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朱耀明,宗刚 编著 页数:490 字数:66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为适应我国经济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新要求,在广泛征求使用单位和读者意见的基础上,作者对本书又进行了修订。本次修订的指导思想,一是努力揭示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金融运行的特点,充分反映近年来我国财政金融改革发展的新问题、新经验;二是增强教材的可读性和适用性,更好地适应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特别是加强素质教育的要求,编写出真正面向21世纪的财政金融课程教材。本书财政学部分在第四版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财政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在强调特色的基础上注意与相关教材的融合,并尽量反映最近几年来我国财政管理的最新进展和财政体制改革的最新成果。与第四版相比主要有以下变动:(1)对一些基本概念、理论及基础知识进行了修订(第一、七、八章)。(2)对我国财政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动向进行了修订与增补(第二、三章更新了我国最新出台的财政支出、收入分类及财政改革新动向;第四、五章更新了我国税收制度的相关内容:包括按课税对象不同对税收的重新分类以及个人所得税的变化等;第八章对国家预算制度的改革及出现的一些新情况进行了修订与补充;第九章增补了财政政策的一些新情况;第十章增补了财政管理体制的新发展)。(3)更换了过时的数据和资料,相当部分数据的截止期限为2008年年底(第二、三、七、九章)。本书金融部分的修订.主要有三个方面:(1)删节了一些不够精炼或略嫌重复的内容,对个别文字、数据作了修改或订正;(2)全面更新了中国货币供应量、金融机构信贷收支、国际收支平衡表等方面的统计数据和资料;(3)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诸如风险与风险管理,度量物价变动的CPI、PPI,管理通胀预期,股票价格指数期货,以及消费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格莱珉模式”等。宏观调控部分的修订增加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内容,对近年出现的流动性过剩问题,也明确为与信用膨胀是同一个问题。本书的财政部分(第1-10章)由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宗刚教授编写,金融和宏观调控部分(第11-19章)由上海理工大学商学院朱耀明教授编写。
内容概要
朱耀明、宗刚编著的这本《财政与金融(第5版)》在第四版的基础上,根据我国近年来财政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情况,依照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及技能教学的要求,强调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金融运行的特点,本着既充分反映我国财政、金融改革发展的成果,又兼顾我国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指导思想,进行了又一次修订。本书分为19章,内容有:财政总论、财政支出、财政收入、税收概论、税收制度、国际税收、国家公债、国家预算、财政政策、财政管理体制、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和利息、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业务、保险、国际金融、货币供求与均衡、财政金融的宏观调控。《财政与金融(第5版)》适用于高等院校经济类、管理类非财政、金融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供财政金融业务培训课程使用。本书还适用于想了解财政金融基础知识和基本业务的一般读者。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财政总论
第一节 财政的概念
第二节 财政的职能
第三节 效率与公平
第四节 西方财政学说的发展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财政支出
第一节 财政支出概述
第二节 财政支出的规模和影响因素
第三节 财政支出效益
第四节 购买性支出
第五节 转移性支出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财政收入
第一节 财政收入的形式
第二节 财政收入的来源
第三节 财政收入规模分析
第四节 财政收入结构分析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税收概论
第一节 税收的形式特征
第二节 税制要素
第三节 税收原则
第四节 最优税收
第五节 税收的转嫁与归属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 税收制度
第一节 税收分类
第二节 税制结构
第三节 流转课税
第四节 所得课税
第五节 财产课税
第六节 我国的税收制度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国际税收
第一节 国际税收概述
第二节 国际重复征税与减除
第三节 国际税收协定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第七章 国家公债
第一节 公债概述
第二节 公债的运行过程
第三节 公债的规模
第四节 公债的负担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第八章 国家预算
