓的事件的起因。也许人性的弱点使得这世界上并不存在正义与不正义的战争,只存在同等的实力条件牵制下的和平。
      
      其次,令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亚西比德在斯巴达宫发表的一篇演说,“斯巴达人!过去和现在一样,总有一类人常常领导民众走入邪恶的道路。放逐我的正是这一类人,因为我是整个国家的领袖,他们对我深怀恐惧。我的原则是保全这个政体,它是祖先传下来的。在这种政体下,我们雅典人达到了最伟大和最自由的地步。至于民主政治,稍微有点政治常识的人都会知道,这究竟是什么东西,而我不比任何人缺乏常识。真的,我有足够的理由攻击民主政治;但是,对于这种连一般人都认为是愚蠢的政体,我没有什么新东西可说。虽然我过去有爱国的美名,但是现在我要帮助它的死敌尽量进攻它。我请求你们斯巴达人不要因此就认为我是一个恶棍;你们也不应该认为这只是一个流亡者的激情,因而怀疑我的观点。我的放逐是由于那些放逐我的人的邪恶。我所爱的雅典不是现在这个迫害我的雅典,而是那个我曾经在其中安享公民权的雅典。我现在帮助你们进攻的国家已经不再是我的国家;我要尽力恢复我过去的国家。真正爱国的人不是那些当他们被不正义地放逐而不还击的人,而是那些不顾一切努力试图恢复正义的人。”对于这段话,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亚西比德在特定情况下对自己行为的诡辩以期获得斯巴达民众的信任,但是,是否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认为这是亚西比德的心声,恰好说明了亚西比德在帮助斯巴达战胜雅典后,又回到雅典帮助自己的国家的行为。亚西比德在其跌宕起伏的人生中不断挑战城邦成规,将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虽然在我们传统意义上看来是极其具有自负性质的心理,但他行为所导致的结果是否又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个人的成功?如果可以这样来认为,那么一直以来各个国家所宣称的所谓的国家利益到底是指什么?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
        
        
      参考文献:
      【1】修昔底德著,谢德风 译:《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商务印书馆,1983年5月
      【2】亚里士多德著,日知 力野 译:《雅典政制》,商务印书馆,1998年3月
      【3】亚里士多德著,廖申白 译:《尼各马可伦理学》,商务印书馆,2003年10月
  •     终于在一种拖拖拉拉的速度中读完了。。。不得不说人们称赞修氏有春秋笔法是非常有道理的,里面对战争和政治活动的记载详细的令人发指。。以及我深深记住了古希腊人打完胜仗就必须修纪念碑的嗜好(想必古希腊当时遍地是纪念碑(大雾))。
      当然,作为雅典人,修氏对自己祖国的活动记载的非常详细。伯利克里洋溢着自信与爱国热情的演讲,雅典在前期的辉煌胜利,践踏米洛斯的狂妄自大,远征叙拉古的豪情万丈及最终战败时的绝望和恐慌,以及民主派和寡头派之间惊心动魄的斗争。当然,秉持客观的修氏也全面的展现了伯罗奔尼撒人的勇猛,从伯达西拉的传奇远征到西西里战役的全面胜利,他无情的将雅典的强大敌人在整个战争中的表现详尽的展示出来。有人说这本书是国际关系学的入门读物,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政治学。关于雅典和斯巴达最终如何一步步走向战争深渊的分析是国际关系学界的热门话题。而在战争年代,除了两大同盟属下的城邦在敌友之间不断转换以外(外交活动十分丰富),政变不断发生,民主制、僭主制、寡头制不断在各个城邦出现,人类政治所有的特点基本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实例,尽管黑暗的例子十分的多。(也许这就是政治的本质?)。
      战争最终以雅典的失败告终。也许是天时不利,自战争开始后,瘟疫和各种不祥之兆不断光临雅典;也许是雅典人的帝国梦太过宏大,走入了保罗肯尼迪所说的过度扩张陷阱。但这场战争并没有绝对的胜利者,整个希腊世界,包括伯罗奔尼撒同盟,都被战争耗尽了力量,而古希腊的黄金时代也在此时彻底落幕了。
      在今天读这本书,有两点令人印象深刻,一个是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如约瑟夫奈所说的雅典作为新兴霸权的崛起对斯巴达的挑战日益增强,值得正在崛起的中国参考并引以为戒;另一个是修氏借雅典使者之口对米洛斯人讲的话。“弱者只有屈服于强者的命运”,时至今日仍在国际关系中不断应验,提醒我们不要幻想所谓绝对的“公理战胜强权”的美景,打铁还需自身硬。
  •     公元前7世纪,勇猛尚武的阿卡亚人征服了拉哥尼亚人和临近的美塞尼亚人,占领其土地成立了斯巴达城邦。斯巴达位于拉哥尼亚平原,三面临山,农业发达工,工商业极为落后,对外相对封闭。斯巴达实行贵族寡头专政。崇尚军事,公民以战争为职业。
      雅典是在自提秀斯至梭伦一步步的改革中逐渐形成的,是氏族内部平民与贵族斗争的产物。雅典三面环海,多良港,工商业发达,贸易便利。雅典实行的是有贵族政治逐步建立起的奴隶主民主政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注重文化教育。
      作为古希腊最为强大的城邦,斯巴达与希腊有着诸多不同甚至说截然对立之处。斯巴达落后,保守,停滞,近乎野蛮;而雅典自由,开放,进步,相当文明。这二者所分别代领的波罗奔尼撒同盟与提洛同盟的对抗,牵动着整个希腊半岛的发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波罗奔尼撒战争。
      斯巴达代表的是人类新生之初对外界强烈的好奇以及探索欲,是不受限制的自由意志。因而斯巴达人崇尚的是征服,采取的是武力。然而充满激情与活力的自由所去面对的是岿然不动的大自然。斯巴达人毫无胜算,他们反而被大自然所征服,被束缚在大自然的法则之下,因而斯巴达一直是一个农业国,而不能越过自然的法则去发展工商业。然而失败被不能完全消灭斯巴达人的激情,而是将之转化为狂热与憎恨。因此他们征服了当地的土著居民,嘲笑他们的懦弱,在不断的奴役与镇压希波人的过程中,他们逐渐迷失了自我,忘记了自由意志,建立专政制度,变成了只会战争的机器——为了不再记起曾经的伤痛和自身的渺小。
      雅典在内乱中产生,代表的是人类意识的自我冲突与斗争,是人生来就有的束缚。如果说自然给斯巴达人的束缚是巨石压身,近乎窒息;而雅典人自身的束缚则是一时疾病,需要的只是探寻病因,精心调理。因而雅典人注重的是文化教育,采取的是制度变革。雅典人建立了民主制度,通过交流与投票的方式来管理国家,来防止雅典再次被自己所束缚。由此而产生的则是雅典人在面对外界束缚之时习惯以理性来解决问题的心态,因而他们的手工业、贸易发达。
      波罗奔尼撒战争,是这两种截然不同文明的直接碰撞,虽然斯巴达人被束缚的喘不过气来,但是狂热的他们拥有强大的力量,而对外界的仇恨使他们坚定团结。雅典人虽然在民主与理性中摆脱了束缚,但是他们在本质上还是分裂的,这是他们内部潜在的威胁。
      斯巴达人是悲观的,就像角斗场中的野兽,虽然战胜了对手,却不能摆脱被围困的命运。因而虽然在波罗奔尼撒战争中,他们击败了雅典人,但是这次胜利所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这反而揭开了斯巴达人的伤疤。他们不可能赢,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输了。
      雅典人是乐观的,他们能够以自己的力量解决所面临的挑战,他们充满信心。然而信心来自于过去,而未来却是未知的,疯狂的斯巴达人,无情的自然灾祸,让他们损失惨重,失败的滋味一如当年的斯巴达人一样。
      斯巴达人终于失去了斗志,他们的仇恨和狂热被熄灭了,因为他们终于明白他们的仇恨和狂热在自然面前也是一文不值,绝望笼罩着斯巴达城邦,很快就被外来的蛮族征服了——这让他们想起了曾经的自己。而雅典人的自信也逐渐瓦解了,他们不再相信被他们所称作理性的力量是万能的了,他们甚至不再交流,专注于自我,雅典的辉煌也走到了尽头,最终也以悲剧收场。
      纵观整个希腊半岛,斯巴达的自由与狂放之魂被扼杀,雅典的民主与理性之火被熄灭。这究竟是天神创世之时人类就已经背负了这样的惨淡命运?还是是初生的文明犯下的绝对自由或无限理性的错误?
      
      
  •     都说学习历史首先要掌握第一手史料,修昔底德的这本书就是王冠上的明珠吧。现在该书的汉译也有不少了,还是比较钟情于商务的这本,图文并茂,里面专有名词的翻译也是大家都已经比较认同的。目前耶鲁大学古典学者唐纳德-卡根写了一本《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他几十年研究修昔底德的成果。像卡根这样的人,手边上不离修昔底德,可见这本书的重要性了。这本书里头没有多少传奇故事,有的是详细的历史事件,包括人物的演讲。它就像一本古希腊百科全书一样,你可以从里面得到你想要的任何一种古希腊营养品。
      
      遗憾的是该书也是断臂的维纳斯,修昔底德是没有写完的,战争实际上进行到前404年,有认为修昔底德在从流放地返回雅典之后不久遭暗杀,导致了这部经典的中止。后来也有人续写,因为我们得以了解整个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全貌。
  •     读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战争发生在公元前431年到前404年,27年;我从4月3日读到到7月4日,92天。
      
      虽然还没有翻开《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时候,我就早已知道雅典会最终陷落,
      提洛同盟解体,波斯的阴影重回希腊,但是,它仍然一直吸引我读下去。
      
      在每一页纸的后面,修昔底德叙述的声音应该是缓慢而沉重的吧。最初,我只是
      想知道作者身为一个雅典人,将怎样面对自己城邦惨败,会如何讲述帝国一步步
      由全盛的辉煌走向失败的深渊。后来,我沉浸在各种联想之中。呈现在纸上的,
      表面是古希腊的地图,而实际上也是春秋战国;那些操着希腊语的将军们,发出
      的是苏秦、班超那样的声音。
      
      城邦各怀异志,战事漫长惨烈。起初,底比斯袭击普拉提亚,提洛同盟和伯罗奔
      尼撒同盟各支持一方,雅典与斯巴达开始战争。这场战争旷日持久,将席卷希腊
      人所知的整个世界。后来,雅典人修昔底德看到了大瘟疫,看到了胜利,也看到
      短暂的和平,还有西西里大溃败时抛弃粮食和战友,抛弃一切,也包括了希望。
      
      战争是怎么开始的?
      
