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清华 人文日新

出版时间:2011-4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胡显章 编  页数:531  字数:51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胡显章主编的《世纪清华,人文日新——清华大学文化研究》既是《中国大学文化百年研究》系列丛书之一,也被列入“清华百年校庆”系列出版物之一。希冀不仅能引起清华人关于文化百年的思考,也能够引起广泛的对大学文化的关注。
从一所留美预备学校到努力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历经世纪沧桑的清华大学,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世纪清华,人文日新——清华大学文化研究》在梳理清华百年文化脉络的基础上,分别对清华的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学术文化、制度文化和校园生态文化做了论述,并对新百年清华文化发展的切入点进行了初步探讨,揭示出以“爱国奉献、科学实干、追求卓越、育人为本、开放包容”为主要内容的文化精神。

作者简介

胡显章,1957~1963年就读于清华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曾任校党委副书记、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兼传播系主任、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等,现任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顾问、中俄文化研究与交流中心主任、亚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新闻与传播学院顾问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顾问以及大学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九十年代初以后参与了清华大学文科恢复和建设的领导工作。
蔡文鹏,1998年始,先后于河南师范大学、清华大学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曾挂职于中央文明办、教育部、中共北京市门头沟区委组织部,现就职于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助理研究员。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七项,发表论文十余篇,参编、合著有《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清华精神巡礼》等著作。

