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逄锦聚、刘灿、 白永秀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09出版) 作者:逄锦聚,等 编 页数:329
前言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60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以年均8.1%的速度增长,城乡居民储蓄增加了2.5万倍,对外贸易增长了2266倍,人民生活由贫困迈上总体小康。经济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方面军,为这些成就的取得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回顾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学教育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经验,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曾经谋划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一批学者撰写一部尽可能客观反映新中国成立60年来经济学教育(主要是本科)发展历程和基本经验的史论结合的著作,以为后人研究这段经济学教育的历史提供参考,并为新的历史条件下经济学教育教学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愿望一时没能实现。令人欣慰的是,2009年10月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和西北大学主办的第四届中国经济学教育年会在西安举行,会议的主题是“新中国经济学教育60年的回顾与展望”。来自全国综合大学和财经类院校的几十位校长、经济学院院长、系主任和有关教授专家共150多位代表出席了大会。与会代表不仅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而且事先准备了有真知灼见的论文和经验总结材料。这些论文和材料出自长期工作在经济学教育教学第一线的学者之手,具有十分宝贵的价值。会后,经过多次商议,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决定以这些论文和材料为基础,按照一定的思路将其编纂成集,这就形成了现在的这本书。
内容概要
《新中国经济学教育60年:回顾与展望》以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四届年会的会议征文为基础,吸纳近年来多位经济学专家和学者的最新教学与科研成果,从教育思想、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学科布局、学科结构与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课程建设,教育制度、教学管理与教学方法等四大方面,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经济学教育(主要是本科)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经验。
作者简介
逄锦聚,南开大学教授,原副校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首席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部召集人;主要教学和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市场经济理论与经济改革、宏观经济运行与宏观调控等;曾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被选为“新中国60年有影响的百位经济学家”,教材《政治经济学》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专著《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继承和发展》获全国首届优秀出版物(著作)奖。刘灿,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副校长,经济学博士,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专业设置和学科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经济学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经济改革、现代公司理论、产权理论。在《经济学动态》、《经济学家》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出版《现代股份公司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研究》、《我国自然垄断行业改革研究》、《中国经济改革与产权制度创新》等多部专著;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理论文章)奖、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等多项。
书籍目录
第一篇 总论 一、新中国经济学教育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二、新中国经济学研究的发展历程 三、新中国经济学教育的发展历程 四、中国经济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和任务 五、中国经济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第二篇 教育思想、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 一、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深化经济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二、中国经济学教育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 三、以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推进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 四、以改革开放的实践推动经济学的创新 五、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六、经管类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七、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及其启示 第三篇 学科布局、学科结构与专业建设 一、新中国60年经济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 二、新中国国际贸易教育的回顾与展望——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例 三、中国金融学科60年历程、逻辑与展望 四、中国经济统计学60年 五、新中国一60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 六、金融学教学60年回顾 七、新中国60年保险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 第四篇 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课程建设 一、关于我国经济学教学改革的若干问题 二、关于经济学专业主干课程设置的思考 三、关于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若干问题的探析 四、经济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五、中国经济类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历史发展 六、政治经济学教学中的创新与科研能力的培养 七、加强“五大教学体系”建设,夯实经济学理论基础 八、经济学与数学结合视角下的经济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探索 九、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前景展望 十、对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两门课程及其相互关系的再认识 十一、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理论课程体系研究 十二、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用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第五篇 教育制度、教学管理与教学方法 一、高校教学管理机构设置与职责划分 二、学分制条件下经济学类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改革研究 三、我国高等院校经济学教学和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四、经济学教育与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五、加强经济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保障措施和基本思路 六、微观经济学精品式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新中国经济学教育60年大事记
章节摘录
插图:3.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客观要求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但在进行逻辑思维活动的一些具体环节上又要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逻辑思维是数学思维的核心。数学作为一种抽象逻辑语言,非常适合经济分析,从复杂的经济现象中抽取出最本质的经济规律。作为一种语言和工具载体,经济学的数学公式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经济含义,应该注意数学公式的经济解释方面的训练。换言之,经济学的基本功训练应该包含数量分析和数量分析的经济解释两个方面,通过这两个方面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林毅夫认为:“数学模型是最严格的形式逻辑,能将逻辑分析数学模型化最好,这是国际经济学科发展的一个趋势。”①因此,在经济学与数学结合视角下进行经济学人才培养,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客观要求。4.是促进经济学研究实证性的客观要求“数学是表达思想的紧凑方式,也是分析思想的强有力的工具。”②数学在经济分析中的作用是:(1)使所用语言更加精确和精炼,假设前提条件的陈述更加清楚,这样可以减少许多由于定义不清所造成的争议。(2)分析的逻辑更加严谨,并且清楚地阐明了一个经济结论成立的边界和适应范围,给出了一个理论结论成立的确切条件。(3)可以改进或推广已有的经济理论。我们不是为学经济学而学经济学,而是对所观测到的经济现象和统计资料进行分析、描述和制定政策,并对经济理论进行检验。对经济问题,不仅要作定性的理论分析,还需要有经验性的定量分析。经济统计和计量经济学在这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经济统计侧重于数据的收集、描述、整理及给出统计的方法,而计量经济学则侧重于经济理论的检验、经济政策的评价、进行经济预测,及检验各个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为了更好地估计经济模型和作出更精确的预测,理论计量经济学家不断地研究出更为有力的计量工具。从数学在经济分析中的作用出发,为了促进经济学研究的实证性,在经济学人才培养中需要在经济学与数学结合的视角下进行经济学创新人才的培养。
编辑推荐
《新中国经济学教育60年:回顾与展望》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而作,是《新中国经济学60年(1949-2009)》的姊妹书。《新中国经济学教育60年:回顾与展望》是新中国经济学教育60年探索历程和主要经验的初步总结,是从事经济学教育第一线教授、专家智慧的结晶。《新中国经济学教育60年:回顾与展望》包括五篇:第一篇总论,第二篇教育思想、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第三篇学科布局、学科结构与专业建设,第四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课程建设,第五篇教育制度、教学管理与教学方法。为了增强《新中国经济学教育60年:回顾与展望》的史料价值。在全书正文后附录“新中国经济学教育60年大事记”。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