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夏凤琴 编  页数:357  

前言

  公共心理学一直是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它是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自身素质,进而适应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的根本措施之一。自2008年起,高等师范院校公共心理学课程开始改革,把传统的公共心理学课程一分为二,即教育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而以往的教育心理学教材都是针对心理学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设计的,理论上比较有深度,带有一定的学科本位思想,其内容相对枯燥,与学生实际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的联系不够紧密。教材建设是教学改革的核心,编写出真正受学生、教师欢迎的优秀教育心理学公共课教材,已成为心理学公共课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在此背景下,从2008下半年开始,课题组着手尝试编写一本适合非心理学专业的教师教育类大学本科生阅读和学习的教育心理学教材。因此,本教材力求体现以下特色:  1.体例新。本教材每一章的写作体例包括【案例】、【内容摘要】、【学习目标】、【核心概念】、【正文】、【案例分析】、【学习与思考】和【推荐参考读物】。其中,【案例】起一个引子的作用,以引起学生对本章的学习兴趣;【内容摘要】旨在让学生对本章内容有宏观了解,并使所学内容前后衔接;【学习目标】旨在说明本章学习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包括认知、能力与情感三个子目标;【核心概念】是表达本章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便于读者检索;【正文】注意内容的科学性、语言的通俗性以及理论性与应用性结合;【学习与思考】旨在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学生理解与消化本章所学的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荐参考读物】列出与本章内容相关的各类文献,以满足学生拓宽视野、深入研究的愿望。  2.应用性。注重心理学的应用性是当前我国心理学发展的迫切要求。为顺应这一要求,本教材对教育心理学原有教材的体系和框架进行了较大的改动。在教材内容的选取上,我们精心挑选了与大学生目前学习、生活以及将来工作联系紧密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本教材大致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除了介绍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意义之外,还介绍了心理学的一些基础知识;第二部分是学习心理,主要介绍学习动力、知识的获得、学习策略、问题解决与创造思维;第三部分是教学心理,主要介绍心理的个别差异与教育、品德的发展、教学设计与评价、班级与课堂管理;第四部分是教师心理,主要介绍教师的角色与特征、师生互动以及教师的心理健康。

内容概要

  《教育心理学》由绪论、学习心理、教学心理、教师心理四部分组成,共10章,以丰富多彩的体例形式系统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并结合案例阐释了这些知识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教育心理学》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前沿性、新颖性、实用性等特点。  《教育心理学》可用作高等师范院校心理学公共基础课教材,也可用作高等师范院校心理专业的本科生学习用书,可作为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学校、研究生课程班的教学材料,也可作为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人员和各种考试(如研究生入学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骨干教师培训考试等)的参考用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心理学概述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四节 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第二章 学习动力第一节 需要及学习需要第二节 学习兴趣及培养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第三章 知识的获得第一节 知识获得概述第二节 注意与教学第三节 观察与知识的感知第四节 记忆与知识的巩固第五节 思维与知识的理解_第六节 概念的掌握第四章 学习策略第一节 学习策略概述第二节 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第三节 学习策略的教学第五章 问题解决及创造性思维第一节 问题解决第二节 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第六章 心理的个别差异与教育第一节 智力差异与教育第二节 气质差异与教育第三节 性格差异与教育第七章 品德的发展第一节 品德心理概述第二节 品德的形成及培养第三节 品德不良的矫正第八章 教学设计与评价第一节 设置教学目标第二节 选择教学策略第三节 教学评价概述第四节 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技术第九章 班级与课堂管理第一节 良好班级集体的建立第二节 课堂管理设计第三节 学生的行为管理第十章 教师心理第一节 教师的角色与特征第二节 师生互动第三节 教师的心理健康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1.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是人对客观世界各种信息的接收、储存、加工和输出的过程,也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现象和本质的反映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都属于认识过程。  人在认识事物时,用眼睛看东西的大小、形状和颜色,用耳朵听不同的声音,用鼻子嗅各种气味,用舌头品尝食物的味道,用手触摸物体的软硬或温度等,从而产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温度等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客观事物是具有许多属性的综合体。人在认识事物时,不只停留在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上,而是要认识事物的许多属性。如当我们吃苹果时,不只尝到它的味道,而且看到它的形状、颜色和大小,闻到它的香味,摸到它的光滑度和温度等多种属性,形成对苹果各种属性的整体认识,这就是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综合反映。  人不仅能反映当前的事物,而且过去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情感和从事过的活动,总是能在头脑中留下一定的印记,人会根据需要把它再现出来。这种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就是记忆。  人在实践活动中,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需要解决许多问题。例如,学生解一道数学题或构思一篇文章,医生对病情的诊断,气象工作者对未来天气的预测,都要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通过思考得出结论。这些分析综合的思考就是思维过程。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人反映客观事物时,还可以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的基础上创造出事物的新形象,如青少年对未来的憧憬,文学家塑造人物形象,工程师构思新建筑物的构图。这些在人脑中创造事物新形象的过程就是想象。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都是人在认识事物时产生的心理活动过程,统称为认识过程。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教育心理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