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学

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毕志刚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05出版)  作者:毕志刚 编  页数:479  

前言

当前,高等医学教育的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教材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为了充分发挥我国皮肤性病学界中青年骨干的学术优势,本教材邀请了工作在皮肤性病学学科教学第一线,并在各自领域有一定建树的中青年骨干参加撰写。在教学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本书力求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所创新,并有自己的特色。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了解有关疾病的知识,有利于目前中英文双语教学的需要,本书增加了“英文小结(Summary)”。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有兴趣进一步深入研究或学习的学生,设置了“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这部分内容,旨在起到引导作用。随着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飞速进步,近年来皮肤性病学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为了反映皮肤性病学领域中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我们力求将本学科近年来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已得到肯定的成果和经验编入本教材。为了满足学生们在临床医学知识上增加深度和广度的要求,使他们掌握皮肤性病学范围内各种疾病现代化、规范化诊断和治疗基本方法,本书增加了“皮肤病的外科治疗”、“皮肤美容”、“系统性疾病的皮肤表现”以及“皮肤性病学与因特网”等章节。在编写中,我们还努力使本书贴近临床实践,如在总论中将皮肤的结构与功能编在同一章节,针对皮肤病以形态观察为主的特点,在皮肤病与性病各论的编写中尽可能配以相应临床彩色照片。具体到每一种疾病,首先阐述其临床特点,使学生在学习病因与发病机制时更易理解。本书力求符合全面性、纲要性、先进性、前瞻性和实用性要求,尽量达到内容全面、理论经典、方法得当、结构合理,积极导入学科领域新进展,大胆删除已陈旧或不实用的内容,尽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且符合教学具体要求,力争使本书成为名副其实的21世纪临床新教材。本书供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五年制、七年制)、基础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口腔医学等专业教学使用,若能对皮肤病与性病学的临床教学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我们将倍感欣慰。由于时间仓促,书中一定存在不足,望各位同道批评指正。

内容概要

  《皮肤性病学(供临床·基础·预防·护理·检验·口腔·药学等专业用)》共分5篇31章,包括皮肤病学基础、皮肤病的治疗与美容、皮肤病学临床、性传播疾病、皮肤性病学与因特网。与同类教材相比,全书在内容和编写方式上都有所创新,撰写了“皮肤病的外科治疗”、“皮肤美容”、“系统性疾病的皮肤表现”和“皮肤性病学与因特网”等章节,还设有“英文小结(summary)”和“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的内容,以适应双语教学需求。  全书内容丰富、重点突出、文字精练,配有适量图表,注重基础与临床的结合,强化临床思维的培养。  《皮肤性病学(供临床·基础·预防·护理·检验·口腔·药学等专业用)》适用于临床、基础、预防、护理、检验、口腔、药学等专业本科教学,亦可作为长学制医学生、研究生、临床医务人员及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书籍目录

