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那维 页数:272
Tag标签:无
前言
能为Zev Naveh先生的这本书作序,感到非常荣幸和骄傲,因为这本书不仅凝聚了他毕生的心血,而且具有重要的划时代意义。 写此序是我个人的荣幸,因为Naveh先生的理论并不仅仅局限在理论领域,而且还体现在应用上——或者至少在与实践有关的应用理论上,这在理论研究中是很难得的。我惊喜地发现,他在整体人类生态系统模型(THE)中,不仅运用了我长期倡导的整体性思想作为总体框架,而且还用到了我在一般进化论模型中提出的、基于分支点理论的进化序列,这种十分特殊的概念。他甚至还用到了基于全息场概念,或称A域的、包含所有事物的综合理论(integral theory of eveiything),这是我最近几年才刚概括出来的新理论。 能为此书作序,还是一种道德和学术上的责任,因为Naveh先生这部著作的重要性不仅在于理论模型的选择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Naveh先生的贡献,不仅是对景观生态学的,他还超越这一学科,领会了行星地球上决定我们生活的一些内在过程,这种贡献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外行人来说也许会感到惊讶——Naveh把系统思维真正引入到了生态学领域,虽然这门学科一直被当做是针对系统的,而实际上这一领域的研究却缺乏真正的系统性。他指出,世界上任何景观的研究与管理、保护与恢复,都需要一种整体性方法,贯穿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甚至人文和艺术领域的前沿。这一观点非常重要,对于生态的主流思想来说,也是一种根本性的创新。 Naveh先生认为,所有环境领域的理论和实践都迫切需要一个跨学科性的变革,这种变革在景观生态学、恢复生态学和一般性的景观研究中尤其重要。这场变革是“迫切需要的环境革命”的核心,它将导致后工业化时代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表现为人类与景观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在本书的一些章节中,通过系统科学、控制论、复杂性理论、一般进化论,以及本人的一些综合性世界观理念,充分展示了跨学科性变革的必要性和实践意义。 正如Naveh先生所指出的——也是大家公认的——世界上大部分生态系统目前正处在退化之中。它们不仅需要维持现状,更加需要恢复一种较为平衡的、健康的状态。因此,Naveh先生认为,对生态系统的恢复不仅要恢复其植被格局,而且还要恢复其维持可持续性健康状态和富有吸引力景观的所有过程。这就需要一种整体性的方法,既能保持和恢复生物多样性,又能保证生态和人类文化景观的异质性,在自然和人类土地利用格局之间实现一种动态平衡。最终需要的,是一种整体性的土地利用政策。
内容概要
本书是以色列著名景观生态学家Zev Naveh教授毕生从事景观生态学研究的著作精选,内容涵盖了景观生态学的若干理论研究和应用案例,以及从人类生态学角度对景观与恢复生态学所做的一些思考。其中不乏对生态系统与景观、生物多样性、景观多功能性、文化景观、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及后工业化信息社会未来发展走向的深刻思考和剖析,强调人类对大自然认识和行为的转变是实现可持续未来的唯一途径。本书可供地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的研究生和教学、科研人员参考,也值得人文科学乃至管理领域的人员关注。
作者简介
Zev Naveh,以色列著名景观生态学家,海法大学荣誉教授。1960年在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曾在欧美、非洲等世界许多国家从事研究工作,并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任职。为多家生态学方面的国际刊物编委,如Landscape Ecology、Restoration Ecology、Int.J.of E
书籍目录
引言——作者自传与各章简介第一部分 理论、方法和应用 第1章 生态系统和景观——批判性的比较与评价 1.1 引言 1.2 生态系统概念的内涵以及应用中的模糊性 1.3 生态系统概念的关键方法和它的“自然生态系统”范式 1.4 对景观含义的批判性评价 1.5 结论:对比鲜明的生态系统与景观定义 第2章 从生物多样性到生态多样性:保护和恢复的景观生态学方法 2.1 作为后工业时代环境变革一部分的生态多样性保护及恢复 2.2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异质性 2.3 景观生态学和生态多样性 2.4 整体性的景观保护和恢复 第3章 多功能景观整体理念的10个主要前提 3.1 引言 3.2 跨学科的景观研究的含义 3.3 构建多功能景观整体性理念的10个主要前提 3.4 结论 第4章 多功能的、自组织的生物圈景观和整体人类生态系统的未来 