      起初当波斯入侵希腊,各城邦一片失败。兵临城下,雅典人没有放弃,而是断然
      放弃了自己的城市和陆地,全体人民都迁移到舰船上,与波斯作海上的搏斗。城
      邦们纷纷加入提洛同盟,用船只和金钱支持雅典。
      
      雅典的胜利,还全希腊的自由,同时也逐渐形成了雅典帝国。雅典开始像对待敌
      人一样对待自己有盟友。斯巴达在战争中的号召力之一,就是重建希腊城邦的自
      由,脱离雅典帝国的统治。而值得注意的是,斯巴达的政体,正是少数人奴役多
      数人的寡头政体,他们所反对的帝国的核心城邦雅典,正是多数人当政的全民
      (成年男性奴隶主)民主。
      
      所有的争端,修昔底德只是秉笔直书。仿佛他不是一个雅典人,而是高在云端的
      天神在俯视人类的争端,他早就知道这样的争端会一层不变地一再发生,这既不
      是开始也决非结束。
      
      人类,仿佛就是这样生存,以这种卑微的方式。
      
      很多个冬季,很多个夏季都是这样。几百三桅巨舰直驶向深海 (公海),水手和士
      兵们准备掠夺伯罗奔尼撒或者亚狄迦,准备解救盟邦,准备攻击他们甚至还不知
      道有多么广大的西西里。他们喊,我们应叙拉古的敌人之邀而来主张正义,私底
      下已准备好装战利品的舱室,计划好军功章悬挂在哪面墙壁。
      
      只是出发的时候,他们都无法预料到真正的宿命。宿命,只有结束了的时候才知
      道。而我们甚至无法知道何时才是结束。
      
      冬季,然后又是夏季。
      
      伯拉西达战死,伯里克利病死,尼西阿斯投降被杀,亚西比得反复无常游走于大
      国之间,最后也被大国所抛弃。
      
      所有的人最后都死了。我们现在可以知道,即使没有战争,他们也一定会死,而
      绝无可能活到现在。就像那些笨重的三层五层水手划桨的舰只,最终都会烟消云
      散,要么被击沉,要么被俘获,要么腐烂掉。
      
      冬季,然后又是夏季。
      
      曾经面对波斯人能放弃首都的雅典人,向同是希腊人的斯巴达乞降。三十人僭主
      集团被扶上马,三十人僭主集团被荡平。苏格拉底之死,不过是其间微小的难以
      觉察的声音罢了。
      
      如果历史就这样终结,我会以为修昔底德打算冷酷地见证的一个文明的衰败,表
      征希腊黄金时代的结束。当就要合上书页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之后呢?
      
      之后,在希腊一片战争废墟之中,北部的马其顿"蛮人"开始在亚历山大大帝的率
      领下征战更广阔的已知的世界,波斯、印度、埃及。再之后,是希腊化时代……乐
      曲的终章,直到一千年的罗马帝国灭亡了,还在悠悠地回荡着,并且转调具有了
      全新的内容--我们称之为文艺复兴。
      
      那些冬季和夏季并没有虚度。
      
      我们确实进行了无谓的争斗,一次次焚烧再重建城市,把黄金运进神庙再急切地
      取出来作为军资。但是,我们也乘坐着当时的古老技术所能达到的极限,深入到
      未知的公海之中。我们知道,总有一天,人类会遍布宇宙的每一个角落,等到敌
      人的舰船也跟随我们脚步的时候,我们将在公海的风暴里依托我们登陆过的岛
      屿,凭借我们习熟的环航战术,截击所有准备逃回避风港的敌舰。
      
      在航向所有人类所未知的领域时,那些冰冷的深夜里摇桨的手,支持过他们的确
      实也有贪婪、幼稚,甚至还有恐惧。但是,从遥远的太空,或者透过久远的时
      代,我看到修昔底德所描写的,是人类勇敢开拓的雄伟诗篇。
      
      伯罗奔尼撒半岛和爱琴海上的英雄一直在唱着战歌,他们从未死去。他们的歌声
      在深空,在原子的底层,还将在更深远的世界回响。
      
      --------------------
      
      博客会手工同步到以下地址:
      
      [http://giftdotyoung.blogspot.com]
      
      [http://blog.csdn.net/younggift]
      
      [http://www.renren.com/268966623/profile#pblog]
      
  •     有些艰难的读完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对着《政治学说史》看了看。感觉后者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没有提及。即修昔底德对民主政治的描述,《政治学说史》中鲍罗廷提到修昔底德对民主政治的态度时只列举了民主政治在组织米诺斯的大屠杀中的作用。然而,在我看来,修昔底德主要表达的是对民主政治的不屑。
      首先,从伯里克利开始,伯里克利算是雅典民主的最鼎盛时期,然而,修昔底德在一处指出:此时的繁华完全得益于伯里克利个人的品德和才能。他不仅具有非凡的品德,而且它能够控制住民众,而不是被民众控制。因此,修昔底德的判断是,虽然此时雅典名义上是民主政治,事实上却是由伯里克利这样的贤人控制的政制。
      然而,好景不长。伯里克利之后再无任何领导者可以像他一样驯服民众了。而修昔底德多次将民众描述为没有主见,反复无常,缺乏对真实事物的了解,只能跟着演讲家的浮夸之词而漂浮的乌合之众。这也为低劣之徒利用他们创造了条件。
      接下来的一些列悲剧无不与民主政治密切相关。例如,斯巴达在派娄斯围城中失败后,曾提出要议和。然而,此时的雅典民众受到克里昂的蛊惑,也由于虚荣心,拒绝了议和。这不仅丧失了尽快结束战争的绝好时机,原本雅典由于军事上的优势可以获得利益的,而且使雅典继续遭受一些列的灾难。雅典人在后来果真后悔了当初没有接受议和条件。
      西西里远征可谓是民主政治祸害深重的最突出表现。尼西阿斯的正确意见没有被采纳,群众受着激情的支配,错误地做出了这一决定。
      民主政治带来的最戏剧性的悲剧体现在亚西比得身上。亚西比得虽不是什么高尚的人,但是才能确实出众。他在被民主政治祸害后用尽各种手段报复民主政治,使得雅典整个国家遭受沉重的打击。包括他背叛雅典向斯巴达献计,这是西西里远征失败的一个很大诱因。
      民主政治也是尼西阿斯拒绝在最好的时机从西西里撤退也是由于民主政治的恶劣影响。因为根据民主政治的品性,他撤退回国后,必将受到侮辱,因为民众永远没有承担责任的优良品质,永远将责任推到他们之前支持的人身上,例如,他们将战争开启后发生的瘟疫推到伯里克利身上等等,尼西阿斯宁愿战死疆场也不同意撤军回国。这也是西西里远征最终全军覆没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他许多细节不再赘述,可以说,民主政治的恶可以将战争中的许多事件串联起来,鲍罗廷列举的仅是民主政治不小心作对的一件事情而已。
      至于说到相比寡头政治、贵族政治、僭主制而言,民主政治保护了平民的利益,使他们不会像在之前的政制中被无端剥夺生命一般。但是,如果按死亡人数而言,民主政治支持的战争造成的死亡人数是前者不可比拟的。我们可以问,在民主政治中人民更安全了吗?我们是否忽略了其付出的代价?
      事实上,修昔底德在书中指出雅典人对之前的僭主政治有错误的看法。历史上的僭主是注重“美德与法律”的,他们之所以是僭主主要是因为他们将政权控制在一个家族之内。而实际上,他们是尊重风俗律法的。他们也不至于做出以上那些造成深重灾难的决策。
      如何评价民主政治,我想是本书一个重要的主题。
      
      当然,鲍罗廷总结的“正义与强权”也是本书的突出主题,关于这一点鲍罗廷有详细的解读。我想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的历次战争都体现了国际政治中的“理想主义”vs“现实主义”的主题。雅典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融合,荣誉与利益的结合确实是奇特的,似乎好似当今美国的角色?关于这一点只是推测。
      
      再有,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修昔底德对人性的描述,尤其是战争中人性的描述。也许,修昔底德对战争中人性的描述可以与霍布斯假象的自然状态下人与人处于战争状态的论断联合起来思考。是啊,在最简单的社会条件下——不同于和平时期负责的社会关系,战争中的人性也许更能体现人的本性,更能为我们理解政治的人性基础提供启示。忽然想起,霍布斯是翻译过修昔底德的战争史的,是否可以说霍布斯关于自然状态的理解深受修昔底德的影响呢?这是忽然想到的,明天读《利维坦》时应该带着这个问题。
      是啊,修昔底德展现了令人绝望的恶劣人性,不仅体现在瘟疫中雅典人对道德和律法的抛弃,雅典某些人为着个人的荣誉和私利而置国家的利益于不顾,也体现在修昔底德对色雷斯人的残暴野蛮本性的记叙。
      哎,确实令人绝望。然而,昨天读到梁漱溟先生的一段话,大概是说人嘛,总是会有些下流之辈,这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如何遏制这种下流,终究还是要靠人来制止。我们的儒家文化是相信人的,相信人好人善,当然不是因为他们看不到法家看到的人的恶,而是他们认为相信人善,我们会有一个更美好的社会。
      重视制度的人往往期待通过制度来制止人的恶。
      我想到的是我们的儒家文化或许更明智,至于其中的道理,此地无法尽言。
      我又想到了宗教的作用。基督教,伊斯兰教。
      哎,终究当下社会遏制人的恶的机制是太无力的,且不说制止,鼓励作恶的机制就不少。
  •     (原载2012年4月号《文景》)
      
      公元前431年,希腊世界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战争在两大军事同盟之间展开,一边是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另一边是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这两大军事同盟的历史至少要追溯到约半个世纪以前乃至更早。伯罗奔尼撒同盟是斯巴达在伯罗奔尼撒半岛上建立起来的传统军事同盟,其领导机构是同盟大会,但同盟大会的决议需经斯巴达公民大会批准方能生效,因此实际的领导者是斯巴达。斯巴达拥有希腊世界最为强大的军事力量,至迟从公元前700年起就主导了希腊世界的战争。公元前479年,希腊盟军成功击退入侵的波斯大军,取得了希波战争的决定性胜利。但波斯的军事威胁依然存在,而且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仍未获得解放。然而希波大战中的希腊盟军统帅国斯巴达出于地缘考虑(斯巴达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南部,远离波斯威胁),不愿继续同波斯人作战。在战争中崛起的雅典遂接过领导权,于公元前478年组织希腊东部即爱琴海上岛国及周围城邦,建立了继续抗击波斯的提洛同盟,其成员国达到近200个。同盟在对波斯战争中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不久波斯的威胁逐渐消除,但雅典仍然牢牢控制了同盟诸邦,使它们成为自己建立霸权的工具。
      
      这两大军事同盟之间时有摩擦。公元前446年,为避免大规模冲突,双方签订了“三十年和约”。但和约终究没能维持下去,双方的摩擦最终导致了战争的爆发。围绕埃皮达姆努斯(Epidamnus)和波提得亚(Potidaea)的冲突成为战争的导火线。埃皮达姆努斯是科居拉(Corcyra)在希腊西北部亚得里亚海东海岸建立的殖民地城邦,科居拉又是科林斯在希腊西北部埃皮鲁斯沿海建立的殖民地城邦,扼守着希腊通往意大利和西西里岛的交通要道。公元前435年,埃皮达姆努斯的民主派驱逐了贵族派,建立起民主政体。被逐的贵族派联合近敌攻打城邦。民主派遂遣使向科居拉求援,遭到拒绝。无奈之下,转而向科林斯求援。科林斯派遣一支军队从陆上增援。科居拉得知消息,立即派遣一支25艘战舰的舰队开赴埃皮达姆努斯,旋即又派一支舰队增援,战舰一共达到40艘之多。她要求埃皮达姆努斯驱逐科林斯的援军,并让贵族派重掌政权。在遭到拒绝后,即以舰队围困埃皮达姆努斯。对此,科林斯迅速作出反应,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动员。科居拉又遣使科林斯,试图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争端,遭到科林斯拒绝。后者和其盟邦组织起一支75艘战舰和2000名重装步兵的军队增援埃皮达姆努斯,科居拉的舰队也增加到80艘战舰。两军交战,结果科居拉舰队大胜,击沉敌舰15艘。兵败后的两年,科林斯积极扩充舰队,进一步备战。科居拉并未加入两大军事同盟,此时面对属于伯罗奔尼撒同盟的科林斯,自感孤立无援,乃遣使雅典寻求结盟。科林斯闻讯亦遣使雅典,力劝雅典不与科居拉结盟,宣称此举将打破双方之间的“三十年和约”。
      雅典先后召开两次公民大会讨论此事,考虑到科居拉及其舰队的战略重要性,最终决定和她结成防卫同盟,派遣10艘战舰协助防卫。公元前433年,科林斯在盟邦支持下,派遣一支150艘战舰的舰队出征科居拉,后者尽出110艘战舰迎敌。战斗进入关键时刻,科林斯舰队将要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候,前来增援的20艘雅典战舰及时出现,科林斯舰队见形势不明,收兵回师。双方都宣称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接着,雅典和伯罗奔尼撒同盟又围绕希腊北部的波提得亚发生了摩擦。波提得亚是科林斯建立的殖民地城邦,因此同科林斯保持着密切联系,但却是提洛同盟成员国。科居拉之战后(公元前432年),雅典为防波提得亚在科林斯策动下反叛,要求她摧毁防御堡垒,向雅典派遣人质,并驱逐科林斯官员,为此派遣一支30艘战舰和1000名重装步兵的军队前往波提得亚强制执行。波提得亚一面派遣使节到雅典申诉,一面寻求斯巴达的支持。斯巴达承诺如若雅典攻打波提得亚,即派军进攻雅典。波提得亚得此承诺,即联合邻近城邦反叛雅典,科林斯则派遣1600名重装步兵和400名轻装兵予以支援。闻此消息,雅典又遣2000重装步兵和40艘战舰增援先头部队,在击败伯罗奔尼撒援军后围困了波提得亚。
      
