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舒强、徐国成、 鹿晓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01出版)
内容概要
《全国高等学校"十二五"医学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共分8章,按以下顺序排列,即脊柱区、胸部、腹部、盆部与会阴、上肢、下肢、头部和颈部。各章节基本由表面解剖、境界与分区、层次结构、脏器和结构几部分组成。表面解剖记载了人体各部位体表标志结构及其与深部器官、组织结构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层次结构叙述了人体各部位组织结构的构造及特点,脏器和结构主要讲述人体器官或结构的构成、位置、毗邻关系、血管、神经和淋巴的分布,并引入临床要点,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书籍目录
第一章脊柱区 第一节概述 一、表面解剖 二、境界与分区 第二节层次结构 一、浅层结构 二、深层结构 第三节椎管及其内容 一、椎管 二、椎管内容物 第二章胸部 第一节概述 一、表面解剖 二、境界与分区 第二节胸壁 一、胸骨部 二、肋骨部 第三节膈 一、形态和位置 二、血管、神经和淋巴回流 第四节胸腔及其内容 一、胸膜及胸膜腔 二、气管、支气管和肺 第五节纵隔 一、概述 二、上纵隔 三、下纵隔 四、后纵隔 第三章腹部 第一节概述 一、体表标志 二、境界与分区 第二节腹前外侧壁 一、层次结构 二、腹股沟区 三、股鞘和股管 第三节腹后壁 一、概述 二、浅层结构 三、深层结构 第四节腹膜腔及其内容 一、概述 二、结肠上区 三、结肠下区 四、腹膜后隙及其内容 第四章盆部与会阴 第一节概述 一、体表标志 二、境界与分区 三、盆内脏器的配布与腹膜的关系 第二节骨盆的整体观 一、范围和边界 二、盆部 三、盆壁的血管、淋巴和神经 四、盆腔脏器 第三节会阴 一、肛门三角 二、尿生殖三角 第五章上肢 第一节概述 一、表面解剖 二、境界与分区 三、浅层结构 四、深层结构 第二节肩部 一、腋区 二、三角肌区和肩胛区 第三节臂部 一、臂前区 二、臂后区 第四节肘部 一、肘前区 二、肘后区 第五节前臂部 一、浅层结构 二、深层结构 第六节腕部 一、浅层结构 二、深层结构 第七节手部 一、掌侧区 二、背侧区 三、手指 第六章下肢 第一节概述 一、表面解剖 二、境界与分区 第二节臀区 一、境界 二、浅层结构 三、深层结构 第三节股部 一、股前区 二、内收肌区 三、股后区 第四节膝部 一、膝前区 二、膝后区 三、膝关节 第五节小腿部 一、骨性标志 二、体表划分和肌肉标志 三、小腿浅层结构 四、深筋膜、筋膜间隙和肌群 五、小腿前区深层结构 六、小腿外侧区深层结构 七、小腿后区深层结构 八、胫、腓骨骨干及骨间膜 第六节踝部 一、体表标志 二、体表划分和肌肉标志 三、浅层结构 四、深筋膜 五、踝关节周围的血管 六、骨与关节 第七节足部 一、足部体表解剖 二、足的软组织 第七章头部 第一节概述 一、头部的境界和体表标志 二、颅脑的体表投影 第二节颅部 一、颅顶部软组织 二、颞部软组织 三、颅骨 第三节颌面部 一、颊部 二、咬肌下颌颞骨部 三、颧翼突上颌部(面侧深部) 第四节腮腺部 一、境界与浅层结构 二、腮腺鞘 三、腮腺 四、面神经及三叉神经 第八章颈部 第一节概述 一、表面解剖 二、境界与分区 第二节颈前外侧部的层次结构 一、皮肤及皮下组织 二、颈筋膜与筋膜间隙 第三节颈前区 一、舌骨上区 二、舌骨下区 第四节胸锁乳突肌区和颈外侧区 一、胸锁乳突肌区 二、颈外侧区 第五节颈根部 一、境界 二、斜角肌 三、膈神经 四、锁骨下静脉 五、锁骨下动脉 六、胸导管及右淋巴导管 七、胸膜顶 八、臂丛 第六节颈后部(项部) 一、境界和表面解剖 二、颈后部的层次结构 三、颈后部的血管和神经 英文索引 中文索引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二、浅层结构 浅层结构包括皮肤和浅筋膜。腹后壁的皮肤较厚,浅筋膜内有较多的结缔组织与皮肤相连,因而活动度较差。腹后壁的浅筋膜分为两层,含有丰富的蜂窝状脂肪组织,并与臀部的皮下脂肪组织相连续。