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第3版

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王移芝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05出版)  作者:王移芝 编  页数:326  

内容概要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配套教材·国家精品课程主讲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第3版)》是国家精品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建设项目研究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人才培养计算机教育改革的新思想、新要求,以及计算机基础教学要加强“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新精神编写而成,本教材力图以计算机文化素养培养为主线,在课程内容与教学手段上有所新突破,达到培养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的教学目的。本教材对前版教材的教学内容、体系结构做了重大的修改,加强了知识性、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的介绍,以及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训练。突出了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通过一系列实验案例,使学生能在实践中理解和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数据处理的综合能力。  本教材结构清晰,内容描述简洁、易读易理解,适于作为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计算机学习的自学用书。

作者简介

王移芝,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教授。近年来在计算机应用和计算机基础教育等领域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在教育教学思想、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积极而有效的探索和实践。连续获得两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主讲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远程)分别于2004年和2007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所带领的“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于2009年获评国家级教学团队;于2009年分别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和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

书籍目录

基础篇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1.1 认识计算机 1.1.1 信息与计算机文化 1.1.2 计算机文化教育 1.1.3 计算机定义与组成 1.1.4 计算机分类 1.1.5 计算机应用与特点 1.1.6 计算机工作基础 1.2 浏览计算机世界 1.2.1 计算机的诞生 1.2.2 计算机发展历史 1.2.3 计算机在中国 1.2.4 未来的计算机 1.2.5 计算机新热点 1.3 计算机安全基础 1.3.1 基本概念 1.3.2 计算机黑客 1.3.3 计算机犯罪 1.3.4 计算机病毒 1.3.5 防火墙 思考与练习 第2章 计算基础 2.1 认识“0”和“1” 2.1.1 何谓数制 2.1.2 二进制数 2.1.3 数制间转换 2.2 存储数据的组织方式 2.2.1 数据单位 2.2.2 存储设备结构 2.2.3 编址与地址 2.3 数值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2.3.1 机器数与真值 2.3.2 数的原码、反码和补码 2.3.3 定点数与浮点数 2.4 信息编码 2.4.1 认识编码 2.4.2 二-十进制编码 2.4.3 字符编码 2.4.4 汉字编码 2.4.5 多媒体信息编码 思考与练习 第3章 硬件平台 3.1 硬件基础 3.1.1 图灵机理论模型 3.1.2 冯·诺依曼计算机 3.1.3 计算机体系结构 3.1.4 计算机实现 3.2 微型计算机 3.2.1 认识微机 3.2.2 主机系统 3.2.3 存储系统 3.2.4 输入/输出系统 3.3 计算机网络 3.3.1 认识计算机网络 3.3.2 网络协议 3.3.3 网络硬件 3.3.4 构建计算机网络 思考与练习 第4章 软件平台 4.1 软件基础 4.1.1 何谓计算机软件 4.1.2 系统软件 4.1.3 应用软件 4.1.4 操作系统的发展 4.2 计算机语言 4.2.1 何谓计算机语言 4.2.2 计算机语言分类 4.2.3 计算机语言结构与运行 4.3 算法与程序设计 4.3.1 何谓算法 4.3.2 计算机程序 4.3.3 结构化程序设计 4.3.4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4.4 操作系统基础 4.4.1 运行操作系统 4.4.2 进程与程序 4.4.3 文件管理 4.4.4 设备管理 思考与练习 应用篇 第5章 Windows应用 5.1 概述 5.1.1 认识Windows 7 5.1.2 安装与卸载Windows 7 5.1.3 运行与退出Windows 7 5.2 文件管理 5.2.1 文件管理器简介 5.2.2 文件操作 5.2.3 文件夹操作 5.2.4 文件与文件夹编辑 5.3 应用程序管理 5.3.1 基本操作 5.3.2 常用的应用程序 5.3.3 应用程序间的数据交换 5.4 系统组织管理 5.4.1 控制面板 5.4.2 程序管理 5.4.3 系统管理 思考与练习 第6章 数据处理与呈现 6.1 概述 6.1.1 认识数据 6.1.2 数据获取与呈现 6.1.3 常用的数据处理应用程序 6.2 数据处理 6.2.1 创建与编辑文档 6.2.2 图形数据处理 6.2.3 科学计算数据处理 6.2.4 多媒体数据处理 6.3 电子表格应用 6.3.1 认识表格 6.3.2 单元格引用 6.3.3 公式与函数 6.3.4 数据图表的创建 