      科林斯立即作出反应,派遣使节到斯巴达陈情,并吁请伯罗奔尼撒同盟各邦派遣使节到斯巴达商讨对策。斯巴达公民大会经过辩论,多数意见认为和约已被雅典人打破,遂将此决定通告同盟诸邦使节,这意味着向雅典宣战。次年战争爆发。这场大战延续了27年,其间经历了战与和、背叛与镇压、城邦内部的政治革命等各种戏剧,直至公元前404年雅典无条件投降。
      
      若非一部历史书,我们对这场大战的情况几近一无所知,更不用说如此细致和准确的了解了。这部书就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它的作者雅典人修昔底德曾亲历过这场战争,甚至还参与了其中的战事。公元前424年,修昔底德当选雅典的十将军之一,和另外九名将军一道指挥作战。是年冬,斯巴达将军布拉希达斯(Brasidas)率军围攻雅典建立的殖民城邦、位于爱琴海以北色雷斯沿海的安菲波利斯(Amphipolis)。守城的雅典将军欧克勒斯(Eucles)请求在色雷斯率军作战的修昔底德驰援,但他未能及时赶到,致使安菲波利斯陷落,因此而获流放20年之刑。流放使得他有机会成为这场战争的记载者。他写道:
      
      我在懂事的年龄亲历了整个战争,乃专注于了解它,弄清楚战事是如何确切展开的。恰巧我在指挥安菲波利斯战事后遭流放20年,能了解到双方的行动,因我的流放者身份,尤其能了解到伯罗奔尼撒方面的行动,而且我有闲暇认真考察它们。(V. 26)
      
      在修昔底德看来,这场战争是希腊历史上最为重大的战争。他在开篇即写道:
      
      雅典人修昔底德在此记叙了伯罗奔尼撒人和雅典人之间的战争,从战争爆发之初开始写起。他相信这将是一场伟大的战争,比之过去任何一场战争都更值得叙说。证据是双方都处于力量的最高峰,作好了充分准备,而且他看到其他希腊人都站到了其中一方,一些是立即站到了一方,另一些则也打算如此。这是希腊世界和部分蛮族世界发生的最大变局,也可以说几乎是全人类的最大变局。(I. 1)
      
      当然,他之所以选择这个主题,还有另一个原因,即在他看来,只有当代的事件才有可能进行比较确切的了解和记载。而“我们之前的和更为古老的事件,则因年代久远,并不能准确地求得”(I. 1)。即便是当代的事件,也不易准确把握,因此需要求实的态度和严密的方法。对于自己的记载,他这样说道:
      
      对于战争中所发生的事情,我的原则是不记载从碰巧在场的人那里获得的情况,甚至不凭借我本人的印象;我所记载的,要么是我亲历的,要么是我从他人那里获悉,但我尽最大可能一一准确核实过了的。即便如此,还是难以发现真实情况,因为见证同样事件的人并非就事论事,而是具有各自的偏好且记忆不同。(I. 22)
      
      这是令人惊叹的史学方法宣言,即使到了今天,这种求真的精神仍然值得历史学家们学习。这也是令人惊叹的人类思想成就,因为2400多年以前的古人,就已对于人类认知和历史真实之间的差距有了清醒的认识。我们不应忘记,在修昔底德写作之时,西方的历史学才刚刚诞生。他之前的希罗多德被誉为西方的“历史学之父”,其撰写的《历史》完成于公元前420年代,不过早了约20年。希罗多德是个伟大的叙述者,对于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文化充满好奇之心,因而在后现代主义大行其道的今天,尤其受到读者青睐。但他并未提出如修昔底德这样严谨的史学方法。他的记叙充满奇闻轶事,而且在他的笔下神谕和预兆在很多时候也还是历史事件的决定因素。到了修昔底德笔下,神谕和预兆以及其他超自然的因素都已完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对事件的因果关系、人类社会中的权力关系、人类活动的动机和理性以及心理因素的记叙与深刻分析。对于希罗多德的不严谨,修昔底德本人已提出了批评(尽管是不指名的),并称自己的写作目的不同,不是为了迎合当下的口味,而是为了垂范后世:
      
      也许我的记叙因缺乏神话传说而不那么动听,但如果那些想要清楚了解过去发生的事情,并以此理解将要发生的类似事情(因人性如此)的人判断它有所帮助,我就满足了。我的著作不是为了竞相取悦于眼下的听众,而是要垂诸永远的。(I. 22)
      
      这种自信并非盲目自大,而是新近建立起来的对人自身的理性的充分自信。要理解这一点以及修昔底德和希罗多德的差异,我们需要回到他们所生活的时代。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发生了希腊历史上最为深刻的思想大变革,通常被称为智者运动。智者派的思想家们质疑神明的权威,挑战传统的思想与信仰,提出从人出发、用人的思维和认知能力理解万事万物。普罗泰戈拉所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是新思想的宣言。但新思想并不仅仅限于智者派,也不仅仅限于哲学领域,而是广泛地体现在希腊社会的各个领域。在哲学领域,苏格拉底无疑是最为杰出的代表。在文学领域,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用悲剧探讨一系列社会和人性的问题,阿里斯托芬则用嬉笑怒骂对雅典城邦政治提出质疑与批评,无疑激发了普通公民的思考与讨论。在政治生活领域,伯里克利领导下的雅典建立起完善的民主制,普通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的管理与决策。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历史学从之前的神话叙史传统中脱胎而出,转而从人和人类社会的角度把握历史。如果说希罗多德的记叙仍带有传统神话思维的痕迹的话,那么修昔底德则彻底地告别了神话思维,用新思想所确立起来的理性方式记叙和分析历史,可以说他的著作是这场思想大变革的产物。如果要深刻理解公元前5世纪后半叶的希腊思想史,我们能够阅读到的当时的文本除了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的悲剧作品,就只有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了。
      因其严谨的史学方法和理性的历史书写,也因其对于伯罗奔尼撒战争这段历史细致而丝丝入扣的“还原”,修昔底德成为西方文明传统中最为伟大的历史学家。19世纪的英国历史学家麦考利勋爵写道:“我毫不迟疑地宣称修昔底德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由于现代人的理性源自古代希腊,修昔底德的著作读来也非常具有“现代”感。在论及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的原因时,修昔底德写道:
      
      至于他们打破和约的原因,我将先记叙他们相互抱怨的事由及其利益相冲突的具体事例。这是为了使所有人清楚地知晓何以导致这场降临于希腊人身上的战争。但是在我看来,战争的真正原因很可能被这样的记叙所掩盖。致使战争不可避免的是雅典人力量的增强以及斯巴达人的担忧。
      
      这一经典的分析成为后世众多历史事件分析的榜样。修昔底德所描述的两大势力的对立于我们而言也并不陌生,中国实力的日益增强所引起的美国人的担忧充斥着国内外的媒体。实际上,美国人(以及其他西方人)的这种思维在不小的程度上直接受到修昔底德的影响。在冷战形势初见端倪的1947年,当时的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在普林斯顿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说道:
      
      如果一个人至少在他心里没有思考过伯罗奔尼撒战争这个时期以及雅典的失败,我真的怀疑他是否能够用完全的智慧和深刻的洞见思考当今基本国际事务中的某些东西。
      
      换言之,马歇尔所代表的西方人是拿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和斯巴达的对立来类比和理解冷战中西方阵营和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对立的。这种思维实际上十分普遍,也许影响了整整一代人。著名古典学家、普林斯顿大学荣退古典学讲席教授W. 罗伯特•康纳尔(W. Robert Connor)在谈到他对修昔底德的兴趣时说:
      
      我最早阅读修昔底德是在20世纪50年代。那是一个奇怪的年代,我们美国人享有如此巨大的力量和稳定,但却认定这样的灾难近在眼前。在第一次冷战时期世界划分成两大阵营似乎不言自明。巨大的反民主大陆强国……都拥有自己的“卫星国”以及协调一致的征服世界的计划,它们似乎正驶向同“自由世界”的冲突,后者的力量来自于对大海和空域的控制。在此前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民主的、主要基于海军力量的雅典和极权的、基于陆地的斯巴达之间的斗争,为我们自己的时代提供了一个简单的但却是令人惊惧的寓言。修昔底德的著作为我们自己的两极对立世界提供了一个先例,我们希望,它可以指导我们处置险象环生的当代国际事务。
      
      当然,把雅典看作民主国家的象征,而把斯巴达看成是“极权”国家的代表,实际上是对希腊历史的歪曲。斯巴达的城邦政治事实上也具有一定的民主特征,城邦大事都要交公民大会讨论和决定,虽然这决定不一定是最终的,还可能为贵族议事会所推翻。在距马歇尔的演讲36年之后的1983年,198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州大学斯拉夫语言文学教授、波兰诗人切斯瓦夫•米沃什在谈到20世纪“迅速而暴力的变化”时说,“惟一可能的类比是修昔底德记载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时代”。即便冷战时代结束之后,以修昔底德为指导的两极对立思维仍未改变。2000年,笔者应邀在美国一所有名的文理学院和该院古典学教师共同上一堂希腊史课。在讨论到伯罗奔尼撒战争时,该院老师立即提出了20世纪世界局势的类比,并向学生提问道:“谁是今天的斯巴达?”一名学生回答说:“是中国吗?”老师立即斩钉截铁地说:“完全正确!”
      因此,对于理解当今的世界局势而言,修昔底德仍然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当然,这意义并不在于我们要先入为主地将我们的世界和美国人(或西方人)的世界看成是必然对立的,而在于修昔底德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美国人为代表的西方思维,从而理解我们的处境。修昔底德传输给西方人的并不仅仅是两极对立的政治思维模式,而是一整套国际关系的思维。事实上,对于西方人来说,修昔底德正是国际关系中所谓现实主义或者说强权政治学说的奠基者。这一学说认为,在国际关系体系中,不同国家的利益是相互冲突的,因此它们总是处在对立和斗争之中。国家以自我为中心,以强权维护其利益。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大国,其相对稳定在于保持大国间力量的均衡。修昔底德对雅典和斯巴达两大阵营的记叙明确阐明了这些原则。在斯巴达人讨论是否向雅典宣战时,雅典使节在斯巴达公民大会上如此辩护:
      
      如果我们接受了一个被给予我们的帝国,而不愿意放弃它,我们的行为并无特别之处,也未违反人性。三个有力的动机阻止我们放弃它,那就是荣誉、恐惧和利益。我们并不是第一个这么做的。相反,弱者总是为强者所统治,而且我们认为自己值得拥有如此权力。
      