第一篇 皮肤病学基础第一章 皮肤的结构与功能第一节 表皮的结构与功能第二节 真皮与皮下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第三节 皮肤附属器的结构与功能第四节 皮肤的血管、淋巴管、肌肉和神经第五节 皮肤整体的生理功能第二章 皮肤免疫学第一节 皮肤免疫系统第二节 Th1和Th2细胞特性与皮肤相关疾病第三节 皮肤变态反应的类型第三章 皮肤组织病理学的基本改变第一节 表皮的基本病理改变第二节 真皮的基本病理改变第三节 皮下组织的基本病理改变第四章 皮肤病与性病的临床表现、病因和诊断第一节 皮肤病与性病的临床表现第二节 皮肤病与性病的病因第三节 皮肤病与性病的诊断第二篇 皮肤病的治疗与美容第一章 皮肤病的外用药治疗第一节 外用药的性能第二节 外用药的剂型第三节 外用药的治疗原则第二章 皮肤病的全身治疗第一节 抗组胺药第二节 抗病毒药第三节 抗真菌药第四节 糖皮质激素第五节 免疫抑制剂第六节 其他药物第三章 皮肤病的物理治疗第一节 紫外线疗法第二节 光化学疗法和光动力学疗法第三节 激光在皮肤科中的应用第四章 皮肤病的外科治疗第一节 皮肤磨削术第二节 脱毛术第三节 毛发移植术第四节 化学剥脱术第五节 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的应用第六节 匙刮术第七节 腋臭手术第八节 足病修治术第九节 皮肤良性肿瘤切除术第十节 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第十一节 皮肤移植第五章 皮肤美容第一节 皮肤的老化及养护第二节 毛发的生理特性及养护第三节 理化美容术第四节 塑形美容术第五节 纹饰术第三篇 皮肤病学临床第一章 病毒性皮肤病第一节 单纯疱疹第二节 水痘和带状疱疹第三节 疣第四节 传染性软疣第五节 手足口病第二章 细菌性皮肤病第一节 脓疱疮第二节 毛囊炎、疖和疖病第三节 丹毒第四节 皮肤结核病第五节 麻风第三章 真菌性皮肤病第一节 头癣第二节 体癣和股癣第三节 手癣和足癣第四节 甲真菌病第五节 花斑癣第六节 癣菌疹第七节 念珠菌病第八节 孢子丝菌病第九节 着色芽生菌病第四章 虫媒性皮肤病第一节 疥疮第二节 螨虫皮炎第三节 隐翅虫皮炎第四节 虱病第五章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第一节 接触性皮炎第二节 湿疹第三节 特应性皮炎第四节 自身敏感性皮炎第五节 汗疱疹第六节 荨麻疹第七节 血管性水肿第八节 丘疹性荨麻疹第九节 药疹第六章 物理性皮肤病第一节 日光引起的皮肤病第二节 夏季皮炎第三节 痱子第四节 冻疮第五节 鸡眼和胼胝第六节 手足皲裂第七节 褶烂第八节 放射性皮炎第七章 瘙痒性皮肤病第一节 瘙痒症第二节 慢性单纯性苔藓第三节 痒疹第四节 结节性痒疹第八章 丘疹鳞屑及红斑性皮肤病第一节 银屑病第二节 扁平苔藓第三节 玫瑰糠疹第四节 白色糠疹第五节 多形红斑第六节 离心性环状红斑第七节 红皮病第九章 结缔组织病第一节 红斑狼疮第二节 皮肌炎第三节 硬皮病第四节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第十章 大疱性皮肤病第一节 天疱疮第二节 大疱性类天疱疮第三节 疱疹样皮炎第四节 线状IgA大疱性皮肤病第十一章 血管性皮肤病第一节 过敏性紫癜第二节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第三节 结节性红斑第四节 贝赫切特综合征第五节 色紊性紫癜性皮肤病第十二章 皮肤附属器疾病第一节 痤疮第二节 脂溢性皮炎第三节 酒渣鼻第四节 斑秃第五节 男性型秃发第十三章 色素障碍性皮肤病第一节 白癜风第二节 黄褐斑第三节 雀斑第四节 黑变病第十四章 皮肤肿瘤第一节 良性皮肤肿瘤第二节 癌前期皮肤病第三节 恶性皮肤肿瘤第十五章 遗传性皮肤病第一节 鱼鳞病第二节 毛发苔藓第三节 掌跖角化病第四节 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第五节 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第十六章 营养与代谢障碍性皮肤病第一节 维生素缺乏病第二节 肠病性肢端皮炎第三节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性第四节 皮肤黄色瘤第十七章 系统性疾病的皮肤表现第一节 消化系统疾病的皮肤表现第二节 泌尿系统疾病的皮肤表现第三节 内分泌系统疾病的皮肤表现第四节 血液系统疾病的皮肤表现第五节 呼吸系统疾病的皮肤表现第六节 循环系统疾病的皮肤表现第七节 神经系统疾病的皮肤表现第八节 内脏恶性肿瘤与皮肤病第四篇 性传播疾病第一章 经典性病第一节 梅毒第二节 淋病第三节 软下疳第四节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第二章 其他性传播疾病第一节 尖锐湿疣第二节 生殖器疱疹第三节 非淋菌性尿道炎第四节 艾滋病第五篇 皮肤性病学与因特网第一章 皮肤性病学与因特网的联系第二章 皮肤性病学网络信息检索彩图

章节摘录

插图:(一)腺体皮脂腺的腺体呈泡状,由多层细胞构成,周围有一薄层的基底膜带和结缔组织。尚未发育成熟的腺体中,脂肪小滴积聚在中央部分的腺细胞内,以后逐渐发育成熟时,周围的细胞逐渐有脂肪小滴积聚。成熟的腺体不论在中央还是在周围细胞内均有较大的脂肪滴,核浓缩,胞质呈网状。最后,细胞核固缩、消失,细胞破裂,胞质内脂肪滴与细胞碎片组成无定形物质,即所谓皮脂。皮脂通过导管排至皮肤表面或毛囊内。腺体最外一层的细胞多呈立方形,与导管的上皮细胞连续,此层细胞不断增殖,因此可不断地形成皮脂。(二)导管皮脂腺的导管由复层鳞状上皮细胞构成,向下与毛囊的外毛根鞘相连,向上则与外毛根鞘或表皮的基底细胞连续,独立皮脂腺则与表皮或黏膜上皮的基底细胞连续。三、小汗腺小汗腺又称外泌汗腺,有分泌汗液和调节体温的作用。除唇、包皮内侧、龟头、小阴唇及阴蒂外,小汗腺遍布全身。小汗腺可分为腺体和汗管两部分。(一)腺体小汗腺的腺体由腺细胞、肌上皮细胞和表皮下基底膜带组成,中央有腺腔。腺细胞有两种,即暗细胞和明细胞。暗细胞较小,位于近腺腔的一面,围绕腺腔,胞质内有大的空泡和很多嗜碱性小颗粒,故染色暗而深。明细胞较大,位于基底膜带上,胞质内空泡较小,无嗜碱性颗粒,故染色淡而透明。肌上皮细胞位于细胞与基底膜带之间,胞质染色呈嗜伊红性,其中有细的肌原纤维,有收缩能力,有助于汗腺将汗液排人汗管内。汗腺体的最外层是基底膜带。(二)汗管汗管又称导管部,由两层小立方形细胞组成,细胞染色呈嗜碱性,周围无基底膜带,无肌上皮细胞,管腔直径约15nm。汗管于最深部和分泌部盘绕在一起,然后通过真皮向上,自表皮突下端进入表皮,在表皮中呈螺旋状上升,开口于皮肤表面。

编辑推荐

《皮肤性病学(供临床·基础·预防·护理·检验·口腔·药学等专业用)》: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皮肤性病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非常不错 很好很好 速度快 质量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