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苏春景 编  页数:334  
Tag标签:无  

前言

  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高中教育规模日益扩大,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不断提高,教育事业呈现蓬勃向上的发展局面。当前,提高教育质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中心问题。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在2010年7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在教师。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20世纪末,我国提出教师专业化的问题。大家普遍认为我国各级学校的教师学历偏低、学术水平不高、教学能力不强。教师教育改革被提到议事日程。1999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调整师范学校的层次和布局,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自此我国教师教育开始由单一的封闭的师范教育体制转向多种院校参与的开放式的教师教育培养体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强调:“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推进教师教育创新,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已成为当前和今后教育发展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教师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直接决定着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水平,从而决定着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决定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认真而慎重地研究教师教育的改革。  探讨教师教育改革的路向,首先要在理论上对教师专业化的内涵进行深入的研究,明确21世纪的教师究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其次要研究如何才能培养这样的教师。

内容概要

  《教育学》较好地处理了教材基本结构与最新研究成果的关系,突出理论的可操作性、应用性、实践性。《教育学》坚持由教本向学本过渡的理念,为学生提供了易学好用的体系。《教育学》可作为高等院校教育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教材,还可作为教育理论研究者、教育管理工作者了解教育学基础知识的读物。  “高等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系列教材”在贴近基础教育改革要求,把握教师教育改革动态的基础上,力求凸显“基础理论扎实、教育教学技能熟练、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强”的教师教育特色,旨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教育学》是其中的一本,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目的、教师与学生、课程、教学理论、教学实践、德育、当代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

书籍目录

绪论一、教育学是什么二、教育学的学科基础三、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四、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与方法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 教育的认识一、“教育”的含义二、教育要素三、教育形态第二节 教育的历史发展一、教育的起源二、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第三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发展阶段二、中国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三、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第二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一节 人的发展概论一、人的发展的含义二、人的发展的特殊性及其启示三、人的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二节 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及其作用一、不同的发展因素观二、遗传素质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三、环境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第三节 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一、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二、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的表现三、有效发挥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的条件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第一节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二、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三、文化对教育的制约四、人口对教育的制约第二节 教育的社会功能一、教育的政治功能二、教育的经济功能三、教育的文化功能四、教育的人口功能第三节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一、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及表现二、如何体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第四章 教育目的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一、教育目的的含义二、教育目的的结构三、教育目的的功能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确立与价值取向一、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二、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三、确立教育目的应处理的几对关系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一、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二、建国以来我国教育目的主要发展及表述三、当前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四、正确认识我国教育目的实现过程中的主要问题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第一节 教师一、教师的概念二、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三、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四、教师的权利与义务五、教师的专业发展第二节 学生一、学生的本质特征二、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第三节 师生关系一、师生关系概述二、师生关系相关理论三、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及其建立第六章 课程第一节 课程及课程理论一、课程的定义二、现代课程理论流派第二节 课程组织一、课程目标二、课程内容三、课程类型四、课程结构五、课程实施六、课程评价第三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当前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二、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第七章 教学理论第一节 教学概述一、教学的含义二、教学的地位与意义三、教学的任务第二节 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一、教学过程二、教学原则第三节 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一、教学方法二、教学组织形式第八章 教学实践第一节 教学模式一、教学模式概述二、当代国外教学模式三、当代中国典型教学模式第二节 教学设计一、概述二、教学设计的基本阶段第三节 课堂管理一、课堂管理概述二、课堂常规管理三、课堂问题行为第九章 德育第一节 德育概述一、德育的含义与意义二、德育的任务与内容第二节 德育过程与德育原则一、德育过程二、德育原则第三节 德育途径和德育方法一、德育途径……第十章 当代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教育是有规律的。教育规律是构建教育科学最基本的依据,是教育现象所固有的客观存在,有教育现象就有教育规律。教育规律依据其层次性,可分为教育的一般规律与教育的特殊规律。教育的一般规律存在于所有的教育现象中,并贯穿于教育发展的全过程。如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学校以教学为主的规律、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规律等。教育的特殊规律亦即教育规律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教育在不同社会形态、不同活动领域、不同发展阶段中的规律。如古代社会与现代社会教育发展的规律不同、教学工作与德育工作的规律不同、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规律不同。  (二)研究任务  教育不仅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活动,更是一种有价值取向的社会活动。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离不开对教育技术的优化、教育教学艺术的探讨。因此,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就包括揭示教育规律,确立教育价值观念,优化教育技术,形成教育艺术。  教育学不等同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方针、政策体现了国家意志,具有法律上的效力,是必须贯彻执行的。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依据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制定出来的,符合教育规律与教育规范。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主要是开展理论探索,有一定的讨论空间,它可以成为制定教育方针、政策的依据,但不具有法律效力。教育学对教育实践的影响主要是从教育理念上进行引领,没有对教育方针、政策的解释权,教育方针政策不是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如果把阐述教育方针、政策作为教育学的主要任务,就削弱了教育学的学科地位与作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教育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