      同样,修昔底德也阐明了强权政治的原则。在记叙雅典人和米洛斯人的谈判时,他让雅典使节说:“有力量者主导,弱者只能屈从。”
      对于修昔底德而言,历史书写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记录过去事件,更重要的是发现和阐明那些事件背后的一般性规律,以使历史能够成为现实生活的指导。过去的历史事件虽然各不相同,但都是可以通过对人性的把握来理解和解释的,因而不必依靠超自然的因素进行解释。详述具体历史事件的意义即在于通过个别事件的叙述来把握在事件背后起作用的人性以及人类社会群体的一般性行为模式。因为人性是不变的,人类群体的行为模式是循环反复的,所以历史事件也可能在将来重复。在修昔底德的著作中,每个时代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这也许是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现代意义。
      
  •     雅典的帝国建立在暴力之上。当波斯人入侵希腊时,希腊人在战争中逐渐形成了两个集团,一个是斯巴达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及周边地区,以陆战称雄,一个是雅典领导的海岛集团,在海上称霸。
      在希波战争结束后,雅典利用自己的领导地位逐渐把自己的同盟城邦降为从属地位,要求各城邦交纳贡款,取消他们的海军(只有两个盟邦例外)。斯巴达则采取另一种手段,即扶持各盟邦亲斯巴达的寡头执政。在一段时间内,雅典较之于斯巴达,更富有侵略性。
      当雅典的势力上涨时,斯巴达日益感到危险。最终,两个集团为了安全而开战。雅典人傲慢的声称自己是强者,有义务统治希腊世界的弱者。斯巴达人自居为希腊的解放者,要解放所有被雅典人奴役的希腊城邦。第一阶段的十年战争称为阿基达马斯战争,雅典略占优势,但双方都有重大损失,且各有顾虑,于是订立和约。
      但是雅典人并未满足于这份和约,事实上双方都未能严格履行和约。因为和约中有些内容是对雅典或斯巴达的同盟者的要求,对此双方都无力也不愿强制执行。双方摩擦不断,终于再次爆发了更为惨烈的战争。在战争的一个间歇期,雅典因为无知,更因为贪婪,决定入侵西西里。雅典人寄希望于征服西西里后,获得西西里的人力和财力,彻底压倒斯巴达。但是西西里人本身实力雄厚,在斯巴达的帮助下,击败并彻底消灭了雅典的西西里远征军,包括陆军和海军。
      在西西里的远征军全军尽墨后,雅典已经岌岌可危了。他们人力不足,财力枯竭,并给自己额外招来了西西里的敌人。雅典人引以为豪的海军在西西里遭遇了可耻的失败,过去畏惧他们的盟邦看准时机纷纷叛变,波斯国王也在此时干涉希腊的战争,给予斯巴达人支持。在一连串战败之后,雅典人最终于公元前404年投降了。当然这是作者修昔底德死后的事情了,他幸福的没有看到这一幕。
      雅典人在统治自己的帝国时,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即没有合法性。占领一个国家并不需要合法性,只要暴力就足够了。但是要长久地统治一个帝国,必须有一套自洽地逻辑,有能够让被统治者认同的理由。雅典人傲慢的以为仅仅有暴力就足够了。当雅典强盛时,这没有问题。人有旦夕祸福,月有阴晴圆缺。当雅典遭遇挫折时,叛变就此起彼伏了。
  •     "我不想作一篇冗长的演说来评述一些你们都很熟悉的问题:所以我不说我们用以取得我们的势力的一些军事行动,也不说我们父辈英勇地抵抗我们希腊内部和外部敌人的战役。我所要说的,首先是讨论我们曾经受到考验的精神,我们的宪法和使我们伟大的生活方式。
      ......
      "我要说,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邻人的制度中模仿得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 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 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 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 们有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 没无闻。正因为我们的政治生活是自由而公开的,我们彼此间的日常生活也是这样的。当我们隔壁邻人为所欲为的时候,我们不致于因此而生气;我们也不会因此而给他以难看的颜色,以伤他的情感,尽管这种颜色对他没有实际的损害。在我们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 由的和宽恕的;但是在公家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法律深使我们心服。 "对于那些我们放在当权地位的人,我们服从;我们服从法律本身,特别是那些保护被压 迫者的法律,那些虽未写成文字,但是违反了就算是公认的耻辱的法律。
      
      "现在还有一点。当我们的工作完毕的时候,我们可以享受各种娱乐,以提高我们的精神。整个一年之中,有各种定期赛会和祭祀;在我们的家庭中,我们有华丽而风雅的设备,每天怡娱心目,使我们忘记了我们的忧虑。我们的城邦这样伟大,它使全世界各地一切好的东西都充分地带给我们,使我们享受外国的东西,正好像是我们本地的出产品一样。
      
      "在我们对于军事安全的态度方面,我们和我们的敌人间也有很大的区别。下面就是一些例子:我们的城市,对全世界的人都是开放的;我们没有定期的放逐,以防止人们窥视或者发现我们那些在军事上对敌人有利的秘密。这是因为我们所依赖的不是阴谋诡计,而是自己的勇敢和忠诚。在我们的教育制度上,也有很大的差别。从孩提时代起,斯巴达人即受到最艰苦的训练,使之变为勇敢;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一切这些限制,但是我们和他们一样,可以随时勇敢地对付同样的危险。这一点由下面的事实可以得到证明:当斯巴达人侵入我们的领土时,他们总不是单独自己来的,而是带着他们的同盟者和他们一起来的:但是当我们进攻的时候,这项工作是由我们自己来作;虽然我们是在异乡作战,而他们是为保护自己的家乡而战,但是我们常常打败了他们。事实上,我们的敌人从来没有遇着过我们的全部军力,因为我们不得不分散我们的注意力于我们的海军和在陆地上我们派遣军队去完成的许多任务。但是如果敌人和我们一个支队作战而胜利了的时候,他们就自吹,说他们打败了我们的全军;如果他们战败了,他们就自称我们是以全军的力量把他们打败的。我们是自愿地以轻松的情绪来应付危险,而不是以艰苦的训练;我们的勇敢是从我们的生活方式中自然产生的,而不是国家法律强迫的;我认为这些是我们的优点。我们不花费时间来训练自己忍受那些尚未到来的痛苦;但是当我们真的遇着痛苦的时候,我们表现 我们自己正和那些经常受到严格训练的人样勇敢。我认为这是我们的城邦值的崇拜的一点。当然还有其他的优点。
      
      "我们爱好美丽的东西,但是没有因此而至于奢侈;我们爱好智慧,但是没有因此而至于柔弱。我们把财富当作可以适当利用的东西,而没有把它当作可以自己夸耀的东西。至于贫穷,谁也不必以承认自己的贫穷为耻;真正的耻辱是不择手段以避免贫穷。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就是那些最忙于他们自己的事务的人,对于一般政治也是很熟悉的——这是我们的特点:一个不关心政治的人,我们不说他是一个注意自己事务的人,而说他根本没有事务。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因为我们认为言论和行动间是没有矛盾的;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开始行动。这一点又是我们和其他人民不同的地方.我们能够冒险;同时又能够对于这个冒险,事先深思熟虑。他人的勇敢,由于无知;当他们停下来思考的时候,他们就开始疑惧了。但是真的算得勇敢的人是那个最了解人生的幸福和灾患,然后勇往直前,担当起将来会发生的事故的人。
      
      "再者,在关于一般友谊的问题上,我们和其他大多数的人也成一个显明的对比。我们结交朋友的方法是给他人以好处,而不是从他人方面得到好处。这就使我们的友谊更为可靠,因为我们要继续对他们表示好感,使受惠于我们的人永远感激我们:但是受我们一些恩惠的人,在感情上缺少同样的热忱,因为他们知道,在他们报答我们的时候,这好像是偿还一笔债务一样,而不是自动地给以恩惠。在这方面,我们是独特的。当我们真的给予他人以恩惠时,我们不是因为估计我们的得失而这样作的,乃是由于我们的慷慨,这样作而无后悔的。因此,如果把一切都连合起来考虑的话,我可断言,我们的城市是全希腊的学校;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为着说明这并不是在这个典礼上的空自吹嘘,而是真正的具体事实,你们只要考虑一下:正因为我在上面所说的优良品质,我们的城邦才获得它现有的势力。我们所知道的国家中,只有雅典在遇到考验的时候,证明是比一般人所想像的更为伟大。在雅典的情况下,也只有在雅典的情况下,入侵的敌人不以战败为耻辱;受它统治的属民不因统治者不够格而抱怨。真的,我们所遗留下来的帝国的标志和纪念物是巨大的。不但现在,而且后世也会对我们表示赞叹。我们不需要一个荷马的歌颂,也不需要任何他人的歌颂,因为他们的歌颂只能使我们娱乐于一时,而他们对于事实的估计不足以代表真实的情况。因为我们的冒险精神冲击了每个海洋和每个陆地;我们到处对我们的朋友施以恩德,对我们的敌人给予痛苦;关于这些事情,我们遗留了永久的纪念于后世。
      
      "那么,这就是这些人为它慷慨而战,慷慨而死的一个城邦,因为他们只要想到失去了这 个城邦,就不寒而栗。很自然地,我们生于他们之后的人,每个人都应当忍受一切痛苦,为它服务。因为这个原故,我说了这么多话来讨论我们的城邦,因为我要很清楚地说明,我们所争取的目的比其他那些没有我们的优点的人所争取的目的要远大些;因此,我想用实证来更清楚地表达我对阵亡将士们的歌颂。现在对于他们歌颂最重要的部分,我已经说完了。我已经歌颂了我们的城邦,但是使我们的城邦光明灿烂的是这些人和类似他们的人的勇敢和英雄气概。同时你们也会发现,言词是不能够公允地表达他们的行为的;在所有的希腊人中间,和他们这种情况一样的也是不会很多的。
      
      "在我看来,像这样一些人的死亡,对我们说明了英雄气概的重大意义,不管它是初次表现的也好,或者是最后证实的也好。无疑地,他们中间有些人是有缺点的;但是我们所应当记着的,首先是他们抵抗敌人,捍卫祖国的英勇行为。他们的优点抵消了他们的缺点,他们对国家的贡献多于他们在私人生活中所作的祸害。他们这些人中间,没有人因为想继续享受他们的财富而变为懦夫;也没有人逃避这个危难的日子,以图偷生脱离穷困而获得富裕。他们所需要的不是这些东西,而是要挫折敌人的骄气。在他们看来,这是最光荣的冒险。他们担当了这个冒险,愿意击溃敌人,而放弃了其他一切。至于成败,他们让它留在不可预测的希望女神手中;当他们真的面临战斗的时候,他们信赖自己。在战斗中,他们认为保持自己的岗位而战死比屈服而逃生更为光荣。所以他们没有受到别人的责难,把自己血肉之躯抵挡了战役的冲锋;顷刻间,在他们生命的顶点,也是光荣的顶点,而不是恐惧的顶点,他们就离开我们而长逝了。
      
