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新视野

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王韶峰  页数:151  字数:185000  

内容概要

学校体育课程是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新人,必须不断对其进行调整和改革。自20世纪中期以来,世界各个国家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如火如荼,新一轮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是一场体育教育观念转变,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整体变革。在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开阔视野,努力借鉴世界教育先进国家的经验,为我所用,是提高课程改革质量的捷径之一。    苏联时期的社会主义政体及学校体育课程与我国有着不解之缘,因此,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方法、系统论方法,把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作为一个整体,即一个系统,以两国社会主义政体的建立为起点,以1991年苏联的解体和1985年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央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为时间界限,以中俄两国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及实施比较为主题,以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作为比较标准,首先对该系统的内部因素进行纵向的历史分析,弄清中俄两国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自身的历史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考察中俄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中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内部因素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外部因素及其内部因素自身的相关性。    本研究在理清中俄两国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演变历史的基础上,通过对中俄普通高中现行体育课程标准中的体育课程性质、体育课程基本理念、体育课程目标、体育课程内容标准的比较分析,以及对中俄两国现行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实施的案例分析,全面、客观地对中俄两国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发展的历史与现实进行反思,并从中得到启示。同时,从系统论视角,审视中俄两国普通高中体育课程的历史发展与现实改革,审视中俄两国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的系统性、动态性、层次性、系统功能、目标定位、课程运动性,以及内容标准的文化选择性、规范性。    本研究在比较、反思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    一、俄罗斯普通高中体育课程具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其课程理念对学生生命的关爱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教育,是基于苏联解体之初,俄罗斯青少年中滋生的不良行为方式和对生命价值的轻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普通高中体育课程道德目标的缺失,是俄罗斯社会意识形态转变、政治多元化的结果;俄罗斯普通高中体育课程目标凸现出的精神理想,体现了俄罗斯宗教哲学的思想:俄罗斯普通高中体育课程目标中的国家象征是民族主义情怀和保卫祖国的责任,是俄罗斯普通高中体育课程对历史传统与民族文化的继承:俄罗斯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文本中,规定基础普通教育必须掌握的最低限度大纲内容和毕业生培养水平,既能体现区别对待原则,又实现了教育的统一空间,体现了俄罗斯在实现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力争实现教育统一空间的愿望。    二、我国普通高中体育课程理念突出“健康第一”。体现了人文主义教育理念,是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诉求;我国普通高中形成共产主义信念及其道德品质,是基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要求:我国普通高中体育课程目标的领域目标突出心理发展。是对新时期学生心理健康重视的体现:我国普通高中体育课程目标中的爱国主义情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我国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中的五个学习领域目标,弹性较大,但可操作性不强。    三、中俄两国普通高中体育课程目标中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责任、权利意识的培养,体现了中俄两国政治文化所具有的国家崇拜和民族崇拜特质。