第一节 国家预算概述
第二节 复式预算
第三节 预算外资金
第四节 预算管理体制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第九章 财政政策
第一节 财政政策概述
第二节 财政政策的运行机理
第三节 财政平衡
第四节 我国的财政政策
第五节 财政风险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第十章 财政管理体制
第一节 财政管理体制概述
第二节 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变革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第十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节 货币的定义及计量
第二节 货币与经济
第三节 货币的形态与种类
第四节 货币制度
第五节 货币流通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第十二章 信用和利息
第一节 信用的本质和作用
第二节 信用形式
第三节 信用工具
第四节 利息与利率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第十三章 金融市场
第一节 金融市场概述
第二节 货币市场
第三节 资本市场
第四节 、外汇黄金市场
第五节 保险市场
第六节 金融衍生工具市场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第十四章 金融机构
第一节 金融机构概述
第二节 现代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商业银行
第四节 中央银行
第五节 国际金融机构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第十五章 金融业务
第一节 贷款业务
第二节 网络银行业务
第三节 结算业务
第四节 租赁业务
第五节 信托业务
第六节 个人理财业务
第七节 金融创新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第十六章 保险
第一节 保险概述
第二节 保险种类
第三节 保险实务
第四节 保险经营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第十七章 国际金融
第一节 外汇与汇率
第二节 国际收支
第三节 国际信用
第四节 国际储备
第五节 国际货币体系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第十八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
第一节 货币需求
第二节 货币供给
第三节 货币均衡
第四节 通货膨胀
第五节 通货紧缩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第十九章 财政金融的宏观调控
第一节 信贷收支平衡
第二节 财政、信贷与社会总供求平衡
第三节 货币政策
第四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第五节 金融监管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1)客观说。客观说认为应以能客观观察并衡量的某种指标作为衡量纳税能力的依据。由于这些指标具有可观察和可衡量的性质,因此在实践中较为可行。但是,应用什么指标来衡量各人的纳税能力,人们仍存在着不同看法。多数人主张以各人的收入作为衡量纳税能力的指标,收人多的人多纳税,收入少的人少纳税。一般来说,以收入作为衡量纳税能力的标准是言之成理的。但是什么是“收入”,它的统计口径如何确定,仍存在一些问题:①是以单个人的收入还是以一组人的平均收入(例如家庭平均收入)作为衡量纳税能力的标准?假定甲、乙两人有相同的收入,甲上有老下有小,都依靠他的收入生活,而乙则没有这些负担,这两个人的纳税能力显然有所不同。如果以甲、乙的收人作为衡量这两个人纳税能力的标准,甲、乙两人就要交同样多的税。②是以纯收入还是以扣除某些支出后的净收入作为衡量纳税能力的标准?假如甲、乙两人有相同的收入,甲体弱多病,为了维持工作能力需花费许多医疗费,而乙则身体健康。两人获取同等收入,但所花费的成本开支不一样,因而净收入也不相同,纳税能力也并不相同。③是以货币收入还是以经济收入为衡量纳税能力的标准?假定甲为别人干活,取得一定的货币收入,他用这些货币收入来购买自己所需要的生活用品,而乙为自己干活,生产出自己所需要的生活用品(假定与甲所得到的一样多)。从货币收入来看,甲有收入,而乙无收入;但从经济收入来看,甲、乙两人得到的收入是同等的。单用货币收入来衡量纳税能力就会出现甲要纳税而乙无须纳税的情况。也有人主张以消费作为衡量各人纳税能力的依据。这种观点认为,以收入来衡量纳税能力,收人多的就要多纳税,这是不公平的。因为在市场经济中收入的多少标志着一个人对生产所做的贡献,不能因为贡献大而要求他多纳税。收入如果用于积累会增加社会的总财富,并可造福于未来,而消费则标志着一个人对社会的索取,索取越多,纳税能力越强,就应缴纳较多的税。以消费为衡量纳税能力的标准在实践上意味着不课征所得税,仅课征商品税,而且并非所有的商品都课税,而是只向消费品征税。在客观上它起着鼓励投资、抑制消费的作用。由于增加投资会使国民经济增长,因此,许多国家的税收政策都或多或少地反映了以消费为衡量纳税能力的这一观点。另一方面,虽然消费额的多少与收入的多少有一定联系,但二者之间并不一定成比例。一个月收入为2000元的人可能会消费l200,储蓄800元,而一个月收人为1000元的人则可能要消费900元,只储蓄100元。每个人的储蓄率会随他的收入的增加而增加。这样,各人的消费就不一定代表了他的支付能力。消费课税会形成一种累退性的税收,即收入越高,纳税额占收入的比例就越低。在上例中,如果消费税为消费额的10%,那么获得较多收入的人的税额与收入的比例为6%,而获得较低收入的人的税额与收入的比例为9%,收入高的人缴纳税收的比例反而低于收入低的人。这表明以消费为衡量纳税能力的标准将不利于社会缩小贫富差距。
编辑推荐
《财政与金融(第5版)》:高等学校管理类专业主干课程教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