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高等教育 作者:颜秀茹 页数:305 字数:37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本书是为配合天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无机化学》(第四版)而编写的学习指导书。本书是根据《无机化学》(第四版)的内容要求,在其前身《无机化学习题解析》(杨宏孝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的基础上,广泛吸纳、精心凝聚数十年的教学经验汇编而成。本书由颜秀茹主编,崔建中、王兴尧任副主编,由杨宏孝策划、审定。各部分内容及编者如下。第一部分:无机化学学习方法,由崔建中、杨宏孝编写。第二部分:疑难问题选析,2-1、2-5由颜秀茹编写,2-2、2-3由王兴尧编写,2-4由马亚鲁、李丹峰编写。第三部分:思考题、习题解析,第2、3、8、13、14、15、17章由颜秀茹编写,第1、4、5、6、7章由王兴尧编写,第9、10、11、·12章由李丹峰、马亚鲁编写。第四部分:学习效果自我检测,由王兴尧编写。第五部分:考研试题选编,由王兴尧编写。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人员还有凌芝、杨桂琴等老师,对此表示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纰漏之处,敬请读者斧正。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为配合天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无机化学》(第四版)而编写的学习指导书。全书内容分五部分,包括无机化学学习方法;疑难问题选析;思考题、习题解析;学习效果自我检测;考研试题选编。全书内容丰富,概念清晰,便于自学。 本书适用于高等学校化工、化学、应用化学、生物化学、制药、环境、冶金等专业,特别是适合使用天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无机化学》( 第四版)的学校作教学参考。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无机化学学习方法 一、通过绪论课学习,初步了解无机化学课程的性质、地位和目的 二、了解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三、熟悉无机化学课程各章教学基本要求 四、把握好无机化学课程的几个学习环节 五、明了无机化学课程内容特点,确定学习策略 六、化学教学资源网站第二部分 疑难问题选析 2~1 反应原理部分 1.功为什么不是状态函数? 2.“标准态”与“标准状况”含义是否相同? 3.摩尔气体常数(R)的数值和单位如何导出? 4.有人说“焓是指体系内部所含的热”,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5.状态函数p、T、V、U、H是否都具有加和性? 6.为什么可利用标准摩尔生成焓的数据求等压反应热? 7.从热力学角度说明为什么金刚石不如石墨稳定? 8.如何理解△rHm=Qp公式的“压力”条件? 9.经验活化能的含义有几种说法?哪种说法较确切? 10.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吗? 11.升高温度,任何反应的反应速率都增大吗? 12.为什么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不出现固态或纯液态物质的浓度项? 13.化学反应“限度”和“程度”两者的含义是否有区别? 14.△rSm、△rHm、△rGm的数值及单位与反应式的写法是否有关? 15.为什么△rHm、△rsm值可以认为基本上不随温度变化? 16.为什么物质的焓和吉布斯(Gmbs)自由能是相对值,而熵却为“绝对”值? 17.△rGm和△fGm的意义与作用有什么不同? 18.有些反应的△fGm 19.在恒温、恒容条件下,把与反应无关的气体充入到某气相反应的平衡体系中,导致体系总压增大,试问该平衡是否发生移动? 20.在计算酸、碱溶液的pH时,如何判断是否需要考虑水解离出来的H+、OH-? 21.如何计算酸式盐溶液的pH? 22.如何计算弱酸弱碱盐的水解度和溶液的c(H+)? 23.两种不同浓度的强酸或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的c(H+)是否都等于原溶液c(H+)之和的1/27 24.H2SO4是强酸,H2SO4溶液中c(H+)=2c(H2SO4)? 25.两种难溶电解质在水中混合后如何计算体系中各种离子的浓度? 26.易水解的难溶盐的实际溶解度为什么比不考虑水解计算的溶解度大? 27.氧化数与化合价有什么区别? 28.为什么有些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会配出多组系数? 29.实验室为什么可用MnO2与浓HCl反应制得氯气? 30.同一电对的电极电势与氧化电势代数值为什么正、负号相反? 31.标准电极电势是否有加和性? 32.能斯特方程是怎样导出的? 33.电极反应的△rGm能用公式△rGm=△rHm-T△rsm求得吗? 34.根据电极电势能否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次序? 35.只有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才能组成原电池吗? 2~2 物质结构 1.氢原子光谱的谱线是一个氢原子还是大量氢原子产生的? 2.为什么有些书上用扩表示电子的概率密度? 3.H原子的1s电子离核越近处概率密度越大,但为什么在离核53pm处概率最大? 4.化学上描述原子的电子层结构时常用到的外层电子构型、价电子构型、外围电子构型和价层电子构型,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5.为什么第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的变化情况在Be、N处出现反常现象? 6.有些书上所列的电子亲和能数据正、负号为什么恰好相反? 7.为什么仅有第二周期元素的原子之间才能形成稳定的(p-p)π键? 8.为什么一些分子或离子中会形成离域π键? 9.什么情况下发生不等性杂化?CHCl3是等性杂化还是不等性杂化? 10.确定分子(或离子)的几何构型有什么简易方法? 11.离子晶体的晶格能与离子键的键能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12.