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8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逄锦聚 编 页数:355 字数:420000
内容概要
由逄锦聚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生辅学读本(第三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008年修订版)的配套用书,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进行了相应内容的修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生辅学读本(第三版)》依据教材的逻辑体系,从适合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进行内容设计,每章包括“明确学习目标”、
“教师导航分析”、“观点案例点评”、“游弋大千题海”、“求索参考资料”等模块。全书内容设计精巧,紧抓学生关注的焦点,便于帮助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其中一些内容也可供教师讲授该课时参考。
书籍目录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概述
重点掌握
[教师导航分析]
本章逻辑概述
重点难点问题解答
[观点案例点评]
专题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与当代适用性
专题2:马克思的人格魅力
专题3: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和革命性
[游弋大千题海]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辨析题
四、材料分析题
[求索参考资料]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二、其他参考书目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概述
重点掌握
[教师导航分析]
本章逻辑概述
重点难点问题解答
[观点案例点评]
专题1:物质概念
专题2:物质与运动
专题3:实践
专题4:世界的统一性
专题5:意识
专题6:规律
专题7:联系
专题8:矛盾
专题9:量变与质变、肯定与否定
[游弋大千题海]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辨析题
四、材料分析题
[求索参考资料]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二、其他参考书目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概述
重点掌握
[教师导航分析]
本章逻辑概述
重点难点问题解答
[观点案例点评]
专题1:认识的来源和本质
专题2:认识的辩证过程
专题3:真理的客观性
专题4:真理的辩证性
专题5:真理标准
[游弋大千题海]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辨析题
四、材料分析题
[求索参考资料]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二、其他参考书目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概述
重点掌握
[教师导航分析]
本章逻辑概述
重点难点问题解答
[观点案例点评]
专题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专题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专题3:社会基本矛盾
专题4:科学技术
专题5:阶级
专题6:群众史观
[游弋大千题海]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辨析题
四、材料分析题
[求索参考资料]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二、其他参考书目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概述
重点掌握
[教师导航分析]
本章逻辑概述
重点难点问题解答
[观点案例点评]
专题1:商品
专题2:货币
专题3: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专题4: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专题5: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专题6:资本积累
专题7:剩余价值
专题8: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游弋大千题海]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辨析题
四、材料分析题
[求索参考资料]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二、其他参考书目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概述
重点掌握
[教师导航分析]
本章逻辑概述
重点难点问题解答
[观点案例点评]
专题1:垄断资本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专题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专题3: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游弋大千题海]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辨析题
四、材料分析题
[求索参考资料]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二、其他参考书目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概述
重点掌握
[教师导航分析]
本章逻辑概述
重点难点问题解答
[观点案例点评]
专题1:无产阶级革命问题
专题2:对“十月革命”的不同看法
专题3: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问题
[游弋大千题海]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辨析题
四、材料分析题
[求索参考资料]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二、其他参考书目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概述
重点掌握
[教师导航分析]
本章逻辑概述
重点难点问题解答
[观点案例点评]
专题1:理想社会在何处?
专题2:“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
专题3:中国的“大同”梦想
专题4:共产主义理想
[游弋大千题海]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辨析题
四、材料分析题
[求索参考资料]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二、其他参考书目
模拟试卷一及参考答案
模拟试卷二及参考答案
后记
2007年版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对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进程进行了梳理。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大道上的产物。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对于无产阶级革命来讲,暴力革命是基本形式,这已经得到实践的证明。同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否定以和平的方式实现无产阶级革命的可能性和意义。按照马克思恩格斯最初的设想,社会主义将首先产生在生产力比较发达、世界交往有了普遍发展和无产阶级人数众多的欧美国家,并且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至少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但是,历史的进程并没有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所预想的那样发展,而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首先出现了社会主义的曙光。十月革命取得成功,俄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人坚定地遵循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原理,结合当时国际国内面临的一系列新形势。对如何在俄国这样的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成为世界性的历史潮流。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社会主义越出苏联一国范围,向东欧和东亚扩展,不仅在地理上连成一片,而且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制度和体系。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与以往剥削阶级专政的性质根本不同,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在阶级本质上,它是对少数剥削者实行专政,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实行广泛的民主,广大劳动人民破天荒第一次成了国家的主人。无产阶级专政就是工人阶级领导全体劳动者,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以消灭剥削、消灭阶级为使命的新型国家政权。第二节,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论述了在实践中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认识的深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曲折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以及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等问题。
编辑推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生辅学读本(第3版)》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配套用书。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