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上)

出版时间:1964-10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马歇尔  页数:331  译者:朱志泰  
Tag标签:无  

前言

本版是第七版的再版,仅在细小的问题上有些更改,而第七版差不多是第六版的再版。本版的序言与第七版的差不多是一样的。. 本书的第一版中,含有在适当时间内出版第二卷以完成本书的诺言,到现在已有三十年了。但是,我订出的计划规模太大了,由于现代的工业革命在发展的速度和广度上远远超过了一个世纪之前的变化,这个计划的范围——尤其是现实的方面——就随着它的推动而日益扩大了。所以,不久我只得放弃以两卷完成本书的希望。我的随后的计划曾经不止一次地进行更改;一部分因为形势的发展,一部分因为我有其他工作要做以及精力的衰颓。一九一九年出版的《工业与贸易》实际上是本书的继续。

内容概要

  《经济学原理》(上)著者马歇尔(1842-1924)是著名的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是资产阶级经济学英国“剑桥学派”的创始人。《经济学原理》是马歇尔的主要著作。在《经济学原理》(上)中,他把各种庸俗经济理论——供求论、生产费用论和边际效用论等等,凑合成一种折衷主义的理论体系,建立了“均衡价格论”和以这个理论为基础的分配论。

作者简介

作者:(英)马歇尔

书籍目录

原著第一版序言/11原著第八版序言/17      第一篇  导言第一章  绪论/23第二章  经济学的实质/34第三章  经济概括即经济规律/48第四章  经济研究的次序与目的/57    第二篇  若干基本概念第一章  绪论/69第二章  财富/73第三章  生产;消费;劳动;必需品/82第四章  收入;资本/90    第三篇  论欲望及其满足第一章  绪论/103第二章  欲望与活动的关系/105第三章  消费者需求的等级/111第四章  欲望的弹性/121第五章  一物不同用途的选择;立即使用与延缓使用/136第六章  价值与效用/142    第四篇  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和组织第一章  绪论/157第二章  土地的肥力/162第三章  土地的肥力(续前);报酬递减的倾向/168第四章  人口的增长/192第五章  人口的健康与强壮/211第六章  工业训练/222第七章  财富的增长/236第八章  工业组织/256第九章  工业组织(续前);分工;机械的影响/265第十章  工业组织(续前);专门工业集中于特定的地方/280第十一章  工业组织(续前);大规模生产/290第十二章  工业组织(续前);企业管理/303第十三章  结论;报酬递增倾向与报酬递减倾向的相互关系/324

章节摘录

  任何产业阶级的劳动者,如果能够十分明智地花费他们的工资,则他们的工资也许足够维持较高的效率,这样说也许是对的。但是,必需品的一切估计必须是与一定的地点和时间有关;除非有相反的特别解释语句,否则,我们可以假定,他们在花费工资上的明智、远见和无私的程度,恰与所说的产业阶级的实际流行的情况一样。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可以说,任何产业阶级的收入是在它的必需的水平以下的,劳动者的收入的增加经过相当时间会使他们的效率有超过按比例的提高。习惯的改变也许可以节省消费,但必需品的节省却是不经济的。  第四节 当任何人所消费的东西少于维持效率所严格必需的时候,就有损失;习惯上的必需品  当我们研究决定有效劳动的供给的原因时,我们必须对维持各种工人的效率的必需品加以详细的研究。但是,我们如果在这里考虑一下什么是维持这一代中英国的普通农业劳动者或不熟练的城市工人及其家庭的效率的必需品,就可使我们的观念得到明确。我们可以说。这种必需品是由以下的东西构成的:一所有几个房间和良好下水道的住宅、温暖的衣着以及一些调换的内衣、干净的水、供给丰足的和有适当补充的肉类和牛奶以及少量的茶,等等,一点教育和娱乐,最后,他的妻子在其他的工作之后有充分自由使她能适当地尽她做母亲和料理家务的职责。在任何地方不熟练的工人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样东西,他的效率之将受到损害,正像一匹马饲养不良或一架蒸汽机没有充足的煤的供给一样。达到这种限度的一切消费都是严格地生产的消费:这种消费的任何节省,都是不经济的,而是会造成损失的。  此外,烟酒的若干消费,和喜欢穿着时髦的衣服,也许在许多地方成为习惯了,因此它们可以说是习惯上必需的,因为,为了得到这些东西,普通的男子和女子将要牺牲一些维持效率所必需的东西。所以,他们的工资就要少于实际上维持效率所必需的了,除非他们的工资不但可以满足严格必需的消费,而且还包括一定数第三节 维持生活的必需品与维持效率的必需品  这样就使我们来考虑必需品这个名词。必需品,舒适品和奢侈品的区别是简单的;第一类包括满足必须满足的欲望所必需的一切东西,后两类包括满足不像第一类那样迫切的欲望的东西。但在这里又有一种麻烦的含糊不清了。当我们说到一种欲望必须满足时,如果得不到满足的话,我们心目中的结果怎样呢?这种结果是不是包括死亡在内呢?还是这种结果只是造成力量和精力的丧失呢?换言之,必需品究竟是维持生活所必需的东西,还是维持效率所必需的东西?  必需品这个名词,像生产的这个名词一样,是被省略地使用的,它所指的东西要由读者自己加上去的;这种暗含的东西既有不同,读者就往往加上一个不合作者原意的东西,因而误会了作者的用意。在这里,正像以上的情况一样,在每一紧要的地方,清楚地说明要使读者了解的东西,才能消除产生混淆的主要原因。  ……