书籍目录

第一章清华文化世纪回眸——清华文脉的孕育与发展轨迹
第一节清华文化的孕育与渐成(1911—1949)
一、《辛丑条约》、庚子赔款和庚款兴学
二、游美肄业馆和清华学堂、清华学校
三、清华向独立办完全的大学过渡
四、国立清华大学
五、西南联合大学
六、“老清华”办学理念的演进
七、清华大学复员和清华同解放
第二节清华文化的转型与波折(1949—1976)
一、大学转型和院系调整
二、建设多科性工业大学
三、“新清华”办学理念的发展
四、“文化大革命”中的“重灾区”
第三节清华文化的发展与提升(1976—2010)
一、向新型综合性大学转变
二、在提高中发展
三、今日清华的办学理念
第四节清华大学的文化精神概括
一、爱同奉献4
二、科学实干
三、追求卓越
四、育人为本
五、开放包容
第二章“一个根本,两个中心,三项职能”——清华办学理念的剖析
第一节“一、二、三”办学理念的涵义
第二节以人才培养为根本
一、“培植全才,增进网力”
二、“造就中国领袖人才
三、“通识为本,专识为末
四、“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五、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人才”
六、清华育人理念三要素
第三节以两个中心为目标
一、清华早期的办学目标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办学目标
三、新时期的办学目标
第四节以三项职能谋发展
一、三项职能的关系
二、早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清华的社会服务
三、新时期多样化的社会服务
第三章“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承载的清华精神
第一节文化符号所凝练的清华精神
一、清华校训
二、清华校风
三、清华学风
四、清华校箴
五、清华老校歌
六、清华的校花、校色、校徽、校标、校旗
第二节清华精神的特质
一、“明耻图强”的爱国奉献精神
二、“严谨务实”的科学求真精神
三、“海纳百川”的包容会通精神
四、“人文日新”的进取求新精神
第三节清华精神的功能与发展
一、激励驱动功能
二、凝聚感召功能
三、导向规范功能
四、辐射引领功能
第四章服膺守善,追求卓越——清华学人与清华学术文化
第一节清华学人与清华学术文化特质
一、追随真理,直道而行
二、以身许国,淡泊明志
三、盎然情趣,中和位育
四、追求卓越,引领学术
五、顶天立地,为国为民
六、国际视野,中西融会
第二节名师风范与学派传承
一、杏坛春秋,风范长存
二、规训既严,学风自正
三、立章建制,基业长青
四、学而有派,薪火相传
第三节学科文化以及院系文化
一、理科学科文化与学人
二、工科学科文化与学人
三、人文学科文化与学人
四、应用社会科学学科文化与学人
五、核研院学术文化与学人
六、美院学科文化与学人
第五章民主管理、依法治校与“以人为本”——清华制度文化的特质与演变
第一节独具一格的民主治校传统一“校务会议、教授会、评议会
一、美国人控制下的教育“衙门”
二、“少壮派”的崛起与民主治校
三、战时的“民主堡垒”
四、民主精神在斗争中传承、发扬
第二节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制度探索——坚持党的领导与发扬民主
一、蒋南翔的“双重身份”
二、“发动机不能漏气”
三、从“神仙会”、“两种人会师”到“团结全体”
四、“基层出政策”
第三节在继承和发展中创新——搞好民主集中制与班子建设
一、领导体制的“变”与“不变”
二、民主集中制需要理论自觉与制度保障
三、“不团结就没法治”
四、实事求是地按制度办事
第四节“两个肩膀挑担子”:思想政治教育和育人并重的制度
一、“那个红是绝对不能丢的”
二、“大有出息的负担”
三、“双肩挑”的新生命力
四、“双肩挑”制度的“双肩挑”
第五节集思广益、依法治校的“代表会与“讨论会
一、法治的逻辑与科学、民主的管理
二、“工代会”、“教代会”及“校务公开”
三、集思广益的“讨论会”
第六节特色突出、综合深入的“育人”生态系统
一、“全面发展”与“综合培养”
二、教书育人与全员育人、全程育人
三、“第二课堂”和素质教育
第六章文化生态学子风采——清华园的人文景观与学生文化
第一节人文荟萃、姿容日新的清华园
一、典雅大方、朴实无华的建筑风格
二、“永不闭幕的传统展”
三、“名人故居”
第二节“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体魄与人格并重
一、从“体育强围”到“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地工作五十年”
二、从“体育家道德”到“又红、又专、又健”
三、从“铁”的规定到“体教结合”的“清华模式”
第三节“青春的律动”——倡导高雅艺术弘扬民族文化
一、历久弥新的学生艺术社团
二、学生艺术团掠影
三、丰富多彩的群众文艺活动
第四节“五彩缤纷百花齐放”的学生社团协会——自我教育助成才
一、老清华的学生社团协会(1911—1948)
二、新清华的学生社团协会(1949—2010)
第七章“文化自觉”与“人文日新”——清华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展望
第一节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前提与内涵
第二节呼唤与培育清华人的文化自觉
一、西方现代化的启迪
二、警惕“失却灵魂的卓越”
三、清华的传统要日新
第三节在综合与融合中实现文化的创新
一、努力体现文化传统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二、努力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
三、正确处理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通”与“专”的关系
四、在教育思想上努力实现对“工具化”的突破
五、注重制度文化建设,强化制度创新
六、努力确立“兼和”、“会通”、“日新”的哲学观和建设性的批判思维
七、时代呼吁教育家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同时,清华为探索培养杰出人才的途径,开设了清华学堂班,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计划”,集中优势资源,采取研究型的教学。学校通过营建创新文化氛围,进行全面素质教育,为培养全人格的创新人才探索经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工作方针中强调要“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所以,应当将工作基点放在全面的因材施教上,使全体学生都能够获得适合自身特点、激发自身兴趣的教育,使每颗金子都能发光。二、努力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系是一个有着深刻历史渊源的话题。由于近代以来学科分工不断精细化,使得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出现了隔阂与分离。这种分离在本质上是与西方现代化进程中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分离密切相关的。这种文化的分离在大学教育中的突出表现是人文教育被职业教育所屏蔽,大学教育普遍呈现“工具化”的倾向,在教学过程中偏重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训练,忽视科学技术的文化价值,忽视心灵的教化、人格的培养和思维习惯的养成。这种偏颇的教育不利于具有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的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也不利于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的建设。实践告诉我们,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是艰巨的任务,因为我们所做出的努力,是要摆脱已经对行为模式和生存方式具有普遍影响的工具理性的羁绊,克服在追求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中出现的现代性的偏颇,进而实现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和大学本质功能的回归和发展。

编辑推荐

《世纪清华•人文日新:清华大学文化研究》为中国大学文化百年研究系列丛书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世纪清华 人文日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本书对清华大学的文化历史进行了梳理与概括,不错
  •   清华学子必看哦~~~~
  •   正是我需要的,潜心学习中
  •   内容很丰富,加之清华历史悠久,书看过后感觉有点儿像看近代史~~清华的精神在里面也讲述的很清楚,还是值得看的
  •   正装,快递很好,包装不错
  •   通过这本书就了解了清华的精神,特别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校训的来历,同时了解到清华现在有哪些优势学科,以及出现过哪些名人大师,很受鼓舞,很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