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马健生 编 页数:365
前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提高教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是教师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是教师教育的重要内容。 高等教育出版社策划出版的“高等院校教育学类专业课程规划教材”涵盖了教育学类专业课程的主要内容,反映了教育学各分支学科研究的新成果与新水平。这套教材体现了以下特色: 一是教材的实践性。教育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学科,理论联系实际是教育学各分支学科须着力处理好的关键问题。作为教育学类专业课程教材,该套教材打破了以往同类教材对教育理论的抽象阐述与枯燥呈现,用案例分析阐述理论内涵,突出实践教学的内容,把教育理论变得生动并指向教育实际问题的解决,凸显了教育学科的实践性。 二是教材的先进性。教育学分支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细化,涌现出很多新成就和新思想。这套教材在保证学科领域最基本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重新建构学科体系,注意吸收本学科研究的新成就和新思想,具有与本学科发展相适应的新水平,因而能够反映教育学分支学科新的变化和发展。 三是配套课程资源的丰富性。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着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课程观念已由单一课程观向教育资源观转变,教学资源亦须由单一纸介质教材向立体化教学资源转变。高等教育出版社建设了这套教材的配套电子教案、辅教光盘、辅学光盘、试题库、学科素材库、课程网站等立体化教学资源,极大地丰富了教材的配套课程资源。
内容概要
比较教育是一种文化理解,是借鉴他国经验反思、解决本国教育问题的学术领域。《比较教育》的内容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理论篇,着重于比较教育的理论介绍;第二部分为比较篇,突破了传统的以国别为主的编写方式,代之以专题比较的方式,对有代表性的国家从幼儿教育到终身教育的情况进行详尽的介绍和分析,使读者能够了解并比较不同国家教育的异同及特色;第三部分为前景篇,重点介绍比较教育学的未来走向与发展,以及国内外最新的比较教育理论动态。 本教材在编写上强调资料的时效性,重视教材的可读性,突出问题引领,提供学习的支持性材料,关注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互动过程,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比较教育学科本身以及主要国家教育的最新动态。 《比较教育》主要是为教师教育各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撰写的,适合比较教育、国际教育发展动态等课程;同时,还可作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教材或参考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比较教育是什么?第一节 比较教育的定义第二节 比较教育的学科性质和领域一、比较教育的学科性质二、比较教育的学科领域第三节 比较教育的基本特征和作用一、比较教育的基本特征二、比较教育的作用三、学习比较教育的意义第二章 比较教育的历史沿革——我是如何成长的?第一节 比较教育的“史前阶段”第二节 比较教育的“借鉴时代”第三节 比较教育的“因素分析时代”第四节 比较教育的“社会科学方法时代”一、发展期(20世纪50至60年代)二、高原期(20世纪70年代)三、反省期(20世纪80年代)四、扩展期(20世纪90年代)第三章 比较教育的重要思想和方法——我的家族都有谁?第一节 比较教育的重要思想一、库森的比较教育思想二、萨德勒的比较教育思想三、康德尔的比较教育思想四、汉斯的比较教育思想第二节 比较教育的方法一、贝雷迪的比较四步法二、诺亚与埃克斯坦的科学与量化方法三、霍姆斯的问题法四、埃德蒙·金的比较教育方法论第四章 比较教育的理论基础——谁影响着我的存在?第一节 功能主义理论一、功能主义理论概述二、结构功能主义与比较教育第二节 冲突理论一、冲突理论概述二、冲突理论与比较教育第三节 依附理论一、依附理论概述二、依附理论与比较教育第四节 世界体系理论一、世界体系理论概述二、世界体系理论与比较教育第五章 比较教育的研究机构——哪里是我的家园?