4.1 引言:向全球信息化的转变——地球生命的决定性时期 4.2 景观生态学的使命和可持续性演化 4.3 景观是整体人类生态系统中具体的具有格式塔结构的多功能系统 4.4 关于非平衡系统中自组织和演化进程的新视角 4.5 作为远离平衡态的具有耗散结构的自组织景观的演化与动态 4.6 基于整体人类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景观分类:生物圈景观,技术圈景观和农业产业化景观 4.7 结论:后工业化时代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需求第二部分 文化和景观的保护与恢复 第5章 文化与景观保护:景观生态学透视 5.1 引言 5.2 景观生态学作为跨学科性科学的基本前提 5.3 景观演化与感知的文化方面 5.4 生物圈景观及其生态多样性的动态保护 5.5 讨论与结论 第6章 生态文化景观恢复与后工业化时代走向人类社会和自然共生关系的文化演化 6.1 引言 6.2 生态与文化景观恢复的前提 6.3 文化景观的演化 6.4 自然文化生物圈与技术圈景观的功能分类及其主要恢复策略 6.5 结论第三部分 可持续发展:从马萨伊生态系统到信息社会的后工业化景观 第7章 坦桑尼亚马萨伊地区的发展:社会与生态挑战 7.1 引言 7.2 坦桑尼亚马萨伊地区的自然和生物环境 7.3 马萨伊游牧生态系统衰减的生态影响 7.4 马萨伊地区牲畜产量的提高 7.5 马萨伊地区牧场产量的提高 7.6 小结 第8章 景观生态学在发展中的作用 8.1 引言 8.2 作为一门跨学科的“人类生态系统”科学的景观生态学 8.3 地中海高地发展的多用途对策模型 8.4 小结 第9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维度 9.1 可持续性与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9.2 对可持续发展进行跨学科研究的需要 9.3 环境可持续性革命的需要 9.4 度量生态可持续性中出现的问题 9.5 作为一门横断科学,景观生态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9.6 结论 第10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跨学科教育计划 10.1 需要一场深刻的全球可持续性变革 10.2 要科学地领导区域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广泛的跨学科教育 10.3 跨学科教学计划的三大前提 10.4 一般系统论和新兴的关于整体性和复杂性的科学 10.5 等级理论及其跨学科区域发展的含义 10.6 整体人类生态系统——跨学科可持续发展统一超理论的概念基础 10.7 对动态自组织和共同进化的新认识 10.8 从多学科到“生态学科”的综合 10.9 Jantsch的跨学科教育等级系统方法及其可持续发展含义 10.10 跨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性数学方法 10.11 跨学科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含义 10.12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模拟模型实例 10.13 结论第四部分 要点回顾 第11章 从景观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向跨学科的整体性景观研究、管理、规划、保护与恢复转变 11.1 引言 11.2 在向全球信息化时代过渡过程中面临的生态、社会~经济和文化危机 11.3 面向全球的后工业化生态经济和可持续革命 11.4 景观生态学家和恢复生态学家在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需要更新观念 11.5 对传统生态科学中自然人类一文化关系的批判性评价 11.6 生态科学中的整体论倾向 11.7 综合性的生态科学——跨学科性的进步 11.8 跨学科性在景观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中的作用 11.9 跨学科性对两门景观科学的真正意义 11.10 整体性与跨学科性科学革命 11.11 整合所有事物的理论及其对人与自然交互作用的重要意义 11.12 结论:跨学科性景观科学的新挑战 第12章 全球信息社会和整个后工业化景观之未来 12.1 引言 12.2 人类社会及其景观的无序转变动态 12.3 历史的教训 12.4 加速的生态、社会经济和文化危机 12.5 农作物提取生物燃料的悲剧 12.6 苦涩的大米故事 12.7 同时代的两个对比明显的实例:格陵兰和中国生态现状分析 12.8 结论:急需可持续发展变革的重要但非充分的标志 参考文献 索引 中文版后记 译者的话
章节摘录
