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

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张建中 主编  页数:310  

前言

《病理学》是根据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的需要,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组织编写的系列教材之一。本书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病理学基础》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内容、补充新进展,增加了教材的适用性。本书以医学类和相关专业高等职业与高等专科教育基本要求为目标,按照基础、应用、必需的原则进行编写。本书由两篇构成。第一篇为病理解剖学内容,共14章。第一至五章为总论,讲述疾病的一般规律;第六至十四章为各论,分系统讲述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第二篇为病理生理学内容,共11章。第一至七章讲述几种常见基本病理过程;第八至十一章阐述常见的重要器官系统的病理生理学。本书有如下特点:①在介绍病理学基本知识的同时,适当加入医学研究新进展的内容,如在相关章节中介绍了干细胞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等内容。②按照教学规律编排教学内容,使整本教材既具有系统性,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进行灵活的调整,增加了教材的实用性。③突出职业教育和高等专科教育特点,以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基本知识为重点,设有“学习目标”、“本章小结”、“复习题”(包括“思考题”、“名词解释”、“临床病例讨论”),书后附参考文献,方便学生学习和复习。④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全书选配了适当的彩图和彩色模式图,更加直观生动地说明重点和难点内容。通过编排“临床病例讨论”,将所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密切联系,以增加学生学习病理学的兴趣。本书编写人员是从全国部分院校的推荐者中遴选的一线教师,均是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的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在病理学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等专科教育怀有深厚的感情并具有独特见解,能够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取舍。第一篇病理解剖学部分,由张薇编写第一章疾病概论、第二章组织和细胞的适应及损伤与修复、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李树香编写了第四章炎症、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第九章泌尿系统疾病,张润岐编写了第五章肿瘤,高凤兰编写了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第十一章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张海燕编写了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第十章淋巴和造血系统疾病、第十二章内分泌系统疾病,张敬芳编写了第十三章传染病、第十四章寄生虫病。第二篇病理生理学部分,由肖坚编写了第一章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第二章酸碱平衡失调、第三章应激、第七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甘卉编写了第四章缺氧、第五章发热、第六章休克,李桂忠编写了第八章心力衰竭、第九章呼吸衰竭、第十章肝衰竭、第十一章肾衰竭。尽管编委们进行了反复讨论和认真推敲,但由于时间仓促、理论水平和编写经验有限,本书难免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希望关心本书的同行和同学批评指正。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编委们的大力支持。在此,谨向参与本书编写的各位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内容概要