根据腹后壁的结构特点,感染多向下扩散,而不易向深层进展。 腹后壁的皮神经来自第1~3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自竖脊肌(骶棘肌)外侧缘穿出筋膜,越过髂嵴至臀部皮下,因此称这组皮支为臀上皮神经superior gluteal nerve。腹后壁的皮肤血管较小,动脉主要来自肋间动脉和腰动脉的后支,与相应的皮神经伴行。 三、深层结构 (一)胸腰筋膜 胸腰筋膜thoracolumbar fascia或称腰背筋膜lumbodorsal fascia,分为浅、中、深三层。胸腰筋膜的浅层最厚,在背阔肌和下后锯肌的深侧,覆盖在竖脊肌(骶棘肌)的浅层,内侧起自腰椎的棘突和棘上韧带,外侧延续为腹肌起始的腱膜,上方与颈部的深筋膜相接,下方附着在髂嵴和骶外侧嵴。该层筋膜在腰背部呈腹膜状,白色并具有光泽。 胸腰筋膜的中层在竖脊肌(骶棘肌)和腰方肌之间,内侧附于腰椎横突的后面和末端,外侧在竖脊肌(骶棘肌)的侧缘与其浅层愈合,构成腹横肌起始部的腱膜。浅、中两层与椎骨共同组成骨性纤维鞘,包裹竖脊肌(骶棘肌)。中层的上方附于第12肋骨下缘,下方附于髂嵴。在第1~2腰椎横突至第12肋骨下缘之间,胸腰筋膜的中层明显增厚,称为腰肋韧带lumbocostal ligament。腰肋韧带与第1~2腰椎横突之间的连接恒定,但在第12肋骨缺如或较短时,腰肋韧带可直接附于第11肋骨。肾手术时,切断腰肋韧带,可增加第12肋骨的活动度,有利于肾的显露。腰肋韧带有一个锐利的边缘,其深面恰是胸膜下反折线的水平,这是避免胸膜损伤的重要标志。 胸腰筋膜的深层比较薄弱,起自腰椎横突的前面和基底部,向外行于腰方肌的前面,是腹内筋膜的一部分,又称腰方肌筋膜。此筋膜在上部增厚,形成外侧弓状韧带external arcuate ligament。膈后部的部分纤维起自该韧带上。外侧弓状韧带位于腰肋韧带的前侧方,深面与胸膜下反折线约在同一水平面,在肾手术肋下切口时,同样具有保护胸膜的作用。在腰方肌的侧缘,胸腰筋膜的三层结构融合为一层宽阔的腱膜,并行向侧方与腹横肌相连,切开此腱膜,即可达到肾后间隙。 (二)肌层 腹后壁的肌分为浅、中、深三层肌群。 1.腹后壁的浅层肌包括背阔肌和腹外斜肌。 背阔肌latissimus dorsi是全身最大的扁阔肌,位于胸部后外侧及腰背部,近似直角的三角形,其上部中间有部分斜方肌trapezius覆盖。此肌起自下6个胸椎棘突、全部腰椎棘突、骶正中嵴及髂嵴后部,以3~4个肌齿起自下3~4个肋骨的外面,并与腹外斜肌肌齿交错,有时有小部分肌纤维起自肩胛骨下角背面。肌纤维向外上方集中,以一个扁腱止于肱骨小结节嵴。背阔肌下部的腱膜组织与胸腰筋膜的浅层紧密结合。在肾手术行腹膜外人路的斜切口时,可切断部分背阔肌,也可将其向后牵开。背阔肌受胸背神经支配,由胸背动脉供血,并伴有胸背静脉。由于胸背神经和胸背动、静脉的主干均由腋部下行,位置均较高,故手术损伤的可能性较小。 腹外斜肌lateral oblique abdominal muscle起自下位8个肋骨的外面,肌纤维由外上斜向前下方。在腹后外侧区,该肌形成游离后缘,肾手术入路时,有时后方的肌纤维可以向腹侧牵开;如果需要切开腹外斜肌时,应在肋下平行肋骨切开,可防止损伤肋下神经。 背阔肌横过腹外斜肌时,由背阔肌的前缘、腹外斜肌的后缘和下方的髂嵴三者共同围成一个三角形的区域,称为腰下三角inferior lumbar triangle。三角的底为腹内斜肌,其浅层仅有皮肤和皮下组织覆盖,为腹后壁的薄弱区域。腰部的脓肿可由此三角内突出,或偶有腰疝的发生。右侧腰下三角恰与回盲部相对,腹膜后位阑尾炎时,此三角区可有压痛。
编辑推荐
《全国高等学校"十二五"医学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在基本解剖绘图基础上,加入影像学资料,加深学生与临床实际的联系。专用名词之后附有英文名词,书末附有中、英文索引,为学生学习专业英语、提高英语水平提供方便。《全国高等学校"十二五"医学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适用于基础、临床、预防、护理、口腔、影像、法医、药学等专业五年制、七年制学生教学,也适用于临床医师参考使用。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