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高等教育 作者:龙宗智//杨建广 页数:476
内容概要
《刑事诉讼法(第3版)》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该教材是在充分吸收、借鉴国内外刑事诉讼法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适应法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而设计的新型教材。它的问世将进一步促使现行法律、法学理论与法治实践三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有机地结合。它既可以作为“国家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项目——《刑事诉讼法》(杨建广、苏顺开主持)的配套文字教材,又可以独立作为本科生、研究生的法学教材。与现有同类教材相比,本教材的特色主要有三: 1.内容完整、全面。该教材严格按照教育部制定的法学本科核心课程基本要求和最新司法统一考试大纲编写,具有权威性、新颖性和全面性。它不仅适合于各类高校各层次学生和社会读者带着问题自学(可用书后所附学习卡上网),也适合于教师的讲授式教学和以案例讨论为主的启发式教学。 2.形式和功能多样。它力图运用系统工程框架(Systems Engineering Framework)、对象导向框架(Obiects-Oriented Framework)和法治系统工程(Legal System Engineering)方法,借鉴网络课程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的多媒体表现形式,通过纸质教材和电脑化网络课程的结合,形成具有整体功能的开放型知识系统。它既有真实案例,又有名家高论;既有传统教科书功能,又有专业辞典功能;既保留传统教科书的理论深度,又拓展了现代教育的活动空间。 3.目标定位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实际能力的培养。法学教材,尤其是应用法学的教材,不仅应引导学生研究和掌握字面上的法和法治过程(模型),而且要研究和掌握实际生活中的法和法治过程(原型)、研究和掌握法治系统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研究法治系统如何对社会环境发生作用。因此,本教材注重将法学教学(模型)与法治实践(原型)紧密结合,注重讲述法治系统的实际运筹与实现过程;不仅把“交互研讨型”(Interactive Seminar)的案例教学法引入刑事诉讼法学教学之中,而且刻意把“问题解决型”(Problem Solving)的现代学习理论融入学生的自学过程之中;这既有利于强化作为模型(Model)的法学课本与作为原型(Prototype)的法治系统的内在联系,又有利于引导学生综合集成地运用法律知识和其他多种知识来解决社会系统中的各种实际法律问题。
作者简介
龙宗智,学位/任职:法学博士,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西南政法大学校长,兼任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代表性著作:《相对合理主义》、《刑事庭审制度研究》、《证据法的理念、制度与方法》、《检察制度教程》等。杨建广,学位/任职:法学博士,中山大学教授、中山大学法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诉讼法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代表性著作:《刑事诉讼判例研究》、《刑事诉讼法》(网络课程)(主持人)、《刑事诉讼法》(主编)、《刑事诉讼法通论》(副主编)等。
书籍目录
本书知识系统基本结构图第一编 导论第1章 刑事诉讼法概述1.1 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法1.1.1 诉讼1.1.2 刑事诉讼及其特征1.1.3 刑事诉讼法的概念和内容1.1.4 刑事诉讼法与相邻部门法的关系1.2 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学科体系1.2.1 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1.2.2 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法1.2.3 刑事诉讼法学的学科体系1.3 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根据、任务和作用1.3.1 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和根据1.3.2 刑事诉讼法的任务1.3.3 刑事诉讼法的作用第2章 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2.1 外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2.1.1 外国古代弹劾式诉讼制度和神示证据制度2.1.2 外国中世纪纠问式诉讼制度和法定证据制度2.1.3 外国近现代辩论式诉讼制度和自由心证制度2.2 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2.2.1 中国古代刑事诉讼法制的产生与发展2.2.2 中国近现代刑事诉讼法制的沿革2.