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张旭,单勇 页数:422
前言
哲学社会科学是探索人类社会和精神世界奥秘、揭示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状态和文明素质,其研究能力和科研成果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繁荣发展的哲学社会科学,就没有文化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就没有真正强大的国家。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就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党中央在新时期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为哲学社会科学的进一步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开辟了广阔前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大力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质量,努力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密集,力量雄厚,学科齐全,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主力军。长期以来,广大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献身科学,甘于寂寞,刻苦钻研,无私奉献,开拓创新,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服务党和政府的决策,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了重要贡献。
内容概要
《犯罪学基本理论研究》是一本系统介绍犯罪学基本理论的学术专著。不同于以往犯罪学研究的导论与策论,《犯罪学基本理论研究》不仅全面梳理与系统整合了国内外犯罪学基本理论的既有知识体系,而且以较翔实的犯罪学资料与文献为基础,对我国的犯罪学基本理论体系进行了合理的完善。一方面,《犯罪学基本理论研究》密切关注中国转型社会的犯罪情势,结合转型社会的犯罪规律与嬗变趋势,体察各种类型犯罪的实际状况,把握各种犯罪人、潜在犯罪人、被害人、潜在被害人的行为方式与心理特征,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各种犯罪治理策略和措施。另一方面,对我国以往的各种犯罪治理活动进行反思和检讨,尤其是在建设法治国家的历程中,我国的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方式亦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嬗变,由此犯罪治理活动也必然面对更严峻的挑战和新的改良。 《犯罪学基本理论研究》可以用于法学专业本科生与研究生的犯罪学教学,也可以作为犯罪学学术研究的参考书,还可以提供给从事犯罪治理实践活动的司法部门工作人员学习与应用。
作者简介
张旭,女,1962年生,辽宁省黑山县人,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1995-1996年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00年、2002年和2007年先后三次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德国进行国际刑法和比较刑法研究。现任吉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副会长、吉林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吉林大学法学院欧盟法研究所所长、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刑法研究所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兼职教授、吉林省政府立法咨询委员等。
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刑法学、犯罪学、中国刑法学、外国刑法学。主持教育部青年教师基金项目、司法部项目、公安部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多项。出版专著多部,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代表性成果有论文《关于刑事责任的若干追问》、《犯罪学研究范式论纲》、《从方法到方法论——以刑事科学为场域的反思》,代表性著作:《国际刑法论要》、《犯罪学要论》。
书籍目录