      "他们的行动是这样的,这些人无愧于他们的城邦。我们这些还生存的人们可以希望不会遭遇着和他们同样的命运,但是在对抗敌人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有同样的勇敢精神。这不是单纯从理论上估计优点的一个问题。关于击败敌人的好处,我可以说的很多(这些,你们和我一样都是知道的)。我宁愿你们每天把眼光注意到雅典的伟大。它真正是伟大的;你们应当热爱它。当你们认识到它的伟大时,然后回忆一下,使它伟大的是有冒险精神的人们,知道他们的责任的人们,深以不达到某种标准为耻辱的人们。如果他们在一个事业上失败了,他们会下定决心,不让他们的城邦发现他们缺乏勇敢,他们尽可能把最好的东西贡献给国家。他们贡献了他们的生命给国家和我们全体;至于他们自己,他们获得了永远长青的赞美,最光辉灿烂的坟墓——不是他们的遗体所安葬的坟墓,而是他们的光荣永远留在人心的地方;每到适当的时机,永远激动他人的言论或行动的地方。因为著名的人们是把整个地球作他们的纪念物的:他们的纪念物不仅是在自己的祖国内他们坟墓上指出他们来的铭刻,而且也在外国;他们的英名是生根在人们的心灵中,而不是雕刻在有形的石碑上。你们应该努力学习他们的榜样。你们要下定决心:要自由,才能有幸福;要勇敢,才能有自由。在战争的危险面前,不要松懈。那些不怕死的人不是那些可怜人和不幸者,因为他们没有幸福生活的希望;而是那些昌盛的人,因为他们的生活有变为完全相反的危险,他们敏锐地感觉到,如果事情变糟了的话,对于他们将有严重的后果。一个聪明的人感觉到,因为自己懦弱而引起的耻辱比为爱国主义精神所鼓舞而意外地死于战场,更为难过。
      
      "因为这个原因,我不哀吊死者的父母,他们有很多是在这里的。我要努力安慰他们。他们很知道他们生长在一个人生无常的世界中。但是像阵亡将士一样死的光荣的人们和你们这些光荣地哀吊他们的人们都是幸福的;他们的生命安排得使幸福和死亡同在一起。我知道,关于这一点,我很难说服你们。当你们看见别人快乐的时候,你们也会想起过去一些常常引起你们快乐的事情来。一个人不会因为缺少了他经验中所没有享受过的好事而感到悲伤的:真正悲伤是因为失去了他惯于享受的东西才会被感觉到的。你们中间那些在适当年龄的人仍旧要支持下去,希望更多生一些儿女。在你们自己的家庭中,这些新生的儿女们会使你们忘记那些死者,他们也会帮助城邦填补死者的空位和保证它的安全。因为如果一个人不是和其他每个人一样,有儿女的生命作为保证的话,他是不可能对于我们的事务 提出公允而诚实的观点来的。至于你们中间那些已经太老,不再生育了的人,我请你们把你们享受幸福的大部分生命作为一个收获,记着你们的余年是不长了的,你们想到死者的美名时,你们心中要想开些。只有光荣感是不会受年龄的影响的;当一个人因年老而衰弱时,他最后的幸福,不是如诗人所说的,是谋利,而是得到同胞的尊敬。
      
      "至于你们中间那些死者的儿子们或弟兄们,我能够看见,在你们面前有一个艰巨的斗争。每个人总是颂扬死者,纵或你们有了最高度的英勇壮烈精神,但是你们所得到的名誉,很难和他们的标准相近,更不要说和他们的相等了。当人活着的时候,他总是易于嫉妒那些和他们竞争的人的;但是当人去世了的时候,他是真诚地受人尊敬的。
      
      "你们中间有些妇女现在变为寡妇了;关于她们的责任,我想说一两句话。我所能够说的只是一个短短的忠言。你们的光荣没有逊色于女性所应有的标准。妇女们的最大光荣很少我们隔壁邻人为所欲为的时候,我们不致于因此而生气;我们也不会因此而给他以难看的颜色,以伤他的情感,尽管这种颜色对他没有实际的损害。在我们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的和宽恕的;但是在公家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法律深使我们心服。"对于那些我们放在当权地位的人,我们服从;我们服从法律本身,特别是那些保护被压迫者的法律,那些虽未写成文字,但是违反了就算是公认的耻辱的法律。
  •     译者在前言中透露此意,说这场战争的本质是争夺殖民地。之前对于斯巴达的负面信息了解得比较多,感觉是赤裸的军事帝国主义。然而此书看罢,发觉雅典其实也是亡于帝国主义,帝国主义确实行不通,一向伟光正的伯利克里后来多少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但他仍然力劝雅典人说掌握了海洋就是掌握了世界,读来让人唏嘘不已,感慨万分。冒险是光荣的,但是帝国主义实在应该为后人鉴之。
      
      斯巴达勾结波斯来进攻雅典实在可耻,其实雅典衰落后,由于大量的财富流入了斯巴达,也最终败坏了斯巴达的根基,使之为底比斯城邦的同性恋军团所灭,底比斯的光荣也没有持续很久,北方的马其顿帝国轻松搞定了它。但在征服了波斯以后,更加巨额的财富令马其顿的王亲贵族们也几乎都不得善终。类似的场景在古代史上不断上演,恐怕还是不要有殖民地的好。
      
      一个通行的比喻是,斯巴达-华约;雅典-北约;罗马-美国。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斯巴达也曾经是一个标准的雅典?!只是后来由于人口的增加,环境的破坏,资源的匮乏,这个”雅典“竟然慢慢地变成了黑暗可怕的斯巴达。这样的事情其实也很多见,我念研究生的学校,解放前也是个标准的雅典,结果因为它的光荣,解放后就被塑造成了标准的斯巴达,不仅解放前后的毕业生看起来简直不像是一个学校的校友,更加糟糕的是,当解放前后的校友先后成为国家领导人时,他们的治国理念和政策也迥然不同,缺乏连续性,甚至彼此矛盾,真让人无语。雅典变作斯巴达这种事情同样是很发人深思的,就好像绿洲变沙漠一样危险和可惜。而想要再变回去,真是谈何容易啊!
      
      最后想说真的很喜欢文中的那些演讲,其实没有很多口吐莲花式的修辞学和雄辩术,人们就是为了自己而演讲,一点不娇柔造作,论点论据都充满智慧,最可赞美的是那种从容自信的风范,歌德说”让我们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做个希腊人“,那种希腊人的精神气质正是充满了这本书,这在今天基本上是找不到的,读者尽可以籍此去自己探索这条道路,也许这才是书中最大的财富。
  •     本书主要讲述了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起因、经过,态度客观,力求探索某些历史事件的真相。史料翔实,叙事条贯,表现出历史学家的严谨精神。为我们后代人了解古希腊的战争史提供了重要依据。因作者为为战争的亲身经历者,也是我们熟知了希腊各城邦间的矛盾以及希腊走向灭亡的原因,值得品读。
  •     标题有点耸人听闻,这本上下册不足1000页的历史书籍,真的能写出所有的历史中所有的战争吗?看过一个笑话,说是小布什按下攻击伊拉克的战争按钮后,一位历史爱好者赶紧重读了一遍《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他在书里看到过老布什怎么打第一次伊战,看这本书是打算做个第二次伊战的预测者。笑话归笑话,但《伯》一书,对于战争史的叙述确实是恢宏的——这个词我很少用,毕竟这是个厌恶宏大叙事的年代。
      
      我推荐这本书,不止是愿意各位能对战争的理解上升到文明史的角度,抑或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全面了解一场战争的进程与后果,更愿意各位了解一下那个时空中希腊人的风俗与制度——这同样是古老的话题,伯利克里在战争初期烈士葬礼上的演讲辞就说了,“后世会对我们赞叹”。但这个话题,对于中国人来说,确实是存在众多误解的,希腊人的生活,更是我们所陌生并且加以攻讦的。
      
      这本书中叙述了众多的谋略、在城邦国家中民主制度的运行、战争的运筹帷幄,军事过程反而是次要的。我们亲目领略到希腊军政领袖伯利克里和斯巴达老成谋国的国王马基达马斯等人的演说词,也能看到在雅典议会中柯西拉和科林斯的辩论词,那些辞朴素有力打动人心,但国家的利益却主导一切。这与近代史上二战的过程是多么的相似啊,抗日战争中宋美龄不正是在美国议会一番论战之后赢得了美国的战争援助吗?一战陷入崩溃状态的德国正如斯巴达人,在励精图治后重整军备,靠着勇敢打败了欧洲的所有敌人;斯巴达人的敌人雅典人恰如美国,在民主制度下自由的美国人,在战争发动前甚至不能够拥有保护自己的军备。
      
      这些比喻不完全是恰当的,但二战的影子确实能从《伯》书中隐约找到。
      
      让我们重新回忆一下书中记载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缘起。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前发生了另外一场战争,从公元前520年至公元前448年间,波斯人在前后两任国王大流士和薛西斯的率领下不断对外扩张,这场战争后人称为希波战争。希腊各城邦国家在雅典的率领下,打败了波斯入侵者。作为希腊联军的领袖雅典在战后国家富强,但也因为国力和声望的跃起,雅典不以价值取向而以国家利益作为行动准则,派遣军队积极介入城邦国家间纷争或向外殖民,引起了希腊城邦国家的恐惧。即便国际事务上雅典是侵略性的,但正如伯利克里在战前动员会与第一次阵亡烈士悼念会上的演讲所描述的,雅典是希腊城邦国家中民主国家的典型,所有重大的事务均经过公民大会辩论民主议决,军队不听从于政党而是公民会议。
      
      雅典的繁荣与强大引起了希腊城邦中另一巨头的警惕,这个国家是希腊城邦国家的另一政治制度寡头政治的典型斯巴达。斯巴达是真正的政治实用主义国家,斯巴达很巧妙地发出“解放希腊”的口号(这与1949年前那只军队多么地相似啊!),为了壮大力量,斯巴达联合了所有对雅典怀有不满的国家,不管是民主国家还是寡头国家,甚至与希腊国家的宿敌波斯勾结起来(相似No. 2)。但,从战争的进程看,斯巴达人的策略是成功的,他们源源不断获取了战争的资源、消耗雅典的战争资源,并最后在西西里人的帮助下打败了雅典。
      
      从战争的结果看,民主制度的雅典被寡头政治斯巴达打败,后来民主制度虽有反复,亦有古罗马时代的风行,但民主制度易被各种类型的寡头独裁式政体所取代却也是不争的史实。一直到到英国的光荣革命,民主制度才获得坚强的生命力。400年前在英国开启的民主革命浪潮发展至今,推翻了无数寡头独裁政体,成为现代国家的主流。韦伯说,谁阻止民族国家进入民主政治谁就是罪人。眼前的阿拉伯之春是战后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之后也许还有第四波。在历史终结论的牵引下,全球一体化民主国家也许是可以看到的历史前景。
      
      但,反过来说,从人类有记载的文明史看,民主制度历史不足1000年,剩下的数千年都是寡头独裁制度。兴许未来民主国家也会类似雅典一样,耗尽自身的制度资源,寡头独裁制度复辟成为未来文明的主流也说不定。但毋庸置疑的是,我们有幸生活于光明时代,至少未来100年视野内,我们都是雅典自由人。
      
      【续】
  •     恐惧,骄傲与贪婪
      永无止尽
      
      001波提达亚围城之战
      等科林斯人会师斯巴达,怒不可歇的控诉雅典人无视和平之约践踏伯罗奔尼撒,斯巴达人也加入烽火之中,以光复正义与自由的名义号召盟军。而雅典人在漫长的等待中,早已蠢蠢欲动,进军克基拉和波提达亚只是其饕餮雄心的开胃小食,其壮志在于一举将希腊各国役于马下。而科斯林忧心斯巴达即将殒身为自由献祭,于是暗示其先发制人,拿下阿提卡以守卫波提达亚和其它城市。
      最后一个仍与科斯林站在同一战地的斯巴达五长之一,告诫随从不可降于雅典人的狼子野心,然而斯巴达盟军最终仍是一盘散沙,而势在必得的雅典终于染指斯巴达盟军,势如破竹的向全体盟军宣战。
      
