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赵苏 页数:230 字数:280000
前言
“国际贸易地理”是一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的边缘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是地理学和国际贸易学理论体系中一门理论和实际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因此受到老师和学生的普遍重视。 本书第一版于2006年8月出版,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考虑到世界政治经济贸易格局的重大变化,世界各国经济贸易发展的新特点,为了更好地适应广大学生和社会读者的需要,我们根据发展变化了的情况,对原书作了重要的补充和修改。 在第二版的修订中对框架结构没有做大的变动,保留了原书的长处,修订的重点是补充和完善每一章的内容,及时将新的实践成果吸收进来,更新有关的数据资料。例如尽力改正第一版中错漏,包括作者疏忽、排印错误等;将数据(除历史数据外)更新到21世纪初,并尽量到2008年以后;在相关章节,尽量加入中国学术界近年来在诸如区位论、全球化与区域发展等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通过对本书的学习和阅读,可能对影响国际贸易的地理因素、主要贸易国的经贸状况、国际贸易中大宗农、矿产品的贸易格局、国际贸易运输的特点、分布与格局等问题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理解。 在本书编写和再版过程中,得到了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除了原编者外,孟丽姣、王建国等人也协助做了大量工作,本书在写作过程中还参阅和借鉴了大量的相关书籍和论文,参考的国内外许多最新研究成果尽可能地在参考文献中列出,在此对这些研究者表示真诚的感谢。也有可能因为多方面的原因而有疏漏,没有指出资料出处,若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我们在此也表示万分歉意,在此先行表示特别的感谢。 限于我们的水平和经验,再加上国际贸易地理是一个正在进一步发展的学科,对其认识和研究都还在继续深化当中,因此本书的叙述中难免出现谬误和不足之处,恳请读者予以批评指正,以便在今后的修订中予以改正。
内容概要
《国际贸易地理(第2版)》是高等学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干课程教材,是全国“国际贸易”重点学科所在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代表作之一,是作者根据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在吸取各家之长的基础上,重新架构课程结构体系,深入浅出地编撰的探讨国际贸易地理学科体系中各部分具体问题的教材。全书遵循经济地域体系的思路,围绕地理环境条件是影响人类经贸活动重要因素这条主线,分层次论述不同国家、区域经济贸易集团的经贸格局,阐述国际贸易活动的空间形式和分布格局、空间差异的特征及其形成发展变化的原因、过程和规律,及时跟踪、反映当代世界市场、国际贸易运输以及中国作为一个世界贸易大国在世界经贸活动中的地位问题。内容充实、针对性强,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资料新颖翔实。各章节分别从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国际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发展、世界区域经济贸易集团、世界经济特区、国际贸易运输地理、世界石油与农矿原料贸易地理等方面进行阐述,力求反映当前世界经贸发展中的新知识、新问题、新热点,并恰当地提出理论上的分析和实践上的对策。 《国际贸易地理(第2版)》配套教学辅助课件,出版社可向选用《国际贸易地理(第2版)》作为教材的教师免费提供(获得方式详见书末页附教学支持说明)。
书籍目录
第1章 绪论——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第2章 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第二节 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第3章 国际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 第一节 产业革命前的区域贸易中心区 第二节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 第三节 亚太地区——正在兴起的世界贸易中心第4章 世界区域经济贸易集团 第一节 区域经济贸易集团概论 第二节 世界三大主要区域贸易集团第5章 世界经济特区 第一节 世界经济特区的发展简史及其主要类型 第二节 世界经济特区区位选择 第三节 世界经济特区分布第6章 世界石油及大宗农矿原料贸易地理 第一节 世界石油贸易 第二节 世界煤炭贸易 第三节 世界铁矿石贸易 第四节 世界谷物生产及贸易第7章 国际贸易运输地理 第一节 世界海上货物运输系统 第二节 世界陆路货物运输系统 第三节 世界航空货物运输系统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国际贸易的地区分布与时间因素密不可分,即时间与空间是相统一的。不同历史时期,商品交换地域分布特点、范围、格局及其商品结构都显示出不同特色。随着时间的变化,它与地区分布具有必然的联系,因而需要从时间与空间相统一的关系中研究国际贸易的地理问题。例如在商品交换的初级阶段,因生产力水平低下,商品生产与交换不发达,地区分布零散、狭小,各地联系不紧密;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世界生产力的跃进,特别是20世纪初世界市场的形成,国际商品贸易得到空前的发展,贸易地域不断扩大;而在当代,国际贸易正向多极化、多元化方向蓬勃发展,其地理分布更加复杂,出现了新格局和新趋势。国际贸易的地理分布、地理格局,是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核心与重点。 区域性与综合性是地理学的基本属性,区域观点和综合观点是地理学的灵魂、根本的观点和传统的思想与方法。作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国际贸易地理学最大的特点也是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综合性,区域性与综合性是国际贸易地理学区别于其他科学的特殊属性。 所谓区域性,又称地域性,是指国际贸易地理学不研究国际贸易的一般理论、政策和规律,而是研究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和贸易的历程和规律。区域指地球表面的一个地点、一个场所或一个空间。社会的经济活动,不管是何种部门或产业,也不管是处于什么发展阶段,都必须落实到一定的区域,并在当地自然、技术、社会、经济等条件的影响下,形成特殊的空间地域组合。区域是国际贸易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和出发点,国际贸易地理学主要是研究商品交换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差异、运输条件、贸易活动的区域特点及其国际贸易形成发展变化的原因、过程和规律,因此把区域观点和相关理论落实到国际贸易主要地域系统的结构、功能与分布以及世界主要国家、地区和主要区域经济集团的经贸现状和未来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区域有其自身明显的特征,成为人们认识地理事物的标识。第一,区域有一定的位置。经纬度位置称为绝对位置,以自然地理事物或经济地理事物为参照表示的位置称为相对位置。绝对位置当然重要,但人们最先注视的往往是区域的相对位置,青藏高原雄踞在中国西部,曼哈顿岛是美国东部哈得孙河河口东岸和东河之间的岩岛,相对位置韵丰富含义,使人们更快地接受它。 ……
编辑推荐
《国际贸易地理(第2版)》配套教学辅助课件,出版社可向选用《国际贸易地理(第2版)》作为教材的教师免费提供(获得方式详见书末页附教学支持说明)。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