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姜宝钧 页数:193
内容概要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修订版:实用组织行为学(第3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修订版。 本书是在2008年第二版基础上修订的,在修订中突出“学生为本,能力为本,创新为本”的现代教学指导思想,遵循继承和发展的原则,做到在继承中有发展,更加彰显了本书精炼、实用、创新及前瞻的特色。经过本次修订,全书在内容设计的细节上还体现出:结构安排知行统一、案例选择“准、精、新”三合一、章后思考题与该章知行统一体系相匹配等新特点。 全书共分四篇十一章。第一篇概论,介绍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重点强化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目的性即追求高绩效和高满意度的统一;第二篇个体心理与行为,研究知觉与行为、个性与行为及激励与行为;第三篇群体心理与行为,研究群体内部的心理与行为、群体之间的心理与行为;第四篇组织心理与行为,研究领导心理与行为、组织与管理、组织沟通与行为以及组织发展。 本书适用于普通高等院校(高职高专、应用型本科)、成人高校、民办高校及本科院校举办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类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学,也可供五年制高职、中职学生使用,并可作为社会从业人士的参考读物。
作者简介
姜宝钧,男,1942年生。广东培正学院教授。196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1979年为中国企协个人会员,后为中美企业家联合会会员、河北省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北省机械企协现代化管理协会副会长、广东省企业家协会个人会员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个人会员。历任张家口市重工业局办公室副主任、市第一机床厂副厂长、市锅炉厂厂长(经济师)、市重工业局副局长、市委讲师团副主任(副教授)、市职工大学校长(教授)兼党委书记、市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广东培正学院管理学系系主任。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经管、高教论文100余篇,其中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有两项科研成果获得省级优秀奖。正式出版著作9部,其中1987年主编的《如何当好车间主任》是我国最早的培训中层管理干部的教材,被广泛采用。专著《经理的艺术》获省级以上奖励;《商店经营技巧》、《商场管理基础》等,被多次印刷,较有影响;《实用组织行为学》系“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作为“双师”型教师,长期坚持教学工作,理论联系实际,开拓创新,热心素质教育,摸索出“设悬”激励创新教学法、回归原点创新法和“千层浪”等创新教学法。其教学法曾在《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刊登,影响广泛。课堂教学效果显著,连续九年被评为学院优秀课堂教学一、二等奖。
书籍目录
第一篇 概论 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概述 第一节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对象及目的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发展与学科性质 第三节 组织行为学的作用与意义 第二章 研究方法 第一节 研究方法的共性与个性 第二节 具体研究方法 第二篇 个体心理与行为 第三章 知觉与行为 第一节 知觉的概念与特性 第二节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 第三节 知觉的错误 第四章 个性与行为 第一节 个性的概念及特点 第二节 价值观和态度 第三节 说服改变态度 第四节 人与人之间的个别差异 第五章 激励与行为 第一节 激励原理 第二节 内容型激励理论 第三节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第四节 过程型激励理论 第三篇 群体心理与行为 第六章 群体内部的心理与行为 第一节 群体 第二节 群体中的个人 第三节 群体对个体的影响 第四节 有效群体 第七章 群体之间的心理与行为 第一节 影响群体之间行为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 群体间竞争的特点 第三节 群体冲突 第四篇 组织心理与行为 第八章 领导心理与行为 第一节 目标导向 第二节 战略导向 第三节 绩效导向 第九章 组织与管理 第一节 组织结构设计 第二节 组织工作设计 第三节 组织文化建设 第四节 组织的环境 第十章 组织沟通与行为 第一节 信息沟通的概念、目的及作用 第二节 信息沟通的分类 第三节 沟通障碍的主要因素及改善 措施 第十一章 组织发展 第一节 组织需要发展 第二节 组织变革 第三节 组织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二)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们寻找对自身最有意义的事物为知觉对象。例如,动物学家选择动物为知觉对象;而植物学家则选择植物为知觉对象,对植物的生长规律了解得格外透彻。 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都是以少数事物为知觉对象。这种选择性表明了作为个体反映活动的知觉过程的主动性。知觉的选择性,一是由于任何个体的认识能力都是有限的,不能事事实践,物物知觉,只能择其一二而从之;二是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故而选择自己认为有意义的对象去知觉;三是知觉选择性的生理基础,是大脑皮层优势兴奋中心的确立。有意义的刺激物在大脑皮层上形成稳固的神经联系,使与无意义的刺激物相应的大脑皮层的这一部分受到抑制,从而表现出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们把现实对象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知觉。知觉的对象是一个复合刺激物,它由许多部分组成,各个部分具有不同的特征,但人们在知觉它时,并不将它分割为孤立的部分,依然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知觉。例如,当人们观察一个“△”形状的图形时,开始就把它看成三角形,并不把它知觉为三条直线。又如,人们在听音乐的时候,所感知的并不是个别的音,而是旋律。不管这种旋律是由交响乐队、弦乐队还是一架钢琴演奏出来的。在这种情况下,在人们的意识中,音乐形象的完整性要比声音感觉更鲜明。 知觉的整体性既表现于第一次知觉的对象,也表现于已知觉过的对象,也就是只要知觉的对象的个别属性发生作用时,主体也能对其产生完整映像。例如,对一面已知觉过的五星红旗,只要看上一眼,就能感到它是柔软的、长方形的、红底黄星等。虽然当时并没有触摸、度量,它的属性却被包含在整体映像中了。这是因为,复合刺激物各部分所引起的大脑皮层兴奋中心形成相互联系,有时现在的兴奋和过去的兴奋痕迹也形成联系,从而反映客观对象各种属性的关系,形成对象的完整映像。 3.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是指由于知觉经验的参与,当知觉的条件(距离、角度、照明度等)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映像保持相对稳定。例如,距离某人10米远和100米远的一列火车,在视网膜上成像的大小不相同,10米远的视像大,100米远的视像小,可是他知觉到的火车大小却是一样的,并不以视像大小而改变。这是人的知识经验在起作用,或者在此之前见过火车,或者开过火车,所以火车大小并不因视觉距离的改变而改变。 知觉恒常性的生理基础,是大脑皮层对于一定复合刺激物能够形成完整的相对稳定的自动化系统。人在知觉当前对象时,记忆中保持的印象也会浮现,并与眼前的刺激物相结合,在大脑中形成相对稳定的映像,这个映像更近似、更符合知觉对象本身,从而表现出知觉的恒常性。 4.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们凭借以往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对象。例如,一个色觉正常的人,在接受色盲检查时,能够从色彩缤纷的图案中准确地看出某一事物的完整形象,就是因为他曾接触过这一事物,形成了知识经验。当这个事物以图案的形式再现时,就能够立即知觉它。
编辑推荐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修订版:实用组织行为学(第3版)》适用于普通高等院校(高职高专、应用型本科)、成人高校、民办高校及本科院校举办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类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学,也可供五年制高职、中职学生使用,并可作为社会从业人士的参考读物。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