      
  •      在大学第一学期的《外交学概论》课上,老师说学这个你们读好三本书就行了,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汉斯摩根索的《国家间政治》和肯尼斯沃尔斯的《人、国家与战争》。当时不知所然,也没想过找来读读。直到今天才算都翻过了,还不敢说读过。
       而真正激发我读完这本书的却不是因为对于国际关系的兴趣,而是因为政治学的缘故。没有基础学科打底,凭空去钻研国际政治或国际关系,很多东西根本就没法理解。所以想想我们学校的学科设置和课程设置的确存在一些问题,政治学的基础还没有打牢就去讲国际关系史,除了能记住一些名词,就啥都没有了。像我这样记性不好的人,连名词都没记住几个。
       伯罗奔尼撒战争发生在希波战争之后,雅典联盟和斯巴达联盟之间发生了冲突,整个希腊的几乎所有城邦都参与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都加入了其中一方。我们以往接受的教育告诉我们历史的不断进步的,实际上历史也是不断轮回的,这场战争同两次世界大战、美苏争霸等历史非常相似。大国之间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追求而陷入了“囚徒困境”,导致了争端的扩大。或者还有一种解释,希腊经过希波战争之后,学会了“帝国主义”这个坏东西,反过来用在自己身上,结果导致了伯罗奔尼撒战争。而此役结束后,希腊文明也走向了衰败。而也恰恰就在这个阶段,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出现了。苏格拉底生活的时代正式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后,雅典城邦政治变动频繁的时段,后来他也因为雅典衰败的民主政治而被处死了。这震动了柏拉图,进而也成为后者讨论哲学和政治的原动力。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阅读者也应该熟悉伯罗奔尼撒战争这段历史背景,这样才能更好地去理解哲学家为什么要讨论政治问题。其实在书中,已经涉及到了很多对城邦政治现实的描写,例如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讲,尼西阿斯劝说雅典人不要攻打西西里的辩辞等等。从其中其实已经能够感受到雅典民主政治的严重缺陷和无可避免的衰败趋势。因为人是有差异的,多数人更容易被别人的意见或自己的情绪所左右,所以民主政治所表现出来的意见很容易是情绪化的,这样做出的重大决定往往是错误的。特别是在战争时期,这种情绪上的反复无常更无法形成一个有效的、一致的战略。而柏拉图所强调的哲学王治国,其实也试图在强调理性对于统治的必要性。如果大多数人都是非常理性的,那么民主政治也未尝不可,但如果只有少数人能保持高度的理性,那么他们则更应该成为统治者。所以我们常说,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这也是教育和政治的关系所在,培育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来组成有良善风貌的集体。
  •      这是本描述战争过程的史书,也是本文采飞扬的著作。
       当现下人们已经快将民主这一词语嚼到没味的时候,不妨看一看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看看雅典的民主是什么样子的。
       民众会议,公开辩论,投票表决……这些在现如今被人们崇尚的东西在当年的雅典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书中都会找到答案。也许看过了这些,我们可以进行以下的推断:雅典在政治上的平等主义以及雅典人对政治的热情使他们更多地将从事、参与政治活动作为了自己的一项事业。但是,这样的事业是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金钱的。在雅典公民去参加公民会议讨论问题时,他们不得不荒废自己手中从事的其他活动。而有些活动,例如农耕、采掘等等,又必须有人来做,所以他们必须找到足够的人手来从事这些活动,同时,他们也需要大量的金钱来维持这样一种直接民主的制度。人手不够,他们只能依靠奴隶。而奴隶又大抵是通过对外战争征服其他小国的俘虏来充当的。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对于雅典政治来说,他本身所要求的公民个人的素质越高,直接民主制度本身越接近美好,就越需要更多的奴隶与金钱,因此也就越需要对外扩张。而由于地理原因,对外扩张更多的是依靠强大的海军势力。所以,雅典人赞成支持科西拉是必然的选择。
      
       民众是需要引导的。
       精英是需要演讲的。
       善良是用来歌颂的。
       军队是用来打仗的。
       利益是需要攫取的。
       民主是需要成本的。
      
      
      
  •      借着去希腊旅游,临行前几天把这本仰慕已久的史书找出来细细品味。比较遗憾的是,我拿到的这个版本不是很好,各个段落之间经常会有莫名其妙的乱码,不过并不影响欣赏就是了。
      
       对照着希腊地图,重新去看待这场有关于整个欧洲文明的战争时,我觉得值得关注的一是修昔底德所记述的大量的演讲,二是战争早期雅典将军伯利克里对于战争结果的预测和采取的的战略。
      
       不用说,书中的演讲给我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似乎在古希腊,无论是实行寡头政治的斯巴达(书中根据希腊音译为拉栖代梦人)还是民主制的雅典,对于重要事件先听从当事两方的申辩然后或通过审判官的投票或全民投票来最终决定的解决办法是极为常见的。尽管主流的观点一般认为古希腊特别是雅典民主制的广泛推行最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奴隶制的发展(在雅典所创立的提洛同盟,一开始各邦都是平等的,为了共同对抗波斯入侵,到后来演变为雅典帝国成为盟主,其他各邦需要向雅典帝国缴纳贡金并且提供兵源和舰船),但不可否认在所记录下的演讲中很多篇章都已体现出希腊式哲学的雏形。这段历史给我的感觉就俨如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各种思想和言论的汇集使得包括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伟大哲学家的出现成为可能,也推动了后一时期包括诡辩术在内的希腊文化的发展。
      
       另一个值得一体的方面是雅典将军伯利克里的策略,在看过古希腊地图后,很明显可以看见雅典(书中的阿提卡半岛)的东侧是无尽的海洋,而分布在广阔爱琴海的众多殖民地以及盟邦才是雅典真正的力量来源。伯利克里在战争的开始就意识到这场战争的胜负不在于军队的多寡而在于双方财政的比拼。因此他告诫雅典人不要和斯巴达人在陆地上正面交战,而是固守雅典,保证海上殖民地的安全同时不断利用海军去骚扰斯巴达人的后方。在战争中,不以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以对方有生力量的伤亡来评价战争的结果,这种思想与2300年后中国解放战争中太祖的军事思想不谋而合。因此尽管本书中没有过多笔墨涉及具体的战役部分,但是在战略部分的价值还是值得一读的。
      
       此外,书的前言部分包括作者的自述,对于写史书的态度和标准做了一些探讨。尽管说修昔底德因为时代的局限性以及自己所处的立场,使得本书的记叙多少带有一些多余雅典同情的色彩,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作者在历史记录上的严谨态度还是值得为后人所称道的。
  •     去年书展上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买回来,之后第二天就开始读了,一直到寒假倒数第二天正好看完。这本书算是陪伴了我小半个暑假又一个学期再加上一个寒假。它不仅帮我挺过那些无聊却又不能玩电脑的日子,还消磨了不少我不少学习时间。为此我常常在内心中谴责自己,可总是抵挡不住诱惑。此书之魅力由此也可见一斑。
      商务印书馆的这本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由谢德风早在1960年翻译的。当时风气与当今不同,那些学者都十分严谨,所以即使书中许多地名与现在的通用译名不符了(如标题中的亚狄迦(Attica)现一般译为阿提卡半岛),此译本半个世纪后还在一印再印。这就是它的生命力吧。
      以上的缘由就成了我写这篇文章的动力,当然也止于此。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部分内容的见解和想法。
      
      
      
      1.盟约的反复无常
      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直接导火线是科林斯(Corinth)与科西拉(Corcyra)的伊庇丹努(Epidadamnus)争端。雅典干涉对科林斯的战争。斯巴达以解放全希腊为借口,与其同盟国加入战争,由此战争爆发。
      经过最初十年的阿基达马斯战争(Archidamian war),双方签订了期限为五十年的尼西阿斯(Nicias)和约。然而谁都没有完全履行条约,双方互相指责以致和约破裂。
      此时,之前对和约不满的科林斯叛离斯巴达同盟,与亚哥斯(Argos)——它是一个想代替斯巴达领导伯罗奔尼撒同盟的城邦,而之前它又是中立的——缔结了同盟,不过最后不了了之。雅典倒是成为了亚哥斯的盟邦。
      在最后阶段的爱奥尼亚战争中,波斯干涉。替萨斐尼(Tissaphernes)与斯巴达人两次订立条约,一年后又被斯巴达特派委员取消了。
      盟约的变更是贯穿整个战争的,从根本来看,这些变更是各城邦政策的变动所致,而这不断变动的政策又是由恒久不变的利益所控制。
      科林斯叛离斯巴达,是因为斯巴达与和他们仇恨最深的雅典订立了和约,这是他们无法容忍的。于是科林斯转向了斯巴达的世仇亚哥斯。然而随着斯巴达雅典之间猜疑的加剧,科林斯逐渐回归斯巴达同盟。“亚哥斯人开始害怕起来了,他们以为全体同盟者都会倒向斯巴达一边去了。”[1] 他们还不了解雅典的情况,“对于和雅典订立盟约也不敢指望了……亚哥斯人认为他们是很狼狈的……恐怕会弄得自己单独和斯巴达、提基亚(Tegea)、彼奥提亚(Boeotia)以及雅典同时作战。而当他们得知雅典是和斯巴达很有恶感时,就立即派遣代表,前往雅典协商同盟办法。这就是尼西阿斯和约将要破裂时的情形。
      至于斯巴达人认为替萨斐尼不可靠,而取消了与其的条约,其实事实也是相同的。替萨斐尼听取了亚西比德(Alcibiades)的建议,敷衍对待斯巴达人的要求,以寻求雅典和斯巴达双方势力的平衡,从而使波斯获得最大的利益。
      
      
      
      2.胜利纪念碑与收回阵亡士兵尸体
      从书中可以得知,建立胜利纪念碑似乎是希腊人约定俗成的事情,几乎每一场战斗之后胜利者都会这样做。有胜就有败,这时战败者就会与对方订立休战条约,以收回自己阵亡者的尸体(如第50页雅典和波提狄亚(Potidaea)的战役)。伯里克利那篇著名的演讲就是在阵亡将士国葬典礼上进行的。[2] 第44页注释中有这样一句话:“不请求敌人的允许而打捞死者的尸体,这表示他们保持住了他们的战场,因此可以说他们是胜利了”。
      而德谟斯提尼(Demosthenes)联合阿开那尼亚人(Acarnanian)和安非罗基亚人(Amphilochian)大败安布累喜阿人(Ambracian),并歼灭其援军,逃往阿格里(Agraea)去的安布累喜阿人所派来的传令官得知后“嚎啕大哭,这个惨剧是他悲伤过度,他没有完成他的任务,不再请求收回阵亡者的尸体,马上就跑回去了”[3] ;雅典人在叙拉古(Syrause)大港中战败,“因为这次不幸的沉重悲伤,甚至连想也没有想到请求允许收回他们死者的尸体和破坏的船舰了”[4] 。这些特例都是发生在惨败的一方,人们满脑子都只想着战败而不停悲伤了,阵亡者尸体没人再会注意到了。建造纪念碑也有特别的事情,就是双方都认为自己胜利了,于是都树立胜利纪念碑(如第45页科林斯和科西拉的战斗)。
      那么我们就会了解到,在中国这些情况就有着巨大的差别了。中国的史书古籍上关于战场尸横遍野、“血流飘杵”的描写不少,而能说到收回阵亡士兵尸体一节的书,虽不能断定没有,但恐怕也是少之又少的了。不过对于将帅一级别的人来说,他们还是能享受到与希腊士兵相同的待遇。如先轸免胄殉翟,翟人还尸[5] ;如“权送羽首于曹公,以诸侯礼葬其尸骸”[6] 。而其他普通的士兵,历史恐怕就留给他们一个“马革裹尸”的成语罢了。
      建立胜利纪念碑亦非中国古人经常做的事情。最著名的便是“封狼居胥”,如果可以那算是一种特别形式的胜利纪念碑的话。另外比较著名的还有“燕然勒石”,而“崖山勒石”就不是众所周知的了。至于知道“汉将张飞大破贼将张郃于荡渠,立马勒铭”的人更少了。直至近现代,各地才纷纷涌现胜利纪念碑,包括人民英雄纪念碑。1924年外滩曾树立起欧战胜利纪念碑,今不存。[7]
      (在这里我无意于批评我们的中华先民,我只是选取我最熟悉的中国历史,以作两个国家不同文化的比较)
      