有些书上所列晶格能(U)数据的正、负号为什么恰好相反? 13.离子晶体在水中溶解度相对大小有什么规律?如何解释? 14.运用能带理论如何解释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为什么升高温度会使其导电性减弱? 15.为什么单质硅掺人微量杂质(如砷或硼)后,导电能力会增大? 16.各类晶体物质的熔点、沸点与晶体内晶格结点粒子间哪些作用有关? 2~3 配位化合物 1.如何命名由NO3-、NO2-、NO作配体形成的配合物? 2.为什么螯合物一般比组成和结构相近的非螯合型配合物要稳定? 3.为什么螯合物中五原子环或双键六原子环最稳定? 4.为什么[Mn(H2O)6]2+、[Fe(H2O)6]3+和[FeF6]3-的颜色很浅或无色?而[Fe(CN)6]3-的颜色却很深? 5.为什么不能用KP比较不同类型配合物的稳定性大小? 2~4 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1.何谓金属氢? 2.卤素在水中的反应与pH有什么关系? 3.HCIO、HClO3、HCIO4的氧化性为什么依次减弱? 4.H2O2在什么情况下呈现氧化性?在什么情况下呈现还原性? 5.浓HNO3与稀HNO3哪一个氧化性强?为什么? 6.为什么磷酸不具有氧化性,而浓硫酸、高氯酸具有强氧化性? 7.HNO2、H2SO3都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为什么HNO2主要表现氧化性,而H2SO3主要表现还原性? 8.产生“惰性电子对效应”的原因有哪些说法? 9.CaCO3的分解温度是否指刚开始分解的温度? 10.Si=Si双键为什么难以形成? 11.碱金属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的氧化物类型为什么有所不同? 12.有碱金属阴离子及其盐存在吗? 13.从溶液中析出的盐类晶体,为什么有的含结晶水,有的不含结晶水? 14.固体酸与难溶酸概念是否相同?各举例说明 15.在无机含氧酸的命名中,高、正、亚、次、偏、焦、重、过、连等词头各代表什么含义? 16.钾比钠活泼,但在金属钾的制备中,可以用钠来置换钾,为什么? 17.为什么O3分子具有极性并且呈反磁性? 18.生成棕色环的反应可用来鉴定NO3-和NO2-,为什么鉴定NO3-除加入FeSO4外,还要用浓H2SO4,而鉴定NO2-可用HOAc? 19.为什么相同阳离子硫酸盐比碳酸盐热稳定性高,而硅酸盐热稳定性更高? 2~5 副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1.第一过渡系与第二、第三过渡系元素性质有什么不同? 2.d区元素是否也有惰性电子对效应? 3.K2Cr2O7与H2O2的反应产物与反应条件有关吗? 4.实现金属元素的高氧化态与低氧化态之间的转化有什么规律? 5.Cr3+、Fe3+、Al3+等在氨水中能否直接生成氨合物[M(NHs)6]3+(M=Cr3+、Fe3+、Al2+)? 6.为什么说普鲁士蓝与滕氏蓝是组成、结构完全相同的物质? 7.从热力学角度如何理解Cu(Ⅰ)和Cu(Ⅱ)的相互转化? 8.AgBr能溶于氨水吗? 9.ⅡB族元素中,Hg有什么特殊性? 10.为什么氯化亚铜的化学式为CuCI,而氯化亚汞的化学式为HgzClz? 11.为什么锕系元素比镧系元素形成配合物的能力强? 12.镧系元素能与C0形成稳定的羰合物?为什么? 13.对ds区元素的归属有几种情况? 14.一般情况下,形成配合物后使高氧化态变得稳定,是否全是如此? 15.Fe3+与Co3+的电荷相同,半径也相近(分别为64pm和63pm),而Fe3+配合物的稳定性却比Co3+配合物差? 16.Fe3+盐的水溶液为什么呈棕黄色?第三部分 思考题、习题解析 第1章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 第2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速率和限度 第3章 酸碱反应和沉淀反应 第4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应用电化学 第5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性 第6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7章 固体结构与性质 第8章 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第9章 氢、稀有气体 第10章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 第11章 卤素和氧族元素 第12章 氮族、碳族和硼族元素 第13章 过渡元素(一)
章节摘录
插图:无机化学课程与许多课程类似,有若干个相同的学习环节。1.课堂听讲课堂听讲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1)课前预习课前争取快速浏览将要讲到的内容,初步判断难点所在,以提高听课的主动性和目的性,提高听课的质量。(2)集中注意力听课,并随着教师的思路积极思维。(3)学会有重点地快速记笔记。大学教材“厚”,内容多,信息量大;难度较高;讲课进度比中学快得多,甚至跳跃式进行;有些内容是教师个人的心得体会,甚至科研成果,是在教材里找不到的内容,这就要求学生边听课边快速记笔记,把教师讲到的主要内容简要地记下来,在疑惑之处打上记号等。2.课下复习课后要及时复习,复习时以笔记为提纲,详细阅读教材,快速阅读参考书,尽量消化吸收课堂所学内容。然后通过思考题、习题,检验、巩固学习效果。3.答疑、解惑大学有些教学内容课上没有完全讲透彻,而教材里又没有写明白是很正常的;有些内容甚至课堂上不讲而要求学生通过自学去掌握的也不罕见。经过个人努力仍有疑惑之处,应在规定的答疑时间、地点主动找教师答疑,千万不要把问题积成堆,拖到期末考试前再找教师答疑。4.独立完成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实验加深对理论、概念、定律、规律的理解;对化学现象的观察,对化学知识的认知;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及操作;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和素养。只看懂化学书本知识而不会做化学实验者,既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更说不上探索未知。为此,要充分重视、认真做好化学实验。
编辑推荐
《无机化学学习指导》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