第二个家,但并没有试图让这些孩子的父母信奉天主教。这些传教士非常善解人意,理解马萨伊人的想法,并且支持他们倾力保护自己的牧草地和半游牧式的生活,还有他们的标志和文化。在他们的影响下,我们成功地赢得了马萨伊人的信任,尤其是在我妻子教会了他们如何利用多余的牛奶制作奶酪之后。 在Chagga(乞力马扎罗山)部落那些热心的技术人员的帮助下,我们在学校附近建立了一片改良的没有围栏的牧场,种植的禾草和豆科植物可作为奶牛的食料。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与一位来自Longido聪明的马萨伊年轻人熟悉起来,在本章正文中也提到过他。他是当地农学院最优秀的学生之一,该农学院附属于我们在Tengeru的实验站。与大部分受过教育的马萨伊人一样,他英语讲得很好。我们“收养”了他,他经常花大量时间呆在我住的地方,和我一起在田间劳作,通过他,我得到了关于马萨伊人的大量第一手资料,比如他们的zebu牛,他们的牧场管理办法,还有一些主要的牧草及其马萨伊名称。从几位来自澳大利亚北部的草地研究人员和专家那里,我也学到了不少知识,他们主要从事半干旱的热带地区草地研究,来马萨伊是为了采集一些有引种潜力的禾草或豆科牧草的混合类群,当时我也想在我们的实验小区里引种这些牧草类群。 20多年之后,我们关于马萨伊人在牧场管理和牧畜饲养方面体现生态智慧的许多设想得到了验证,而这种验证是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野外、室内和计算机实验模拟实现的(Western and Finch,1986;Krummeletal.1986)。这些研究有力地说明,大量的奶牛是马萨伊人在严重干旱年份赖以生存的保障。western和Finch(1986)的研究结论是,牧人能够获得生存,并且成功繁衍下去,取决于他在畜群生产力和大家庭的影响力之间能否建立一种紧密的联系,而大的畜群往往来自于新娘的嫁妆。Western在20世纪80年代是肯尼亚Amboseli国家公园保护部门的主管,他在当地实施的政策是让那些与野生动物和谐共生的牧民全方位地享受旅游业带来的收入,这与我们在20世纪60年代为坦桑尼亚马萨伊地区提出的发展方案不谋而合。 我们提出了通过经济发展与自然保护相结合,即在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文化多样性保护之间适当妥协,来促进马萨伊地区发展的建议,后来成为IUCN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主要全球性准则之一,这些原则也被纳入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中。不过,对这些原则的解释和在发展中国家的应用也受到了不少批评(Naveh,1997)。对非洲的一些国际援助不仅被当地一些腐败的政府官员浪费了,而且也不足以阻止当前许多非洲国家所面临的一些灾难。
媒体关注与评论
如果哪位读者还对景观生态学整体性方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存有疑问,建议读读这本书。它可以称得上是经验科学向综合性系统进化思想迈进的一个里程碑。 Naveh教授毕生的贡献,通过此书体现出来,李秀珍博士将它的精华提炼为理性行动所需要遵循的一些原则介绍到中国,目的是使中国这位觉醒中的巨人认识到,其重要性不仅仅在于其作为经济大国的崛起,更重要的是其在保证系统动态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这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存,而且关系到整个行星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未来。 ——系统哲学家、广义进化论和全球问题专家 Ervin Laszlo
编辑推荐
《景观与恢复生态学:跨学科的挑战》基于作者40多年研究工作的经历及大量研究,阐述了在全球环境与景观生态学领域的一系列理论和应用方面的成果。内容包括对生态系统和景观的辨析,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的认识,以及对多功能景观和文化景观的理论探讨,厘清了当前宏观生态学研究中一些被混淆的概念,指出只有建立多功能、自组织的生物圈景观,整体人类生态系统才能走向可持续的未来。以案例说明了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生态和社会挑战和景观生态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提出景观与恢复生态学,需要在先进的系统复杂性理论基础上进行一场跨学科的大变革,以应对当前从工业化社会向后工业化的、全球信息化时代转变过程中所面临的生态、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危机。《景观与恢复生态学:跨学科的挑战》还结合当前的气候灾害、能源危机、金融危机等实例,指出当前人类社会正向即将发生重大变革的“分支点”靠近,并对中国引领世界新能源的未来寄予了厚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