      
      
      3.奥德里西帝国的风俗
      第201页提到,奥得里西(Odrysae)的“现成习惯和波斯帝国王国的习惯正相反;国王是收受礼物而不是给予礼物的。”
      接着后面一句写到:“他们认为当人要求自己的礼物而不给予时,比自己向人要求而被拒绝时更是有失体面的”。这句话读来让人云里雾里,修昔底德所前后列举两个情况似乎是一样的。这会不会是翻译的问题呢?英语译本中是这样写的:"more disgrace being attached to not giving when asked than to asking and being refused"[8] ,同样难以理解。我不懂希腊语,更不懂希腊的古文,所以稽查原文也是不可能的了,那么只好细细品味,慢慢理解了。我以为修昔底德的意思是这样的:向别人索取却被拒绝是很丢脸的,但别人向你索取而你不给,那更有失脸面。
      
      
      
      4.战争中堕落的人性
      人性的弱点在战争中暴露无疑,最典型的体现是在科西拉党争中。
      “这次革命是这样残酷……有父亲杀死儿子的……报复比自卫更为重要……真的,大多数的人宁愿称恶事为聪明,而不愿称头脑单纯为正直。他们以第一种品质而自豪,而以第二种品质为耻辱。”[9]
      修昔底德花了一章的篇幅来写科西拉的革命。八页是记载史实,将近六页他是用来表达自己对此事的看法的,可见他对战争中堕落人性的痛心。
      “这些革命的结果,在整个希腊世界中,品性普遍地堕落了。”[10]
      而雅典也差点重蹈了科西拉覆辙。他们在战争末期的党争同样闹得人心惶惶。[11]
      
      
      
      5.勇敢的斯巴达人
      战争的第七年(公元前425年),雅典人占领派娄斯(Pylos),攻陷斯法克特利亚(Sphacteria),被围攻的斯巴达人投降。
      “这件事在希腊人中间所造成的惊讶比战争中任何其他事件都厉害些。一般人的印象认为斯巴达人,不管挨饿或受其他的压迫,总是不会缴械投降的;他们总是支持到最后的时候,尽可能死在战斗之中。很难令人相信,投降的人和战死的人是同一类型的人们。真的,有一次,一个雅典的同盟者侮辱一个俘虏,问他是不是只有那些死在战场上的才是真正勇敢的斯巴达人(意思是说,生存下来的都不是的)。俘虏回答说:‘箭头如果能够辨别勇敢的人和胆怯的人的话,那么,箭头的价值就大了。’这个答复就是告诉人们,阵亡的只是那些石头和箭头偶然击中的罢了。”[12]
      
      
      
      6.伯里克利的政策及其它
      “伯里克利曾经说过,如果雅典等待时机,并且注意它的海军的话,如果在战争过程中它不再扩张帝国的领土的话,如果它不使雅典城市本身发生危险的话,雅典将来会获得胜利的。”[13] 这就是伯里克利陆上取守势、海上取攻势的政策。因为斯巴达拥有最强大的陆军,而雅典拥有最强大的海军。[14]
      在战争初期,这项政策就体现了它的正确性。雅典在与斯巴达的交锋中基本都处于上风。雅典人占领了派娄斯、锡西拉(Cythera)和尼塞亚(Nisaea);福密俄(Phormio)在科林斯湾两次打败伯罗奔尼撒的海军,足以体现出雅典海军的强大。而斯巴达除了多次入侵亚狄迦之外屡战屡败,只有伯拉西达(Brasidas)能够提升他们的士气。更何况雅典那时还经历了两次大瘟疫,甚至伯里克利也死于其中。
      “但是他的继承人所作的正和这些指示相反”[15]。 雅典人又发动了一个和希腊战争一样大的新战争。他们“是想利用一个外表上似乎合理的小小借口去征服整个西西里”[16] 。 为此,雅典人倾尽了全力。然而结局却是远征军的全军覆灭,雅典人一直引以为傲的海军也屡战屡败,从此优势尽失。之后雅典一边内部革命,一边对付新的、旧的敌人,还支持了八年。
      “当伯里克利预言雅典可以很容易地战胜伯罗奔尼撒人的时候,在他的心目中,雅典的资源是极其雄厚的。”[17]
      
      
      
      --------------------
      
      [1]第430页
      [2]第144页
      [3]第293页
      [4]第620页
      [5]《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五回“先元帅免胄殉翟”及至第四十六回
      [6]《三国志》卷三十六 蜀书 关张马黄赵传第六 注释《吴历》
      [7]消失的外滩老雕塑
      http://www.news365.com.cn/wxpd/ds/sz/200609/t20060912_1100125.htm
      [8]History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
      http://en.wikisource.org/wiki/History_of_the_Peloponnesian_War/Book_2
      [9]第267~269页
      [10]第270页
      [11]第701~712页
      [12]第328页
      [13]第169页
      [14]第307页
      [15]第169页
      [16]第483页
      [17]第171页
      
      --------------------
      
      
      
      斯巴达人取得了希腊世界的霸权后,很快激起了科林斯、底比斯(Thebes)和雅典等城邦的反抗。波斯人由于惧怕斯巴达也开始反对斯巴达,于公元前397年聚集了300艘三列桨战舰,但波斯缺乏熟悉水战的将军,于是他们将这只舰队交给了逃亡中的科浓(Conon)。公元前394年,在奈达斯(Cnidus)战役中,科浓击败了斯巴达舰队。随后,科浓将舰队开到了庇里犹斯,重建了雅典到庇里犹斯的长城。斯巴达的霸权也只持续了数十年,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便出现了。他的儿子为亚历山大三世——即亚历山大大帝。
      
      
      从2月中旬开始,断断续续一直写到现在,已经是3月底了。也就算作愚人节的献礼吧。爰为结。
      
      
      
                                2011.3.26
  •      这里头出现的人物,我们不知道他的长相,穿着,爱情。
      
       只知道他是谁的儿子,做了什么事情。
      
       我看这部书,参照这孙子兵法看,看里头的将军是怎样打胜仗的,又是怎样失败的。
      
       里头的经典案例,完全可以给孙子兵法做注。
      
       修昔底德跟孙子的生活年代相近。
  •     按:我写这个书的读书笔记,不仅仅是作为了解历史的角度来看待,更多的是希望了解当时希腊人的思想和社会状态,因此,在这篇书评中,我更多的记录是关于一些社会现象和言论,而非战争史实。这一点请本书评的读者注意。
      ==========================================
      1米诺斯是第一个组织海军的人 4
      2此时,希伦人和沿海一带与岛屿上的蛮族开始海上掠夺,并且这种职业并不被认为是可耻的。 4-5
      3雅典人最早放弃随身携带武器的习俗,而斯巴达人最早穿着简单的服装,最早实行裸体运动 5
      4“因此,我们不应单纯凭城市的外表来判断而不考虑他们的实力。”10
      5特洛伊支持了十年的战争,是因为希腊军队给养不足,有足够力量与之作战 11-12
      6古老的政体是世袭君主制,但因为希腊势力增加,获得金钱重要性越加明显,几乎所有城市出现僭主政治。 13
      7一般认为科林斯人最早采用近代方法(海港及船坞的建筑和船上安置甲板) 13
      8最早的海军战役是科林斯与科西拉之间的战争,于公元前704年,作者记录年代的二百六十年前 13
      9斯巴达因为来库克的立法,从来没有僭主政治“四百年来,他们的政府没有变更,这点不仅是它内部力量的源泉,并且使它能够干涉其他国家的事务 17
      10斯巴达的同盟国不交税,但由斯巴达的贵族统治;雅典夺取同盟国的海军,要求缴税。 18
      11”事实上,大多数人不愿意找麻烦去寻找真理,而很容易听到一个故事就相信它了。“ 19
      12伊庇丹努城的民主党和贵族党的战争是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开端。民主党驱逐了贵族党,贵族党与蛮族的骚扰令民主党分别向科西拉与科林斯求援,科西拉与科林斯因争夺伊城这块殖民地而开战,结局是科西拉人胜利 23-27
      13“对敌人让步的人往往会后悔;让步愈少,则愈安全。”——科西拉代表在雅典的演讲 32
      14“公平地对待一个平等的国家比急于抓着一个表面上似乎有利而实际上很危险的便宜更会得到真正的安全。”——科林斯的代表 38
      15“事实上,人们对于法律的差错比对于暴力的虐待,似乎更觉得愤慨。在第一种情况下,他们认为是受到了平辈的打击;第二种情况下,他们认为是被一个优势者所强迫。”——雅典使者在斯巴达的反驳 63
      16“这也许是很自然的,因为受统治的人民总是觉得现在是最难忍受的。” 同上处 63
      17“他们首先是行动,只有在他们已经受到了痛苦的时候,他们才开始思索。” 64
      18“我们勇敢,因为自制是以自尊心为基础,而自尊心又以胆量为基础。我们贤明,因为我们没有受到太高的教育,以至于鄙视我们的法律和风俗。(这里所指的”太高的教育“是讽刺雅典人对于政治学和哲学方面的教育)”——斯巴达国王阿基达马斯对于斯巴达人的劝诫 67
      19“聪明的人,只要他们没有受人侵略的时候,当然愿意过着安静的生活的;但是勇敢的人,当他受到损害的时候,就会拒绝和平而宁愿战争。”——科林斯代表向同盟者的发言 93
      20“事物发展的过程往往不会比人们的计划更来得有逻辑性些。” 111
      21“人是第一重要的;其他一切都是人的劳动成果。“伯里克利 116
      22为了打消雅典人可能对于伯里克利的恶感,他在民众会议中发言说:虽然阿基达马斯是他的朋友,这一事实无损于雅典人的利益。假如他的地产和房屋被敌人毁灭,他愿意将其捐给公家,以免于怀疑。 130
      23“这是因为我们所依赖的不是阴谋诡计,而是自己的勇敢和忠诚。”——伯里克利论胜利的原因 148
      24“我们的勇敢是从我们的生活方式中自然产生的,而不是国家法律强迫的;我认为这是我们的优点。”同上 149
      25“至于贫穷,谁也不必以承认自己的贫穷为耻,真正的耻辱是不择手段以避免贫穷。" 149
      26”他人的勇敢,由于无知;当他们停下来思考的时候,他们就开始疑惧了。但是真的算是勇敢的人是那个最了解人生的幸福和祸患,然后勇往直前,担当起将来会发生的事故的人。“ 150
      27”至于神祇,他们认为敬神和不敬神是一样的,因为他们看见好人和坏人毫无区别地一样死亡。“ 160
      28 马其顿的国王——柏第卡斯的父亲亚历山大及其祖先原先出自亚哥斯的泰明尼德族。 203
      29 伯罗奔尼撒人包围普拉提亚时的墙:事实上有两道墙,每道构成一个圆形:一道对着普拉提亚,另一道对着外面,以防御雅典人的进攻。两道墙空隙约十六英尺(此处我很纳闷,修昔底德怎么会“英尺”这个单位),在空隙中他们建筑一些小屋,守卫的人就驻扎在这些小屋子。 220
      30当雅典人攻陷密提林时,他们因平等地对待密提林而密提林却暴动了而发怒,要杀掉那里所有的男人,把所有的女人都变成奴隶。第二天却有了突然的改变,开始想到这样一个决定是多么残酷而且史无前例——不仅杀死有罪的人,而且屠杀所有的国民。 230
      31“你们经常是言辞的欣赏者;至于行动,你们只是从人家的叙述中听来的;如果将来需要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你们只是从听到关于这个问题的一篇好的演说词来估计可能性;至于过去的事情,你们不根据你们亲眼所看见的事实,而根据你们所听到关于这些事实的巧妙言辞评论,一个新奇的建议马上骗得你们的信任;但是被证实了的意见,你们反而不愿意采纳;凡是平常的东西,你们都带着怀疑的眼光来看待,遇到似是而非的理论,你们就变成俘虏。”233 克里昂对雅典人原有意见的发言
      32 “匆忙和愤怒是阻碍我们得到善良主张的两个最大的障碍——匆忙通常是和愚笨联系在一起的,而愤怒是思想幼稚和心胸狭窄的标志。” 237
      33“当一个人的一件没有被采纳的时候,他不应当因此而受到侮辱,更不应当因此而受到处罚。这样,成功的发言者不会发表违心之言,以追求更多的荣誉而博取人心;不成功的发言者也不会用同样的逢迎方法以获取群众的欢心。” 238
      34五年一度的提洛赛会节日。与现在的爱奥尼亚人到以弗所参加节日庆祝一样,远古的爱奥尼亚人常在那里举行体育、诗歌、和音乐的比赛,每个城市提供它自己的合唱队,后来到雅典人再次恢复这些竞赛时,又增加了赛马的项目。 286
      35他们(军官阶级的斯巴达人)发表宣言,要求希洛人从自己的人中间选出那些他们自己认为战功最多的人来,暗示这些人可以获得自由。但是这只是一个试探,他们认为那些表现得最勇敢,首先起来要求自由的人就是那些最容易起来反抗斯巴达的人。结果,选出了大概两千人,他们头戴花冠,环绕神庙行走,以为他们将获得自由,但不久之后,斯巴达人把他们都除掉了;甚至这些人中,每个人是怎样弄死的,也没有人确切地知道。 355
      36在安菲波里和爱昂的战争中,即战争的第八年的终结处,修昔底德的记录尤其详细——因为他亲身参加了这次战争。 371
  •     古希腊的精神
      ——读《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的伯里克利演说词
      
