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张志烈 伍厚恺 页数:267
内容概要
《大学生素质教育系列丛书:中西文化概论》在内容上科学健康、通用、适用;在表达上深入浅出,言之有据;在语言文字上流畅优美;在结构形式上简明清新;在版式上既体现学术的严肃性,又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课程教学是大学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途径。
书籍目录
导论 第一章 中西文化概述 第一节 中国文化概说 第二节 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西方文化概说 第四节 西方文化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 中西哲学 第一节 中国先秦两汉哲学 第二节 中国魏晋-隋唐哲学 第三节 中国宋元-近代哲学 第四节 古希腊-19世纪西方哲学 第五节 19-20世纪西方哲学 第三章 中西宗教 第一节 中国本土宗教——道教 第二节 佛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 第三节 基督教 第四章 中西教育 第一节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第二节 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变革 第三节 西方教育思想与教育制度 第五章 中西文学 第一节 中国古代诗歌 第二节 中国古代散文 第三节 中国古代戏曲小说 第四节 西方古代文学 第五节 西方近代文学 第六节 西方现代文学 第六章 中西艺术 第一节 中国传统音乐 第二节 中国书画 第三节 中国传统建筑 第四节 西方美术与建筑 第五节 西方音乐 第七章 中西民俗 第一节 中国民俗与礼仪 第二节 中国传统节日 第三节 西方民俗与礼仪 第四节 西方重要节日 第八章 中西文化比较、交流与发展趋势 第一节 中西文化比较 第二节 中西文化交流 第三节 中西文化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中国僧人对佛教教理教义的不断丰富与创新,这个发展过程以融会贯通佛教与中国文化为主旋律。佛教中国化当始于魏晋时期。魏晋时期中国学术思想出现的最大变化是玄学的兴起。魏晋玄学家多以谈无说有为旨趣,以体道通玄为鹄的。受玄学风气影响,像支道林等当时名满天下的高僧都热衷于以玄理阐发佛教义理,其行事风格、研读的书籍以及使用的名词术语均与玄学家没有多少区别,俨然一副玄学家的做派。其阐发的思想也常常是玄佛互证,以“无”谈“空”,佛家的“涅槃”与玄学家的“本无”遥相符契,反映出玄佛合流的情形。受玄学影响,魏晋时期出现了宣扬般若学的六个佛学派别,分别是本无、心无、即色、识含、幻化、缘会,其中本无派又分化出本无异宗,号称“六家七宗”。当然,佛教在中土流传也并非一直依附玄学,比如僧肇的不真空论、竺道生的佛性论等思想,都可谓直契佛学本原,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期,也是佛教中国化的成熟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天台宗、华严宗、唯识宗、净土宗、禅宗、律宗、三论宗等诸多佛教宗派。这些宗派大多另辟蹊径、自造家风,“说己心中之法门”,创造出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佛教理论,其中,由玄奘法师创立的唯识宗因较近于印度佛教,自唐以后流传不广,而华严、天台、净土、禅宗等中国文化色彩浓厚的宗派都得到广泛流传。其中,尤以禅宗的影响最大。禅宗,传说是六朝时期来华的南天竺高僧达摩祖师所创,实际上真正创立者应当是唐代的六祖慧能法师。禅宗倡导“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宗风,抛开了印度佛教之源头,把传统佛教和佛教的传统扫除殆尽,成为中国本土佛教之代表。至此,来自印度的佛教已正式发展成为中国化的佛教。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