第一节 比较教育研究的国际机构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世界银行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四、欧洲联盟第二节 比较教育学会与比较教育研究一、世界比较教育联合会二、地域性比较教育学会三、各国的比较教育学会第三节 比较教育的重要期刊一、《比较教育评论》二、《比较教育》三、《比较》四、《教育展望》五、《比较教育研究》六、《全球教育展望》七、《外国教育研究》第六章 幼儿教育——人生神圣的起点第一节 幼儿教育的历史沿革一、幼儿教育的初创时期二、幼儿教育的本土化时期三、幼儿教育的普及与提高时期第二节 幼儿教育的当代发展一、美国幼儿教育的当代发展二、英国幼儿教育的当代发展三、法国幼儿教育的当代发展四、德国幼儿教育的当代发展五、俄罗斯幼儿教育的当代发展六、日本幼儿教育的当代发展第三节 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一、树立幼儿全面发展的整体观二、扩展幼儿教育的内容三、提高幼儿教育师资水平第七章 基础教育——未来的希望第一节 基础教育的历史沿革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基础教育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基础教育第二节 基础教育的当代发展一、美国基础教育的当代发展二、英国基础教育的当代发展三、法国基础教育的当代发展四、德国基础教育的当代发展五、俄罗斯基础教育的当代发展六、日本基础教育的当代发展第三节 基础教育的问题与改革一、基础教育的课程与教学问题二、基础教育的公平问题第八章 高等教育——社会的轴心第一节 大学的产生与发展一、近代中世纪大学的产生二、文艺复兴时期大学的发展第二节 各国高等教育概况一、美国高等教育二、英国高等教育三、法国高等教育四、德国高等教育五、日本高等教育六、俄罗斯的高等教育第三节 高等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变革一、高等教育为谁服务——使命问题二、高等教育能否回避历史——传统问题三、象牙塔还是服务站——理念问题第九章 终身学习与成人教育——一生的“事业”第一节 终身教育理论的产生一、现代终身教育理论的产生二、终身教育理论的发展第二节 终身教育理论的实践一、美国终身教育的实践二、日本终身教育的实践三、英国终身教育的实践四、德国终身教育的实践五、法国终身教育的实践第三节 终身教育的变革与发展一、从“理念”到“实践”二、终身教育发展的多样化趋势三、从“终身教育”到“学习化社会”第十章 教师教育——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第一节 教师教育的理论概述一、教师教育的内涵二、教师教育的发展历史三、教师教育的培养模式四、教师教育的培训体制第二节 教师教育的当代发展一、美国教师教育的发展状况二、英国教师教育的发展状况三、法国教师教育的发展状况……第十一章 教育管理——教育事业发展的保障第十二章 启示录——当前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第十三章 比较教育理论的分歧与争论——我空间是谁?第十四章 全球化与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比较教育研究——我将到哪里去?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还出现了“学习化社会”的概念。1968年,美国学者罗伯特·赫钦斯发表《学习社会》一书,首次提出了学习化社会的概念,并对其内涵和特征进行了界定。他指出:“仅仅经常向所有成年人提供定时制的成人教育是不够的,在此基础上,社会还应该以帮助人们学习做人和完善人格为目的,据此制定相应的制度,并且凭借这套制度来促成目的的最终实现。这样,建立起一个朝向价值的转换和成功的社会。”他认为,学习化社会是这样一种社会,在学习化社会里,“除了能够为每个人在其成年以后的每个阶段提供部分时间制的成人教育外,还成功地实现了价值转换的社会。成功的价值转换即指学习、自我实现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已经变成了社会目标,并且所有的社会制度均以这个目标为指向。” “学习化社会”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就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注意。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特别强调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两个概念,把学习化社会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指出:“教育正在日益向着包括整个社会和个人终身的方向发展”,教育“不再是从外部强加在学习者身上的东西,也不是强加在别的人身上的东西。教育必须是从学习者本人出发的”。“我们越来越不能说,社会的教育功能乃是教育的特权。所有的部门——政府机关、工业交通、运输——都必须参与教育工作。”并且特别强调:“必须从整个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全局,把学习化社会理解为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密切交织的过程,教育是扩展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具有普遍联系的整体,是贯穿在一个人一生各个发展阶段的连续统一体。很显然,一个社会既然赋予教育这样重要的地位和崇高的价值,那么这个社会就应该有一个它应有的名称,这就是学习化社会。” 报告还认为,在学习型社会里,“每个人必须终身继续不断地进行学习。终身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石”。并且指出,“终身教育并不是一个教育体系,而是建立一个体系的全面组织所根据的原则,而这个原则又是贯穿在这个体系的每个部分的发展过程之中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