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产生与发展第二编 基础理论第3章刑事诉讼的基本范畴3.1 刑事诉讼目的与刑事诉讼结构3.1.1 刑事诉讼目的3.1.2 刑事诉讼结构3.2 刑事诉讼主体与刑事诉讼职能3.2.1 刑事诉讼主体3.2.2 刑事诉讼职能3.3 刑事诉讼状态与刑事诉讼法律关系3.3.1 大陆法系有关理论3.3.2 中国法有关理论3.4 刑事诉讼行为与刑事诉讼条件3.4.1 刑事诉讼行为3.4.2 刑事诉讼条件3.5 刑事诉讼阶段与刑事诉讼客体3.5.1 刑事诉讼阶段3.5.2 刑事诉讼客体第4章 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4.1 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概述4.1.1 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概念和特征4.1.2 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体系4.2 普遍适用的基本原则4.2.1 刑事程序法定原则4.2.2 司法独立原则.4.2.3 无罪推定原则4.2.4 辩护原则4.2.5 法的平等保护原则4.2.6 诉讼经济原则4.2.7 诉讼及时原则4.2.8 禁止重复追究原则4.3 中国刑事诉讼坚持的原则4.3.1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4.3.2 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4.3.3 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第5章 刑事诉讼证据5.1 刑事诉讼证据概述5.1.1 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5.1.2 刑事诉讼证据的本质属性5.1.3 刑事诉讼证据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5.2 刑事诉讼证据的分类5.2.1 刑事诉讼证据在法律上的分类5.2.2 刑事诉讼证据在学理上的分类5.3 证据规则5.3.1 证据规则概述5.3.2 传闻证据规则5.3.3 违法证据排除规则5.3.4 补强规则5.3.5 意见排除规则5.4 刑事诉讼证明5.4.1 证明对象5.4.2 证明责任5.4.3 证明标准第6章 辩护与刑事代理6.1 辩护制度6.1.1 辩护制度概述6.1.2 辩护制度的演变与完善6.1.3 中国辩护制度的基本内容6.2 刑事代理制度6.2.1 刑事代理概述6.2.2 自诉案件中的代理6.2.3 公诉案件中的代理6.2.4 附带民事诉讼中的代理第7章 回避7.1 回避概述7.1.1 回避的概念7.1.2 回避的意义7.1.3 回避的种类7.2 回避的理由和适用人员10.2 侦查行为10.2.1 讯问犯罪嫌疑人10.2.2 询问证人、被害人10.2.3 勘验、检查10.2.4 搜查10.2.5 扣押物证、书证10.2.6 鉴定10.2.7 辨认10.2.8 通缉10.3 侦查终结10.3.1 侦查终结的概念和意义10.3.2 侦查终结的条件10.3.3 侦查终结的处理10.3.4 侦查羁押期限10.4 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案件的侦查10.4.1 自侦案件的概念10.4.2 自侦案件的程序10.5 补充侦查10.5.1 补充侦查的概念和意义10.5.2 补充侦查的形式和种类10.6 侦查监督10.6.1 侦查监督的概念和意义10.6.2 侦查监督的内容10.6.3 侦查监督的程序10.7 强制措施10.7.1 拘传10.7.2 取保候审10.7.3 监视居住10.7.4 拘留10.7.5 逮捕第11章 起诉11.1 起诉概述11.1.1 起诉的概念与意义11.1.2 国家追诉主义和私人起诉主义11.1.3 起诉法定主义与起诉便宜主义……关键词索引图表索引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刑事诉讼法只是一个国家的法律系统中的构成要素之一,与其在同一层面,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其他法律要素还有很多。这里只就与其相互联系紧密、相互作用较大的要素进行讨论。1.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关系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关系是程序法与实体法之间的关系。它们实质上是一种直接配套的关系。在刑事诉讼中,两者同等重要,密不可分,互相协同,都以惩罚犯罪、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为目的。刑事诉讼的过程既是刑法实现的过程,也是刑事诉讼法实现的过程。在现代社会里,没有刑法就不存在犯罪及刑罚(罪刑法定主义)。刑法是衡量某一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应否处罚及如何处罚的标准或依据。失去刑法就不知道什么是犯罪,惩罚什么。刑事诉讼法也就会无的放矢,徒具形式。同样,没有法定的程序就不能进行刑罚(程序法定主义)。刑事诉讼法是具体揭露、证实、惩罚犯罪的司法程序和国家司法机关及诉讼参与人职责、权利和义务分配的准绳,失去这一实现手段,定罪量刑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正如马克思所说,“审判程序和法二者之间的关系如此密切,就像植物的外形和植物的联系,动物的外形和血肉的联系一样”①。显然,刑事诉讼法与刑法是一个有机整体中的不可分割的部分。一旦分割,它们也就丧失了原有的功能。世界各国在制定刑法的同时,必然要制定刑事诉讼法。不仅我国古代诸法合体、刑法突出的许多法典中有刑事诉讼法的内容,即使在今天,也还有像加拿大刑事法典那样将刑法与刑事诉讼法合二为一的范例。事实上,在社会高度分工和复杂化的今天,程序法尤其起到保证诉讼的公正性和科学性的重要作用。我国以往司法观念和司法实践中长期存在重实体轻程序的倾向近年来也已有所改变。
后记
本教材第三版系在广泛听取我们的研究生及广大读者的建议,根据刑事诉讼立法与司法的变化,由西南政法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教学科研人员在原教材的基础上共同修订而成。
编辑推荐
《刑事诉讼法(第3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16门核心课程教材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