6.4 文档排版与输出 6.4.1 文档格式化 6.4.2 页面设置 6.4.3 文档呈现 6.4.4 打印输出 思考与练习 第7章 程序设计 7.1 简单程序的编写 7.1.1 认识C语言程序 7.1.2 C语言程序结构 7.1.3 问题求解的基本过程 7.2 程序的控制结构 7.2.1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7.2.2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7.2.3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7.3 模块化程序设计 7.3.1 模块分解应用 7.3.2 模块化程序设计 7.3.3 自定义函数 7.4 利用数组批量处理数据 7.4.1 认识数组 7.4.2 了解数组 7.4.3 理解排序 思考与练习 第8章 Internet基础及应用 8.1 Internet基础 8.1.1 Internet介绍 8.1.2 IP地址 8.1.3 域名系统 8.2 用户接入方式 8.2.1 ADSL接入 8.2.2 局域网接入 8.2.3 无线局域网接入 8.2.43G无线上网 8.3 Internet应用 8.3.1 WWW浏览及信息检索 8.3.2 电子邮件 8.3.3 网络下载 8.3.4 Internet新应用 思考与练习 第9章 综合应用 9.1 微型计算机使用 9.1.1 微型计算机选型 9.1.2 初始设置 9.1.3 故障排除 9.2 操作系统应用 9.2.1 系统定位 9.2.2 操作系统常见故障与处理 9.2.3 操作系统备份与恢复 9.3 文档排版与打印 9.3.1 创建与编辑文档 9.3.2 文档编排 9.3.3 样式与目录 9.3.4 打印文档 9.4 高级语言源程序编写与运行 9.4.1 问题分析 9.4.2 算法描述 9.4.3 代码实现 9.4.4 调试与运行 思考与练习 附录 附录A ASCII字符编码表 附录B 教学安排参照表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3.计算机文化 “文化”通常有两种理解:第一种是一般意义上的理解,认为只要是能对人类的生活方式产生广泛影响的事物就属于文化,例如,“语言文化”、“饮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电视文化”和“汽车文化”等;第二种是严格意义上的理解,认为应当具有信息传递和知识传授功能,并对人类社会从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到生活方式都能产生广泛而深刻影响的事物才能称得上是文化,例如,语言文字的应用、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和Internet的迅速发展,即属于这一类。也就是说,严格意义上的文化应具有广泛性、传递性、教育性及深刻性等属性。所谓广泛性主要体现在既涉及全社会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又涉及全社会的每一个行业、每一个应用领域;传递性是指这种事物应当具有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的功能;教育性是指这种事物应能成为存储知识和获取知识的手段;深刻性是指事物的普及应用会给社会带来深刻的影响,即不是只带来社会某一方面、某个部门或某个领域的改良与变革,而是带来整个社会方方面面的根本性变革。 世界上有关“计算机文化”的提法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初。1981年在瑞士洛桑召开的第三次世界计算机教育大会上,苏联学者伊尔肖夫首次提出:“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是第二文化”。这个观点如同一声春雷在会上引起巨大反响,几乎得到所有与会专家的支持,从那时开始,“计算机文化”的说法就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我国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也对此做出积极的响应,并向我国政府提出在中小学开展计算机教育的建议。根据这些代表的建议,1982年教育部做出决定: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等5所大学的附中试点开设BASICBeginner'sAll-purposeSymbolicInstructionCode)语言选修课,这就是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起源。 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上的计算机教育专家逐渐认识到“计算机文化”的内涵并不等同于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因此在其基础上的“计算机文化”的提法曾一度低落。近几年随着多媒体技术、校园计算机网络和Internet的日益普及,“计算机文化”的说法又被重新提了出来。显然,“计算机文化”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两度流行,尽管提法相同,但其社会背景和内在含义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当前,计算机科学技术已经融入到各个学科,包括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型交叉学科,再度把计算机作为一种“文化”,其意义更如深远。它不仅指信息化社会中一个人的科技水平与能力,还代表着一个群体,甚至是一个国家整体的科技水平与能力。 那么如何体现“计算机文化”素质呢?根据目前国内外大多数计算机教育专家的意见,最能体现“计算机文化”素质,应当是与“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与信息加工”有关的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

编辑推荐

《国家级教学成果配套教材•国家精品课程主讲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第3版)》结构清晰,内容描述简洁、易读易理解,适于作为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计算机学习的自学用书。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3版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