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育部规划教材

出版时间:2011-7  出版社:古天明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07出版)  作者:古天明 编  页数:242  

内容概要

  《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育部规划教材:生理学基础(第2版)》为教育部规划教材修订版,参照了相关的最新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规范,结合本课程近几年的实际教学情况,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育部规划教材:生理学基础(第2版)》理论部分共分十三章,并附有实验指导和部分练习与思考题。每章开始部分列有学习要点,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便于学生学习。理论部分始终遵循“内容精审、体例划一、衔接严谨、博约得当”和“够用、实用”的原则,并融入了编者长期从事生理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在注重思想性、先进性、科学性和启发性的同时,尤为突出实用性。实验部分本着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精神,重新精选了实验项目,使教材的实用性和可读性更强。《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育部规划教材:生理学基础(第2版)》配套网络教学资源,通过封底所附学习卡,可登录网站,获取相关教学资源。学习卡兼有防伪功能,可查询图书真伪,详细说明见书末“郑重声明”页。《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育部规划教材:生理学基础(第2版)》适用于卫生职业院校医学类、护理类、药学类、医学技术类、管理类各专业学生使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概述一、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二、生理学的研究水平三、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第二节 人体与环境一、外环境与适应二、内环境与稳态第三节 人体机能的调节一、人体机能的调节方式二、人体机能调节的自动控制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和受体功能一、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二、细胞膜的受体功能第二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一、静息电位二、动作电位第三节 骨骼肌细胞的收缩功能一、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二、骨骼肌的收缩机制三、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四、影响骨骼肌收缩的主要因素第三章 血液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一、血液的组成二、血液的理化特性第二节 血浆一、血浆的成分及其作用二、血浆渗透压第三节 血细胞一、红细胞二、白细胞三、血小板第四节 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一、血液凝固二、纤维蛋白溶解第五节 血型一、ABo血型系统二、Rh血型系统第四章 血液循环第一节 心脏生理一、心脏的泵血功能二、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三、心肌的生理特性四、心音及心电图第二节 血管生理一、动脉血压与脉搏二、静脉血压与静脉回流三、微循环四、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第三节 调节和影响心血管活动的因素一、神经调节二、体液调节三、社会心理因素对心血管的影响第五章 呼吸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肺通气一、肺通气的原理二、肺通气功能的评价第三节 肺换气与组织换气一、气体交换的原理二、气体交换的过程三、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第四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一、02的运输二、Co2的运输第五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一、呼吸中枢的调控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第一节 消化一、机械消化二、化学消化三、大肠的功能第:二节吸收一、吸收的部位:二、几种营养物质的吸收第三节 调节和影响消化吸收的因素一、神经调节二、体液调节三、社会心理因素对消化吸收的影响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第一节 能量代谢一、能量的来源和去路二、能量代谢的测定三、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第二节 体温一、人体体温及其生理变动二、人体的产热和散热三、体温调节第八章 肾的排泄第一节 概述一、排泄与排泄器官二、肾的功能三、肾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特点第二节 尿的生成过程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第三节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一、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二、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与分泌的因素第四节 尿液及其排放一、尿液二、尿的输送贮存与排放第九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第一节 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一、神经元和神经纤维二、神经元之间的功能联系三、神经递质四、反射中枢的活动方式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一、感受器及一般生理特征二、感觉投射系统三、感觉中枢四、痛觉第三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二、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三、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四、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五、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一、自主神经的主要功能及其生理意义二、自主神经的递质和受体三、内脏功能的中枢调节第五节 脑的高级功能一、条件反射二、人类大脑皮质活动的特征三、觉醒与睡眠第十章 特殊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十一章 内分泌 生理学实验指导 实验总论 实验各论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胆囊贮存。在消化期,胆汁可直接由肝以及胆囊大量排出至十二指肠。肝细胞分泌的胆汁(肝胆汁)呈金黄色或橘棕色,弱碱性;在胆囊中贮存过的胆汁(胆囊胆汁)因被浓缩而颜色变深,并因碳酸氢盐被胆囊吸收而呈弱酸性。胆汁的成分很复杂,除水分和钠、钾、钙、碳酸氢盐等无机成分外,其有机成分有胆汁酸、胆色素、脂肪酸、胆固醇、卵磷脂和黏蛋白等。胆汁中无消化酶。胆汁酸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形成的钠盐或钾盐称为胆盐(bilesalt),它是胆汁参与消化的主要成分。胆色素是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包括胆红素及其氧化物——胆绿素。胆盐的生理作用有:①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使脂肪乳化成脂肪微滴,从而增加脂肪与脂肪酶接触的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②胆盐可与脂肪酸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从而促进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③胆盐在十二指肠中还可以中和一部分胃酸。④胆盐在小肠内被吸收后还能促进胆汁自身的分泌。总之,胆盐对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意义。当胆道阻塞,胆汁排出困难时,可引起脂肪的消化吸收及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障碍。

编辑推荐

《生理学基础(第2版)》为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育部规划教材之一。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育部规划教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