第一编 犯罪学概论 第一章 犯罪学的含义、学科价值与地位 第一节 犯罪学的概念 第二节 犯罪学的学科价值 第三节 犯罪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 第四节 犯罪学在刑事科学中的地位 第二章 犯罪学的中心范畴 第一节 犯罪学中的犯罪 第二节 犯罪学中的被害 第三节 犯罪学中的犯罪原因 第四节 犯罪学中的犯罪治理 第三章 犯罪学的体系结构 第一节 犯罪学体系结构概览 第二节 犯罪学体系结构的构建基点 第三节 犯罪学体系的基本内容 第四章 犯罪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实证研究方法 第二节 思辨研究方法 第三节 跨学科研究方法 第五章 犯罪学的理论演进 第一节 传统西方犯罪学研究概览 第二节 现代西方犯罪学研究述评 第三节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犯罪学研究简介 第四节 我国犯罪学研究简述第二编 犯罪现象论 第一章 犯罪现象概述 第一节 犯罪现象的概念与内容 第二节 犯罪现象的特征 第三节 犯罪现象的研究价值 第四节 发达国家和我国的犯罪现象状况 第二章 犯罪分类研究 第一节 犯罪分类概述 第二节 犯罪行为的分类 第三节 犯罪人的分类 第三章 犯罪现象的描述 第一节 犯罪现象的测量 第二节 犯罪数量和犯罪率 第三节 犯罪现象的结构 第四节 犯罪现象的动态 第五节 犯罪现象的危害 第六节 犯罪现象的区域性和时间性 第四章 犯罪现象的预测 第一节 犯罪预测概说 第二节 犯罪预测的种类 第三节 犯罪预测的要求第三编 被害论 第一章 被害人学研究 第一节 被害人学的兴起与发展状况 第二节 被害人学的价值 第三节 被害人学的理论渊源 第二章 被害人与被害研究 第一节 被害人的概念、被害性与类型 第二节 被害现象的基本问题 第三节 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的关系分析 第三章 潜在被害人研究 第一节 潜在被害人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潜在被害人的研究意义和保护范围第四编 犯罪原因论 第一章 犯罪原因论概说 第一节 犯罪原因与犯罪原因论 第二节 犯罪原因论的两种认识途径 第三节 犯罪原因一体论 第二章 犯罪的一般社会原因 第一节 文化冲突的存在 第二节 生活方式的失衡 第三节 思想道德教育的放松 第四节 社会控制的薄弱 第五节 犯罪打击的不力 第三章 犯罪的个体原因 第一节 个体原因与犯罪 第二节 个体的不良心理 第三节 气质与性格中的消极因素 第四节 精神障碍的负面影响 第五节 年龄与性别上的差异对犯罪的影响第五编 犯罪治理论 第一章 犯罪治理概述 第一节 犯罪治理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犯罪治理的理论概览 第三节 我国犯罪治理的基本方略 第二章 犯罪的刑事治理 第一节 刑事治理概述 第二节 “严打”:刑事治理的特殊形式 第三节 刑事治理的完善 第三章 犯罪的社会治理 第一节 社会治理概述 第二节 社会治理的基本内容 第四章 犯罪的分类治理 第一节 犯罪主体层面的分类治理 第二节 犯罪发生领域的分类治理 第三节 犯罪手段层面的分类治理 第五章 犯罪的特殊治理 第一节 特殊治理的语义分析 第二节 特殊治理的必要性分析 第三节 特殊治理的基本途径 第六章 犯罪的被害治理 第一节 被害治理的必要性分析 第二节 被害治理的对象界定 第三节 被害治理的途径探寻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二)狭义的犯罪学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犯罪学可以分为狭义犯罪学和广义犯罪学。狭义犯罪学通常被认为是研究犯罪原因的科学,其研究的对象为犯罪和犯罪人。“狭义犯罪学是指将犯罪行为与犯罪人作为一个整体加以分析及研究,探讨犯罪发生原因及其规则性的科学。狭义犯罪学又称为‘犯罪原因学’,”①美国学者瓦尔德和伯纳德认为,犯罪学就是研究犯罪原因的科学,它只以犯罪的原因为研究对象。② 刑事社会学派的代表人物李斯特认为,犯罪学是刑事法律科学的组成部分,其任务在于阐明犯罪行为的原因,所以与犯罪侦查学、刑法学、刑事政策学为并列学科。法国学者居什认为,犯罪学是研究犯罪原因与犯罪规律的科学,并将犯罪学界定为纯理论学科而与作为应用型学科的刑事政策学相分离。随着犯罪治理理论和实践的开展,居什的观点遭到了很多学者的反对。目前犯罪学界通说认为,犯罪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犯罪学理论是犯罪治理实践的理论指导。 法国犯罪学家皮拉德尔进一步发展了狭义犯罪学。他认为,犯罪学固然应当以研究犯罪行为的形成因素和机理为主,但同时必须对实践问题予以充分的关注。如同医学一样,犯罪学除非有它自己的实际功能,否则便没有存在的意义。由此,他将狭义犯罪学又分为临床犯罪学和一般犯罪学。所谓临床犯罪学,是指在多种学科的专家协作下,采用类似医学上的临床方法,从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对犯罪人进行个别研究的科学。临床犯罪学把犯罪所处的种种环境的结合,看成是犯罪的原因,目的在于把特定罪犯重新犯罪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所谓一般犯罪学,是以概括的观察或抽样调查等方法,对犯罪人和正常人进行对比,把犯罪人不同于正常人的特殊性作为犯罪原因,以得出一般犯罪因果关系的形式,预见以后事态发展的规律。③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