      
      “我不想作一篇冗长的演说来评述一些你们都很熟悉的问题:所以我不说我们用以取得我们的势力的一些军事行动,也不说我们父辈英勇地抵抗我们希腊内部的和外部敌人的战役。我所要说的,首先是讨论我们曾经受到考验的精神,我们的宪法和使我们伟大的生活方式。说了这些之后,我想歌颂阵亡将士。我认为这种演说,在目前情况下,不会是不适当的;同时,在这里集会的全体人员,包括公民和外国人在内,听了这篇演说,也是有益的。
      
      “我要说,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得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有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正因为我们的政治生活是自由而公开的,我们彼此间的日常生活也是这样的。当我们的邻人为所欲为的时候,我们不至于因此而生气;我们也不会因此而给他以难看的颜色,以伤他的情感,尽管这种颜色对他没有实际的损害。在我们的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和宽恕的;但是在公家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法律深使我们心悦诚服。
      
      “对于那些我们放在当权地位的人,我们服从;我们服从法律本身,特别是那些保护被压迫者法律,那些虽未写成文字、但是违反了就算是公认的耻辱的法律。
      
      “我们爱好美好的东西,但是没有因此而至于奢侈;我们爱好智慧,但是没有因此而至于柔弱。我们把财富当作可以适当利用的东西,而没有把它当作可以夸耀自己的东西。至于贫穷,谁也不必以承认自己的贫穷为耻;真正的耻辱是不择手段以避免贫穷。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就是那些最忙于他们自己的事务的人,对于一般政治也很熟悉——这是我们的特点:一个不关心政治的人,我们不说他是一个只注重自己事务的人,而说他根本没有事务。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供适当的讨论;因为我们认为言论和行动之间是没有矛盾的,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开始行动;这一点又是我们和其他人民不同的地方。我们能够冒险;同时又能够对于这个冒险,事先深思熟虑。他人的勇敢,是由于无知;当他们停下来思考的时候,他们就开始疑惧了。但是真的算得勇敢的人是那个最了解人生的幸福和灾患,然后勇往直前,担当起将来会发生的事故的人。 ”
      
      撇开时代背景,您是不是觉得上面这三段话像是当下某一个现代国家的政治家演说?
      
      这是我从修昔底德(公元前460年至前455年间—约前400年)这位古希腊伟大的历史学家的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所记录的伯里克利在雅典战士国葬典礼上的演说词中节选的三段话,因为实在很精彩,就全文抄录下来了。
      
      伯里克利(约公元前495年-前420年)是雅典最为辉煌的时代中最为重要的一位领导人,他不仅推动了民主改革、在战争中保卫了雅典,扶植了雅典的文化艺术,他的时代还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这样的伟大思想家。
      
      伯罗奔尼撒战争,就是古希腊历史上两大城邦雅典与斯巴达之间的战争,在第一年的战争中,雅典取得了胜利,打败了比它强悍的斯巴达。但这场战争尸横遍野,据说死了成千上万的人,在那个冷兵器的时代,用的是如此原始的武器,死了这么多人,的确是非常残酷的。在这一年年末的时候,按照雅典的风俗,要推举一个人向死者作一篇悼词(即演说词),大家就推举了伯里克利做了这个演说词。这个演说词很长,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中译本中有十一页。但是它却集中地告诉了我们古希腊的精神究竟是什么。
      
      不知道读者看了这三段话有什么样的感受?
      
      我的感受是“震撼”。两千五百年前——相当于中国的春期末期、战国初期的久远时代——的古希腊的精神却让今人仍感觉鲜活,有一种生命力。
      
      古希腊的精神至少有如下四个切片:
      
      第一, 民主的政治生活。
      
      雅典的“民主政治”不是从别的国家那里模仿出来的,是雅典人的自身的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而这种内生性质的民主制度,不仅造就了古希腊文明的光环,而且进而成为现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源头。从清末新政开始,以在中央的资政院与在地方的咨议局为形式,中国人也渐渐开始模仿雅典人这种“生活方式”。古典的精神开始在东方生根。西方的文化也成为中国当代文化的一部分,这也是今天我们中国人需要了解希腊精神的原因之一。
      
      第二,私人生活中的宽容与公共事务中的法治。
      
      在雅典人的私人生活中,雅典人是自由和宽恕的;但是在公众的事务中,雅典人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法律深使雅典人心悦诚服。这些法律是通过民主的方式产生的,并且包含着保护社会底层群体利益内容。
      
      古希腊人的精神,让我们说什么好呢?这种理念,特别是法治理念,何时也能成中国人的自觉意识与群体文化,而不限于口头上的宣讲?
      
      第三,正确的价值观。
      
      虽然那个时代还没有“八荣八耻”,但雅典人已经认识到“把财富当作可以适当利用的东西,而没有把它当作可以夸耀自己的东西。至于贫穷,谁也不必以承认自己的贫穷为耻;真正的耻辱是不择手段以避免贫穷。”我们的这个时代,更需要反复体会这句话。
      
      就像狄更斯的小说《双城记》中说的那样,我们的这个时代,“那是最好的年月,那是最坏的年月,那是智慧的时代,那是愚蠢的时代,那是信仰的新纪元,那是怀疑的新纪元,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绝望的冬天,我们将拥有一切,我们将一无所有,我们直接上天堂,我们直接下地狱。”
      
      希望我们中国人能够选择正确的价值观,走有希望的那一条路,拥抱春天。
      
      第四,冒险与进取的精神。
      
      古希腊人爱好美好的东西,但是没有因此而至于奢侈;古希腊人爱好智慧,但是没有因此而至于柔弱;故希腊人勇于冒险,但决不蛮干,需要事先深思熟虑。这样一个民族怎么不让人感到可爱与敬重?
      
      雅典人的冒险精神,也就是一种进取的精神、勇敢的精神、探险的精神、不怕牺牲的精神,不达到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而非常遗憾的是,在当代中国,无论是在精英、还是在大众之中,常常看到一些不愿意担当责任并且不具备冒险精神的人,在萎缩与退却、迟疑与犹豫,没有为了理想而去奉献甚至牺牲的精神。
      
      整个演说词大气磅礴,文辞美妙,除了我的选文之外,还用了大段的篇幅,来慰问死者的父母与家人,向死者致敬,号召雅典人团结起来。
      
      对人民,对普通人的尊重,让普通的老百姓参与政治生活,这在古代中国是没有的。在中国的同时期,只有孟子的民本思想,也就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中国在这个方面,不仅实践上是空白,连理论上也几乎是空白。
      
      放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偏见,我们可以免于丧失情感;而放下对于西方文化的偏见,我们可以免于丧失理性。
      
      我们这个来自于五千年悠远古代的现代国家,早该明白一点,只有汲取有史以来的世界各地的各种文明的精华,才能民富国强。只有物质文明之外的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甚至生态文明一起发展了,才能有一个和谐的中国、和平的世界。
      
      让我们用修昔底德的话作一个结尾:
      
      所有这一切的罪恶都源于贪婪和野心引起的权欲。(转引自《希腊精神》第173页)
      
      
  •   很好!但是大哥,我要说一句,建立斯巴达和美塞尼亚的都是多利安人。同样,作为迈锡尼文明建立者的阿卡亚人要么做了海上民族去地中海东岸,留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都成了黑劳士~
  •   不知道哪个版本翻译得好。
  •   谢德风的
  •   最后一段错了
    "你们中间有些妇女现在变为寡妇了;关于她们的责任,我想说一两句话。我所能够说的只是一个短短的忠言。你们的光荣没有逊色于女性所应有的标准。妇女们的最大光荣很少 我们隔壁邻人为所欲为的时候,我们不致于因此而生气;我们也不会因此而给他以难看的颜色,以伤他的情感,尽管这种颜色对他没有实际的损害。在我们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的和宽恕的;但是在公家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法律深使我们心服。"对于那些我们放在当权地位的人,我们服从;我们服从法律本身,特别是那些保护被压迫者的法律,那些虽未写成文字,但是违反了就算是公认的耻辱的法律。
  •   “你们中间有些妇女现在变为寡妇了;关于她们的责任,我想说一两句话。我所能够说的只是一个短短的忠言。你们的光荣没有逊于女性所应有的标准。妇女们的最大光荣很少为男人所谈论,不管他们是恭维你们也好,批评你们也好。现在依照法律上的要求,我已经说了我所应当说的话。我们暂时对死者的祭献 [ 注:在典礼中对死者致敬的其它仪式,在第127-128页中叙述了,可以和致颂词者的言词比较。 ] 已经作了,将来他们的儿女们将由公费维持,直到他们达到成年时为止。这是国家给予死者和他们的儿女们的花冠和奖品,作为他们经得住考验的酬谢。凡是对于勇敢的奖赏最大的地方,你们也就可以找到人民中间最优秀的和最勇敢的精神。现在你们对于阵亡的亲属已致哀吊,你们可以散开了。”
  •   雅典人那市侩气息那么浓重,怎么比得上斯巴达人呢?
  •   我们也有学《外交学概论》啊。。。期末题目是用囚徒困境分析伯罗奔尼撒战争。。。。
  •   你不是外交学院的吧?
  •   他生活的年代要晚于孙子吧,不过要稍稍早于吴起
  •   赞!!
    把财富当作可以适当利用的东西,而没有把它当作可以夸耀自己的东西。至于贫穷,谁也不必以承认自己的贫穷为耻;真正的耻辱是不择手段以避免贫穷。
    精髓!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