本书在介绍病理学基本知识的同时,适当加入医学研究新进展的内容;按照教学规律编排教学内容,使整本教材既具有系统性,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进行灵活的调整,增加了教材的实用性。突出职业教育和高等专科教育特点,以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基本知识为重点,设有“学习目标”、“本章小结”、“复习题”,书后附参考文献,方便学生学习和复习。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全书选配了适当的彩图和彩色模式图,更加直观生动地说明重点和难点内容。通过编排“临床病例讨论”,将所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密切联系,以增加学生学习病理学的兴趣。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篇  病理解剖学  第一章  疾病概论    第一节  健康、亚健康状态和疾病    第二节  病因学    第三节  发病学    第四节  疾病的经过和结局    第五节  衰老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二章  组织和细胞的适应及损伤与修复    第一节  组织和细胞损伤的原因    第二节  组织和细胞的适应性反应    第三节  组织和细胞的损伤    第四节  损伤的修复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一节  充血    第二节  血栓形成    第三节  栓塞    第四节  梗死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四章  炎症    第一节  炎症的原因    第二节  炎症局部基本病理变化    第三节  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第四节  炎症的类型    第五节  炎症的结局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五章  肿瘤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    第二节  肿瘤的特性    第三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第四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第五节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第六节  常见肿瘤    第七节  癌前病变、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    第八节  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第九节  肿瘤的病理学检查    本章小结    复习题一  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第三节  原发性高血压    第四节  风湿病    第五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第六节  心瓣膜病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节  慢性支气管炎    第二节  肺气肿    第三节  肺炎    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第四节  呼吸系统肿瘤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一节  胃炎    第二节  溃疡病    第三节  病毒性肝炎    第四节  肝硬化    第五节  消化系统肿瘤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九章  泌尿系统疾病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    第二节  肾盂肾炎    第三节  肾和膀胱常见肿瘤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十章  淋巴和造血系统疾病    第一节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第二节  淋巴瘤    第三节  髓样肿瘤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十一章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第一节  慢性宫颈炎    第二节  子宫内膜增生症    第三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    第四节  女性生殖系统常见肿瘤    第五节  滋养层细胞疾病    第六节  男性生殖系统疾病    第七节  乳腺疾病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十二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第一节  甲状腺疾病    第二节  肾上腺疾病    第三节  糖尿病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十三章  传染病    第一节  结核病    第二节  伤寒    第三节  细菌性痢疾    第四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第五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第六节  性传播疾病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十四章  寄生虫病    第一节  阿米巴病    第二节  血吸虫病    本章小结    复习题第二篇  病理生理学  第一章  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    第一节  人体的体液及代谢    第二节  水、钠代谢紊乱    第三节  水肿    第四节  钾代谢紊乱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二章  酸碱平衡失调    第一节  酸碱平衡的调节    第二节  单纯型酸碱平衡失调    第三节  混合型酸碱平衡失调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三章  应激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    第三节  应激与疾病    第四节  应激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四章  缺氧    第一节  常用血氧指标及其意义    第二节  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生机制    第三节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第四节  影响机体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第五节  氧疗与氧中毒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五章  发热    第一节  发热的原因和机制    第二节  发热的分期及其热代谢变化    第三节  发热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    第四节  发热的生物学意义及其处理原则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六章  休克    第一节  休克的病因与分类    第二节  休克的发展过程及其发生机制    第三节  休克时体液因子的作用    第四节  休克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    第五节  休克的防治原则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七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一节  DIC的病因和发生机制    第二节  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第三节  DIC的分期和分型    第四节  DIC的主要临床表现    第五节  DIC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八章  心力衰竭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与分类    第二节  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第三节  心力衰竭发生过程中机体的代偿反应    第四节  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    第五节  心力衰竭的防治原则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九章  呼吸衰竭    第一节  呼吸衰竭的病因和发生机制    第二节  呼吸衰竭时主要的功能代谢变化    第三节  呼吸衰竭防治原则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十章  肝性脑病    第一节  肝性脑病的发生机制    第二节  肝性脑病的诱因    第三节  肝性脑病的防治原则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十一章  肾衰竭    第一节  急性肾衰竭    第二节  慢性肾衰竭    第三节  尿毒症    本章小结    复习题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四、病理学的历史病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早在古希腊时期,现代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就创立了液体病理学,历经2000多年。直到1761年,意大利医学家摩尔伽尼通过尸体解剖,详细记录了病变器官的肉眼变化之后,认为不同的疾病是由相应器官的形态改变引起的,建立了器官病理学。19世纪中叶,由于显微镜的发明,人们能够观察细胞的结构。1854年,德国病理学家魏尔啸创立了细胞病理学,细胞病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对医学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同时,法国生理学家克劳德·伯纳德通过建立动物模型,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条件以及疾病过程中功能和代谢的动态变化,开始了病理生理学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由于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发明,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成为现实,从而建立了超微结构病理学。近30余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学的发展突飞猛进,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技术、图像分析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等理论和技术的应用,又极大地推动了传统病理学的发展。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和交叉使病理学出现了许多新的分支,如免疫病理学、分子病理学、遗传病理学和定量病理学等,使得对疾病的研究从器官、组织、细胞和亚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并使形态学观察结果从定位、定性走向定量,更具客观性、可重复性和可比性。不仅如此,对疾病的观察和研究也从个体向群体和社会发展,并且与环境结合,出现了社会病理学、地理病理学等新的分支。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从分子和基因水平认识疾病已成为可能,这些发展大大加深了对疾病本质的认识,同时也为许多疾病的防治开辟了光明的前景。我国在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隋唐时代的《诸病源候论》等,对疾病进行了描述和比较深入的探讨,南宋时期的《洗冤集录》详细记述了尸体解剖检验、伤痕病变和中毒鉴定,提出了一整套中医学理论,充分反映了中医学在病理学发展中的贡献。我国的现代病理学始创于20世纪初,一大批病理学的先驱者和老一辈病理学家呕心沥血、艰苦创业,为我国病理学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创造性地编写出含有我国资料的病理学教科书和参考书,并注意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及理论,结合他们在教学、科研、尸检和活检诊断工作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病理学专业骨干和医学专业人才。今天,我们新一代的医学生们,要以老一辈病理学工作者为榜样,奋发学习,努力创新,与时俱进,为医学事业的发展和人类的健康作出应有的贡献。

编辑推荐

《病理学》: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全国医药卫生高职高专院校规划教材。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病理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