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97-11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舍尔巴茨基 页数:656 字数:440000 译者:宋立道,舒晓炜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佛教逻辑》是由三部著作所组成的丛书的最后一部。这套丛书的目的在于说明亚洲史上堪称最为强有力的思想运动。这种思想运动产生于公元前六世纪时的印度斯坦流域,逐渐地扩张到几乎整个亚洲大陆,以至日本和印度群岛。因此,这几部著作讨论的是中亚和东亚的主要思想的历史。《佛教逻辑》是关于佛教逻辑的一部权威性著作。作者通过对梵、藏原典的研究,并借助西方政治理论,对代表印度逻辑最高成就的晚期十乘佛教的逻辑理论作了系统的阐释和评价。
作者简介
作者:(俄罗斯)舍尔巴茨基(Stcherbatsky.F.T) 译者:舒晓炜 宋立道
书籍目录
书名缩写前言绪论 1 何谓佛教逻辑 2 逻辑在佛教史上的地位 3 佛教哲学的第一阶段 4 佛教哲学的第二阶段 5 佛教哲学的第三阶段 6 佛教逻辑在印度哲学中的地位 1)唯物主义 2)耆那教 3)数论 4)瑜加派 5)吠檀多派 6)弥曼差派 7)正理一胜论派 7 际那之前的佛教逻辑 8 陈那的生平 9 法称的生平 10 法称的著作 11 《量评释论》各品的顺序 12 释文派的诸注家 13 迦湿弥罗派或阐义派 14 第三派或明教派的注家 15 后佛教逻辑和印度唯名论与实在论的斗争 16 中国和日本的佛教逻辑 17 西藏和蒙古的佛教逻辑第一部分 实在与知识 1 佛教逻辑的范围和目的 2 何谓知识来源 3 认识和识别 4 真理的检验 5 实在论与佛教的经验观 6 两种真实 7 知识来源的两重性 8 认识活动的界限——教条主义和批判主义第二部分 可感知的世界 第一章 刹那存在论 第二章 因果关系 第三章 感觉认识 第四章 终极实在第三部分 构造的世界 第一章 判断 第二章 比喻 第三章 为他比量 第四章 逻辑谬误第四部分 否定 第一章 否定性的判断 第二章 矛盾律 第三章 共相 第四章 辩证法第五部分 外部世界的真实性结论专用名索引逻辑主题索引附录
章节摘录
版权页:先验对象可以例举的,首先有道德责任、最终解脱、业和涅架之法则等。这些对象不能由经验而认知,但它们是不矛盾的,所以佛陀关于它们所作的启示是可以接受的。伦理道德与解脱的确不能建立在经验知识之上,作为主动力制约整个世界过程的业的法则反作为此过程最终目标的涅架法则,都是关于存在整体的断定,但它们不是辩证的、不是矛盾的,并非“其所处地、所处时、所有性质”不可查明的。虽然它们是非经验的、先验的实在,然而是批判的认识理论所接受的。此外,虽然我们的知识局限于可能的经验范围内,但我们必须将经验知识本身同这种知识所以可能的先验条件区分开来。感性与知性鲜明地区分为两种单一的知识来源,这就直接导致我们设想有纯感性、纯对象和纯理性(知性)这些却是经验无法给予的事物,但它们又是无矛盾的,甚而作为我们知识全体的先验条件又是不可少的。若没有它,我们的知识也就崩溃了。因而我们必须区分先验的与形而上的对象。前者是“其所处地、所处时、所领有之可感属性不可确定的”对象,后者则相反,就其存在于我们的知识中的每一部分言,它是可以确定的,它是一般经验知识的所以可能的必要前提,但它自身却不可能以感觉表象再加描述。
编辑推荐
《佛教逻辑》是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