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南志刚 页数:20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文学通论》纳入学科大类和通知教育课程体系,每门课程均组建了5~7名高职称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通过反复征求学生意见,观摩兄弟院校课程建设成果,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更新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赢得了学生的好评。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单元 艺术中的道德持守与现实关怀 第一章 温柔敦厚:儒家诗教传统 第二章 劝惩教化:儒家文学功用 第二单元 生命姿态与艺术表现的融合 第三章 闲逸情怀:生命旅程的诗意安顿 第四章 天人合一:自然之道的生存旨归 第三单元 情为动力与真为尺度 第五章 发愤著书:真情书写的动力源泉 第六章 文如其人:人格文风的辩证统一 第四单元 公正理想世界的艺术畅想 第七章 善恶因果:社会伦理的文学诉求 第八章 团团圆圆:世俗理想的艺术补偿 第五单元 民族灾难的反思与美丽家园的眷恋 第九章 忧患意识:忧国忧民的济世精神 第十章 家国之思:终生不渝的故园情结 教学资源索取单
章节摘录
儒家文学思想中的劝惩观念 儒家思想的文艺观一直将文学的劝惩功能视为文学的重要的社会功能之一,历代文人都十分重视诗教的意义。《毛诗序》云:“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对诗歌的劝惩功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儒学在思维模式、思想内容、艺术风格等方面不仅直接干预文学,而且通过对政治、教化等意识形态的影响,间接地干预文学。儒学文学流行的“风教”说,长期以来对封建社会的诗歌及诗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毛诗序》归纳《诗经》十五国风的社会作用及其特点说:“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它反映了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对于文艺的功利主义要求。 《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中堪称“文之枢纽”的包括“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五篇,今人多称之为《文心雕龙》的总论或总纲。但堪称全书总论的只有“原道”、“征圣”、“宗经”三篇,此三论成为统摄全书的理论纲领。从三篇纲目不难发现,“原道”中的“道”当指儒道、“征圣”中的“圣”当指儒家圣人孔孟,“宗经”中的“经”当指儒家经典。“宗经”篇将众体之源归结于儒家经典,强调了文学的社会功能。孔子以天纵之才,自卫返鲁后而成《春秋》。孔子所编《春秋》往往微言大义,强调的是其社会功能,欲使乱臣贼子惧,具有明显的劝惩功能。《文心雕龙·宗经篇》总结《春秋》的写作特点时说它“事近而喻远”,所指就是《春秋》的劝惩意义。 “劝惩教化”是传统小说创作最突出的一个特征,它体现出小说创作的目的性,或者说体现了小说的作用和功能。小说在中国古代地位低下,它的地位能逐渐得到确认和提高,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劝善惩恶”的“教化”功能,成为统治者治民的辅助手段。 小说劝惩功能更甚于经史,因为小说不仅同经史一样,有劝惩之用,而且因其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比经史更易被读者接受。李渔曾将自己文学创作的一大目的概括为“以通俗语言鼓吹经传,以人情啼笑接引顽痴”(《十二楼》序言),即是小说延承儒家经传传统,教化普通百姓的明证。 佛教文学思想中的劝惩观念论及佛教的劝惩功能,方立天先生指出:“佛教伦理以去恶从善为标榜。”佛教的因果报应、生死轮回思想几乎与儒教的忠孝节义一样深入人心。因果报应之说,足以警戒下愚,于世不为无补。中国佛教的劝惩功能,在古代文学创作及理论中留下了明显的烙印。文学理论中的劝善惩恶说,往往与佛教果报观、善恶观、忠孝观有丝丝缕缕的联系。 佛教思想的劝善惩恶功能主要通过小说实现。李渔的小说创作便往往用佛教思想的因果报应来表达其劝善惩恶的观念。如《变女为儿菩萨巧》、《改八字苦尽甘来》劝人积善行德;《十二楼》中的《归正楼》劝恶人回头是岸,《三与楼》劝为富者不应谋人钱财。在劝惩观思想的影响下,李渔小说中的正面人物在遭到挫折后,往往吉人自有天相,而反面人物常常遭到天谴。 《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完成的长篇小说,以其过多的淫秽内容屡遭禁毁。但即使是这样一部小说,却也打着劝善惩恶、“以淫劝淫”的旗号。清人刘廷玑论及《金瓶梅》时,也是将佛教的因果报应与小说的劝善惩恶说联系在一起,他认为: 若深切人情世务,无如《金瓶梅》,真称奇书。欲要止淫,以淫说法,欲要破迷,引迷入悟。其中家常日用,应酬世务,奸诈贪狡,诸恶皆作,果报昭然,而文心细如牛毛茧丝。…… 彭城张竹坡为之先总大纲,次则逐卷逐段分注批点,可以继武圣叹,是惩是劝,一目了然。 明末著名小说家冯梦龙进行小说批评时也多援引佛理,他说:“小说家推因及果,劝人作善,开清净方便法门,能使顽夫伥子,积迷顿悟,此与高僧悟石何异。”(《点石头叙》)西周生《醒世姻缘传》是清代较著名的劝诫小说,小说持释氏轮回观,写两世姻缘、冤仇相报的因果,欲使读者憬然悟,豁然解,知道一切皆由前定;劝诫读者戒杀生,持长斋,绝贪嗔,持诵《金刚经》,才会福至祸消,消弭冤仇,显露出了浓厚的佛禅意识。 ……
编辑推荐
《文学通论》是为按照学科大类培养学生的高等院校量身定做的通识教材,亦可用作继续教育、职业培养教材,适合中等及收上文化程度人群阅读。书中以传承人类文化精神为主旨,采用专题的方式,选取人类文明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文明成果,逐一阐释,展现人类文化精神的历史发展,针对若干具体的文明成果,进行富有现代意识的解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