书籍目录

引言第一章  相关理论问题  一、课程的概念  二、体育课程的概念  三、课程标准的研究  四、体育课程标准的研究第二章  中俄学校体育课程背景的对比分析  一、政治背景  二、经济背景  三、文化背景  四、教育背景第三章  中俄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演变的历史分析  一、我国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的演变  二、俄罗斯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的演变  三、中俄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演变的对比第四章  中俄普通高中现行体育课程标准比较  一、体育课程性质的比较  二、体育课程基本理念的比较  三、体育课程目标的比较  四、体育课程内容标准的比较第五章  中俄普通高中现行体育课程标准实施的案例分析  一、我国普通高中现行体育课程标准实施的案例分析  二、俄罗斯现行中等(完全)普通教育(高中)体育课程标准实施的案例分析  三、中俄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实施案例的对比第六章  中俄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及实施比较的反思与启示  一、我国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发展中的历史与现实反思  二、中俄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及实施比较的启示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三、进一步研究的思考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苏联对学校体育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研究,主要由苏联教育科学院儿童少年生理科学研究所和苏联教育部体育教育司研制。在所查阅到的文献资料中.较早对苏联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和体育教材教法进行专门研究的有罗奇克教授。20世纪50年代,科里亚科索夫斯基在其主编的《体育理论》一书中,对学校体育思想、学校体育的性质和功能等进行了研究。对学校体育课程性质进行研究的有马特维耶夫等人。阿什马林等人对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进行了专门研究。列宁格勒体育学院的格兰登和斯切科娃对体育课程的教学组织与方法进行了专门研究。1979年.苏联学者诺维科夫曾对学校体育目标进行了专门研究.他认为现代学校体育的目标就是要完善人体。1991年。苏联学者列舍特涅娃、达拉申科、尼古拉耶夫曾对作为科学和教学课程的体育理论与方法进行了专门研究①。1995年2月.俄罗斯联邦教育部发出关于评价学生体育课成绩的通知。根据通知精神.莫斯科市体育运动协会体育教育中心的专家们.对普通学校初中和高中体育理论和实践部分的考核内容及其评价标准进行了研究。近年来,由于各种类型学校体育教学大纲的出台.学者们对体育教学的结构与内容也作了一定的研究,如莫斯科学者多勒日科夫就研制了与发展运动能力教学大纲相匹配的体育教学计划.其中的教材内容在性质上分为课中使用教材、教师控制下的学习教材、需进一步完善形成动力定型的教材、需巩固技能的教材和根据大纲规定需要考核的教材。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学者对体育教学大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如1992一1993年度俄罗斯学者研究并推出的选择性体育教学大纲;1992年9月,俄罗斯教育科学院年龄生理研究所利亚赫博士对综合体育教学大纲进行了研究.并正式由俄罗斯教育部在全国颁布施行;马特维耶夫对形成性体育教学大纲进行了研究;维连斯基博士对竞技性体育教学大纲进行了研究②。另外.有部分俄罗斯学者对农村专门健身性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进行了研究。1994一1996年.萨乌林博士对“体育”课程国家教育标准的基本要素进行了研究。2003年俄罗斯又重新修订并试行了新的普通教育《体育课程标准》。总之,俄罗斯近年来对学校体育课程标准的研究,形式上越来越多样化,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选择上越来越趋于国际化。

后记

如果说人的一生中,有无数个记忆在脑海中留下印迹,那么,在我的记忆中,最难忘的莫过于南京师范大学三年的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时间虽然短暂,但记忆却是无比的深刻。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有与导师及其家人结下的亲情,有与同学之间共同学习、探讨问题和休闲的快乐,也有写不完的生活中的花絮。2006年,不惑之年的我,带着感激和兴奋之情,离开了北国冰城哈尔滨,踏上去往南京师范大学的求学之路。南京师范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浓浓的学术氛围.教师们孜孜不倦的敬业精神和幽默诙谐的授课风格,深深地感染了我。南京师范大学金色的知识殿堂.丰富了我这块知识贫瘠的土地,激励、发奋、立志、读书、听讲座,一条通向获取知识之路,悄然形成。光阴荏苒.时光如梭,三年的博士研究生学习和生活很快将要过去,但与南京师范大学结下的不解之缘,才刚刚开始,并将永远地继续下去。三年的博士研究生学习和生活,不但使我丰富了知识,转变了观念,积累了大量的管理经验,更重要的是使我学会了怎样做人。由一名普通教师成为哈尔滨师范大学首批十大教学名师之一.即将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一本专著,在核心期刊发表了5篇论文,这一切的获得,离不开南京师范大学的培养和各位老师的谆谆教导。此时,感激的心情油然而生.而这知遇之恩用语言已不能够表达。感谢我的导师孙庆祝教授。孙老师学识渊博、为人豁达、治学严谨,在管理理论与实践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三年的博士研究生生活,孙老师对我的培养,身教胜于言教。使我懂得了要做好学问,首先要做好人的基本道理,从孙老师身上不但获取了知识.而且学到了生活和管理方面的经验。这充满浓浓情意的人生真谛、丰富的知识和宝贵的经验,将成为我今后一生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在此,我还要感谢师母韦学花女士,她三年来对我的关心和照顾,使我在南京找到了家的感觉。

编辑推荐

《中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新视野:中俄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实施的比较研究》:苏联时期的社会主义政体及学校体育课程与我国有着不解之缘,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系统论法,把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作为一个整体,以两国社会主义政体的建立为起点,以1991年苏联解体和1985年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央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为时间界限,以中俄两国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及实施比较为主题,在理清两国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发展演变的基础上,通过对现行课程标准中课程性质、理念、目标、内容标准的比较分析,以及对两国现行课程标准实施的案例分析,全面、客观地对两国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发展的历史与现实进行反思,从中得到启示,得出结论,为我国正在进行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新视野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