编辑推荐

《经济学原理》(上)是由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最著名的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英国“剑桥学派”创始人阿弗里德.马歇尔所著。这《经济学原理》(上)中所阐述的经济学说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继续和发展,是新古典学派的代表。尽管马克思的《资本论》已经揭穿了庸俗经济学的辩护理论,但它对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仍然有很大的影响,是现代微观经济学基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经济学原理(上)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5条)

 
 

  •   马歇尔的大作,值得一读。
  •   边际革命之后古典经济学集大成。
  •   很好~喜欢商务印书馆的书~实在!
  •   商务印书馆的书没得说,质量不错,就是翻译的有些问题,不够地道
  •   刚拿到书,内容还没看,不过纸张质量还不错。
  •   商务的书,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   经典之作,时间就是最好的评论!
  •   啥也不说了,经典之作
  •   商务印书馆的书我倒是很信任,但是这么造的版本……怎么跟珍藏版一样书本身的质量还能够保证么和现在的经济学原理的书有什么大的出入么
  •   马歇尔的经典著作,看了以后还是有收获
  •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   好书,经济学经典著作
  •   经典之作,很值一读。
  •   经济学的另一面
  •   印刷质量很不错,字体也合适
  •   商务出版的书果然不一样。
  •     我读马歇尔《经济学原理》感到心理不适。不知道此书目录有这么多的续前,此书的节标题这么长是马歇尔所为还是翻译者所为?我想写书的人应该先好好学习如何写书,再来谈学问。这本书的目录编排有严重问题。
      1.不可以有续前。如果一章内容没有写完你继续写就是了,写了几节就分一章算什么意思?难道出版社是按章计算稿费的,于是你牺牲了读者的阅读感受,不顾书的连贯性,把一章切成几章?(第八章到第十二章的章标题是工业组织,就应该合为一章,为什么要制造出续前的4个章?)
      2.节标题太长,读者难以把握重点,不知所云。写书人为什么会设置一个这么长的标题?为什么你不直接突出重点?有点啰嗦了,难道小学语文课老师没教你缩句么?说话要简洁明了,听众or读者才能抓住主题,明白说话人的意思。难道你在滥用剑桥大学教授的权威,让别人适应你么?你之所以被欧洲学术界认可到底是靠真才实学呢,还是因为你官大、职称高,身处剑桥牛津这所顶尖大学,当了教授和院长靠学术权威让人敬仰的呢?想来是后者。
      据统计,仅上卷,节标题足足有4行之长的就有9节,它们分别是:第一篇 第一章 第四节(后面省略篇章节)、一 二 一、一 二 四、二 二 一、三 六 三、四 三 二、四 八 一、四 十一 二、四 十二 十二。而第四篇 第三章 第一节的标题更是长达5行!这不是标题,是摘要。
      3.英文的表达方式不同于中文,翻译者难道没有过英语6级么?但凡正在准备英语6级的学生都明白英文里有从句的概念,写书人为了丰富内容会大量使用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翻译的时候只能意译,不能直译。如果你去比较中英文文章句子的长短,就会发现“中文的句子长不了,英文的句子短不了”。由于语法的不同,中文句子的右边是封闭的,而英文句子的右边是开放的。所以中文的句子以短句居多。在作英语6级【长难句解析】模块训练的时候,就会发现如果要搞懂一个长句的意思,不宜把它直译成中文去理解,因为直译出来的中文的语法是错误的,对于直译出来的句子不仅仅需要调整语段位置,还要根据句子结构和上下文,适当地进行断句才能理解。所以,如果要搞懂一个长难句的意思,应该先读一遍句子,确定句子的结构,搞清楚有几个从句,有没有从句里面又嵌套从句的?然后对从句进行断句,搞懂每个句段的意思,然后再碎片化地串起来。如果要理解or翻译,要先按照句段进行直译,然后根据中文语法调整语段位置,接着把一个长句拆成几个短句,这样意译出来的句子才能被中国人理解。
  •     紙張、印刷沒的說。但排版有些花哨。書中加了很多插圖,對理解圖書的內容與建立經濟學思維模型非常有幫助。如果度過國富論,那本書一定要讀。
  •     一个中国人在1964年写的序,是谁忘了!写的怎么样就不说了,本人对这个序有些其他的看法!读本书的人倒是可以从历史的角度好好看看这个序!挺有意思,一开始看完半本书,觉得该把这序删了,后一想留着也好,读者从自己的角度看吧!提醒一下,正确对待历史意见!
  •   我也有同样的感受 觉得几乎读不下去了。我还以为是我看的版本有问题呢。
  •   那个年代要想活命只能出卖良心,1964年不得已啊.
  •   汉译这套书除了内容精彩外,一大亮点就是序,这序就是耳光,每一本汉译书前的序都是一记响亮的耳光,没一记耳光都打在了那谁的脸上,为我们艰苦的读书活动增添了乐趣 -_-||
  •   我看的就是这个版本的。。。繁体的~~!!
    对那个序言也很无语,作者叫石再。当时看了以后专门记下来准备去搜搜这是个什么人。看到后面感觉原书翻译觉得很不错。仔细想想,估计是那个年代的原因才会出现。貌似那个时候对于西方的经济学态度国内分歧比较大吧。
  •   我刚看那序的时候很想撕掉……
  •   也当是一种历史的痕迹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