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育优秀论文集1

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中国高教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 编  页数:359  

内容概要

  《高校美育优秀论文集(1)》主要记录了2001-2010年十年间,中国广大美育工作者在高校美育工作中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成果,其中有在全国性征文活动中的获奖论文,也有公开刊物发表或学术会议中宣读过的优秀论文。内容涉及美育理念,美育内容、形式、途径、方法,美育教学,美育活动,美育管理和评价等方面,对美育工作的开展和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书可供高校美育(含公共艺术教育)研究者使用,亦可供关心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相关人士使用

书籍目录

完善美育体系 加强素质教育美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美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浅论论美育的使命美育的使命究竟是什么——向潘必新教授请教审美教育与人格培育协同的理论实践探讨高等学校美育教学探索——以“交响乐欣赏”课程为例关于和谐社会建设的美育思考审美教育的立足点中国当代审美教育观内在逻辑路径美育的空灵与充实基于美育视角下的思政教育模式探析探索德育美育交融的教学模式发挥“在地文化”、“在地美学”的资源优势试论审美管理是高校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关于大学美育目标的思考中西古代美育之比较试论艺术教育的宗旨艺术教育与优秀人才的培养关于中国艺术教育的现实图景与发展趋势的思考我国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与问题解析传承与创新——浅谈中国艺术教育的转型期艺术教育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初探艺术教育与人文素质——兼论当前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有关问题蕴涵美育思想的教育是艺术教育的真谛论艺术教育中的美感成长与爱的教育公共艺术课程与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研究孔子的乐教观及其对当代艺术教育的启示关于普通高校音乐教学评价的新思考普通理工科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调研报告奥尔夫教学法在高校公共音乐课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浅论流行音乐的美育功能21世纪普通高校音乐课程发展与思考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再认识——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课程教学研究清华大学声乐教学体系的探讨论艺术教育培养创造能力的机制高校美术鉴赏课程教学现状研究试论书法教育与人的协调发展——由百名大学生“学书心得”说开去通识教育背景下大学公共影视课程的理念革新与实践探索设计审美教育:一种张力价值的建构自然审美的精神意识分析——兼论自然审美教育……后记

章节摘录

  追根溯源,审美对情感的“陶冶”、“净化”之说最早是由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他在《诗学》中谈到悲剧时提出,悲剧是“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陶冶”原文为Katharsis,作宗教术语,意思是“净洗”或“涤罪”;作医学术语,意思是“宣泄”或“求平衡”。也有人译作“使这种情感得以宣泄”,或是“使这种情感得以净化”。亚里士多德在谈到音乐教育时,也说过学习音乐是为了“教育”、“净化”、“精神享受”,“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音乐的激动,受到净化,因而心里感到一种轻松舒畅的快感”。他还认为,“音乐影响情操,则显然可见,其效应亦将及于性格”。在美育史上,亚里士多德第一个明确地提出了作为美育主要途径和手段的艺术教育要以陶冶情感(情操)、净化心灵为目的。  不仅是亚里士多德,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艺术家都有关于审美特别是艺术审美对于培养人们健康、高尚的情感(情操)的巨大作用的精辟论述,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美育陶冶情感(情操)的事例也不胜枚举,无须一一引证。李岚清在为教育部推荐的高校美育教材所写的序言中指出:“美育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人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应该说,这一论断是总结了古今中外的美育实践、美育思想、美育理论而得出的科学论断。  潘文把情感教育局限在情感同道德的联系和情感、的表现方式两个方面,这就排斥了情感教育对于审美情感、理智情感以及其他种种情感的养成和丰富的众多内容,使情感教育的范围变得十分狭窄。  潘文把“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对情感的影响作用称为“情感教育”,更是大可商榷。因为这两种教育只能如潘文所说的“教人懂得(着重号为引者所加)爱什么,恨什么”和“使得人的情绪表现在社会上可以令人接受”,它们主要是以理服人,通过说教、规范、认知等途径作用于人的思想层面、理智层面,使人认识到应该有什么样的情感和情感表现,虽然对人的情感有影响,但本质上不是情感教育。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高校美育优秀论文集1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